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製約
字數:4015 加入書籤
“賽馬場?”張萬歲聽到李泰這話,不由看著李泰,這東西長安暫時還真沒有。
其中有兩點原因,第一點是二代目們還沒到欺男霸女的年紀,現在還不興賽馬。
第二就是剛剛幹掉東突厥,在這之前馬匹都優先供應軍隊,良馬很少在民間進行流通的。
但在幹掉東突厥後,再加上官方馬匹越來越多,自然而然會向民間流去了。
“嗯!”李泰道,“飼料弄出來,終歸要測試一下馬匹到底適應不適應這種糧食。
如果長時間食用又會怎麽辦,所以便要找個地方,用不同的馬種進行測評。
這種可以是耐力賽,也可以是速度賽,當然也能組成馬球賽。
總之,玩法什麽的再說,但賽馬場可以先弄出來!”
張萬歲聽到李泰的話,理解道:
“越王您弄這個東西我就明白了,但我不明白得是,這件事情您為什麽要來找我聯手。”
李泰麵帶微笑道:“馬匹的事情不找太仆寺找誰,而且有兩件事也需要與太仆寺商量。
第一件就是這事既然與太仆寺合作,那我們將來賽馬場的營利總歸要先劃分清楚。
以免將來生出不必要的齟齬,導致你我二人放著好好的錢不掙,結果自己先鬧起來了。”
“越王覺得應該如何?”對這沒影子的事情,張萬歲感覺有點蒙。
李泰見張萬歲沒有反對,便直接對張萬歲道:
“雖然隻有我們兩家參與,但此事乃大事,我覺得應當給朝廷一份,就當做稅收。
想來應該少不得兩層,另外給阿耶額外一層,這便是去了三層了。”
張萬歲聽到李泰的話,倒是皺起眉頭說出了自己的意見:
“陛下和朝廷的份自然是應該給得,給陛下的是不是太少了,要不說給陛下也兩層。”
“也行吧。”李泰見到張萬歲這般說了,倒也沒有太大的反對:
“等到馬場營業後,便邀請戴尚書來搭把手。
他是民部尚書正好管這納稅一事,有民部出麵能省我們很多的事。”
張萬歲聽到了這話點點頭,作為朝廷九寺之一的太仆寺與民部聯手,哪怕這賽馬場是個下金蛋的雞,那也基本上能把這頭雞給保護好了。
更重要得是這筆錢還要給李世民的,隻要收到的錢少了,難道李世民還不會過來問一句。
雖然李泰自然知道賽馬場弄起來所帶來的利益會是多麽的龐大。
但還是那句話,對李泰來說,賽馬場本身的營利並不重要,重要得是財富所帶來的經濟效益與價值這才是最重要的。
別的不說,自己門票一文錢一張,那百姓們過來看馬賽後,會不會在這附近吃個飯,會不會喝點飲料,甚至會不會有人給自己心儀的選手買禮物。
總而言之,這賽馬場隻要在高陵落戶,那對高陵的好處,自然大得不可思議。
“那剩下來的錢再由太仆寺與越王府平分,我們劃分好利益才適合下一步的合作!”
李泰看著張萬歲笑眯眯道,
“接下來,越王府提供場地安排,以及整個賽馬場的秩序與規則的支持。
我希望太仆寺能派人來協助我們完成賽馬場的建設,並給賽馬場穩定提供優秀馬種。
最重要得是,每當有新的賽馬規則出來,希望您能夠提供足夠的參賽選手。
畢竟隻要與馬有關的,相信太仆寺多少都有所認識。”
“越王,這件小事倒是可以全部交給我來!”張萬歲聽到李泰的話道,“至於您想要的人手,我這幾日便會派遣人去高陵報道。”
“如此,我便在高陵等待張太仆的得力幹將了。”李泰高興的對站張萬歲行禮。
李泰說完這事便從太仆寺告辭,回到了高陵去了。
當然,這件事還是被朝廷聞風奏事情的禦史知道了,懷著有棗沒棗打三竿的想法,自然而然的上奏到了朝廷上。
房玄齡與張萬歲兩人都是實話實說,倒也沒什麽好隱瞞的。
而朝廷也就知道了李泰想要建立一個賽馬場,就這一點本身來說,算不得什麽大事。
而且朝廷裏麵的人對比起這賽馬場,更加重視醫舍體係。
畢竟對朝廷百官來說,讓百姓們以最低的代價延壽然後讓他們交稅和徭役,這才是正經事啊,賽馬場算什麽啊!
而在朝廷進行商議時,李泰回到高陵,吩咐了杜楚客劃出一大塊土地製作賽馬場後,李泰便把自己的精力開始放到醫舍上。
雖然賽馬場這件工作對自己來說,是需要更太仆寺搭上關係的重要項目,但李泰更明白,赤腳醫生的計劃弄好了,才是真正的根基。
一個是朝堂上的盟友,一個是自己未來的根基,孰輕孰重,那自然心中明白。
而醫療營在高陵地區,便第一個成立了醫舍,不過這醫舍冷冷清清,李泰來得時候,除了見到醫舍裏麵值班的醫生在坐堂時,差點打瞌睡了。
很是顯然,醫舍才剛出現,對百姓們來說,頂多把它當做新開設起來的藥鋪或者醫館。
總不可能還要送一塊恭喜發財的招牌進來,基本也就路過得時候看幾眼。
想要讓百姓信賴,這醫舍需要慢慢積累名氣,這是沒有辦法的事。
而李泰來倒也不是為了這件事情,而是劉神威今日在這裏,畢竟劉神威此刻把全部的心思都撲到了這醫舍上正在無比用心的幹著。
李泰打量了一圈也能看出,醫舍中學府學子實際上並不多,更多的,還是孫思邈以前培養出來的徒子徒孫們。
當然,就算有學府中的學生在,他們所兼職的,也都隻是一些並不重要的工作,有得甚至隻是單純的在醫舍裏麵打雜賺取學分而已。
出現這種情況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一個能坐堂的合格醫生的培養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自己通過速成手段硬塞到醫療營中,去了戰場一圈的醫療營,實際上隻能說見血了。
這些學生見識到了生命的脆弱,有助於他們在未來更進一步的開發學醫的潛能。
但嚴格來說,這些人基本上都還是學生水準,需要掌握的知識與技巧還有得積累。
畢竟,相對讀書人來說,隻需要完成識字,然後就能夠給本書讓他們自己自學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