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摸著石頭過河

字數:3101   加入書籤

A+A-




    這個胖子名叫丁二,這是第一次來長安,不過他這次並不是來參加武舉京試的,因為他在汶山郡的郡試中,成績並不突出,第二輪就被淘汰了。

    這次到長安,丁二就是來湊熱鬧的。

    那個瘦一點的年輕人叫田牧,之前在汶山郡的郡試當中技壓群雄,一舉獲得汶山郡頭名。

    丁二與田牧是同村的小夥伴,雖然他未能進入京試,但是他還是跟著田牧跑到長安來了。

    丁二從小就生活在汶山郡,長這麽大,走得最遠的地方,就是汶山郡郡城。

    所以當他走進長安城,猶如打開了新天地。

    但是那田牧,雖然也沒有去過別的地方,很小就跟著爺爺到了汶山郡,不過他一向穩重,所以長安街頭的繁榮,並未讓他駐足觀望。

    “快點走了。”

    田牧有些無語的道:“馬上就要京試了,京城的客舍必然緊俏,我們要不早點找到客舍,後麵就更難找到了。”

    丁二有些失望,好不容易來一次長安,卻不能隨心所欲的觀看。

    隻得無奈的跟著田牧走街串巷,尋找落腳的客舍。

    ......

    大漢王朝第一次武舉京試,朝廷自然是極為重視,禦史大夫徐庶這些日子忙得是焦頭爛額。

    因為全國近三十個郡,每個郡的前三名都趕到了京城。

    而且這是第一次舉辦這種考試,沒有先列可以借鑒,一切都得憑著感覺摸索著來,倒是皇帝劉禪,給了他一個建議。

    人數太多,那就分組進行。

    所有參加京試的考生,加起來有一百多人。

    當然,這一百多人,並非都是參加過郡試的,還有一部分人,是徐庶留給了那些氏族,畢竟這是第一次舉辦這種人才選拔方式。

    所以除了每個郡通過郡試,決出前三名,可以參加京試之外。

    蜀中、南中、關中、隴右各地的氏族,也獲得了一定的名額,這部分人不需要參加郡試,他們直接晉級京試,人數有六七十多人。

    加上各郡的前三名,此次參加京試的考生,一共是一百五十人。

    劉禪看著這份名單,有些激動。

    他的名字,自然也在這一份名單當中。

    沒錯——就是文單。

    宣室殿內。

    劉禪認真的看這份名單,他是想看看,有沒有曆史上熟悉的名人。

    隻是很遺憾,並無他熟知的曆史人物。

    雖然沒有看到熟悉的曆史人物,不過他也給了徐庶一個建議,就是將這一百五十人,分成五組,每組三十人,在長安設置五個考場,同時進行考試。

    這是第一次舉辦武舉考試。

    徐庶采取了劉禪的建議,將京試分成了兩個階段,先進行初試,也就是五個小組在五個考場進行的比試,最終選取每個小組的前四名,總計為二十人。

    勝出的二十人,再進行一個複試,或者可以理解為是決賽。

    初試的考官,由禦史大夫府、丞相府兩府參軍組成。

    大漢建興十年,公元232年1月8日。

    參加初試的分組出爐。

    劉禪改名的文單,被分在了第三組。

    京試的比賽,相比於郡試,要求就要複雜一些,除了兩兩對抗pk之外,每一名參加考試的考生,還需要單獨進行諸如箭術、騎術等科目考核。

    因為考核的科目增多,單獨pk的輸贏,不再直接決定勝負,最終成績是根據各科成績相加決定排名。

    大漢建興十年,公元232年1月20日。

    經過十天的初試比拚,一百五十名參加京試的考生,完成了初試的較量,最終入圍前二十的名單,也就新鮮出爐。

    “夏侯澤、公孫望、陳信、關震、柴山、黃晉、徐平、孫續、馬武、田牧、盧順、文單、史進業、廖宇、魏倘、塗連虎、韓倉、王禹、鄧遼、鍾毅。”

    “這就是進入複試的二十人?”劉禪看完名單問道。

    “回陛下!”徐庶道:“就是這二十人。”

    劉禪暗自得意,因為他也成功進入到前二十。

    這些人能否真的領兵打仗,現在還不能確定,不過若是論武藝,劉禪對他們多少還是有些了解,因為大部分的比試,他都有現場觀看。

    比如陳信,這是讓他最為記憶深刻的一人,還有諸如塗連虎、鍾毅、公孫旺等人,這些人的武藝也都很出眾。

    就在劉禪暗自得意間,徐庶又說道:“陛下,三日後將舉行複試,複試之前,微臣想請陛下...”

    “好!”沒等徐庶說完,劉禪就搶話說道:“愛卿放心,複試當天,朕自當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