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字數:3844   加入書籤

A+A-


    李泰先與馬周退出了太極殿,畢竟自己與馬周都是被宣召過來的,事情辦完自然就走了。

    倒是一眾大臣差不多幹活幹到晚飯左右,把手上事情處理得七七八八才離開。

    而李承乾則是小心翼翼的跟著李綱離開,但眉宇之間的興奮勁頭,自然是龍飛鳳舞。

    這種把李泰狠狠壓了一頭的暢爽,這可是自己記憶以來就未曾有過勝利啊!

    一想到當初哪怕自己隻是拿走了青雀的甜點,第二天就被母親叫去背書了,那見者傷心,聞者落淚的日子,一直到青雀李泰離開小學,到外麵開府這才結束啊!

    “老師,今日多謝你遞過來的那份奏章,否則,怕又要看青雀出盡風頭了!”

    李承乾想到興奮之處忍不住對李綱感謝。

    顯然,李承乾雖然足夠聰明,卻並沒有那麽敏銳的政治洞察力,知道從什麽奏章中找到能夠幫助自己進行諫言的奏章。

    但作為李承乾的老師,李綱卻能幫助李承乾。

    這一份奏章也是李綱發現後給李承乾所準備的,為得就是展現李承乾的能力。

    因為李泰還隻展現出了一般能臣的力量,但是果讓李泰真弄出漕運繳稅體係,那李泰的威望就更進一步,這能力基本上能橫推絕大多數朝臣了,至少除了房玄齡誰也不敢說勝一籌。

    出手讓李泰的計劃失敗,李綱做不到。

    因為李綱清楚,這時候看戴胄看著李泰的樣子那眼睛都成了星星形狀了。

    畢竟能讓民部增加稅收的事,戴胄看著李泰那是喜歡的不得了,那肯定是要努力把這政策執行下來的。

    如果是禮部還好,但民部的話,李綱還真就不搭邊了,完全影響不到李泰。

    所以李綱需要出手,來增加李承乾威望,讓李承乾繼續壓製住李泰。

    這次借助魏征與溫彥博的爭吵,讓自己手中這份奏章成為最後一根稻草。

    在魏征與溫彥博間,李綱選擇了溫彥博,因為魏征在大唐體係中真就是孤家寡人。

    魏征少年孤苦,青年投身李密,壯年投靠李建成,人到中年才抱上了李世民的大腿。

    所有人都看得出來,他是李世民留在身邊的一塊標杆,能屹立朝堂靠得就是李世民信任。

    但他自己又這麽沒自知之明,對李世民那是常常直諫,惹得李世民這麽生氣。

    真把李世民當做好欺負的嗎,他可是皇帝,如果要成為政治聯盟什麽的,魏征是真不行!

    與之相反得是溫彥博,出身太原溫氏,自己與他家也算是世交,而且溫彥博還有溫大有和溫大雅死後留下來的政治遺產,這一切都被溫彥博所繼承,所以溫彥博自然值得拉攏。

    這樣既能爭取溫彥博幾分情麵,又能增加李承乾的威望可謂一石二鳥。

    因為李承乾作為太子,第一次真正表態自己的政治立場,這麵子縱然是皇帝也是要給的,

    更不要說,李綱能夠判斷得出,李世民更在乎天可汗這樣的虛名。

    所以,當李承乾拿著這一份諫言去勸說李世民時,就是能一錘定音。

    隻不過,縱然是李綱也感歎李承乾的政治敏感性,在李泰出手後,在把這份奏章遞上去。

    既打壓了李泰的威望,又顯露了自己的手段,李綱看得非常滿意,原本一石二鳥的計劃,被完成了一石三鳥。

    隻是,李綱看著李泰勝不驕敗不累的態度,卻也再次感覺到了越王的可怕。

    是的,李綱的出手可謂突然,但李泰卻絲毫沒有少年人那種意氣用事。

    在明白聖人做出決定後,馬上靈活調整自身定位,前腳才要做別人老師,後腳就馬上願意做別人學生。

    這種充滿彈性的務實,絲毫不顧惜自己臉麵的家夥,難道不可怕嗎!

    而李世民雖然並沒當場答應下來,但李綱明白,李世民最終還是會答應下來。

    畢竟李世民先一步已經拒絕了李泰的提議,現在李泰退而求其次主動讓農業學府的弟子給突厥部落做學生了,李世民怎麽可能會拒絕李泰。

    “哎,隻是我看不懂,越王到底想做什麽啊!”李綱微微歎息。

    “無論如何,他的提議失敗了就是了!”李承乾聽到了李綱的回答,不在乎道。

    “太子,你可切勿小看了越王!”李綱道:

    “除非有萬全之把握,否則以不變應萬變方是上道,若故意針對越王,反而徒惹人不快。”

    “老師,那就隻能看青雀得意不成!”李承乾聽到李綱的話不由感到不甘心。

    “您是太子,他是親王,你且坐看風雲起落,聖人終究更重視您的!”李綱寬心道。

    “阿耶,更重視我嗎!”李承乾聽到這話,心中倒也騰升起幾分溫暖。

    想到這裏,李承乾倒對李綱更加恭敬了,道,“老師,我來扶您!”

    大臣們從太極殿出來,見到李承乾攙扶著李綱行走,都不由感覺到李承乾孝心可嘉,仁慈聰敏,大唐到底是有個很是不錯的繼承者。

    當然,在李承乾為榜樣的故事中,李泰自然也就成為了被作為對比的背景板。

    禮部以及讀了儒家的四書五經的學子,更是有意無意的開始傳唱起了李承乾的賢明來。

    可以說,李承乾親自去攙扶李綱,幾乎在一眨眼時間成為儒林的尊師重道的美談。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作為背景板的越王,自然受到了儒林的無情嘲諷。

    “輿論的話語權被掌握,還真是不爽,但想祭出報紙這件殺器倒還遠遠不是時候。

    這時候把報紙這種東西拿出來,以儒家對話語權的掌握力量,隻要學會了報紙的樣式,幾乎能夠瞬間把輿論權給奪回去。

    所以想要辦報紙,至少也要等到農業學府的第一批文科學生畢業才行。

    否則手上單單是識字的人才,怕就不夠用啊!”

    李泰歎了一口氣,看看才剛剛進入二月不久的天氣,倒是期待著五月能夠快點來。

    今年以來既沒有刮風下雨,也沒有天災人禍,自己也就隻是想要平平安安的混到大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