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皇帝的重視

字數:32355   加入書籤

A+A-




    “可是,孤就知道幾年前曾經有過內侍服用丹藥後暴斃,這些年就沒有再發生了,這藥如何.....還有,你也不好確定配出那樣的藥,恰好陸炳就在場啊。”
    景王在嚴世番說出開頭就,就想明白了他所謂的辦法。
    要說好,那絕對是最佳辦法,可是卻很難把控。
    景王覺得,以嚴世番的聰明才智,隻需要他稍微提點就應該想到,辦法是好辦法,卻很難操作,可是沒想到卻看到嚴世番隻是扭動了下肥胖的脖子,頭左右晃了晃。
    那是搖頭嗎?
    景王心裏微微詫異,隨後就確定,嚴世番似乎不認為這事兒難以實施,看樣子他已經有周密的計劃了。
    於是,景王隻是盯著嚴世番,開口說道:“東樓兄有何高見,可以說說。”
    “殿下可知那些丹藥煉製出來的時候是什麽樣子嗎?服用的時候又是什麽樣子?”
    嚴世番開口說道。
    景王聞言微微皺眉,隨即搖頭。
    他對修煉道家仙法沒興趣,至少現在沒興趣,自然不會去打聽丹藥是怎麽煉製而成的。
    “那些所謂的丹藥,就是無數藥材混合在一起,大多出爐的時候可不是丹,隻是藥,而且還是藥膏。”
    嚴世番看到景王搖頭,就自顧自開口說道:“聽說,煉丹房的人開爐前都要沐浴更衣,開爐後把藥膏收集起來,捏成丹藥的樣子,放進玉瓶之中送到陛下處,然後才是試藥。”
    “你的意思是,在這個過程中動手腳,選擇陸炳在宮裏的時候操作?”
    景王隨即想到什麽,開口接話道。
    嚴世番點點頭,“陸炳畢竟身份特殊,必須找準時機才能動手,否則一次失敗就不可能有第二次的機會了。”
    到這個時候,景王已經明白嚴世番找自己說這事兒的原委,顯然他在宮裏的那些首尾打聽消息還行,要做成什麽大事兒卻是很難。
    而景王在宮裏的影響就要大一些,至少安排這些人要相對嚴世番容易很多。
    整個計劃針對的是陸炳,而不是嘉靖皇帝,這是他能鼓動景王出手的重要原因。
    弑君,以景王的膽量,顯然還不夠格做出這樣的事兒來。
    如果隻是安排人,弄死一個朝中重臣嘛,似乎也不是很難的事兒,更何況還是敵人。
    景王知道,嚴世番做事是很周密的一個人,絕對不可能就這麽三言兩語就把事兒交代了,肯定有比較完整的計劃。
    “你詳細說說看,孤願聞其詳。”
    景王雖然沒有一口答應下來,卻是詢問起詳細的計劃,這讓嚴世番知道自己已經說動了他,於是把自己的計劃仔細和景王說了一遍。
    說起來其實不負責,那就是在丹藥出爐後捏製過程中下毒,而且必須讓所有丹藥都有毒才行,這樣才能說成是丹藥配發有誤。
    如果隻是針對試藥用的丹藥下毒,若是嘉靖皇帝起疑,再次派人試藥,那就有可能露出馬腳。
    隻不過,不管是下毒的時機,還是打聽到陸炳進宮的消息,這就涉及到宮裏人,嚴世番沒法插手,隻能出主意,讓景王找人安排。
    “這麽做,麻煩是麻煩了點,可是勝在安全。”
    嚴世番說完自己的計劃後又繼續說道:“一開始我想到更簡單,那就是製作出毒丸放入玉瓶中,在陸炳試藥時偷梁換柱,可是想到後續追查丹藥,就熄了這個念頭。”
    嚴世番說完後,景王隻是微微點頭。
    如果按照嚴世番所說後一種方式進行,隻需要找對一個人就可以,那就是負責拿丹藥的內侍,可是卻不保險。
    嘉靖皇帝很可能還會讓內侍試藥,確認丹藥藥力確實猛烈才會放棄追究。
    用前一種方式操作,雖然需要安插的人手有點多,麻煩也更容易暴露,可是確實更加安全,最重要的是丹藥的確藥力過猛,誰吃誰死,自然就不會有人懷疑什麽,一切隻是一場意外。
    “茲事體大,容我思考幾日。”
    景王雖然在心裏認可了嚴世番的話,可是依舊沒有當場答應下來,畢竟陸炳是朝廷一品大員,他需要仔細斟酌謀劃後才能定奪,到底要不要這麽做。
    而且,就算真要做,也不是短時間內能做到的,還需要秘密調動可靠的人手過去,也是頗費時日的事兒。
    總之,這件事兒不簡單,不能草率答應下來。
    ......
    郭希顏被處決,京城官場因為他一封奏疏引發的小地震也很快就平息下來。
    沒人為他鳴不平,畢竟是六科商議後的結果,就連喜歡雞蛋裏挑骨頭的都察院事後也沒有上奏疏討論此事,比如不因言獲罪等。
    發往南京的公文已經送出,但是南京振武營兵變的事兒卻依舊在朝堂上議論著,而旋渦中的人不是南京的哪位高官,而是北京城裏的某人。
    都察院彈劾戶部尚書馬坤的奏疏被嘉靖皇帝留中不發,自然引起了都察院禦史們的不滿。
    在他們看來,馬坤就是此次事件的罪魁禍首,黃懋官不過是忠實執行他的命令,其實死的挺冤,所以一心為公的他們誓要為黃懋官討回公道。
    既然一份奏疏被嘉靖皇帝留中,那就上第二封,第三封,直到嘉靖皇帝做出表態為止。
    通政使司連續兩天都被來自都察院禦史的彈劾奏疏淹沒了,到這個時候最高興的莫過於嚴嵩、嚴世番父子。
    他們早就已經做好了這次六部換人的準備,在他們的計劃中要對六部堂官進行一次大輪換。
    頂替趙文華工部尚書一職的歐陽必進就是這次調整的主角之一,因為重建因火災被毀殿閣有功,歐陽必進被加銜都察院左都禦史,但是實際職務還是工部尚書,這自然讓嚴嵩產生了將他調入更緊要衙門的想法。
    雖然歐陽必進很多時候都表現出對他決定的抵觸,但是大部分命令還是會忠實的執行,畢竟大家還是親戚關係。
    這次,嚴嵩就打算讓歐陽必進入住吏部,原吏部尚書吳鵬作為一個聽話的提線木偶則改遷戶部,取代馬坤的位置。
    這樣,憑借著嚴世番在工部打好的基礎,他們工部和戶部都抓到手裏,又可以繼續在國帑上辛苦努力的發財了。
    歐陽必進入主吏部,以他一慣表現出來的強勢,也會讓嘉靖皇帝放心。
    歐陽必進能夠牢牢的站在嚴家的核心圈子裏,並不是歐陽必進對嚴家多麽忠心,而是因為嚴嵩妻子歐陽氏的關係,否則這樣一個貌合神離的家夥,早就被踢出去了。
    而歐陽必進也是因此,所以很多時候隻要不是涉及根本原則,大多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當沒看到。
    但是,一旦觸及底限,他也會毫無顧忌和嚴嵩、嚴世番爭執,甚至不惜上書陳情,請嘉靖皇帝聖裁。
    有此情形,自然讓嘉靖皇帝對他青睞有加,加之起本人能力出眾,所以在嚴嵩有意無意的推動下,歐陽必進在朝堂上的位置也是堅如磐石,無可撼動。
    而此時的戶部尚書馬坤的府邸門前已是“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之前還車水馬龍,拜客無數的景象早已不複存在。
    在南京事發後,馬坤就有了不祥預感。
    黃懋官在南京做的那些事兒,都是和他請示過的,即便他已經調到北京任尚書,可是南京戶部的權利依舊牢牢抓在他手裏,而爪牙自然就是黃懋官等老部下,由他們去完成。
    在都察院的瘋狗把目標對準他,瘋狂上奏疏彈劾,馬坤雖然覺得自己很冤的,他所作所為也是被逼的,若不是北京調走南京戶部大批儲備,他何必出此下策。
    其實,嚴格說起來,克扣軍餉,也是在為朝廷省錢,隻是他忘記了
    朝廷困難,軍戶家庭更困難。
    到了這個份上,他說這些也沒用,出了事兒就要擔著。
    在知道都察院彈劾他那一刻起,馬坤就選擇了閉門不出,也謝絕了一切訪客,上了一封陳情奏章,就在家裏待堪。
    這也是大明朝官員被彈劾後應有的表現,啥事兒都不用做,等著出調查結果,也不算瀆職,戶部大權自然有左侍郎代理。
    馬坤的第一封奏章,嚴嵩並沒有票擬,而是直接送到宮裏,而在都察院禦史掀起第二次彈劾奏疏後,嚴嵩就在等馬坤的第二份奏章了,他會在這份奏章中票擬,表達自己認為馬坤應在這次事件中承擔主要責任。
    而現在的馬坤,自然也知道自己處境堪憂,被都察院的禦史盯上,除非皇帝力挺,不然真不好過關。
    在書房裏,來回踱步想著應對之法。
    雖然感覺不妙,可是嚐到權利甜頭的他自然也不會甘心束手待斃,隻是北京城雖然大,卻找不到能夠幫助他的人。
    不管是去投靠嚴嵩還是聯係徐階,或者前往裕王府、景王府尋求庇護,他都感覺很不靠譜,而且他還知道,雖然看似自己哈行動自由,可是府門外已經有了不少實力的眼線,或許其中就有錦衣衛的人,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會落在他們眼中,最後被報到西苑。
    “哎.....”
    做出那個決定,馬坤自然並不後悔,當時他任南京戶部尚書,不如此當年的南京官員的俸祿都發不出來了。
    得罪軍戶總要比得罪官場同僚強,隻是他沒想到被他視為螻蟻的士卒居然膽大到發動兵變,讓事態發展到徹底無法控製的程度。
    雖然兵變沒有對南京城造成太大影響,但是責任確實很大,那可是留都。
    看著書案上鋪好的奏章,馬坤猶豫著這份奏章該怎麽措辭好些,能夠在嘉靖皇帝那裏得分,讓自己順利挺過這一關。
    至於已經死去的黃懋官,雖然是他的心腹,可是卻把事兒辦砸了,若不是他苛待士卒,按時發放軍餉,那裏會發生這樣的事兒。
    南京事的起因,馬坤已經打聽清楚了,自然知道其實根本就不是他克扣的那一錢銀子惹出來的禍事兒,而是瘟疫後軍心不穩,黃懋官又不及時發放軍餉造成的。
    就算他黃懋官有心要整肅,也不能是在瘟疫剛剛結束就開始啊,你得等上些日子再出手,應該就不會鬧成現在的樣子。
    現在唉聲歎氣也解決不了問題,還是隻能再寫一封奏疏陳情,沒辦法,事兒鬧得太大,被禦史咬住不鬆口。
    邁步回到書案前,馬坤拿起筆就開始寫起來,隻是他不知道,內閣中某人正等著他這份奏章。
    翌日,馬坤的家人把奏疏送入通政使司,隨後轉交內閣,再到司禮監,晚間的時候被高忠帶到西苑永壽宮裏。
    今晚,嘉靖皇帝在晚修過後,照例要處理一些奏疏,被內閣特意提醒的奏疏自然也要優先處理。
    一份份奏疏被小內侍讀完後,嘉靖皇帝往往都能很快作出表態。
    同意、駁回亦或者留中,少有對奏疏和票擬進行修改的。
    因為奏疏若不妥,內閣就會在票擬中予以否定或者補充,或者給出更好的解決方法,所以都不需要他這位大明朝的掌舵人過多思考。
    這也就是內閣的主要作用,他們的權勢也全在與此。
    雖然不能決定一件事兒的成敗,卻可以左右決定者的判斷,施加一種潛意識的影響。
    當小內侍讀完馬坤的奏疏和嚴嵩的票擬交到高忠手中,等待著禦座上的嘉靖皇帝作出決定,他也好批紅發還內閣。
    這一次有些例外,禦座上的嘉靖皇帝遲遲沒有開口,似是在思索什麽。
    良久,嘉靖皇帝才開口說道:“找找前兩天南京那邊上的請罪奏章,還有南京科道的彈劾奏疏,我記得還有黃懋官最後的奏疏,都找來。”
    都察院第一次彈劾被嘉靖皇帝選擇留中,畢竟在他看來,馬坤離開南京有些時日了,怎麽能把振武營的賬算到他頭上。
    可是現在,嚴嵩票擬裏也說,馬坤應該負主要責任,這就需要嘉靖皇帝好好思考下了。
    其實,由於振武營事件平息及時,沒有鬧出大的動蕩,所以在嘉靖皇帝那裏並沒有引起很大的重視。
    相比邊鎮的鬧餉嘩變,南京那邊的隻是毛毛雨,隻要不影響到今年的夏糧秋賦就好。
    可是,馬坤連續被彈劾,不僅北京都察院這邊全力發起彈劾,南京科道也都上奏彈劾,首輔也認為他有罪,那就不得不認真看看了。
    “激變始於馬坤之議減折銀,成於黃懋官之查革妻糧,而尚書蔡克廉病不任事,員外郎方攸躋主事安謙給放失期......”
    這次,嚴嵩就打算讓歐陽必進入住吏部,原吏部尚書吳鵬作為一個聽話的提線木偶則改遷戶部,取代馬坤的位置。
    這樣,憑借著嚴世番在工部打好的基礎,他們工部和戶部都抓到手裏,又可以繼續在國帑上辛苦努力的發財了。
    歐陽必進入主吏部,以他一慣表現出來的強勢,也會讓嘉靖皇帝放心。
    歐陽必進能夠牢牢的站在嚴家的核心圈子裏,並不是歐陽必進對嚴家多麽忠心,而是因為嚴嵩妻子歐陽氏的關係,否則這樣一個貌合神離的家夥,早就被踢出去了。
    而歐陽必進也是因此,所以很多時候隻要不是涉及根本原則,大多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當沒看到。
    但是,一旦觸及底限,他也會毫無顧忌和嚴嵩、嚴世番爭執,甚至不惜上書陳情,請嘉靖皇帝聖裁。
    有此情形,自然讓嘉靖皇帝對他青睞有加,加之起本人能力出眾,所以在嚴嵩有意無意的推動下,歐陽必進在朝堂上的位置也是堅如磐石,無可撼動。
    而此時的戶部尚書馬坤的府邸門前已是“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之前還車水馬龍,拜客無數的景象早已不複存在。
    在南京事發後,馬坤就有了不祥預感。
    黃懋官在南京做的那些事兒,都是和他請示過的,即便他已經調到北京任尚書,可是南京戶部的權利依舊牢牢抓在他手裏,而爪牙自然就是黃懋官等老部下,由他們去完成。
    在都察院的瘋狗把目標對準他,瘋狂上奏疏彈劾,馬坤雖然覺得自己很冤的,他所作所為也是被逼的,若不是北京調走南京戶部大批儲備,他何必出此下策。
    其實,嚴格說起來,克扣軍餉,也是在為朝廷省錢,隻是他忘記了
    朝廷困難,軍戶家庭更困難。
    到了這個份上,他說這些也沒用,出了事兒就要擔著。
    在知道都察院彈劾他那一刻起,馬坤就選擇了閉門不出,也謝絕了一切訪客,上了一封陳情奏章,就在家裏待堪。
    這也是大明朝官員被彈劾後應有的表現,啥事兒都不用做,等著出調查結果,也不算瀆職,戶部大權自然有左侍郎代理。
    馬坤的第一封奏章,嚴嵩並沒有票擬,而是直接送到宮裏,而在都察院禦史掀起第二次彈劾奏疏後,嚴嵩就在等馬坤的第二份奏章了,他會在這份奏章中票擬,表達自己認為馬坤應在這次事件中承擔主要責任。
    而現在的馬坤,自然也知道自己處境堪憂,被都察院的禦史盯上,除非皇帝力挺,不然真不好過關。
    在書房裏,來回踱步想著應對之法。
    雖然感覺不妙,可是嚐到權利甜頭的他自然也不會甘心束手待斃,隻是北京城雖然大,卻找不到能夠幫助他的人。
    不管是去投靠嚴嵩還是聯係徐階,或者前往裕王府、景王府尋求庇護,他都感覺很不靠譜,而且他還知道,雖然看似自己哈行動自由,可是府門外已經有了不少實力的眼線,或許其中就有錦衣衛的人,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會落在他們眼中,最後被報到西苑。
    “哎.....”
    做出那個決定,馬坤自然並不後悔,當時他任南京戶部尚書,不如此當年的南京官員的俸祿都發不出來了。
    得罪軍戶總要比得罪官場同僚強,隻是他沒想到被他視為螻蟻的士卒居然膽大到發動兵變,讓事態發展到徹底無法控製的程度。
    雖然兵變沒有對南京城造成太大影響,但是責任確實很大,那可是留都。
    看著書案上鋪好的奏章,馬坤猶豫著這份奏章該怎麽措辭好些,能夠在嘉靖皇帝那裏得分,讓自己順利挺過這一關。
    至於已經死去的黃懋官,雖然是他的心腹,可是卻把事兒辦砸了,若不是他苛待士卒,按時發放軍餉,那裏會發生這樣的事兒。
    南京事的起因,馬坤已經打聽清楚了,自然知道其實根本就不是他克扣的那一錢銀子惹出來的禍事兒,而是瘟疫後軍心不穩,黃懋官又不及時發放軍餉造成的。
    就算他黃懋官有心要整肅,也不能是在瘟疫剛剛結束就開始啊,你得等上些日子再出手,應該就不會鬧成現在的樣子。
    現在唉聲歎氣也解決不了問題,還是隻能再寫一封奏疏陳情,沒辦法,事兒鬧得太大,被禦史咬住不鬆口。
    邁步回到書案前,馬坤拿起筆就開始寫起來,隻是他不知道,內閣中某人正等著他這份奏章。
    翌日,馬坤的家人把奏疏送入通政使司,隨後轉交內閣,再到司禮監,晚間的時候被高忠帶到西苑永壽宮裏。
    今晚,嘉靖皇帝在晚修過後,照例要處理一些奏疏,被內閣特意提醒的奏疏自然也要優先處理。
    一份份奏疏被小內侍讀完後,嘉靖皇帝往往都能很快作出表態。
    同意、駁回亦或者留中,少有對奏疏和票擬進行修改的。
    因為奏疏若不妥,內閣就會在票擬中予以否定或者補充,或者給出更好的解決方法,所以都不需要他這位大明朝的掌舵人過多思考。
    這也就是內閣的主要作用,他們的權勢也全在與此。
    雖然不能決定一件事兒的成敗,卻可以左右決定者的判斷,施加一種潛意識的影響。
    當小內侍讀完馬坤的奏疏和嚴嵩的票擬交到高忠手中,等待著禦座上的嘉靖皇帝作出決定,他也好批紅發還內閣。
    這一次有些例外,禦座上的嘉靖皇帝遲遲沒有開口,似是在思索什麽。
    良久,嘉靖皇帝才開口說道:“找找前兩天南京那邊上的請罪奏章,還有南京科道的彈劾奏疏,我記得還有黃懋官最後的奏疏,都找來。”
    都察院第一次彈劾被嘉靖皇帝選擇留中,畢竟在他看來,馬坤離開南京有些時日了,怎麽能把振武營的賬算到他頭上。
    可是現在,嚴嵩票擬裏也說,馬坤應該負主要責任,這就需要嘉靖皇帝好好思考下了。
    其實,由於振武營事件平息及時,沒有鬧出大的動蕩,所以在嘉靖皇帝那裏並沒有引起很大的重視。
    相比邊鎮的鬧餉嘩變,南京那邊的隻是毛毛雨,隻要不影響到今年的夏糧秋賦就好。
    可是,馬坤連續被彈劾,不僅北京都察院這邊全力發起彈劾,南京科道也都上奏彈劾,首輔也認為他有罪,那就不得不認真看看了。
    “激變始於馬坤之議減折銀,成於黃懋官之查革妻糧,而尚書蔡克廉病不任事,員外郎方攸躋主事安謙給放失期......”
    這次,嚴嵩就打算讓歐陽必進入住吏部,原吏部尚書吳鵬作為一個聽話的提線木偶則改遷戶部,取代馬坤的位置。
    這樣,憑借著嚴世番在工部打好的基礎,他們工部和戶部都抓到手裏,又可以繼續在國帑上辛苦努力的發財了。
    歐陽必進入主吏部,以他一慣表現出來的強勢,也會讓嘉靖皇帝放心。
    歐陽必進能夠牢牢的站在嚴家的核心圈子裏,並不是歐陽必進對嚴家多麽忠心,而是因為嚴嵩妻子歐陽氏的關係,否則這樣一個貌合神離的家夥,早就被踢出去了。
    而歐陽必進也是因此,所以很多時候隻要不是涉及根本原則,大多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當沒看到。
    但是,一旦觸及底限,他也會毫無顧忌和嚴嵩、嚴世番爭執,甚至不惜上書陳情,請嘉靖皇帝聖裁。
    有此情形,自然讓嘉靖皇帝對他青睞有加,加之起本人能力出眾,所以在嚴嵩有意無意的推動下,歐陽必進在朝堂上的位置也是堅如磐石,無可撼動。
    而此時的戶部尚書馬坤的府邸門前已是“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之前還車水馬龍,拜客無數的景象早已不複存在。
    在南京事發後,馬坤就有了不祥預感。
    黃懋官在南京做的那些事兒,都是和他請示過的,即便他已經調到北京任尚書,可是南京戶部的權利依舊牢牢抓在他手裏,而爪牙自然就是黃懋官等老部下,由他們去完成。
    在都察院的瘋狗把目標對準他,瘋狂上奏疏彈劾,馬坤雖然覺得自己很冤的,他所作所為也是被逼的,若不是北京調走南京戶部大批儲備,他何必出此下策。
    其實,嚴格說起來,克扣軍餉,也是在為朝廷省錢,隻是他忘記了
    朝廷困難,軍戶家庭更困難。
    到了這個份上,他說這些也沒用,出了事兒就要擔著。
    在知道都察院彈劾他那一刻起,馬坤就選擇了閉門不出,也謝絕了一切訪客,上了一封陳情奏章,就在家裏待堪。
    這也是大明朝官員被彈劾後應有的表現,啥事兒都不用做,等著出調查結果,也不算瀆職,戶部大權自然有左侍郎代理。
    馬坤的第一封奏章,嚴嵩並沒有票擬,而是直接送到宮裏,而在都察院禦史掀起第二次彈劾奏疏後,嚴嵩就在等馬坤的第二份奏章了,他會在這份奏章中票擬,表達自己認為馬坤應在這次事件中承擔主要責任。
    而現在的馬坤,自然也知道自己處境堪憂,被都察院的禦史盯上,除非皇帝力挺,不然真不好過關。
    在書房裏,來回踱步想著應對之法。
    雖然感覺不妙,可是嚐到權利甜頭的他自然也不會甘心束手待斃,隻是北京城雖然大,卻找不到能夠幫助他的人。
    不管是去投靠嚴嵩還是聯係徐階,或者前往裕王府、景王府尋求庇護,他都感覺很不靠譜,而且他還知道,雖然看似自己哈行動自由,可是府門外已經有了不少實力的眼線,或許其中就有錦衣衛的人,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會落在他們眼中,最後被報到西苑。
    “哎.....”
    做出那個決定,馬坤自然並不後悔,當時他任南京戶部尚書,不如此當年的南京官員的俸祿都發不出來了。
    得罪軍戶總要比得罪官場同僚強,隻是他沒想到被他視為螻蟻的士卒居然膽大到發動兵變,讓事態發展到徹底無法控製的程度。
    雖然兵變沒有對南京城造成太大影響,但是責任確實很大,那可是留都。
    看著書案上鋪好的奏章,馬坤猶豫著這份奏章該怎麽措辭好些,能夠在嘉靖皇帝那裏得分,讓自己順利挺過這一關。
    至於已經死去的黃懋官,雖然是他的心腹,可是卻把事兒辦砸了,若不是他苛待士卒,按時發放軍餉,那裏會發生這樣的事兒。
    南京事的起因,馬坤已經打聽清楚了,自然知道其實根本就不是他克扣的那一錢銀子惹出來的禍事兒,而是瘟疫後軍心不穩,黃懋官又不及時發放軍餉造成的。
    就算他黃懋官有心要整肅,也不能是在瘟疫剛剛結束就開始啊,你得等上些日子再出手,應該就不會鬧成現在的樣子。
    現在唉聲歎氣也解決不了問題,還是隻能再寫一封奏疏陳情,沒辦法,事兒鬧得太大,被禦史咬住不鬆口。
    邁步回到書案前,馬坤拿起筆就開始寫起來,隻是他不知道,內閣中某人正等著他這份奏章。
    翌日,馬坤的家人把奏疏送入通政使司,隨後轉交內閣,再到司禮監,晚間的時候被高忠帶到西苑永壽宮裏。
    今晚,嘉靖皇帝在晚修過後,照例要處理一些奏疏,被內閣特意提醒的奏疏自然也要優先處理。
    一份份奏疏被小內侍讀完後,嘉靖皇帝往往都能很快作出表態。
    同意、駁回亦或者留中,少有對奏疏和票擬進行修改的。
    因為奏疏若不妥,內閣就會在票擬中予以否定或者補充,或者給出更好的解決方法,所以都不需要他這位大明朝的掌舵人過多思考。
    這也就是內閣的主要作用,他們的權勢也全在與此。
    雖然不能決定一件事兒的成敗,卻可以左右決定者的判斷,施加一種潛意識的影響。
    當小內侍讀完馬坤的奏疏和嚴嵩的票擬交到高忠手中,等待著禦座上的嘉靖皇帝作出決定,他也好批紅發還內閣。
    這一次有些例外,禦座上的嘉靖皇帝遲遲沒有開口,似是在思索什麽。
    良久,嘉靖皇帝才開口說道:“找找前兩天南京那邊上的請罪奏章,還有南京科道的彈劾奏疏,我記得還有黃懋官最後的奏疏,都找來。”
    都察院第一次彈劾被嘉靖皇帝選擇留中,畢竟在他看來,馬坤離開南京有些時日了,怎麽能把振武營的賬算到他頭上。
    可是現在,嚴嵩票擬裏也說,馬坤應該負主要責任,這就需要嘉靖皇帝好好思考下了。
    其實,由於振武營事件平息及時,沒有鬧出大的動蕩,所以在嘉靖皇帝那裏並沒有引起很大的重視。
    相比邊鎮的鬧餉嘩變,南京那邊的隻是毛毛雨,隻要不影響到今年的夏糧秋賦就好。
    可是,馬坤連續被彈劾,不僅北京都察院這邊全力發起彈劾,南京科道也都上奏彈劾,首輔也認為他有罪,那就不得不認真看看了。
    “激變始於馬坤之議減折銀,成於黃懋官之查革妻糧,而尚書蔡克廉病不任事,員外郎方攸躋主事安謙給放失期......”
    這次,嚴嵩就打算讓歐陽必進入住吏部,原吏部尚書吳鵬作為一個聽話的提線木偶則改遷戶部,取代馬坤的位置。
    這樣,憑借著嚴世番在工部打好的基礎,他們工部和戶部都抓到手裏,又可以繼續在國帑上辛苦努力的發財了。
    歐陽必進入主吏部,以他一慣表現出來的強勢,也會讓嘉靖皇帝放心。
    歐陽必進能夠牢牢的站在嚴家的核心圈子裏,並不是歐陽必進對嚴家多麽忠心,而是因為嚴嵩妻子歐陽氏的關係,否則這樣一個貌合神離的家夥,早就被踢出去了。
    而歐陽必進也是因此,所以很多時候隻要不是涉及根本原則,大多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當沒看到。
    但是,一旦觸及底限,他也會毫無顧忌和嚴嵩、嚴世番爭執,甚至不惜上書陳情,請嘉靖皇帝聖裁。
    有此情形,自然讓嘉靖皇帝對他青睞有加,加之起本人能力出眾,所以在嚴嵩有意無意的推動下,歐陽必進在朝堂上的位置也是堅如磐石,無可撼動。
    而此時的戶部尚書馬坤的府邸門前已是“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之前還車水馬龍,拜客無數的景象早已不複存在。
    在南京事發後,馬坤就有了不祥預感。
    黃懋官在南京做的那些事兒,都是和他請示過的,即便他已經調到北京任尚書,可是南京戶部的權利依舊牢牢抓在他手裏,而爪牙自然就是黃懋官等老部下,由他們去完成。
    在都察院的瘋狗把目標對準他,瘋狂上奏疏彈劾,馬坤雖然覺得自己很冤的,他所作所為也是被逼的,若不是北京調走南京戶部大批儲備,他何必出此下策。
    其實,嚴格說起來,克扣軍餉,也是在為朝廷省錢,隻是他忘記了
    朝廷困難,軍戶家庭更困難。
    到了這個份上,他說這些也沒用,出了事兒就要擔著。
    在知道都察院彈劾他那一刻起,馬坤就選擇了閉門不出,也謝絕了一切訪客,上了一封陳情奏章,就在家裏待堪。
    這也是大明朝官員被彈劾後應有的表現,啥事兒都不用做,等著出調查結果,也不算瀆職,戶部大權自然有左侍郎代理。
    馬坤的第一封奏章,嚴嵩並沒有票擬,而是直接送到宮裏,而在都察院禦史掀起第二次彈劾奏疏後,嚴嵩就在等馬坤的第二份奏章了,他會在這份奏章中票擬,表達自己認為馬坤應在這次事件中承擔主要責任。
    而現在的馬坤,自然也知道自己處境堪憂,被都察院的禦史盯上,除非皇帝力挺,不然真不好過關。
    在書房裏,來回踱步想著應對之法。
    雖然感覺不妙,可是嚐到權利甜頭的他自然也不會甘心束手待斃,隻是北京城雖然大,卻找不到能夠幫助他的人。
    不管是去投靠嚴嵩還是聯係徐階,或者前往裕王府、景王府尋求庇護,他都感覺很不靠譜,而且他還知道,雖然看似自己哈行動自由,可是府門外已經有了不少實力的眼線,或許其中就有錦衣衛的人,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會落在他們眼中,最後被報到西苑。
    “哎.....”
    做出那個決定,馬坤自然並不後悔,當時他任南京戶部尚書,不如此當年的南京官員的俸祿都發不出來了。
    得罪軍戶總要比得罪官場同僚強,隻是他沒想到被他視為螻蟻的士卒居然膽大到發動兵變,讓事態發展到徹底無法控製的程度。
    雖然兵變沒有對南京城造成太大影響,但是責任確實很大,那可是留都。
    看著書案上鋪好的奏章,馬坤猶豫著這份奏章該怎麽措辭好些,能夠在嘉靖皇帝那裏得分,讓自己順利挺過這一關。
    至於已經死去的黃懋官,雖然是他的心腹,可是卻把事兒辦砸了,若不是他苛待士卒,按時發放軍餉,那裏會發生這樣的事兒。
    南京事的起因,馬坤已經打聽清楚了,自然知道其實根本就不是他克扣的那一錢銀子惹出來的禍事兒,而是瘟疫後軍心不穩,黃懋官又不及時發放軍餉造成的。
    就算他黃懋官有心要整肅,也不能是在瘟疫剛剛結束就開始啊,你得等上些日子再出手,應該就不會鬧成現在的樣子。
    現在唉聲歎氣也解決不了問題,還是隻能再寫一封奏疏陳情,沒辦法,事兒鬧得太大,被禦史咬住不鬆口。
    邁步回到書案前,馬坤拿起筆就開始寫起來,隻是他不知道,內閣中某人正等著他這份奏章。
    翌日,馬坤的家人把奏疏送入通政使司,隨後轉交內閣,再到司禮監,晚間的時候被高忠帶到西苑永壽宮裏。
    今晚,嘉靖皇帝在晚修過後,照例要處理一些奏疏,被內閣特意提醒的奏疏自然也要優先處理。
    一份份奏疏被小內侍讀完後,嘉靖皇帝往往都能很快作出表態。
    同意、駁回亦或者留中,少有對奏疏和票擬進行修改的。
    因為奏疏若不妥,內閣就會在票擬中予以否定或者補充,或者給出更好的解決方法,所以都不需要他這位大明朝的掌舵人過多思考。
    這也就是內閣的主要作用,他們的權勢也全在與此。
    雖然不能決定一件事兒的成敗,卻可以左右決定者的判斷,施加一種潛意識的影響。
    當小內侍讀完馬坤的奏疏和嚴嵩的票擬交到高忠手中,等待著禦座上的嘉靖皇帝作出決定,他也好批紅發還內閣。
    這一次有些例外,禦座上的嘉靖皇帝遲遲沒有開口,似是在思索什麽。
    良久,嘉靖皇帝才開口說道:“找找前兩天南京那邊上的請罪奏章,還有南京科道的彈劾奏疏,我記得還有黃懋官最後的奏疏,都找來。”
    都察院第一次彈劾被嘉靖皇帝選擇留中,畢竟在他看來,馬坤離開南京有些時日了,怎麽能把振武營的賬算到他頭上。
    可是現在,嚴嵩票擬裏也說,馬坤應該負主要責任,這就需要嘉靖皇帝好好思考下了。
    其實,由於振武營事件平息及時,沒有鬧出大的動蕩,所以在嘉靖皇帝那裏並沒有引起很大的重視。
    相比邊鎮的鬧餉嘩變,南京那邊的隻是毛毛雨,隻要不影響到今年的夏糧秋賦就好。
    可是,馬坤連續被彈劾,不僅北京都察院這邊全力發起彈劾,南京科道也都上奏彈劾,首輔也認為他有罪,那就不得不認真看看了。
    “激變始於馬坤之議減折銀,成於黃懋官之查革妻糧,而尚書蔡克廉病不任事,員外郎方攸躋主事安謙給放失期......”
    這次,嚴嵩就打算讓歐陽必進入住吏部,原吏部尚書吳鵬作為一個聽話的提線木偶則改遷戶部,取代馬坤的位置。
    這樣,憑借著嚴世番在工部打好的基礎,他們工部和戶部都抓到手裏,又可以繼續在國帑上辛苦努力的發財了。
    歐陽必進入主吏部,以他一慣表現出來的強勢,也會讓嘉靖皇帝放心。
    歐陽必進能夠牢牢的站在嚴家的核心圈子裏,並不是歐陽必進對嚴家多麽忠心,而是因為嚴嵩妻子歐陽氏的關係,否則這樣一個貌合神離的家夥,早就被踢出去了。
    而歐陽必進也是因此,所以很多時候隻要不是涉及根本原則,大多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當沒看到。
    但是,一旦觸及底限,他也會毫無顧忌和嚴嵩、嚴世番爭執,甚至不惜上書陳情,請嘉靖皇帝聖裁。
    有此情形,自然讓嘉靖皇帝對他青睞有加,加之起本人能力出眾,所以在嚴嵩有意無意的推動下,歐陽必進在朝堂上的位置也是堅如磐石,無可撼動。
    而此時的戶部尚書馬坤的府邸門前已是“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之前還車水馬龍,拜客無數的景象早已不複存在。
    在南京事發後,馬坤就有了不祥預感。
    黃懋官在南京做的那些事兒,都是和他請示過的,即便他已經調到北京任尚書,可是南京戶部的權利依舊牢牢抓在他手裏,而爪牙自然就是黃懋官等老部下,由他們去完成。
    在都察院的瘋狗把目標對準他,瘋狂上奏疏彈劾,馬坤雖然覺得自己很冤的,他所作所為也是被逼的,若不是北京調走南京戶部大批儲備,他何必出此下策。
    其實,嚴格說起來,克扣軍餉,也是在為朝廷省錢,隻是他忘記了
    朝廷困難,軍戶家庭更困難。
    到了這個份上,他說這些也沒用,出了事兒就要擔著。
    在知道都察院彈劾他那一刻起,馬坤就選擇了閉門不出,也謝絕了一切訪客,上了一封陳情奏章,就在家裏待堪。
    這也是大明朝官員被彈劾後應有的表現,啥事兒都不用做,等著出調查結果,也不算瀆職,戶部大權自然有左侍郎代理。
    馬坤的第一封奏章,嚴嵩並沒有票擬,而是直接送到宮裏,而在都察院禦史掀起第二次彈劾奏疏後,嚴嵩就在等馬坤的第二份奏章了,他會在這份奏章中票擬,表達自己認為馬坤應在這次事件中承擔主要責任。
    而現在的馬坤,自然也知道自己處境堪憂,被都察院的禦史盯上,除非皇帝力挺,不然真不好過關。
    在書房裏,來回踱步想著應對之法。
    雖然感覺不妙,可是嚐到權利甜頭的他自然也不會甘心束手待斃,隻是北京城雖然大,卻找不到能夠幫助他的人。
    不管是去投靠嚴嵩還是聯係徐階,或者前往裕王府、景王府尋求庇護,他都感覺很不靠譜,而且他還知道,雖然看似自己哈行動自由,可是府門外已經有了不少實力的眼線,或許其中就有錦衣衛的人,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會落在他們眼中,最後被報到西苑。
    “哎.....”
    做出那個決定,馬坤自然並不後悔,當時他任南京戶部尚書,不如此當年的南京官員的俸祿都發不出來了。
    得罪軍戶總要比得罪官場同僚強,隻是他沒想到被他視為螻蟻的士卒居然膽大到發動兵變,讓事態發展到徹底無法控製的程度。
    雖然兵變沒有對南京城造成太大影響,但是責任確實很大,那可是留都。
    看著書案上鋪好的奏章,馬坤猶豫著這份奏章該怎麽措辭好些,能夠在嘉靖皇帝那裏得分,讓自己順利挺過這一關。
    至於已經死去的黃懋官,雖然是他的心腹,可是卻把事兒辦砸了,若不是他苛待士卒,按時發放軍餉,那裏會發生這樣的事兒。
    南京事的起因,馬坤已經打聽清楚了,自然知道其實根本就不是他克扣的那一錢銀子惹出來的禍事兒,而是瘟疫後軍心不穩,黃懋官又不及時發放軍餉造成的。
    就算他黃懋官有心要整肅,也不能是在瘟疫剛剛結束就開始啊,你得等上些日子再出手,應該就不會鬧成現在的樣子。
    現在唉聲歎氣也解決不了問題,還是隻能再寫一封奏疏陳情,沒辦法,事兒鬧得太大,被禦史咬住不鬆口。
    邁步回到書案前,馬坤拿起筆就開始寫起來,隻是他不知道,內閣中某人正等著他這份奏章。
    翌日,馬坤的家人把奏疏送入通政使司,隨後轉交內閣,再到司禮監,晚間的時候被高忠帶到西苑永壽宮裏。
    今晚,嘉靖皇帝在晚修過後,照例要處理一些奏疏,被內閣特意提醒的奏疏自然也要優先處理。
    一份份奏疏被小內侍讀完後,嘉靖皇帝往往都能很快作出表態。
    同意、駁回亦或者留中,少有對奏疏和票擬進行修改的。
    因為奏疏若不妥,內閣就會在票擬中予以否定或者補充,或者給出更好的解決方法,所以都不需要他這位大明朝的掌舵人過多思考。
    這也就是內閣的主要作用,他們的權勢也全在與此。
    雖然不能決定一件事兒的成敗,卻可以左右決定者的判斷,施加一種潛意識的影響。
    當小內侍讀完馬坤的奏疏和嚴嵩的票擬交到高忠手中,等待著禦座上的嘉靖皇帝作出決定,他也好批紅發還內閣。
    這一次有些例外,禦座上的嘉靖皇帝遲遲沒有開口,似是在思索什麽。
    良久,嘉靖皇帝才開口說道:“找找前兩天南京那邊上的請罪奏章,還有南京科道的彈劾奏疏,我記得還有黃懋官最後的奏疏,都找來。”
    都察院第一次彈劾被嘉靖皇帝選擇留中,畢竟在他看來,馬坤離開南京有些時日了,怎麽能把振武營的賬算到他頭上。
    可是現在,嚴嵩票擬裏也說,馬坤應該負主要責任,這就需要嘉靖皇帝好好思考下了。
    其實,由於振武營事件平息及時,沒有鬧出大的動蕩,所以在嘉靖皇帝那裏並沒有引起很大的重視。
    相比邊鎮的鬧餉嘩變,南京那邊的隻是毛毛雨,隻要不影響到今年的夏糧秋賦就好。
    可是,馬坤連續被彈劾,不僅北京都察院這邊全力發起彈劾,南京科道也都上奏彈劾,首輔也認為他有罪,那就不得不認真看看了。
    “激變始於馬坤之議減折銀,成於黃懋官之查革妻糧,而尚書蔡克廉病不任事,員外郎方攸躋主事安謙給放失期......”
    這次,嚴嵩就打算讓歐陽必進入住吏部,原吏部尚書吳鵬作為一個聽話的提線木偶則改遷戶部,取代馬坤的位置。
    這樣,憑借著嚴世番在工部打好的基礎,他們工部和戶部都抓到手裏,又可以繼續在國帑上辛苦努力的發財了。
    歐陽必進入主吏部,以他一慣表現出來的強勢,也會讓嘉靖皇帝放心。
    歐陽必進能夠牢牢的站在嚴家的核心圈子裏,並不是歐陽必進對嚴家多麽忠心,而是因為嚴嵩妻子歐陽氏的關係,否則這樣一個貌合神離的家夥,早就被踢出去了。
    而歐陽必進也是因此,所以很多時候隻要不是涉及根本原則,大多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當沒看到。
    但是,一旦觸及底限,他也會毫無顧忌和嚴嵩、嚴世番爭執,甚至不惜上書陳情,請嘉靖皇帝聖裁。
    有此情形,自然讓嘉靖皇帝對他青睞有加,加之起本人能力出眾,所以在嚴嵩有意無意的推動下,歐陽必進在朝堂上的位置也是堅如磐石,無可撼動。
    而此時的戶部尚書馬坤的府邸門前已是“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之前還車水馬龍,拜客無數的景象早已不複存在。
    在南京事發後,馬坤就有了不祥預感。
    黃懋官在南京做的那些事兒,都是和他請示過的,即便他已經調到北京任尚書,可是南京戶部的權利依舊牢牢抓在他手裏,而爪牙自然就是黃懋官等老部下,由他們去完成。
    在都察院的瘋狗把目標對準他,瘋狂上奏疏彈劾,馬坤雖然覺得自己很冤的,他所作所為也是被逼的,若不是北京調走南京戶部大批儲備,他何必出此下策。
    其實,嚴格說起來,克扣軍餉,也是在為朝廷省錢,隻是他忘記了
    朝廷困難,軍戶家庭更困難。
    到了這個份上,他說這些也沒用,出了事兒就要擔著。
    在知道都察院彈劾他那一刻起,馬坤就選擇了閉門不出,也謝絕了一切訪客,上了一封陳情奏章,就在家裏待堪。
    這也是大明朝官員被彈劾後應有的表現,啥事兒都不用做,等著出調查結果,也不算瀆職,戶部大權自然有左侍郎代理。
    馬坤的第一封奏章,嚴嵩並沒有票擬,而是直接送到宮裏,而在都察院禦史掀起第二次彈劾奏疏後,嚴嵩就在等馬坤的第二份奏章了,他會在這份奏章中票擬,表達自己認為馬坤應在這次事件中承擔主要責任。
    而現在的馬坤,自然也知道自己處境堪憂,被都察院的禦史盯上,除非皇帝力挺,不然真不好過關。
    在書房裏,來回踱步想著應對之法。
    雖然感覺不妙,可是嚐到權利甜頭的他自然也不會甘心束手待斃,隻是北京城雖然大,卻找不到能夠幫助他的人。
    不管是去投靠嚴嵩還是聯係徐階,或者前往裕王府、景王府尋求庇護,他都感覺很不靠譜,而且他還知道,雖然看似自己哈行動自由,可是府門外已經有了不少實力的眼線,或許其中就有錦衣衛的人,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會落在他們眼中,最後被報到西苑。
    “哎.....”
    做出那個決定,馬坤自然並不後悔,當時他任南京戶部尚書,不如此當年的南京官員的俸祿都發不出來了。
    得罪軍戶總要比得罪官場同僚強,隻是他沒想到被他視為螻蟻的士卒居然膽大到發動兵變,讓事態發展到徹底無法控製的程度。
    雖然兵變沒有對南京城造成太大影響,但是責任確實很大,那可是留都。
    看著書案上鋪好的奏章,馬坤猶豫著這份奏章該怎麽措辭好些,能夠在嘉靖皇帝那裏得分,讓自己順利挺過這一關。
    至於已經死去的黃懋官,雖然是他的心腹,可是卻把事兒辦砸了,若不是他苛待士卒,按時發放軍餉,那裏會發生這樣的事兒。
    南京事的起因,馬坤已經打聽清楚了,自然知道其實根本就不是他克扣的那一錢銀子惹出來的禍事兒,而是瘟疫後軍心不穩,黃懋官又不及時發放軍餉造成的。
    就算他黃懋官有心要整肅,也不能是在瘟疫剛剛結束就開始啊,你得等上些日子再出手,應該就不會鬧成現在的樣子。
    現在唉聲歎氣也解決不了問題,還是隻能再寫一封奏疏陳情,沒辦法,事兒鬧得太大,被禦史咬住不鬆口。
    邁步回到書案前,馬坤拿起筆就開始寫起來,隻是他不知道,內閣中某人正等著他這份奏章。
    翌日,馬坤的家人把奏疏送入通政使司,隨後轉交內閣,再到司禮監,晚間的時候被高忠帶到西苑永壽宮裏。
    今晚,嘉靖皇帝在晚修過後,照例要處理一些奏疏,被內閣特意提醒的奏疏自然也要優先處理。
    一份份奏疏被小內侍讀完後,嘉靖皇帝往往都能很快作出表態。
    同意、駁回亦或者留中,少有對奏疏和票擬進行修改的。
    因為奏疏若不妥,內閣就會在票擬中予以否定或者補充,或者給出更好的解決方法,所以都不需要他這位大明朝的掌舵人過多思考。
    這也就是內閣的主要作用,他們的權勢也全在與此。
    雖然不能決定一件事兒的成敗,卻可以左右決定者的判斷,施加一種潛意識的影響。
    當小內侍讀完馬坤的奏疏和嚴嵩的票擬交到高忠手中,等待著禦座上的嘉靖皇帝作出決定,他也好批紅發還內閣。
    這一次有些例外,禦座上的嘉靖皇帝遲遲沒有開口,似是在思索什麽。
    良久,嘉靖皇帝才開口說道:“找找前兩天南京那邊上的請罪奏章,還有南京科道的彈劾奏疏,我記得還有黃懋官最後的奏疏,都找來。”
    都察院第一次彈劾被嘉靖皇帝選擇留中,畢竟在他看來,馬坤離開南京有些時日了,怎麽能把振武營的賬算到他頭上。
    可是現在,嚴嵩票擬裏也說,馬坤應該負主要責任,這就需要嘉靖皇帝好好思考下了。
    其實,由於振武營事件平息及時,沒有鬧出大的動蕩,所以在嘉靖皇帝那裏並沒有引起很大的重視。
    相比邊鎮的鬧餉嘩變,南京那邊的隻是毛毛雨,隻要不影響到今年的夏糧秋賦就好。
    可是,馬坤連續被彈劾,不僅北京都察院這邊全力發起彈劾,南京科道也都上奏彈劾,首輔也認為他有罪,那就不得不認真看看了。
    “激變始於馬坤之議減折銀,成於黃懋官之查革妻糧,而尚書蔡克廉病不任事,員外郎方攸躋主事安謙給放失期......”
    這次,嚴嵩就打算讓歐陽必進入住吏部,原吏部尚書吳鵬作為一個聽話的提線木偶則改遷戶部,取代馬坤的位置。
    這樣,憑借著嚴世番在工部打好的基礎,他們工部和戶部都抓到手裏,又可以繼續在國帑上辛苦努力的發財了。
    歐陽必進入主吏部,以他一慣表現出來的強勢,也會讓嘉靖皇帝放心。
    歐陽必進能夠牢牢的站在嚴家的核心圈子裏,並不是歐陽必進對嚴家多麽忠心,而是因為嚴嵩妻子歐陽氏的關係,否則這樣一個貌合神離的家夥,早就被踢出去了。
    而歐陽必進也是因此,所以很多時候隻要不是涉及根本原則,大多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當沒看到。
    但是,一旦觸及底限,他也會毫無顧忌和嚴嵩、嚴世番爭執,甚至不惜上書陳情,請嘉靖皇帝聖裁。
    有此情形,自然讓嘉靖皇帝對他青睞有加,加之起本人能力出眾,所以在嚴嵩有意無意的推動下,歐陽必進在朝堂上的位置也是堅如磐石,無可撼動。
    而此時的戶部尚書馬坤的府邸門前已是“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之前還車水馬龍,拜客無數的景象早已不複存在。
    在南京事發後,馬坤就有了不祥預感。
    黃懋官在南京做的那些事兒,都是和他請示過的,即便他已經調到北京任尚書,可是南京戶部的權利依舊牢牢抓在他手裏,而爪牙自然就是黃懋官等老部下,由他們去完成。
    在都察院的瘋狗把目標對準他,瘋狂上奏疏彈劾,馬坤雖然覺得自己很冤的,他所作所為也是被逼的,若不是北京調走南京戶部大批儲備,他何必出此下策。
    其實,嚴格說起來,克扣軍餉,也是在為朝廷省錢,隻是他忘記了
    朝廷困難,軍戶家庭更困難。
    到了這個份上,他說這些也沒用,出了事兒就要擔著。
    在知道都察院彈劾他那一刻起,馬坤就選擇了閉門不出,也謝絕了一切訪客,上了一封陳情奏章,就在家裏待堪。
    這也是大明朝官員被彈劾後應有的表現,啥事兒都不用做,等著出調查結果,也不算瀆職,戶部大權自然有左侍郎代理。
    馬坤的第一封奏章,嚴嵩並沒有票擬,而是直接送到宮裏,而在都察院禦史掀起第二次彈劾奏疏後,嚴嵩就在等馬坤的第二份奏章了,他會在這份奏章中票擬,表達自己認為馬坤應在這次事件中承擔主要責任。
    而現在的馬坤,自然也知道自己處境堪憂,被都察院的禦史盯上,除非皇帝力挺,不然真不好過關。
    在書房裏,來回踱步想著應對之法。
    雖然感覺不妙,可是嚐到權利甜頭的他自然也不會甘心束手待斃,隻是北京城雖然大,卻找不到能夠幫助他的人。
    不管是去投靠嚴嵩還是聯係徐階,或者前往裕王府、景王府尋求庇護,他都感覺很不靠譜,而且他還知道,雖然看似自己哈行動自由,可是府門外已經有了不少實力的眼線,或許其中就有錦衣衛的人,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會落在他們眼中,最後被報到西苑。
    “哎.....”
    做出那個決定,馬坤自然並不後悔,當時他任南京戶部尚書,不如此當年的南京官員的俸祿都發不出來了。
    得罪軍戶總要比得罪官場同僚強,隻是他沒想到被他視為螻蟻的士卒居然膽大到發動兵變,讓事態發展到徹底無法控製的程度。
    雖然兵變沒有對南京城造成太大影響,但是責任確實很大,那可是留都。
    看著書案上鋪好的奏章,馬坤猶豫著這份奏章該怎麽措辭好些,能夠在嘉靖皇帝那裏得分,讓自己順利挺過這一關。
    至於已經死去的黃懋官,雖然是他的心腹,可是卻把事兒辦砸了,若不是他苛待士卒,按時發放軍餉,那裏會發生這樣的事兒。
    南京事的起因,馬坤已經打聽清楚了,自然知道其實根本就不是他克扣的那一錢銀子惹出來的禍事兒,而是瘟疫後軍心不穩,黃懋官又不及時發放軍餉造成的。
    就算他黃懋官有心要整肅,也不能是在瘟疫剛剛結束就開始啊,你得等上些日子再出手,應該就不會鬧成現在的樣子。
    現在唉聲歎氣也解決不了問題,還是隻能再寫一封奏疏陳情,沒辦法,事兒鬧得太大,被禦史咬住不鬆口。
    邁步回到書案前,馬坤拿起筆就開始寫起來,隻是他不知道,內閣中某人正等著他這份奏章。
    翌日,馬坤的家人把奏疏送入通政使司,隨後轉交內閣,再到司禮監,晚間的時候被高忠帶到西苑永壽宮裏。
    今晚,嘉靖皇帝在晚修過後,照例要處理一些奏疏,被內閣特意提醒的奏疏自然也要優先處理。
    一份份奏疏被小內侍讀完後,嘉靖皇帝往往都能很快作出表態。
    同意、駁回亦或者留中,少有對奏疏和票擬進行修改的。
    因為奏疏若不妥,內閣就會在票擬中予以否定或者補充,或者給出更好的解決方法,所以都不需要他這位大明朝的掌舵人過多思考。
    這也就是內閣的主要作用,他們的權勢也全在與此。
    雖然不能決定一件事兒的成敗,卻可以左右決定者的判斷,施加一種潛意識的影響。
    當小內侍讀完馬坤的奏疏和嚴嵩的票擬交到高忠手中,等待著禦座上的嘉靖皇帝作出決定,他也好批紅發還內閣。
    這一次有些例外,禦座上的嘉靖皇帝遲遲沒有開口,似是在思索什麽。
    良久,嘉靖皇帝才開口說道:“找找前兩天南京那邊上的請罪奏章,還有南京科道的彈劾奏疏,我記得還有黃懋官最後的奏疏,都找來。”
    都察院第一次彈劾被嘉靖皇帝選擇留中,畢竟在他看來,馬坤離開南京有些時日了,怎麽能把振武營的賬算到他頭上。
    可是現在,嚴嵩票擬裏也說,馬坤應該負主要責任,這就需要嘉靖皇帝好好思考下了。
    其實,由於振武營事件平息及時,沒有鬧出大的動蕩,所以在嘉靖皇帝那裏並沒有引起很大的重視。
    相比邊鎮的鬧餉嘩變,南京那邊的隻是毛毛雨,隻要不影響到今年的夏糧秋賦就好。
    可是,馬坤連續被彈劾,不僅北京都察院這邊全力發起彈劾,南京科道也都上奏彈劾,首輔也認為他有罪,那就不得不認真看看了。
    “激變始於馬坤之議減折銀,成於黃懋官之查革妻糧,而尚書蔡克廉病不任事,員外郎方攸躋主事安謙給放失期......”
    這次,嚴嵩就打算讓歐陽必進入住吏部,原吏部尚書吳鵬作為一個聽話的提線木偶則改遷戶部,取代馬坤的位置。
    這樣,憑借著嚴世番在工部打好的基礎,他們工部和戶部都抓到手裏,又可以繼續在國帑上辛苦努力的發財了。
    歐陽必進入主吏部,以他一慣表現出來的強勢,也會讓嘉靖皇帝放心。
    歐陽必進能夠牢牢的站在嚴家的核心圈子裏,並不是歐陽必進對嚴家多麽忠心,而是因為嚴嵩妻子歐陽氏的關係,否則這樣一個貌合神離的家夥,早就被踢出去了。
    而歐陽必進也是因此,所以很多時候隻要不是涉及根本原則,大多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當沒看到。
    但是,一旦觸及底限,他也會毫無顧忌和嚴嵩、嚴世番爭執,甚至不惜上書陳情,請嘉靖皇帝聖裁。
    有此情形,自然讓嘉靖皇帝對他青睞有加,加之起本人能力出眾,所以在嚴嵩有意無意的推動下,歐陽必進在朝堂上的位置也是堅如磐石,無可撼動。
    而此時的戶部尚書馬坤的府邸門前已是“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之前還車水馬龍,拜客無數的景象早已不複存在。
    在南京事發後,馬坤就有了不祥預感。
    黃懋官在南京做的那些事兒,都是和他請示過的,即便他已經調到北京任尚書,可是南京戶部的權利依舊牢牢抓在他手裏,而爪牙自然就是黃懋官等老部下,由他們去完成。
    在都察院的瘋狗把目標對準他,瘋狂上奏疏彈劾,馬坤雖然覺得自己很冤的,他所作所為也是被逼的,若不是北京調走南京戶部大批儲備,他何必出此下策。
    其實,嚴格說起來,克扣軍餉,也是在為朝廷省錢,隻是他忘記了
    朝廷困難,軍戶家庭更困難。
    到了這個份上,他說這些也沒用,出了事兒就要擔著。
    在知道都察院彈劾他那一刻起,馬坤就選擇了閉門不出,也謝絕了一切訪客,上了一封陳情奏章,就在家裏待堪。
    這也是大明朝官員被彈劾後應有的表現,啥事兒都不用做,等著出調查結果,也不算瀆職,戶部大權自然有左侍郎代理。
    馬坤的第一封奏章,嚴嵩並沒有票擬,而是直接送到宮裏,而在都察院禦史掀起第二次彈劾奏疏後,嚴嵩就在等馬坤的第二份奏章了,他會在這份奏章中票擬,表達自己認為馬坤應在這次事件中承擔主要責任。
    而現在的馬坤,自然也知道自己處境堪憂,被都察院的禦史盯上,除非皇帝力挺,不然真不好過關。
    在書房裏,來回踱步想著應對之法。
    雖然感覺不妙,可是嚐到權利甜頭的他自然也不會甘心束手待斃,隻是北京城雖然大,卻找不到能夠幫助他的人。
    不管是去投靠嚴嵩還是聯係徐階,或者前往裕王府、景王府尋求庇護,他都感覺很不靠譜,而且他還知道,雖然看似自己哈行動自由,可是府門外已經有了不少實力的眼線,或許其中就有錦衣衛的人,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會落在他們眼中,最後被報到西苑。
    “哎.....”
    做出那個決定,馬坤自然並不後悔,當時他任南京戶部尚書,不如此當年的南京官員的俸祿都發不出來了。
    得罪軍戶總要比得罪官場同僚強,隻是他沒想到被他視為螻蟻的士卒居然膽大到發動兵變,讓事態發展到徹底無法控製的程度。
    雖然兵變沒有對南京城造成太大影響,但是責任確實很大,那可是留都。
    看著書案上鋪好的奏章,馬坤猶豫著這份奏章該怎麽措辭好些,能夠在嘉靖皇帝那裏得分,讓自己順利挺過這一關。
    至於已經死去的黃懋官,雖然是他的心腹,可是卻把事兒辦砸了,若不是他苛待士卒,按時發放軍餉,那裏會發生這樣的事兒。
    南京事的起因,馬坤已經打聽清楚了,自然知道其實根本就不是他克扣的那一錢銀子惹出來的禍事兒,而是瘟疫後軍心不穩,黃懋官又不及時發放軍餉造成的。
    就算他黃懋官有心要整肅,也不能是在瘟疫剛剛結束就開始啊,你得等上些日子再出手,應該就不會鬧成現在的樣子。
    現在唉聲歎氣也解決不了問題,還是隻能再寫一封奏疏陳情,沒辦法,事兒鬧得太大,被禦史咬住不鬆口。
    邁步回到書案前,馬坤拿起筆就開始寫起來,隻是他不知道,內閣中某人正等著他這份奏章。
    翌日,馬坤的家人把奏疏送入通政使司,隨後轉交內閣,再到司禮監,晚間的時候被高忠帶到西苑永壽宮裏。
    今晚,嘉靖皇帝在晚修過後,照例要處理一些奏疏,被內閣特意提醒的奏疏自然也要優先處理。
    一份份奏疏被小內侍讀完後,嘉靖皇帝往往都能很快作出表態。
    同意、駁回亦或者留中,少有對奏疏和票擬進行修改的。
    因為奏疏若不妥,內閣就會在票擬中予以否定或者補充,或者給出更好的解決方法,所以都不需要他這位大明朝的掌舵人過多思考。
    這也就是內閣的主要作用,他們的權勢也全在與此。
    雖然不能決定一件事兒的成敗,卻可以左右決定者的判斷,施加一種潛意識的影響。
    當小內侍讀完馬坤的奏疏和嚴嵩的票擬交到高忠手中,等待著禦座上的嘉靖皇帝作出決定,他也好批紅發還內閣。
    這一次有些例外,禦座上的嘉靖皇帝遲遲沒有開口,似是在思索什麽。
    良久,嘉靖皇帝才開口說道:“找找前兩天南京那邊上的請罪奏章,還有南京科道的彈劾奏疏,我記得還有黃懋官最後的奏疏,都找來。”
    都察院第一次彈劾被嘉靖皇帝選擇留中,畢竟在他看來,馬坤離開南京有些時日了,怎麽能把振武營的賬算到他頭上。
    可是現在,嚴嵩票擬裏也說,馬坤應該負主要責任,這就需要嘉靖皇帝好好思考下了。
    其實,由於振武營事件平息及時,沒有鬧出大的動蕩,所以在嘉靖皇帝那裏並沒有引起很大的重視。
    相比邊鎮的鬧餉嘩變,南京那邊的隻是毛毛雨,隻要不影響到今年的夏糧秋賦就好。
    可是,馬坤連續被彈劾,不僅北京都察院這邊全力發起彈劾,南京科道也都上奏彈劾,首輔也認為他有罪,那就不得不認真看看了。
    “激變始於馬坤之議減折銀,成於黃懋官之查革妻糧,而尚書蔡克廉病不任事,員外郎方攸躋主事安謙給放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