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 咱不能學習李自成的失敗經驗
字數:3953 加入書籤
A+A-
李長青看著呆若木雞,三觀崩碎的閻定軍,自己也感覺剛剛說的‘有億點’假,決定用‘樸實點’的話術重新說一遍。
“閻定軍啊,升鬥小民雖然大多數都目光短淺,隻能看到眼前的利益,但當這個‘小民’的概念擴大到全天下後,問題的嚴重性就不同了。
如果我按照你說的,喊出天下大同的口號建立太平軍,均田免賦固然容易拉攏到小民人心,甚至贏得小民的簞食壺漿也不是難題。
然而,你考慮過以後我們萬一無法兌現承諾,或者兌現承諾後又反悔,引來的萬民反噬麽?
打仗是要花錢的,而且花的不是小數目,更何況以後建立國家和我們自己的朝廷,到處都是花錢的地方。
讓利於民很容易,將這份利收回來可就不容易了。
而且,在我們之前的李自成,就是一例很好的反麵教材。
李自成崛起的那般迅速,拋開他軍事上的才能不提,在政治上依靠的無非就是均田免賦這一招,還編出了文盲小民都可以輕鬆傳唱的歌謠,宣傳搞的十分到位。
沒錯,李自成最後入了bj城,所過之處萬民追隨,但這份政治資本,他轉換成自己手中的力量了麽?
均田免賦,意味著李自成將大量的稅賦收入自己給免掉了,他所到之處又對士紳商戶階級大開殺戒,搶奪錢糧,來補充軍資。
這導致李自成控製的地盤上,除了土地裏種出來的那些收獲外,幾乎不可能從其他地方獲得多少稅收。
而田地又被李自成大量分發給貧民子弟,免了賦稅,等到李自成手裏搶奪的財貨錢糧耗盡後,他的國和他的軍隊,又要怎麽維持?
或許,當時李自成是準備定鼎天下,消滅所有的對手後,再出爾反爾,收回成命。
到時候李自成一家獨大即便小民不滿,也有把握鎮壓一切反對聲音。
然而,這麽做的前提是,李自成可以一直贏下去!
他手中的財貨終歸是無根之水,沒有源頭,用光了也就沒了,隻要他失敗一次,手裏好不容易攢出來的家底,就很難恢複如初。
原因很簡單,李自成手裏沒錢!
於是,李自成被入關的滿清韃虜擊敗主力後,空有偌大的江山,卻沒有足夠的收入來重整旗鼓!
那些小民再支持李自成又能如何?
人性是自私的,你讓那些小民拿出一些糧食供給大軍沒問題,但讓他們拿出大半家財給李自成,那就是要他們的命!
結果就是,李自成的地盤一片安詳平和,人人安居樂業,卻無法給李自成輸入多少錢糧,導致李自成被一次失敗打入地獄之中。
等到清軍進入李自成的地盤時,那些受到李自成恩惠的小民,有幾個人在清軍的屠刀下奮起反抗?
大多數人還不是無奈接受了清軍統治的現實?
甚至連祖宗傳下來的漢家發飾都剪掉了!
除此之外,李自成造反後一直搶劫士紳大戶,將讀書人徹底推向自己的對立麵。
在天下大勢麵前,讀書人的力量和學識,可比小民從土地裏刨出來的糧食有用多了。
因為糧食誰都可以搶,讀書人若是被嚇跑了,就沒人幫著治理國家了!
李自成的地盤崩解的那麽快,跟地方治理完全瞎搞有很大關係,一味的破壞,換來的隻有滅亡。
所以說,你這條路走不通的,閻定軍。”
閻定軍被李長青說得一愣一愣的,所有的話都聽懂了,但整段話連起來,卻有種雲裏霧裏,不明覺厲的觀感。
覺得李長青說得都對,但總感覺哪裏有不太協調的地方,卻又說不出來……
想了半晌,閻定軍終於抓住了李長青話語裏的‘漏洞’。
“大人擔心的是起兵後均田免賦,沒有穩定的稅賦來源,經不起波浪拍打。
那我們完全可以將免賦這一條去掉,隻均田不就可以了麽?”
李長青看著封建社會出身的閻定軍,滿意的點了點頭,能有這份覺悟,說明對方在政治上的天賦值得培養啊。
“不錯,均田既可以鼓勵農民生產積極性,又可以獲得民心,一舉兩得之事。
不過誰說我伐清的時候,不打算均田了?
其他地方我不太清楚,但至少廣東省這片地界,早就被尚可喜禍禍的人少地多,有的是拋荒的田地可以均,不均也是扔在那裏荒廢掉。
把青壯勞動力從各家各戶的奴仆佃戶中解放出來,然後給他們均田,這是我必然要做的事情。
也是伐清中的關鍵一步。
畢竟現在能阡陌縱橫的大地主,哪一個不是投靠清廷的漢奸?
到時候他們的田地都是要收回來的,我們又不可能自己去種,隻能均田!
所以,均田隻是伐清的基本步驟罷了。
現在想這些還過早,等我們什麽時候有了一府之地,再考慮均田的事情吧。
而且,我們不能學李自成的失敗經驗,將所有士紳大戶之類的讀書人都推到對立麵上,我們今後打下來的地盤,終歸需要腦子靈活有學識的人去當官治理,否則打下來的地盤就不是收獲而是累贅!
這次給趙會長他們那些人打得白條,就是一張投名狀。
等我們打敗第一波來襲清軍,我相信終歸會有聰明人,‘投靠’過來反清的。”
李長青意味深長的笑道。
他自始至終都沒打算支付自己打出去的那些白條,主動過來投靠,免去白條上的債務,再送一筆錢糧給李長青當軍費的,自然就是好士紳,漢人中值得學習的榜樣。
那些不主動免除債務的,自然就是需要‘鬥地主’的漢奸了!
拉一批打一批,這種簡單的政治手段,在李長青穿越前的那個社會,早就被玩出花了。
錢糧,李長青需要,人才,李長青也不會放過!
在這個科舉為王的時代裏,人才隻能從傳統讀書人階級裏麵出,就算是那些事業有成的大商人,一般也有讀書人的標簽在身上,在他們的家鄉裏都是個頂個的大地主!
感謝書友33021205492822打賞100起點幣。
“閻定軍啊,升鬥小民雖然大多數都目光短淺,隻能看到眼前的利益,但當這個‘小民’的概念擴大到全天下後,問題的嚴重性就不同了。
如果我按照你說的,喊出天下大同的口號建立太平軍,均田免賦固然容易拉攏到小民人心,甚至贏得小民的簞食壺漿也不是難題。
然而,你考慮過以後我們萬一無法兌現承諾,或者兌現承諾後又反悔,引來的萬民反噬麽?
打仗是要花錢的,而且花的不是小數目,更何況以後建立國家和我們自己的朝廷,到處都是花錢的地方。
讓利於民很容易,將這份利收回來可就不容易了。
而且,在我們之前的李自成,就是一例很好的反麵教材。
李自成崛起的那般迅速,拋開他軍事上的才能不提,在政治上依靠的無非就是均田免賦這一招,還編出了文盲小民都可以輕鬆傳唱的歌謠,宣傳搞的十分到位。
沒錯,李自成最後入了bj城,所過之處萬民追隨,但這份政治資本,他轉換成自己手中的力量了麽?
均田免賦,意味著李自成將大量的稅賦收入自己給免掉了,他所到之處又對士紳商戶階級大開殺戒,搶奪錢糧,來補充軍資。
這導致李自成控製的地盤上,除了土地裏種出來的那些收獲外,幾乎不可能從其他地方獲得多少稅收。
而田地又被李自成大量分發給貧民子弟,免了賦稅,等到李自成手裏搶奪的財貨錢糧耗盡後,他的國和他的軍隊,又要怎麽維持?
或許,當時李自成是準備定鼎天下,消滅所有的對手後,再出爾反爾,收回成命。
到時候李自成一家獨大即便小民不滿,也有把握鎮壓一切反對聲音。
然而,這麽做的前提是,李自成可以一直贏下去!
他手中的財貨終歸是無根之水,沒有源頭,用光了也就沒了,隻要他失敗一次,手裏好不容易攢出來的家底,就很難恢複如初。
原因很簡單,李自成手裏沒錢!
於是,李自成被入關的滿清韃虜擊敗主力後,空有偌大的江山,卻沒有足夠的收入來重整旗鼓!
那些小民再支持李自成又能如何?
人性是自私的,你讓那些小民拿出一些糧食供給大軍沒問題,但讓他們拿出大半家財給李自成,那就是要他們的命!
結果就是,李自成的地盤一片安詳平和,人人安居樂業,卻無法給李自成輸入多少錢糧,導致李自成被一次失敗打入地獄之中。
等到清軍進入李自成的地盤時,那些受到李自成恩惠的小民,有幾個人在清軍的屠刀下奮起反抗?
大多數人還不是無奈接受了清軍統治的現實?
甚至連祖宗傳下來的漢家發飾都剪掉了!
除此之外,李自成造反後一直搶劫士紳大戶,將讀書人徹底推向自己的對立麵。
在天下大勢麵前,讀書人的力量和學識,可比小民從土地裏刨出來的糧食有用多了。
因為糧食誰都可以搶,讀書人若是被嚇跑了,就沒人幫著治理國家了!
李自成的地盤崩解的那麽快,跟地方治理完全瞎搞有很大關係,一味的破壞,換來的隻有滅亡。
所以說,你這條路走不通的,閻定軍。”
閻定軍被李長青說得一愣一愣的,所有的話都聽懂了,但整段話連起來,卻有種雲裏霧裏,不明覺厲的觀感。
覺得李長青說得都對,但總感覺哪裏有不太協調的地方,卻又說不出來……
想了半晌,閻定軍終於抓住了李長青話語裏的‘漏洞’。
“大人擔心的是起兵後均田免賦,沒有穩定的稅賦來源,經不起波浪拍打。
那我們完全可以將免賦這一條去掉,隻均田不就可以了麽?”
李長青看著封建社會出身的閻定軍,滿意的點了點頭,能有這份覺悟,說明對方在政治上的天賦值得培養啊。
“不錯,均田既可以鼓勵農民生產積極性,又可以獲得民心,一舉兩得之事。
不過誰說我伐清的時候,不打算均田了?
其他地方我不太清楚,但至少廣東省這片地界,早就被尚可喜禍禍的人少地多,有的是拋荒的田地可以均,不均也是扔在那裏荒廢掉。
把青壯勞動力從各家各戶的奴仆佃戶中解放出來,然後給他們均田,這是我必然要做的事情。
也是伐清中的關鍵一步。
畢竟現在能阡陌縱橫的大地主,哪一個不是投靠清廷的漢奸?
到時候他們的田地都是要收回來的,我們又不可能自己去種,隻能均田!
所以,均田隻是伐清的基本步驟罷了。
現在想這些還過早,等我們什麽時候有了一府之地,再考慮均田的事情吧。
而且,我們不能學李自成的失敗經驗,將所有士紳大戶之類的讀書人都推到對立麵上,我們今後打下來的地盤,終歸需要腦子靈活有學識的人去當官治理,否則打下來的地盤就不是收獲而是累贅!
這次給趙會長他們那些人打得白條,就是一張投名狀。
等我們打敗第一波來襲清軍,我相信終歸會有聰明人,‘投靠’過來反清的。”
李長青意味深長的笑道。
他自始至終都沒打算支付自己打出去的那些白條,主動過來投靠,免去白條上的債務,再送一筆錢糧給李長青當軍費的,自然就是好士紳,漢人中值得學習的榜樣。
那些不主動免除債務的,自然就是需要‘鬥地主’的漢奸了!
拉一批打一批,這種簡單的政治手段,在李長青穿越前的那個社會,早就被玩出花了。
錢糧,李長青需要,人才,李長青也不會放過!
在這個科舉為王的時代裏,人才隻能從傳統讀書人階級裏麵出,就算是那些事業有成的大商人,一般也有讀書人的標簽在身上,在他們的家鄉裏都是個頂個的大地主!
感謝書友33021205492822打賞100起點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