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何不早說

字數:5291   加入書籤

A+A-




    六出祁山,九伐中原,病卒五丈原。

    劉禪將他前世知道的三國曆史,完完整整的給諸葛亮講述了一遍,聽得諸葛亮那是一愣一愣的。

    若是劉禪所言是真,此刻他的墳頭草都得有一尺多高了。

    隻是——

    直到現在,他隻出過一次祁山,所以對於後麵的曆史,諸葛亮也無法去驗證,因為天子的突然兵出子午穀,導致大漢一戰就占據了關中之地,改變了天下大勢。

    這個故事,有些神奇。

    “陛下!”諸葛歎息問道:“陛下為何不早些告訴老臣?”

    聽完劉禪講述的故事,他是深信不疑的,隻是疑惑劉禪為何直到現在才將這個故事告訴他。

    “哈哈哈!”劉禪聞言笑道:“相父,若是朕醒來之後,就將這事告訴相父,相父能信否?”

    諸葛亮沒有回答,卻是輕搖羽扇微微一笑。

    他當然不會相信,若是劉禪剛剛蘇醒,就將這事兒告訴他,他隻會當著劉禪是睡糊塗了,在跟他說胡話。

    但是現在不同,雖然他沒有經曆過六出祁山,也不知道後來薑維的九伐中原,不過他經曆了一出祁山啊。

    特別是對於馬謖丟失街亭,最後揮淚斬馬謖。

    雖然現在這件事並未發生過。

    但是,諸葛亮仔細琢磨了一下當時的戰局,那次他突然出兵祁山,本身就是想要打曹魏一個措手不及。

    結果也是如此,他剛到祁山不久,隴右五郡就有三郡降漢,至於剩下的兩個郡,隻要給他一定的時間,他自然是可以將其納入大漢的版圖。

    隻是因為後來得知劉禪出奇兵走了子午道,他不得已隻能放棄原來的計劃,轉而孤注一擲率軍進入關中救援劉禪,不想最後卻因為劉禪的冒險,讓大漢先占關中,後得涼州。

    這可不是他一開始的計劃,原本他的計劃是穩紮穩打,先奪取隴右諸郡切斷曹魏與涼州的聯係,漢軍則趁機攻占涼州。

    若是大漢占據益州,涼州,隴右這一大片疆域。

    然後在經營幾年涼州,讓大漢擁有一定數量的騎兵,等到中原發生動亂,大漢即可從隴右、漢中兵分兩路進攻關中,一旦大漢占據關中,大漢也就有了與曹魏一爭天下的資本。

    這也是那時候的大漢,看上去最佳的選擇。

    後來事實也證明,這個策略是正確的,大漢隻要占據益雍涼三州,天下格局立馬就會發生改變。

    隻是,不是通過他的計劃來完成的。

    還有就是,諸葛亮為何對劉禪的故事深信不疑,原因很簡單。

    第一次北伐,當時諸葛亮出征之前,確實想過要給好友馬良之弟馬謖一些建功立業的機會。

    若是按照劉禪所言,漢軍占據隴右三郡,他確實會選擇選一路兵馬去阻擋曹魏援軍,不出意外的話,他真的會派馬謖去。

    而且,按照當時的戰況,漢軍占據三郡,曹魏必然調派兵馬過來阻擊,所以劉禪所說的,一定意義上,它是成立的。

    當然,還有更重要的是,這些年劉禪做出來的各種新奇的武器,如三弓床弩,水泥,精鹽提煉,還有前不久弄出來的炸藥等等。

    這些若是存在於古籍,人們不可能完全將它們遺失,畢竟這些都是十分先進的事物,人們怎麽可能棄之不用?

    “陛下!”

    諸葛亮快速將這些消化後,笑著說道:“陛下有此奇遇,看來是上天眷顧大漢,要讓陛下重塑大漢天下。”

    “嗯!”劉禪點了點頭。

    諸葛亮是有些激動的,這事兒他並沒有覺得不好,反而覺得這是上天的眷顧,同時對於劉禪,更是高看一眼。

    畢竟若是按照劉禪所謂的曆史記載,大漢王朝經過他十幾年的努力,還有薑維的努力,最終大漢王朝,也未能逃脫滅亡的命運。

    可是現在不同了,天子得遇奇遇,獲得了先知能力,而且還因為這份奇遇,讓大漢擁有了現在這番盛況。

    大漢,複興有望矣。

    “陛下!”諸葛亮又說道:“以陛下之意,我大漢接下來該當如何?”

    劉禪知道曆史的發展,而且還擁有兩千年後的知識,那接下來大漢該如何發展,他想聽聽劉禪的意見。

    “嗯!”劉禪頓了頓,經過這十幾年的帝王生涯,而且大漢也因為他這個穿越者,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對於未來他當然早就有過謀劃。

    “朕以為...厲兵秣馬...”劉禪肯定的說道:“等到時機成熟,率王師一統天下。”

    “需要多久?”諸葛亮問。

    “十年!”劉禪肯定的道:“隻需再給朕十年,朕必定能夠揮師中原,掃滅吳魏,一統大漢之天下。”

    這些年劉禪的改變,諸葛亮自然是看在眼裏,他早就不再是當年那個柔善的阿鬥,如今的他,上馬能夠征伐天下,下馬也能夠治國理政。

    十年——

    諸葛亮認可劉禪的這個時間表,現在大漢雖然已經變得足夠強大,若是現在就想揮師中原,雖然大漢現在也有這個能力,不過也會讓大漢承受巨大的壓力。

    沒等諸葛亮開口,劉禪又說道:“未來十年,大漢需要改革吏治,大力發展生產增強國力,同時打造更加強大的先進武器裝備,如此十年後,我大漢可以一戰而定天下。”

    昨日晚上,劉禪決定攤牌,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皇後張鴦,那是他老婆,足夠讓他信任,朝臣方麵,最讓他信任的人,自然是諸葛亮。

    所以,他隻向他們二人攤牌,將自己的奇遇告訴了他們倆人。

    至於張鴦,主要也是滿足一下她的好奇心,同時也免得她沒事就好奇追問。

    至於諸葛亮,他是大漢的丞相,即便是現在,劉禪依然離不開他,需要他幫著處理一些軍國大事。

    更為重要的是,雖然曆史上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絕對是一位值得信任的忠臣。

    但是,劉禪也不傻。

    曆史記載,不一定完全可信。

    畢竟曆史上的蜀漢,本身就是三國當中最弱的一方,即使諸葛亮有別的想法,他也需要等到蜀漢強大之後才有可能。

    他那麽聰明的人,總不會在自己本身就不算強大的時候,還搞什麽窩裏鬥吧,所以在蜀漢強大之前,他需要想盡一切辦法,將蜀漢的所有力量團結起來。

    但是,若是最後蜀漢成功了。

    他還會一如既往乎?

    這個劉禪也不敢確定,畢竟曆史上功高震主的例子,不要太多好嗎?曆代君王最後忌憚的,也是這種大臣。

    但是現在,劉禪是真的不擔心了。

    原因無他。

    大漢遷都長安之後,現在大漢的實力,已經是三國當中的大哥大,再也不是曆史上那個需要不斷北伐,來讓自己苟延殘喘的蜀漢小朝廷。

    即使現在大漢不對外擴張,曹魏、東吳,即使聯合起來,想要撼動大漢,也是沒有那麽容易的。

    可是,諸葛亮依然如故。

    後世有些人說,蜀漢時,諸葛亮權傾朝野獨掌大權,架空了小皇帝劉禪。

    劉禪剛來這個時代的時候,大漢的軍國大事,確實也是完全由諸葛亮說了算的,但是後來遷都長安,占據涼州之後,諸葛亮卻慢慢開始放權。

    特別是徐庶重回大漢之後,諸葛亮立馬就將內政交予徐庶,而他則主官軍事,大漢就出現了軍政分離。

    若是他真如後世一些人的評論,諸葛亮就是一個擅權的權臣,他自然不會輕易放棄權力。

    而且,到了後來,他也開始逐漸歸政於劉禪。

    如今的大漢,劉禪不在是曆史上的阿鬥,朝政之事,也不再是諸葛亮說了算,隻是劉禪更願意聽從他的意見而已。

    所以綜上所述,諸葛亮不是擅權貪權,而是曆史上的蜀漢,朝中缺乏能夠獨當一麵的人才,才讓他還不敢輕易放權,因為將權利下放給一些能力不足的人身上,隻能適得其反。

    最後,他也是因為一個人擔負起整個大漢王朝重任,才讓他僅僅五十多歲,就被累死在五丈原。

    所以,諸葛亮是忠臣,絕對的忠臣。

    未來大漢是要一統天下的,但是現在大漢卻還有更多問題需要解決,劉禪還需要得到諸葛亮的大力支持,所以他才決定向諸葛亮攤牌。

    穀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