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兵發晉陽

字數:3521   加入書籤

A+A-




    這對於魏延來說,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以往大漢凡有征伐,基本主帥都是由丞相諸葛亮擔任,作為一方大將,魏延自然也想成為一方統帥。

    雖然此前北擊河套,他也算是當過主帥。

    隻是,那一戰他與張苞,更多的算還算是奇兵,若不是丞相在涼州拖住羌胡,他也無法如此輕鬆拿下河套地區。

    這次卻不同。

    出兵晉中——

    出兵晉中,與北伐關中,幾乎同等重要。

    因為一旦大漢攻占晉中盆地,天下格局立即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逆轉,大漢也將正式奠定統一天下的根基。

    “陛下!”魏延又說道:“下令吧!”

    魏延是個急性子,當然他也害怕天子突然改變主意,隻是劉禪卻笑著說道:“魏愛卿,不用這麽心急,此番兵伐晉中,朕委卿為帥!”

    “多謝陛下!”

    魏延當即謝恩道。

    隨後劉禪繼續說道:“此番朕帶來了兩萬騎兵,均歸愛卿節製;”說著劉禪頓了頓,又道:“朕也將隨軍出征。”

    ???

    魏延先是一愣,隨後卻道:“陛下貴為天子,何須以身犯險,此戰有微臣足以,陛下還是回京更妥。”

    出兵晉中,魏延認可這個計劃。

    因為現在曹魏的主力,由司馬懿統帥,此刻正在攻打武關,雖然晉中盆地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但是相對來說,曹魏並不會想到漢軍不去救武關,反而跑過來攻打晉中。

    因此成功攻占晉中的可能性是有的。

    隻是——

    劉禪作為大漢皇帝,跟著大軍跑到晉中,魏延還是有些擔心的,畢竟兩軍交戰,險象環生。

    “愛卿休要多言;”劉禪擺手說道:“若是愛卿不依,朕自當另擇主帥出征。”

    “陛下!”魏延無語,隻得答應:“微臣遵旨!”

    好不容易到手的主帥位置,要是因為這事兒被換掉,魏延還不得哭死過去。

    對於魏延,這麽多年下來,還有前世看過的一些史料,劉禪對他自然是有一定的了解。

    牛人!

    能力值爆表,僅次於關張趙馬黃的存在,也是三國末期大漢王朝難得一見的猛將。

    相比於三國演義中,說他有反骨。

    通過這十幾年的了解和觀察,劉禪現在非常的確信。

    魏延,非反臣也。

    隻不過是能力太強,略微有些高傲而已。

    所以此次出征晉中,劉禪決定給他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剛好現在丞相還未回返,而且出兵晉中,也是劉禪從西域回返途中做出的決定。

    當然,劉禪也知道,此番兵伐晉中,重要性不亞於數年之前他決定的兵出子午穀。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他才必須要隨軍出征。

    “魏愛卿!”劉禪笑著問道:“此番出征,愛卿有何謀略?”

    既然已經委任魏延為帥,臨行之前,倒是可以問問,他這一仗打算怎麽打。

    魏延略加思索,看了一眼地圖,才說道:“此番我軍兵伐晉中,當以奇兵為主,而不能循序漸進;”說著,他指著地圖說道:“陛下您看,這裏是雁門郡,也是晉中北部門戶,曹魏定然在此布有重兵。”

    “若是我軍北上,然後由雁門郡南下攻打晉中,必然要遭到魏軍的頑強抵抗;”魏延說著搖了搖頭,道:“此路雖然穩妥,但是卻並不可取。”

    劉禪也看了一眼上郡至雁門郡的地勢,從上郡奔襲雁門郡最少也需得十餘日。

    十餘日的長途奔襲,或許大軍還未抵達雁門郡,魏軍已經發現了漢軍,那時他們必然會有所準備,比如從洛陽向晉中增兵。

    說著,魏延突然手指一停,道:“此處為文水,道路崎嶇難行,卻可讓我軍數日之內,即可抵達晉中平原。”

    魏延就是魏延。

    難怪他能想到兵出子午穀的計劃,首先他當時一直鎮守在漢中,對於秦嶺一線多有了解;此番也是一樣,五年前他與張苞出兵河套地區,隨後他就常年駐紮在上郡一帶,對於周邊環境,自然也是了然於胸。

    這——

    就是大將之才。

    對於行軍用兵,劉禪自知他肯定不如魏延,所以聽取了魏延的進兵計劃之後,並未反駁,隻道一切小心。

    隨後,劉禪讓張苞領五千精銳,駐守上郡,以防鮮卑、以及胡人生事。

    大漢建興十六年公元238年),九月十八日。

    淩晨。

    三萬大漢輕騎,在魏延、塗連虎、田牧、以及皇帝劉禪的率領下,悄無聲息的一路向東而去。

    大漢的上郡,距離曹魏的並州治所晉陽,其實並不算遠,兩地直線距離,差不多三百裏。

    出了上郡,一路向東北行至百裏,就是文水。

    經文水向東再行百裏,就到了晉中盆地的大陵縣。

    大陵縣,也是此次漢軍需要麵臨的第一個考驗,因為它就是文水的出口,也是扼守文水的咽喉,隻要通過大陵縣,向北就是一片平坦通道,騎兵急行一日就可抵達並州州治所在——晉陽。

    急行一日,於九月十八日晚,三萬大漢騎兵,來到文水邊上,看著湍流的河水,還有兩邊的懸崖峭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