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7 統帥要跑
字數:7479 加入書籤
“第三軍團為何沒有抵達預定戰場,此時正是決戰的關鍵時刻,第三軍團竟然敢如此怠慢軍機!”
開戰不到半天功夫,辛迪亞就被下麵那幫聯軍將領氣到了。
由於馬拉塔聯軍主要是歐陸和大清的教官訓練的,所以為了方便指揮,引入了軍團的軍事建製,仿西方以營為基本作戰單位。
每一個軍團其實都來自於一個馬拉塔土邦王國。
因為每一個土邦的實力不同,所以各個軍團的兵力和裝備也有所不同。
裝備方麵還好說,反正大家都是冷兵器隊伍
兵力的差距可就大了。
小的軍團隻有萬八千人,其中大半還是武裝賤民湊出來的,大的軍團則足足有五六萬人!
並且主體由雇傭軍組成,比如辛迪亞親率的第一軍團就是如此!
辛迪亞能當上聯軍統帥,自然不是靠貴族民主選舉出來的,而是因為他手中的實力最強。
然而,辛迪亞這老小子不地道,或者說秉承了封建時代幾乎所有統帥的通病——將友軍頂在前麵,自己的嫡係放在安全的中軍後方
甚至第一軍團所在的還不是最後麵,往後還有一支防止突襲的小軍團擋著。
這番部署自然會讓下麵的封建主不爽,不過辛迪亞不光手中實力夠硬,還有很多封建主跟辛迪亞穿一條褲子,再加上康熙帝和歐洲東印度公司的支持,辛迪亞的聯軍統帥地位可謂是穩如泰山。
別看康熙帝被李長青打得地盤都丟光了,但清軍當年可是摁著印度次大陸這裏最強的莫臥兒王朝的精銳狠揍,名聲早就打出來了。
而康熙帝又帶著傳聞中清軍裏麵實力最強的核心滿八旗逃了出來,幾乎是清一色的騎兵軍事集團,印度的土邦王公們怎麽可能不畏懼?
康熙帝到了印度次大陸南方海岸,又挑了幾個勢力弱小的城邦式土著王公下手,摧枯拉朽的攻占了幾座大城後,印度土著們再也沒人懷疑清軍的實力了。
隻能說,這個時代的印度次大陸上的土邦實在是太弱了。
不光是一盤散沙的弱,還有高度的封建和被高種姓壟斷的軍事集團帶來的虛弱。
印度土邦王公都不願意建立賤民為主體的常備軍,全靠刹帝利之流的貴族武士集團撐腰,而刹帝利數量不多,還被奢華的生活腐蝕了拚命的精神,戰鬥力自然不會強多少
這也是為何印度次大陸這裏的軍事‘強國’,普遍都養著大量雇傭軍的緣故,甚至有不少西方的亡命徒過來當雇傭軍。
印度阿三們戰鬥力不強,但卻賊有錢,給他們當雇傭軍賺得多不說,戰場上跑路也不會遭到什麽懲罰。
前來匯報的人等辛迪亞發完怒火後,才如實匯報道:“第三軍團的將軍說他們在之前的唐軍衝擊下損失太大,不是他不想帶兵上前線,而是下麵的戰士拒絕跟唐軍交戰”
“什麽?
損失太大!
第三軍團原本足足有兩萬多人,那一戰他們根本沒怎麽抵抗就被打崩了,損失能有兩千人?
才一成的戰損,就不能打了?!
馬拉塔聯軍中怎麽會有如此敗類!!!”
辛迪亞的大胡子都氣歪了。
如果從戰場上退下來的部隊都不願意繼續上前線,等到所有的預備隊都打一輪,他手底下豈不是無兵可用了?
別看開戰的時候,唐軍追著馬拉塔聯軍猛殺,一直殺到筋疲力盡才不得不退卻,實際上馬拉塔聯軍根本沒有做出太過頑強的抵抗,基本都是生力軍上去拚一輪就潰退下來。
也就是說,馬拉塔聯軍的真實傷亡數據並不高。
沒辦法,馬拉塔聯軍人數太多了,三萬多唐軍即便一人砍死兩個,也不過才殺六萬多人而已。
更何況,戰鬥不是數學題,唐軍負責衝鋒的總兵力也隻有一萬出頭,不可能全都押上,否則被馬拉塔聯軍爆後門咋辦?
第三軍團屬於潰敗很快的那類型,所以損失在馬拉塔聯軍中算是少的了。
如果是那些損失大的軍團,辛迪亞也不會這般催促,但第三軍團這種損失‘輕微’的部隊都這樣,辛迪亞怎能不怒,怎能不恐懼?!
第三軍團的事情讓辛迪亞心理產生了隱隱的不安,如果其他部隊都跟第三軍團一般膽小如鼠的話,就算他把本部兵馬押上去,也不可能打贏區區三萬唐軍的
這場決戰已經凝聚了馬拉塔聯盟的精華,更是馬拉塔聯盟跟唐國對抗的底氣,一旦戰敗
辛迪亞已經不敢想象失敗的後果!
畢竟,馬拉塔聯盟隻是一個軍事同盟,不是中央集權的帝國,失敗就意味著人心散掉,到時候除了投降唐國,就隻能眼睜睜看著自己被唐國一點點吞掉。
就跟印度西北地區那些不服唐國統治的封建主一樣。
馬拉塔聯盟的高層都知道,李長青不是康熙帝,他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根基,是不在乎麾下軍隊傷亡的。
康熙帝當初統禦印度西北地區,取代莫臥兒王朝,之所以保留了當地所有封建主的權力,隻拿走了莫臥兒王朝直轄的土地,就是因為不想陷入長期的鎮壓治安戰中,不想讓人口基數低的八旗軍死傷太多。
然而,大唐帝國卻完全不在意,因為負責鎮壓的不是李二狗這個軍閥附庸軍就是日本雇傭軍,李長青自然不會在意。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現如今大唐帝國隻剩下一個實權軍閥李二狗,他又表現得十分溫順,在鎮壓土邦叛亂中出死力,為大唐帝國縮短了數年平定印度西北地區的時間。
所以李二狗的軍閥地位保住了!
他被冊封為征夷大將軍,李長青還把清軍中投降的蒙八旗、回八旗等降軍都劃撥給李二狗,補充他的兵力損耗。
李二狗本部就如同一個垃圾堆一般,除了漢人的降軍不接收外,所有的異族降軍都會往李二狗那裏扔。
這也是一種考驗,如果李二狗無法整合這些異族降軍,發揮出他們應有的戰鬥力,李二狗早晚會步入前麵幾個總督的後塵,征夷大將軍也會淪為空頭榮譽。
好在,李二狗和稀泥的本事還算合格,在劫掠和賞金的激勵下,愣是將異族降軍給整合起來。
當然,這也跟李二狗每一戰都以多欺少有關係。
隻是,鎮壓平叛戰爭,不就是以多欺少,倚強淩弱麽?
李長青也發現,李二狗對付跟自己實力相當,乃至比自己實力稍弱的對手,打仗水準真心不咋地,不能說飯桶,也是一位非常平庸的將領。
但當李二狗占據兵力、士氣乃至武器裝備上的絕對優勢後,穩重的李二狗幾乎就是無敵的。
隨著地盤越來越大,李長青感覺自己身邊確實需要一支規模大,可以有效利用降軍打治安戰的能人。
畢竟,大唐帝國擴張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
不出意外的,第三軍團拒絕進入戰場後不久,辛迪亞就接二連三的收到跟唐軍戰鬥過,被擊潰的軍團呈遞上來無法上戰場的說辭。
都說部隊損失過大,士氣低迷,戰士無法繼續作戰,需要休整數日
辛迪亞看著前線還在一衝擊馬拉塔聯軍陣線,將一群群馬拉塔聯軍擊潰,然後因為力竭停止攻勢,換上下一波進攻隊伍的唐軍,滿臉絕望之色。
辛迪亞已經看出來了,那些唐軍都是不要命的瘋子,隻要還有力氣就會發動源源不斷的攻勢。
不光是裏麵那些綠色皮膚的大塊頭,還有那幫小矮子也瘋了一般砍人。
然而,唐軍的統帥又一直保留著全員火器化的部隊坐鎮中軍,不給辛迪亞派遣騎兵偷襲後路和側翼的機會。
之前辛迪亞嚐試過一次,結果大幾千的馬拉塔聯軍騎兵,連唐軍的火槍橫陣都沒衝過去,就被對方的槍炮輪射給打崩了。
僅僅一個衝鋒而已,就損失了上千騎兵!
自那以後辛迪亞就知道,唐軍那麵不可能有漏洞來鑽
隻能正麵硬鋼!
然而,馬拉塔聯軍的兵力再多,潰退下來的部隊如果無法快速重整投入戰場的話,等不到天黑預備隊就會打光!
這讓辛迪亞無法接受。
他不明白,上前線拚殺的部隊,來回衝殺後撤不是很正常一件事麽?
為什麽跟唐軍打過的隊伍,一個個都喪了膽氣?
辛迪亞如果親自上前線麵對一次大塊頭的獸人步兵和秦朝陰兵,就會知曉前線的馬拉塔戰士的內心有多麽絕望
日本武士還好,馬拉塔聯軍單兵作戰能力拚不過,但至少可以用圍毆將對方擊殺。
但獸人步兵那就太令人絕望了,甚至有過十幾個馬拉塔聯軍士兵圍攻一個獸人步兵,最後還被打敗的戰例!
至於秦朝陰兵,實體化後倒是不難擊殺,但他們的虛化能力讓這些秦朝陰兵成為最強大的刺客。
自從馬拉塔聯軍中的印度教‘法師’淨化了不少秦朝陰兵後,這些秦朝陰兵就不再紮堆,而是化整為零散入整個戰場幫著衝鋒的唐軍打輔助。
基本上唐軍在哪裏衝陣,秦朝陰兵就在哪裏背擊,並且從不戀戰,攻擊一輪後立刻虛化跑路,不給趕過來的印度教法師淨化自己的時間。
即便印度教法師也針對性的分散到各個部隊,麵對秦朝陰兵的突然襲擊,仍然很難抵擋。
這就使得唐軍的每一次衝陣,都能將對麵的馬拉塔聯軍戰線砸碎,運氣好的話,甚至可以連續砸碎好幾道戰線!
如此一來,馬拉塔聯軍的預備隊消耗速度遠超辛迪亞的預期。
現在那些退下來的潰兵又不願意重回戰場,辛迪亞除了絕望還能咋辦?
將自己的嫡係部隊填上去也不夠用啊!
辛迪亞看著前線慘烈無比的戰況,仰麵看了下正在正午時分的大太陽,心想:
“不行,按照唐軍這個進攻節奏,聯軍根本挺不到天黑撤兵。
一旦預備隊全都被唐軍打敗,那些潰退下來的軍團必然會一哄而散,到時候想跑就難了”
隨後,辛迪亞下達了一連串新的命令,將自己嫡係部隊周圍拱衛的友軍都調離。
然後讓自己麾下的精銳火槍步兵先走,火炮是肯定帶不走了,不過這種落後的火炮在麵對唐軍的戰場上根本沒發揮出什麽作用。
射程被唐軍火炮全方位碾壓,隻要一發炮立刻會遭到唐軍火炮的轟擊,幾輪下來,馬拉塔聯軍的炮兵就不願意上前線了
所以,這些原本辛迪亞眼裏的寶貝疙瘩,現在也不香了。
畢竟,如今的印度次大陸已經不再是各家土邦之間的混戰,來自東方的大唐帝國實在是太強大了。
從作戰意誌到武器裝備,都讓辛迪亞感到無所適從。
如今,辛迪亞隻有一個目的,盡可能保存自己的嫡係部隊,然後在未來的投誠談判桌上,為自己爭取一個自治的條件。
在印度西北地區,也有不少土邦王公得以保留自治權的,隻不過他們的封地中富饒或者是占據交通要點的城鎮都被剝奪了,全都轉封到相對偏遠的地區。
至於被轉封的地點有多‘偏’,那就要看各家王公的實力和表現了。
有實力的土邦王公可以帶著軍隊加入到大唐帝國的平叛鎮壓治安戰中,自然可以得到一些優惠待遇。
沒實力的土邦王公,想加入到治安戰中,大唐帝國還看不上呢!
在印度西北地區,不少曾經輝煌一時的強大封建主,即便選擇投誠大唐帝國,也從雲端跌落下來,從頂級的封建主淪落為幾個村莊的大地主
說白了,就是因為實力不夠!
這都是因為當初康熙帝把他們坑慘了。
印八旗損失的其實都是那些強大土邦封建主的力量。
辛迪亞可不想重蹈覆轍,印度西北地區的例子讓他明白,就算給大唐帝國當狗,也得是有實力的狗才能吃到肉。
在辛迪亞的遮掩下,最開始其他的馬拉塔友軍並沒有發現。
因為辛迪亞手下精銳的護衛親軍騎兵一個都沒走。
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辛迪亞嫡係部隊撤離,紙終究是沒能包住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