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法蘭西一片叫反
字數:7707 加入書籤
當法蘭西王國成立至高無上的盟軍議會,還挑了一個誰都不知道的巴頓當議會議長的消息,隨同法王路易十四親手簽署的詔令,傳達到法蘭西王國外省各地後,整個法蘭西王國不出意外的‘沸騰’了。
“偉大的法蘭西不可能承認一群外族建立的議會,更不可能讓法蘭西王國至高無上的權力被一群外族竊取!
我相信,國王陛下是被強迫的,敵人出現的太過突然,巴黎在不到一天的時間內就淪陷了,國王陛下和他的宮廷來不及離開險地,所以才落入敵手。
這是威脅,是不允許承認的!”
“不錯,上帝是不會承認一群外族脅迫法蘭西的國王,更不會允許一群外來者擅自奪取統禦法蘭西王國的權力!”
“在上帝的見證下,我提議,法蘭西王國所有的貴族和民眾團結起來,組建臨時的勤王貴族議會,反攻巴黎,消滅外族,救回國王陛下!”
一係列事先商議好的鋪墊結束後,會議上的眾多法蘭西貴族頓時掌聲雷動,無人反駁。
真正反駁的人也不會坐在這裏……
巴頓將軍還是不夠了解這個世界的法蘭西貴族有多麽驕傲,或者說在歐陸的一連串戰爭中取得的勝利,早就讓法蘭西貴族養成了‘無敵’的自我評價,自然不可能因為路易十四的一紙詔書就投降!
法蘭西的外省貴族們,根本不用思考,就‘推測’出路易十四是被脅迫的,他們的國王陛下需要被拯救。
當然,法蘭西的外省貴族能如此高效率的團結起來,跟他們的共同目標密不可分。
在路易十四被‘囚禁’在巴黎的消息傳開後,這些外省貴族立刻意識到千載難逢的機會。
他們早就受夠了法蘭西王國的中央集權體製。
不可一世的太陽王淪為一群名不見經傳的外族軍隊的俘虜,他還有臉宣稱‘朕即是國家’麽?
如果大家聯手將巴黎奪回來,路易十四即便僥幸活下來,他也不可能有往日的權威,到時候,法蘭西王國是不是就可以遵循曆史傳統,撥亂反正,走回“正軌”?!
聯合起來的法蘭西王國外省貴族的目地很簡單,就是恢複以前法蘭西王國中世紀遍地封建主的形式。
國王隻需要有一片王冠領地就足夠了,貴族不單單要有權力,還有有封地和自己的軍隊,這才是真正的貴族啊!
於是,法王路易十四頒布的詔書下發後,不光沒有哪怕一個行省遵循命令,反倒那些地方上擔任要職的法蘭西貴族們,立刻將軍政財大權握在手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組成一個個地方自治省級和市級委員會。
委員會中的委員還是原本那批當官的貴族,隻不過名頭變了而已。
千萬不要小看這種政治上的換皮,當法蘭西王國的官僚和當地方自治委員會的實權委員,區別就在於那幫原來的官僚再也不用受到中央節製了。
路易十四時代的法蘭西王國完成中央集權的時間終歸是短了,大部分貴族還沉浸在往日的‘榮光’中,想要繼續過上中世紀手握大權的封建主生活。
至於這麽做會導致國家力量分散的問題,在法蘭西外省貴族眼裏根本不算什麽。
歐羅巴大陸上那麽多國家不都是這樣的麽?
反倒是完成了中央集權的國家少之又少,法蘭西王國是頭一個。
至於法蘭西王國在歐洲大陸上的霸主地位,對於那些外省貴族而言,哪裏有握在自己手裏的實權封地香?
很快,各地的地方駐軍在勤王貴族議會成立後,變成了一個個地方貴族的私兵,組成了勤王貴族議會聯軍,向巴黎進攻。
法蘭西王國沒有立刻分裂,算是法蘭西王國這些年一直致力於集權中央為數不多的成果。
那些法蘭西貴族隻是想要恢複中世紀的封建主製度,並沒有生出自立為王的‘壞心思’。
既然法蘭西王國沒有分裂,大家自然要聯手奪回巴黎這座法蘭西王國的首都。
否則首都一直在外族手裏握著,法蘭西王國法理上的正統國王還淪為階下囚,大家也會跟著丟人現眼。
這就叫政治正確!
消息傳到國外後,歐洲大陸上的各國君主們一邊暗自竊喜,一邊在公開場合義正言辭的譴責竊據巴黎的巴頓一行人。
有不少大國還宣布,如果法蘭西王國的‘叛亂’無法平息,他們願意提供軍事上的援助。
這個信號很明顯,歐陸大國君主打算打一場法蘭西版本的王位戰爭。
法蘭西王國這個西歐霸主經曆這次劫難後,無論是否能平息,都別想繼續坐在霸主位置上。
甚至很清楚歐陸貴族政治的各國君主,都等著看路易十四的笑話。
看這位投降的法蘭西國王被解救出來後,還怎麽建立他的‘朕即國家’。
至於失敗的可能性,無論是法蘭西王國的勤王貴族議會還是國外的君主們,都沒有想過這個可能性。
原因無他,雙方的實力對比差距太大了。
那些異族查不出來根底,自然也就意味著沒有人支持他們,區區幾千人而已,就算是耗也會被耗光。
很顯然,外人並不知道巴黎守衛戰的具體詳情。
與此同時,法蘭西王國境內的教會派出代表進入巴黎城內。
這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表露出談判意向的外部勢力使者。
教會派來使者的原因很簡單,詢問巴頓和他手底下的人,是否信仰上帝。
對教會而言,這很重要。
對世俗王權來說,這並不重要。
所以,隻有教會派人過來。
巴頓自然是信上帝的,他的原型就是美國少將啊!
美國佬,怎麽可能不信上帝?
可是,巴頓知道之前對他造成重大損失的聖殿騎士團,就是教會的金牌打手,對這個世界的基督教第一印象極差。
巴頓壓根沒將這個世界的基督教跟他‘記憶中’的基督教聯係在一起,畢竟這是一個落後愚昧的異世界,他是征服者,這個世界的一切對巴頓而言都沒有意義。
自然不可能觸動巴頓的信仰。
所以,當教會使者提出讓巴頓帶人撤離巴黎,會保住他和他的人性命的條件後,巴頓怒了。
對方一副勝利者的姿態是什麽情況?
巴頓無法理解,是他占領了法蘭西王國的首都巴黎,還是他的家鄉首都華盛頓被占領了?
於是,教會的使者被轟出了巴黎。
沒有將教會的使者吊死,是巴頓作為文明人的矜持。
驅趕了教會的使者後,巴頓立刻通過盟軍議會,將巴黎城內城外的所有教會財產都沒收。
所有有身份的神仆牧師等教會人員,都被逮捕起來。
理由則是聖殿騎士團到現在為止還沒有投降!
整個巴黎的貴族官僚和王室宮廷都降了,唯獨聖殿騎士團沒投降。
這個原因自然是因為聖殿騎士團的中高層全部陣亡,無人站出來代表聖殿騎士團投降……
聖殿騎士團潰滅後,逃出生天的人本就不多,還都是小蝦米的級別,自然不會有人向巴黎的新政權投降。
這個世界的教會那叫一個有錢,巴頓清查收割教會財產,可不僅僅是為了泄憤,同時也是為他的新政府注入‘啟動資金’。
盟軍軍團除了殺人的武器外,可謂是一窮二白……
這批啟動資金第一個大項目,就是將原本的巴黎法軍重新整編為盟軍新附軍。
官方名字是新法蘭西衛隊。
新法蘭西衛隊的中高層軍官全部由盟軍官兵擔任,士兵擔任副職和衛兵,士官擔任新法蘭西衛隊的中層軍官,盟軍正式軍官則擔任新法蘭西衛隊的高級軍官。
並且,新法蘭西衛隊中正式引入軍銜製度,全麵照抄盟軍軍團……
說白了,巴頓就是照著自家的盟軍軍團的模板整編新法蘭西衛隊。
而新法蘭西衛隊的基層軍官,提拔了大量沒有貴族身份的普通士兵,這是巴頓通過‘去貴族化’來剝奪巴黎宮廷對新法蘭西衛隊的影響力。
這個時代的民眾和貴族階級是割裂的,民眾僅僅隻是勞苦大眾而已,國家興衰跟他們基本沒啥關係,老百姓也沒什麽愛國意識。
頂多喊一喊口號罷了。
隻有貴族階級才是組成國家的關鍵。
因為國家的體製內,幾乎清一色的貴族子弟,國家是否強盛跟他們的切身利益相關。
雖說軍中的平民士兵普遍都是文盲,不過擔任基層軍官不需要什麽文化水平,足以勝任。
占領巴黎後,盟軍士兵帶著整編後的新法蘭西衛隊四處出擊,‘收複’了大批巴黎地區的鄉鎮,自然而然的也收編了很多地方治安隊和民兵。
這些人再加上一些從巴黎征兆的市民青壯,巴頓的新法蘭西衛隊人數快速膨脹起來。
巴黎並不缺火槍。
當法蘭西王國外省的貴族議會領導的貴族聯軍,進入巴黎地區的消息傳入巴黎城內時,巴頓已經建立起來一支超過萬人的新法蘭西衛隊。
比當初的巴黎守軍還多!
巴頓對那個勤王貴族議會的出現很是費解,明明首都被占領,這個國家的最高掌權者也被俘虜,還親自頒布詔書,為什麽法蘭西舉國造反?
並且在極短的時間內聚集起超過十萬大軍!
不出意外的,這十萬大軍原本就是法蘭西王國的常備軍……
在巴頓出現的時候,法蘭西王國並沒有戰事,所以常備軍隻有十幾萬。
這在歐陸已經是首屈一指的數量了。
並且法蘭西王國中有大量參加過歐陸戰爭的退役老兵,如果爆發全麵戰爭,隻需要一定的時間就能回返軍隊,將法蘭西陸軍擴編到三十多萬。
這還不是法蘭西的極限!
當然,外省組成的貴族議會認為消滅巴黎城內幾千名異族,根本不需要全麵動員,十萬多的議會聯軍足夠了。
巴頓雖然無法理解,但隻能接受現實。
並且他認為有必要用一場決戰來讓法蘭西王國境內的權貴們認識到盟軍的厲害。
巴頓在得知貴族聯軍中沒有聖殿騎士團後,對勝利更是胸有成竹。
實際上,法蘭西王國境內的聖殿騎士團主力,就是駐守在巴黎的那一支,其他地區的聖殿騎士團分部連一名騎士長都沒有,頂多有一兩個大騎士坐鎮,小的地方更是隻有正式騎士坐鎮。
那些分部的主要職責是在各地收羅孤兒,算是聖殿騎士團的新兵訓練營。
聖殿騎士團將法蘭西的主力放在巴黎,自然是為了防備路易十四,畢竟路易十四對聖殿騎士團的敵意,大家夥都看在眼裏。
所以,主力盡失的聖殿騎士團即便有心,也無力參與到貴族聯軍中。
當然,勤王貴族議會也不會讓聖殿騎士團加入進來。
這可是解放巴黎的戰爭,誰要是加入聯軍,就意味著誰能在今後躋身到法蘭西王國的權力高層。
聖殿騎士團在法蘭西王國的主力都團滅了,他們憑什麽擠進來?
貴族聯軍也不稀罕那幾個大騎士帶領的數量不多的聖殿騎士團騎士。
此時法蘭西王國境內的聖殿騎士團正式騎士以上的強者數量,甚至還不如貴族聯軍中的多。
勤王貴族議會自然看不上。
畢竟聖殿騎士團不是雇傭軍,他們的加入往往代表著很高的政治地位。
法蘭西貴族聯手奪回巴黎救出路易十四,跟教會與貴族聯手奪回巴黎救出路易十四的政治意義,能一樣麽?!
十萬對幾千,就算加上那支新法蘭西衛隊組成的偽軍,貴族議會也不認為自己能輸……
當貴族議會聯軍的貴族將領們,發現那位巴頓竟然帶著軍隊主動離開巴黎城牆在野外決戰,更是滿心歡喜。
這個年代的軍隊統帥,最不願意打得就是城市巷戰,因為城市巷戰很容易打成絞肉機。
巴黎郊外的曠野上,雙方大軍陣列隔著數裏地遙遙相望,一場決定法蘭西王國前途走向的決戰,即將在這裏爆發。
參戰雙方都認為自己必勝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