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如此聯盟

字數:3352   加入書籤

A+A-




    公元232年七月二十五日。

    武昌——

    “陛下!”

    太常潘濬出班奏道:“司馬懿被公孫淵軻比能牽製在範陽,一時難以回援,正式我大吳出兵北伐之良機。”

    “不可,陛下。”

    潘濬話音剛落,丞相顧雍當即阻止道:“我大吳立國不久,此時並不適合出兵,況且公孫淵此時邀我大吳出兵,目的自然是為了讓曹魏從範陽撤兵。”

    “陛下!”潘濬繼續說道:“就算公孫淵目的是為了讓司馬懿撤軍,但是司馬懿若是真從範陽撤軍,公孫淵與軻比能勢必會繼續攻打幽冀兩州,曹魏又得增派兵馬前去阻擋。”

    公孫淵軻比能兵犯幽冀,在潘濬看來,這是東吳出兵北伐的天賜良機。

    因為一旦東吳出兵北伐,曹魏自然是南北兩難顧,即使曹魏再強,也架不住兩路夾擊,若是此時不揮軍北上,等到曹魏解決了幽冀之患,東吳若是再想北伐,可就沒那麽容易了。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公孫淵與軻比能此番進兵速度奇快,僅僅隻用了一個多月,就已經占領了大半個幽州,而且此時就連範陽城都已經攻占。

    在他看來,曹魏必然不會輕易放棄幽州,前幾年剛丟了雍涼二州,若是現在在丟了幽州,這曹魏也就別玩了。

    但是——

    顧雍並不這麽認為,他說道:“雖說公孫淵、軻比能此番進兵神速,但是就以現在軻比能與公孫淵的實力,還難以抵擋曹魏的兵馬。”

    “若我猜測不差,公孫淵、軻比能很快就會被司馬懿擊敗;”顧雍繼續說道:“現在已經不同往日,昔日曹魏南北皆有強敵,西麵更有一心複興漢室的蜀漢虎視眈眈,但是此前漢魏和親,漢魏也已成為盟友。”

    “顧丞相...”潘濬剛一開口,顧雍抬了抬手,說道:“承明稍待,且聽本相說完,先不說我大吳能否與公孫淵、軻比能南北夾擊曹魏;”說著顧雍眉頭微微皺起,轉向對孫權說道:“陛下,若是我大吳向曹魏用兵,誰能保證蜀漢不會趁機南下,向我大吳用兵?”

    嘶——

    孫權頓時一愣。

    顧雍這話,讓他頓時驚住。

    漢吳是盟友,放在幾年前還有效。

    但是這幾年,天下局勢已經大變。

    若是放在幾年前,他還真不擔心這個,但是現在他就不得不擔心了,畢竟現在漢魏也已經成了盟友,而且他們還是和親之盟。

    此時大吳向曹魏用兵,最終獲利者必然是西部的蜀漢。

    這就好比關中之戰時的東吳。

    那時候蜀漢與曹魏在關中廝殺,東吳想要從中得利,完全可以看自己的心情,東可取蜀中,北可進中原。

    最後也是因此,東吳才奪了江夏。

    “顧愛卿所言,正和朕意;”孫權微微點頭說道:“此時北伐用兵,於我大吳不利,若是蜀漢趁機南下,我大吳反而會腹背受敵。”

    孫權很明白這個道理。

    盟友往往就是用來拆台的,比如他就經常幹這事兒,十年前關羽擒於禁斬龐德,眼看關羽的兵鋒直指中原,劉備的勢力將無限擴大。

    可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東吳派出呂蒙白衣渡江,抄了關羽的後路。

    最終導致關羽兵敗走麥城。

    所以,他壓根兒也不相信盟友這事兒。

    現在漢魏是盟友,漢吳也是盟友。

    可是一旦大吳向曹魏用兵,誌在天下的蜀漢,或許可能聯吳滅魏,相同的他也有可能會渡江南下,從而一舉滅了大吳。

    不不不——

    朕絕不能會給蜀漢崛起鋪路。

    “除非;”孫權頓了一下,說道:“除非蜀漢先行向曹魏用兵,朕方可舉兵北伐,從而與蜀漢分割曹魏。”

    “陛下英明;”孫權話音剛落,潘濬大喜道:“微臣願出使長安,勸使蜀漢兵出潼關,與我大吳共同分食曹魏之天下。”

    “好!”孫權當即道:“那朕就命愛卿為使,即日啟程前往長安,勸使蜀漢與朕會獵於洛陽。”

    “微臣領旨!”

    潘濬欣然領命,在他看來,若是能勸使蜀漢出兵伐魏,這天下最終是誰的還真很難說。

    以前的魏蜀吳三國,魏國最強,吳國次之,蜀國最弱。

    吳蜀兩國想要延續國祚,隻能相互抱團,一起對付曹魏,但是現在三國格局已經轉變,蜀漢占據雍涼之後,其國力已在東吳之上。

    東吳若想立於不敗之地,隻能在漢魏之間選擇一方作為盟友,然後攻伐另一方,然後逐漸壯大自己。

    無論是地理位置,還是實力對比。

    東吳更適合聯合蜀漢。

    因為魏吳兩國交界戰線綿長,而且曹魏是由北向南,居高臨下,對於東吳有壓倒性的優勢,東吳若想崛起,隻得盡早將勢力向北進行延伸拓展。

    現在就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公孫淵、軻比能已經進入幽州,曹魏若不想北境有失,他們就必須盡早擊敗公孫淵與軻比能。

    但是這個時候,若是吳蜀兩國同時向曹魏進兵。

    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