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收納貂蟬,離間計

字數:8047   加入書籤

A+A-




    王允有求於易鵬,千方百計想要與之增進感情,拉近關係,為了投其所好,一個小小的舞女,他又怎麽會吝嗇呢。

    因此,當看見易鵬對貂蟬很是滿意之後, 他非常爽快的要把貂蟬送給易鵬。

    “這……”

    易鵬原本不過是來打卡,欣賞一下傳聞中,四大美人之一的風采的,並沒有想要據為己有,他沒有想到,王允竟然這麽熱心,直接把美人白送給了他。

    “嬋兒,以後你入了冠軍侯的府中, 一定要乖順聽話,替老夫好好伺候冠軍侯,知道嗎?冠軍侯讓你做什麽,你便做什麽,不得違背。”王允囑咐道。

    貂蟬順從的欠身點頭道:“嬋兒明白。”

    像貂蟬這樣,出生卑微的美人,猶如浮萍,說白了,就是權貴們手中的玩物,被人送來送去的,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她早就習慣了。

    四大美人,西施貂蟬王昭君和楊玉環,哪一個不是提線木偶,任人擺布,身不由己,毫無自主權可言。

    西施,被勾踐送到吳國, 勾引吳王夫差。

    貂蟬,被王允送給了董卓,同時迷惑呂布,以色行使離間之計。

    王昭君,不過是貧家之女,為了修複與匈奴的關係,漢天子想要與匈奴和親,但是又不想讓自己的女兒受苦,於是便讓王昭君冒名頂替,認其為公主,嫁入了匈奴。

    匈奴王死後,王昭君上書朝廷,想要歸漢,但是遭到了漢成帝的拒絕,並且又讓其嫁給了新的匈奴王呼韓邪單於。

    呼韓邪單於死後,根據遊牧民族的習慣,她竟然又被迫嫁給了呼韓邪單於的長子,複株累單於。

    原本她是不想嫁的, 畢竟按照漢族人倫,一個女人,怎麽能同時嫁給父子二人呢。

    她曾再次上書朝廷,寫下萬字血書,表達自己想要回歸漢朝的強烈意願。

    結果,漢成帝直接回了一個“從胡俗”,徹底斬斷了王昭君想要歸漢的想法。

    所謂昭君出塞的故事,其實是一個悲劇,王昭君,其實不過是一個美麗的物品,被漢朝皇帝用來取悅匈奴人的貢品。

    楊玉環就更不用說了。

    她原本是嫁給了唐玄宗的兒子,壽王李倡,結果因為天生麗質,被唐玄宗看中了,於是便上演了一出,老子搶兒子媳婦的醜事。

    按照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老頭和兒媳婦搞在了一起。

    壽王戴了綠帽子,卻敢怒不敢言。

    這樣的事情,在現代社會也有不少。

    聖經上說,天下沒有新鮮事,以前發生的,現在也在發生,未來還會發生。

    看看,這所謂的四大美人,哪一個不是像物品一樣,任人宰割,被人送來送去的,身不由己,根本沒有自己選擇的餘地。

    她們像極了傀儡,與那些賣笑的娼婦有什麽區別?

    隻不過更加高級而已。

    易鵬也不是一個迂腐之人,王允既然要送,他哪裏會有拒絕的道理,於是他欣然接納了。

    作為回報,易鵬對著王允說道:“司徒大人,以後有用得上在下的,盡管吩咐。”

    王允要的就是這句話,他哈哈大笑著,與易鵬相對而飲……

    深夜,晚宴已然結束,易鵬也回到了他的大將軍府。

    在自己的臥房,易鵬一邊欣賞貂蟬的美妙舞姿,一邊對酒當歌,月光皎潔,散落入窗,照耀的四周朦朧而又浪漫,在這午夜銷魂的氣氛下,易鵬微微一笑,開始風流快活起來……

    翌日早朝。

    小皇帝剛坐穩,王允便走了出來,當麵參了蔡邕一本。

    “蔡邕竟然為惡賊董卓說話,簡直是助紂為虐,罪大惡極,臣懇請陛下治蔡邕一個叛國之罪!”王允義憤填膺的說道。

    叛國可是死罪,王允這是想要把蔡邕往死路上麵逼。

    果然,曆史總是在重演。

    曆史上,王允便是濫用權利,弄死了蔡邕。

    如今,王允手中沒有了生殺予奪的權利,他便換了一個方法,想要通過參奏,弄死蔡邕。

    小皇帝深厚董卓的苦。

    而且,董卓還殺死了何皇後和劉辨母子。

    他雖然痛恨何皇後,害死了他的母親,但是,小皇帝和劉辨的關係,還是不錯的。

    董卓濫殺無辜,肆意殺了他的哥哥,還囂張跋扈,睡了他父親的妃子。

    如此奇恥大辱,小皇帝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

    現在蔡邕竟然還敢替董卓說話,這一下子便撞到了槍口上,小皇帝憤怒不已,恨不得立即把蔡邕五馬分屍,以儆效尤。

    不過,蔡邕可是東漢名望極高的大儒,是大漢儒生們學習的典範,朝中也有他許多至交好友以及支持者。

    太尉馬日磾聽聞小皇帝要砍蔡邕的頭,急忙站了出來,說道:“陛下,伯喈是曠世的奇才,而且其忠誠孝順的名聲一向顯著,如今不過是酒後失言,對於董卓的事情,感歎了幾句,實屬不該,但是也罪不至死,還請陛下網開一麵。”

    大經學家鄭玄也站了出來,說道:“陛下,伯喈博學多才,了解許多冷僻的上古典籍,如果他死了這些典籍便無人考證了,還請陛下留情。”

    ……

    一眾學士紛紛為蔡邕求情,這讓小皇帝有些舉棋不定了,一時間,殺也不是,不殺也不是。

    就在他猶豫間,目光突然停在了易鵬的身上,他不由眼睛一浪,問道:“冠軍侯,你有何建議?”

    易鵬原本是不好發表意見的。

    畢竟,他昨晚剛剛收了王允的賄賂,吃人嘴短,拿人手短,他總不能收了美人便翻臉不認人吧。

    不過,他也看出來了,蔡邕人緣極好,是天下讀書人崇敬的對象,如果能夠收容他,那麽便會獲得天下讀書人的好感。

    知識便是力量,相比起目不識丁的平民老百姓,這些讀書人的影響力和作用,自然更高。

    如果他能夠把蔡邕收入麾下,說不定他能得到天下讀書人的支持,進而這些讀書人慕名而來,投入他的麾下。

    古代什麽最重要,人才最重要。

    否則,曹操便不會發出招賢令,想要網羅天下人才了。

    而在古代,讀書人便是人才的代稱,隻有他們掌控了知識,能夠閱讀識字,繼承前人的智慧。

    想要治理好地方內政,離不開他們的幫襯。

    如此一來,易鵬心中有了計較。

    他說道:“董卓暴虐無行,塗炭生靈,罪該萬死,不可饒恕,蔡大人竟然替他惋惜,的確不妥。”

    “不過,蔡大人應該隻是悲天憫人,看見有人身亡,便有感而發,感歎生命的逝去,或許並沒有什麽壞心思。”

    “因此,微臣覺得,蔡大人死罪可免,但是活罪也難逃,不如將其流放邊疆,戴罪立功,在邊疆著書立說,考證天下古籍。一來,邊疆辛苦,蔡大人也受到了應有的懲罰,同時,讓其著書立說,考證古籍,也能讓上古的典籍不至於失傳。”

    蔡邕是個‘書呆子’,讀過很多典籍,同時他也收集了不少典籍,這些典籍,有真有假,都需要識貨的人去逐一考證,而他正好擅長這個。

    這個建議,算是把兩派的意見,來了一個折中。

    讓蔡邕既得到了懲罰,同時又不至於喪命。

    蔡邕的人品,一直以來都是得到公認的,加上劉協身旁,如今還多了一個劉虞。

    就在昨日,劉虞千裏迢迢從幽州趕了過來,接任了監國的重任。

    他生性仁慈,大戰時,連敵方的士卒都不願意多加傷害,更不用說是像蔡邕這樣,品行高潔之人了。

    劉虞喜好讀書,性情雅致,十分欣賞和推崇蔡邕,因此,他十分讚同易鵬的建議。

    既然連監國都覺得這個建議不錯,同時,這個建議,還是他的姐夫提出來的,劉協便沒有多言,點頭同意了。

    至於把其流放到哪個邊疆,易鵬站了出來,說道:“交州偏遠,遠離中原,百姓愚昧,正是需要中原文化熏陶教育,比如讓蔡大人去交州,教化蠻夷,讓蠻夷知曉陛下天威,我天朝道德倫常。”

    最終,這個提議,也得到了在場文武百官,以及劉虞的讚同。

    袁紹、袁術等諸侯也沒有反對。

    畢竟,在他們看來,交州偏遠,到處都是莽荒,根本翻不出什麽浪花來。

    就這樣,小皇帝下旨,把蔡邕流放交州,考究典籍,著書立說,將功贖罪。

    易鵬麵色平靜,實則內心已經樂開了花。

    有了蔡邕的加入,天下學子,說不定會雲集而景從,齊聚交州!

    畢竟,交州安寧的環境,擺在這裏。

    接下來的幾日,各路諸侯都在修整部隊,開始為接下來,討伐長安呂布做著準備。

    而與此同時,每日,易鵬的大將軍府門口,都車水馬龍,前來拜訪的人絡繹不絕。

    這些人,都是出於各種目的,想要與易鵬結交,與之親近。

    那句話怎麽說來者,富貴深山有遠親,貧窮鬧市無人問。

    如今,隨著他的地位以及在士林中的名望越來越高,便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慕名而來,想要與他結交。

    對於這些人的來訪,易鵬來者不拒,全部悉心接見。

    能夠有膽量拜訪他的,不是當朝名士,達官貴人,便是自信有才能之人,易鵬在與他們的交談中,如果發現對方有真才實學,他便會拋出橄欖枝,邀請其去交州做客遊曆。

    此時的交州,在他的治理下,百姓安康,處處富貴繁華,一片欣欣向榮,猶如世外桃源。

    相信,隻要這些名士去過一次,便會流連忘返,不忍離去。

    如此一來,交州的人才不是越來越多了嗎?

    “離開交州的時候,我吩咐徐庶,要加強交州的基礎建設,各地的道路,要修的四通八達,順暢一些,便於交通運輸,不知道徐庶現在完成的怎麽樣了?”易鵬暗忖道。

    他離開交州,已經有了一段時間,不知道他回去的時候,交州已經發展成了何種模樣?

    他很是期待。

    翌日,早朝。

    這一次的早朝,有由監國劉虞主持的。

    他經驗豐富,曾經擔任過宗正等要職,對於皇宮的一切禮儀規格,了如指掌,在他的管理下,整個皇宮事宜進行的有條不紊,像模像樣了。

    在他沒有擔任監國的那幾日早朝,都進行的混亂不堪,引起百官和諸侯們紛紛搖頭。

    如今,總算是有了一些東漢朝廷的威儀了。

    今日早朝,討論的便是討伐長安董卓餘孽的事宜。

    長安離洛陽很近,其間一馬平川,如果快馬加鞭的話,數日便能夠到達。

    其間僅僅隻有函穀天塹阻隔。

    換句話說,一旦諸侯聯軍離開,長安的董卓餘孽,可能不過數日,便能夠揮軍南下,攻打洛陽皇城。

    這對於朝廷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威脅,不得不除。

    經過潛伏在長安的探子來報,此時的長安城,由董卓的女婿,牛輔控製著。

    其麾下,有董越,呂布、李傕、郭汜、張濟、張繡、樊稠等部將,以及十餘萬民風彪悍的西涼軍。

    董卓其實是有一個兒子的,育有一女,名曰董白。

    按理說,董卓死了,其遺留下來的地盤,應該由其子繼承。

    但是很不幸的是,董卓這個兒子,在跟隨董卓南征北戰的時候,不幸戰死了,因此,他遺留的地盤,便隻能由其女婿,牛輔繼承了。

    牛輔這個人,平平無奇,並沒有太大的本事,在討董大戰中,也沒有什麽出色的表現。

    相比之下,呂布、李傕、郭汜等人的能力,就要遠遠勝過他了。

    呂布等人,都不是甘於人下之人,尤其是,統領他們的,還是一個庸碌之人。

    他們自然不甘心受到庸碌無能的牛輔的統治。

    了解到這個情況之後,易鵬站了出來,提出了自己的一個建議,那便是使用離間計,離間這些西涼將領之間的人心。

    方法很簡單,給呂布、李傕、郭汜等人,發下詔安文書,表示朝廷想要詔安他們,隻要他們願意歸順朝廷,曾經的是非過錯,朝廷一概既往不咎,並且還會重重封賞他們。

    如此條件,由不得他們不動心。

    此時的長安,已經一片人心惶惶了。

    原本,西涼軍內部便不是很團結,如今隨著董卓的死亡,這種分裂的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