第191章:真正的吊民伐罪
字數:2202 加入書籤
廉價書籍和紙張的影響力遠比想象中的要大得多。
這個時代的知識貴,承載知識的載體也很貴,但現在這兩樣都不值錢了。
現在隻要學習一下標點符號的用法就能夠輕易的讀懂孔穎達所翻譯和編寫出來的新書,也就是說百姓們終於可以脫離先生自己讀書了。
但是,標點符號這東西以前其實就有,隻不過沒有後世的標點符號那樣係統,應用範圍也不廣泛。
在薑雲誌出現之前,紙張是很貴的,所以古人在編寫書籍的時候經常不寫標點符號,就算是寫也隻有簡單的斷句,沒有能夠讓人很直觀地感受古人情緒的標點。
現在不一樣了,紙便宜了,印刷的出現導致書也便宜了,因為以前的書都是用抄寫的,但現在用的是印刷。
抄一本書就算是不吃不喝不睡也要用掉一個人三天甚至是更多的時間,但現在連兩刻鍾都用不上。
五姓七望最堅固的壁壘被一一擊破,現在終於到了真正意義上的最後時刻。
朝廷,出兵了。
李靖本就一直被牽製在巨野,現在尉遲恭帶兵返回,朝廷迅速組織起了十五萬大軍,而且還是裝備了火器的大軍,開始征討巨野甚至是開封。
似乎是為了羞辱一樣,朝廷也打出了吊民伐罪的號召。
但是,和巨野的那群土雞瓦狗湊起來的起義軍不同,朝廷派出的不僅是裝備了火器的正規軍,就連名義、號召以及措施都計劃的很清楚。
吊民伐罪的本意是征討有罪的統治者,慰問受苦的百姓。
之前巨野的起義隻能說是罰罪而已,說不上是吊民,因為他們為的是私利,而並非是像他們所打出的旗號那樣。
但是朝廷不同。
在出兵的同時,巨野及其周邊地區的縣衙都貼出了告示,朝廷出兵征討刮民膏、喝民血且為富不仁的五姓七望,同時會將他們名下的土地都收歸朝廷,最後會以永業田的形式發放給當地百姓。
這條消息一出,百姓們炸了。
本來對於百姓們來說,統治者是誰這個問題他們並不關心,這是他們對巨野起兵漠視的原因,因為不管是誰做統治者他們的生活還是和以前沒什麽區別。
但同樣的,朝廷在此次旱災中做的很好,幾乎可以說是滴水不漏,甚至是很出色,這也是百姓們漠視巨野起義的原因。
他們雖然漠視,但這也代表了他們不會參與進去,這已經是對朝廷的一種支持了,畢竟若是朝廷做的不好,那麽他們早就成了其中的一員了。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他們開始踴躍的參與到朝廷征討五姓七望的行動中去。
能讓他們如此主動的原因就隻有一個,那就是永業田。
要知道,經過隋末亂世之後,百姓們雖然名義上會有二十畝的永業田,但實際上因為這永業田可以隨意買賣的緣故導致幾乎十成十的百姓們都把永業田賣掉了。
永業田其實是一種很重要的財產,因為這個時代的主要作物就那麽一點:稻、麥、豆、菽、桑、麻、棉。
這七種作物可以大致分為兩類,一為糧食作物,二為經濟作物。
前四個是糧食作物,後四個是經濟作物,不過卻是剛性需求的經濟作物。
一般來說百姓們都會在永業田種植桑、麻、棉這三種作物,麻倒還好說,畢竟是一年生的,但桑樹和棉就不一樣了。
這個時代的棉是木棉,是多年生的木本植物,和桑樹是一樣的,這種多年生的植物自然是種在永業田上比較適合的。
畢竟,如果種在租來的土地上或者是口分田上那最後都會是別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