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發展正常的幽州分校

字數:4069   加入書籤

A+A-


    李泰在長安努力發展時,李淳風所負責的幽州農業學府在收到李泰派人送出的物資與書籍後也開始風風火火的開始建設起來。

    說實話,對比起李泰因為豪橫的連續吃下了災民,獲得發展根基。

    李淳風的幽州分校相對來說更像是純粹專業的學校,而不是一個學院城市。

    另外在學生招募上,幽州分校培養的學生,也是分為了農,文,數這三門主科,以及墨和牧兩門副科,而農文數這三科是農業學府的根基,肯定是無法丟掉的。

    而李淳風此刻看著李泰給自己送過來的信件若有所思,

    “培養牧草,研究青貯?越王您說得倒是簡單,不過從異族收購,應該能弄過來一些吧!”

    是的,李泰不可能真的去等唐儉從異族手中把種子弄過來。

    畢竟說穿了隻是牧草,這東西又不是什麽需要保密的,普通異族百姓手中也未必沒有。

    而且有一點非常的重要,那就是種植牧草的環境。

    說實話,哪怕在長安研究出了種植的牧草,到最後,還是要去陰山附近進行嚐試種植的。

    所以直接便讓在幽州學府進行全麵的實驗好了。

    這樣也免得自己弄出了東西,還需要多跑幾趟去強化抗寒等的適應性。

    至於青貯飼料,實際上青貯這種東西在南北朝時就已經出現了,但因為草原本身更遵循著逐水而居的生活方式,所以青貯技術並不算發達,甚至有的地方的草原百姓沒有去點。

    但在五胡亂華之後,草原民族在中原過上定居生活,這技術便被點出來了。

    換句話說,實際上這個技術就算是牧草的配套技術,基本上能研究出那種能夠割好幾季的牧草時,為了存儲牧草在牧草,那百姓為了生存自然而然會點出這個技術來。

    所以,李泰並沒把這太放在心上,李泰相信李淳風肯定能把這技能點出來的。

    不要小看了百姓的智慧,不論是異族,還是華夏,隻要百姓有需要,那相應的技術,哪怕是沒有理論基礎,他們也會根據生活經驗點出很多奇怪的能力出來。

    “看起來要加大對牧業的投入了!”李淳風若有所思。

    隻不過想歸想,同樣還嘀咕著一件事,自己到底是找越王繼續要錢呢,還是自己想辦法解決掉這一筆費用呢!

    自從李泰上一筆錢款到賬,自己為了建立幽州學府,便是花錢如流水一般。

    這讓李淳風感覺到無可奈何,卻也隻能看著手中的綢緞慢慢減少,著實是心痛。

    當初在李泰手下混著,就從沒為錢擔心過,自己還每天進出賭場,那是相當暢快。

    但自從離開李泰後,李淳風看著李泰給自己的絲綢,那是用一點少一點啊。

    學校所帶來的壓力,那可真的是真切的讓自己喘不過氣來!

    “越王還會再撥款過來嗎……還是說自己要舔著臉去跟越王申請呢?

    但越王建立學府都直接自己掙錢養活自己……若自己開口是不是顯得自己太沒用了?”

    李淳風看著隨著農業學府開啟一點點消耗的綢緞,心中很惆悵啊。

    “山長!李將軍求見,已到了學校的迎客廳了!”有人過來稟報。

    “好的,先給李將軍上好茶,我馬上就過去!”李淳風果斷道。

    李淳風把這信件以及學校的賬簿收好,馬上便走了出去,見到李德謇,疑惑道:

    “你今天怎麽有空來找我?今日回來是找我訓練六鏡花?”

    “來給你送魚幹的!”李德謇看著李淳風,最終還是抵給了李淳風一張清單。

    李淳風倒是有幾分意外的拿到了這張清單,上麵詳細羅列各種各樣可以食用的海洋魚類的魚幹,連鹽都沒放的那種。

    但李淳風看得卻相當激動,不論怎麽說,這些都是食物。

    而在大唐這個以物易物為主流交易的社會體係中,這麽多魚幹讓李淳風看得眼睛都直了。

    “這是給我們學府的!”李淳風心中估摸著應該在學校修建多少倉庫,要把這些魚幹全給存儲起來,最好還能賣掉些換取生活物資與教學物資。

    “這是今年第一波製作成的魚幹,之後每個月陸續還會有魚幹送來,一直到捕魚季結束。

    越王到底有點是沒說錯的,用水師的漁船去捕魚,的確是能夠捕到大量的魚來!”

    李德謇也略帶著幾分感歎,自己第一次去見到捕魚時,也沒想到會有這麽多!

    “捕魚季持續多久?”這李淳風帶著幾分的好奇對李德謇問道。

    “從四月份到十月份吧!”李德謇想了想,對李淳風回答道。

    “其他時間不是沒有魚,而是再用退役水師去捕魚有些不合算。

    還不如用這剩下來時間來操練他們,避免他們忘記了他們不是漁民,他們是退伍的水師。

    甚至真與高句麗發生戰爭,他們這些退役了的家夥可能需要他們做後勤的。”

    李淳風聽到李德謇的話,倒也讚同的點點頭,沒感覺這有什麽問題。

    畢竟大唐本來就是執行得是府兵製,所以對水師也是這樣的態度。

    如果不是普通百姓真沒辦法造船,大唐甚至巴不得這些將士一人帶一艘船隻隨軍出征。

    不過沒辦法,個人武器這些水師倒是能準備,但船隻什麽的大型艦船隻能朝廷提供。

    而幽州這邊並沒有大型艦船的製造的船塢,一切都需要從頭開始。

    這就需要時間去慢慢磨合了,至少在李淳風看來,哪怕有朝廷的支持,以及逐漸從江南遷徙過來的船塢與工作人員,但想真正打造出在海上縱橫的水師艦隊,還需要三年積累。

    一方麵是人才缺少,另外一方麵是這個時期的大唐對於海船的技術的確拿不出手。

    畢竟江南那邊的技術是以江船為主的,這些技術在海洋上使用,常常會有兩個方麵問題。

    一個是吃水不夠,一個是刮風很容易側翻,這就需要一點點的磨著技術了。

    因為這個第一次出海時,李德謇帶上了李淳風,在近海的時候開船倒是還無所謂,但是隨著慢慢進入到深水區之後,一陣大風吹在了船帆上,一整艘的樓船直接便是側翻了。

    還好離河岸較近,靠著遊泳,基本上人都算是回來了。

    隻有李淳風是被李德謇給拖回來的,因為他不會水,加上暈船,死裏逃生之後,表示自己是再也不去試驗船隻了。

    穀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