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規劃高陵

字數:3973   加入書籤

A+A-


    從長安回到高陵,馬周已經學府中等著,見李泰回來便馬上迎接上來,開口問道:

    “聽聞大王受到刺殺,現在情況如何?”

    “已經處理掉了!”李泰從容道,

    “另外阿耶重建了高陵縣,並讓我做縣令,縣令以下的職務,許我自行任免。

    他想看看,我能不能在這三年,把這高陵縣治理到上上評價,從而證明我有甘羅之才!”

    “大王您是答應了?!”聽到這話,馬周微微皺眉開口道。

    “那是自然!”李泰拍拍馬周大腿,自信滿滿道,

    “還是我來做縣令負責計劃,你來做縣丞負責實施。

    我們兩人聯手,這農業學府辦理得如此紅紅火火,一縣之地又算得了什麽!”

    李泰對自己的能力非常清楚,讓自己做具體工作,那還是別了,自己是什麽水平別人不知道自己難道還不清楚嗎?

    與之相比,倒是馬周身為未來的名相,若是這縣之地都做不了,那才是一個大笑話!

    所以李泰表示,自己給予馬周無限信任。

    聽到李泰直接便給自己縣丞職務,馬周也有幾分哭笑不得。

    但不得不說,李泰身為越王能這般禮賢下士,馬周還是相當感動的。

    也正如同李泰所說,高陵這地方基本上是李泰負責規劃,自己負責一點一滴的建設起來。

    這種看著一處原本荒涼貧瘠的土地,因自己而變得富饒,這種成就感對馬周來說,也具有相當大欣慰,所以麵對李泰的邀請,馬周道:“敢不從命!”

    李泰繼續說道:“既然阿耶給我們三年時間把這城市建設到上上評價,那我們便要對此地應該有資源進行評估,因地製宜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一起去我書房秉燭夜談,把未來給最快的規劃出來!”

    “諾!”聽到李泰的話語,馬周也興致勃勃。

    對馬周來說,最喜歡的就是與君主秉燭夜談了,唯有這樣才能顯得對自己的重視啊。

    “白鶴,你來掌燈,另外在一旁做好記錄!”李泰對白鶴道,

    “另外讓廚房做好夜宵,畢竟黑夜天寒需要吃點東西填填肚子。”

    白鶴聽到李泰的話,剛想要說什麽,但李泰拉著馬周進了書房了。

    白鶴看了一眼身邊的盧安壽,盧安壽麵對白鶴的目光重重點頭。

    這意思是自己隻是保鏢,李泰不睡覺,自己也隻能在門口站著。

    最重要的是,如果有夜宵的話,請、一定、不要忘記我啊!

    李泰拉著馬周來到房間,白鶴跟到了裏麵掌燈,一邊磨墨進行記錄。

    李泰開口道,“你先說說,你覺得高陵這地方有什麽優勢?!”

    馬周不知道從哪裏拿出一杯酒杯,仰頭喝了一口,長出一口氣,才緩緩道:

    “高陵區位於關中腹地,涇河、渭河兩岸交匯,順著這兩河支流幾乎能夠到達關各地。

    如果把這關中比喻成菜,那這高陵便是菜的菜心,可謂四通八達,無所不至!

    其次便是此地本身土壤肥沃,水脈發達,若開墾出來更是良田遍地!

    最關鍵的是,這地方靠近長安,這是此地想要突破的最難點,也是讓此地突破的關鍵點。

    畢竟我們一直以來,便吃著靠近長安的便利!”

    李泰聽到馬周的話,點點頭也讚同道,“你說得沒有錯,最關鍵的還是這裏靠近長安!”

    靠近帝都的好處,李泰自然明白,但真正重要得還是要抓住這區位優勢。

    李泰眯著眼睛,道,“基本上吏部考核便從土地開墾、戶口增減、農業豐欠、賦稅征收等等項目之上進行測評。

    至於我的個人評價,那是隻有我阿耶才能評價,其他人卻也沒有資格。

    所以,我們要幹實事就好,把每件事做好,讓那些官吏無話可說!”

    “大王準備從何處入手!”聽到李泰的話語,馬周麵帶笑蓉道。

    李泰從容的說著:“有農業學府的存在,開墾土地上並不需要我來擔心。

    至於是否豐收,雖然今年的小麥收成並算不上好,但土地經過一年的開墾卻是成熟得多。

    更經過試驗田一年嚐試,今年開始所有試驗田的優種方式能全麵整合,進行全方位推行。

    隻要來年不是天災,相信我們的收成說不定能夠衝到兩石以上,後麵也會更多。

    有農業學府的學員們在,哪怕我們是靠天吃飯,我們也至少能夠吃到最可口的那一口!”

    馬周聽著李泰的話,不由苦笑了起來。

    說實話,今年所謂冬小麥的收成跟其他普通百姓開墾出來的田畝實際上相差並不多。

    所以馬周真沒李泰這般自信!

    但無論怎麽說,對比起其他百姓種植純粹是在吃經驗,李泰一手搭建的農業學府至少養成了些實驗日記的習慣,至少這實驗數據上看起來相對讓人安心一些。

    而實際上,李泰非常清楚,唐代就已經是封建時代巔峰。

    在這時代古代的傳統農業基本上就已經定型了,什麽糞土堆肥,什麽水利修建,各種各樣的種田技術,就不是李泰這個種田門外漢靠某樣技術就能讓產量大增。

    所以李泰需要做得不是自己發明創造出什麽逆天的種植手段,而是把這些零零散散被各自農民當做絕活的種田技術全部整理出來,把這些技術形成體係完整發揮出來。

    這就是自己建立農業學府的第一目標,就是整理過去的所有種田技術並消化成體係。

    這就是李泰願意當高陵縣令的原因,因為自己需要時間去消化過去的種田技術。

    隻有在過去積累的基礎上,自己才能繼續嚐試推廣種田的規模化與專業化,才能給這個世界帶來不一樣的生產力,否則基礎不夠紮實,以後想要推行新技術是非常麻煩的。

    而馬周沒見過資源整合,或者說技術整合所爆發出來的生產力。

    所以對今年耕田種植出來的小麥,也跟其他那些新開墾出來的小麥沒有什麽區別。

    但實際上李泰第一年,不過隻是在進行大規模多種類的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