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信息繭房

字數:4107   加入書籤

A+A-


    “我去把文科學員挑選出來!”顏勤禮對李泰道。

    而李泰點頭道,“第一批先挑出一百人吧,讓他們先把架子搭建起來。

    等到明年學員們正式畢業,也能把一部分畢業的學員們即刻填充進去。”

    “遵令!”顏勤禮馬上答應李泰的話語,接下了這命令。

    李泰稍稍沉默一下,又對顏勤禮道,“另外這些人,我想先見一麵。”

    顏勤禮不知道李泰想要做什麽,但這時候,顏勤禮還是對李泰點頭。

    很快,顏勤禮便發布告示,要從文科挑選學員去書局之中幹活。

    對很多文科學員來說,不說甘之若飴,但至少都相當踴躍的報名。

    倒不是他們知道這書局是為著什麽,而是因為他們就好像臨近大學畢業的迷茫大學生。

    突然前麵有了一條路,那就想要走走看唄。

    說實話,很多事情最怕得就是對比,一直以來他們感覺自己的文科最是爹不疼,娘不愛。

    純粹農科出來的人基本上要麽留校培育良種,要麽成為農官傳播種植技巧。

    從數科出來的人奔向了漕運體係與徭役體係,醫科出來的人醫舍計劃的推行缺口重大,樂科本身就有著輔助與組織力的效果,至於墨科,基本上留校總不會虧了。

    也就隻有自己,除了留下來成為學校圖書管理員,自己好像就沒其他意義了。

    但就在自己迷茫時,學校開始建設書局,這讓很多即將畢業的學子有了一個隱約的方向。

    想著學校的老師向來是靠譜的,自然報名踴躍起來。

    而顏勤禮也沒預料到這件事情在學員中會這麽的踴躍,挑挑揀揀倒也湊出了百人。

    然後在學校的大會堂中與李泰一起開會,主要是一般教舎可裝不下這麽多人。

    說實話,對李泰這個祭酒,這些學生們有的認識,有的不認識,但第一次看到李泰,他們的目光中多少還是有幾分的驚訝,甚至有幾分難以置信。

    因為李泰現在也不過隻是十歲,不過這個冬天過去了,也就十一歲了。

    這就是李泰有些不想要出現人前的原因,自己的年齡太小了,就算自己想與對方親切交流,怕也未必能夠輕易被人認可。

    如果不是因為文科關乎自己的核心計劃,李泰也不想要走到台前。

    但沒辦法,文科不關乎思想,而想要貫徹自己的意誌,必須要自己親自來。

    李泰俯視眾人道:“諸君,我是越王李泰,也是農業學府的創始者與祭酒。

    如今我們都站得辛苦,想來沒有誰希望聽到本王長篇大論吧!”

    聽到李泰的話,下麵的學員們先是愕然,繼而哄堂大笑了起來。

    最後還是顏勤禮出麵,才讓學員們安靜了下來,讓李泰繼續說話。

    畢竟這個時代可沒有話筒,若是太嘈雜了聲音可聽不清楚。

    李泰見到眾人安靜下來,伸出手指比出一個一字,道:“諸君,有誰還記得我們學校的校訓是什麽?!”

    眾人愣了愣,有一人突然叫出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很好!”李泰聽到這話,用力握緊了拳頭,道,“那位喊出這話的學員,還請上來,來到這講台上來!”

    所有人都看著這個學生上來到李泰的麵前,而李泰看著這上來的學生不由愣了愣。

    這不是自己安排的托啊,難道還真有學生有空去背了校訓?

    而陳楷手足無措的站在了李泰的麵前,他倒沒想到自己居然能這麽露臉!

    李泰看看比自己高上好些個個頭的陳楷,從容的笑了笑道:

    “你可知安排你們進入到書局中,我為何會提到我校校訓!”

    “因為書乃學識之根基,安排我等進入書局,便是要我等為往生繼絕學!”陳楷大聲道。

    “很好!”李泰看著陳楷大聲的呐喊,倒是相當欣賞陳楷的魄力。

    不過,李泰開口說道:“諸君,你們可否知道,我為什麽要建立農業學府!”

    李泰倒也沒有等到眾人回答,而是繼續道:“那是貞觀二年,蝗災遍地。

    我在長安城內見到得是國泰民安,但是我離開了長安城,來到外麵,見到得是野有餓莩,靠長安施舍的一碗稀粥度日。

    從此,我便是立下誌願,要讓天下百姓都吃飽飯!”

    在場學生聽到這話不由沉默了下來,因為這段故事他們都親身經曆過。

    當初在城門口等待著的稀粥的百姓中,甚至有著他們的身影。

    也正因李泰後來招募流民高陵屯田建設學府,他們才活了下來,甚至都成功讀上了書!

    李泰高高舉起手,然後擁立的握緊拳頭,隨著自己的話語,拳頭更是用力!

    “而我在實現願望過程中,建立了農業學府。

    因為我發現我一個人是有極限的,我需要更多更多的人來協助我。

    我們需要研究最優秀的種植技術,需要最優秀的種植良種,甚至需要最優秀的農業官員進行指導。

    我需要很多人幫我一起實現這個願望!”

    聽到李泰這般的話語,在場學生看著李泰的目光不在隻是單純的好奇與尊敬,而是看著李泰的目光帶上了尊敬。

    因為農業學府的學子有兩類人。

    一類是當初收攏的第一批難民,雖然有500文入學條件,但李泰以免息借貸讓他們入學。

    另一類自然是高陵或者長安附近的良家子,他們家裏跟著李泰混真正賺到了錢,吃到了高陵發展的福利。

    所以,這些人都清楚,李泰並沒有空口說白話,而是真真切切的在幹活。

    “而現在,我經過了數年培養,培養出了你們,培養出農民的讀書人。

    你們知曉種田的艱辛,明白種田的技術,更重要得是你們識字。

    我成立書局,是為了單純的讓你們有一個去處嗎?不是的!

    我是希望你們能幫助我傳播農業學府的成果,讓大唐再無餓殍。

    我希望你們能讓農民知道有一群為他們說話的讀書人,讓他們擁有知識與尊嚴!

    我希望你們能如同星星之火,照亮整個底層的農民,啟迪他們的智慧與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