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玉米,棉花種子給諸葛亮帶來的震驚!

字數:6483   加入書籤

A+A-


    

    存放玉米種子的倉庫。

    在張策和李儒的注視下,諸葛亮試著將手中拿著的玉米麵餅子放入了口中。

    輕輕咬下。

    感受到舌尖上傳來的綿軟之感,諸葛亮的眼睛微微一亮。

    緊接著。

    他就感受到一股淡淡的回甜。

    “主公,這……麵餅怎麽會?”

    諸葛亮的反應,並不出乎張策的預料。

    玉米麵製成的窩頭和餅子或許在涼了,幹梆了之後,很難咬得動。

    但。

    剛出鍋的玉米窩頭和玉米餅子,則是截然不同。

    它們不光綿軟,更是帶著一股自身特有的淡淡甘甜。

    嗯,後世稱之為玉米澱粉中蘊含的麥芽糖。

    可是。

    諸葛亮不知道這些啊。

    張策笑而不語,而是拿起一碗玉米麵熬製成的粥遞給了諸葛亮。

    諸葛亮不疑有他。

    已經被玉米麵餅征服了諸葛亮,端起粥碗就是喝了起來。

    喝著喝著……

    當諸葛亮看到粥碗的地步鋪滿著一個個金黃飽滿的玉米粒時,他的腦海中聯想到了許多。

    一種食物,三種吃法。

    諸葛亮毫不懷疑……

    即便沒有這碗粥,那些玉米粒也能單獨的加些涼水來熬煮。

    若是張策知道諸葛亮此時的想法,一定會詫異不已。

    因為前世的他就沒少這樣幹。

    而這種做法……

    被他稱為煮玉米棒子。

    玉米棒子煮熟之後,直接拿著啃就是。

    省時省力,還不用洗碗。

    可惜。

    係統獎勵給他的玉米都是去了玉米芯的。

    以至於現在的他,根本不可能體會到啃玉米棒子的快樂。

    要想啃玉米棒子,得等到明年秋天了。

    看到時候也差不多了,張策在諸葛亮和李儒的目光中徑直說道“此物,我稱之為玉米!”

    “碾磨成粉可為麵,麵可製造成餅,饅頭,熬煮成粥也行。”

    “如果不磨成麵粉……”

    “亦可將其果實從它的植莖上掰下,放在水裏去煮熟,食之,軟糯香甜,兩根棒子足可飽腹。”

    說著,張策從懷裏掏出了一份涵蓋了玉米吃法和種植全過程的說明手冊,示意讓諸葛亮和李儒二人查看。

    嗯……

    這東西當然不可能是他編撰的。

    而是係統獎勵給他三千石玉米種子時附送的。

    就好像你去自動售賣機處買雨傘和玩具,雨傘外包裝和玩具裏麵自帶使用說明書一樣。

    什麽,你說你不知道雨傘和玩具是什麽?

    嗬!單身狗!

    咳咳,言歸正傳。

    總之一句話,係統還是挺人性化的。

    說明手冊中描述了玉米各個時期的種植事項以及不同生長期的插畫,幫助張策免去了向諸葛亮等人教他們種植的麻煩。

    隻要諸葛亮帶著手下人照本宣科的去種植玉米,產量可能會降低,但絕至於種不活。

    額。

    玉米這玩意比起其他作物而言,想種死……

    貌似也挺不容易的。

    諸葛亮接過張策遞來的玉米說明手冊,感受到手上傳來的光滑質感,他的臉上微微一愣。

    這好像是紙,但又好像不是紙!

    留意到諸葛亮的神情,張策已經懶得解釋了。

    無他,根本沒法解釋。

    因為係統附送給的這本玉米說明手冊,除卻把裏麵的內容和文字換成了這個時代的人能看懂的之外。

    外包裝和紙質什麽的。

    特娘的,壓根和後世圖書館的《母豬產後護理手冊》沒什麽兩樣。

    也就是張策知道這個手冊比較重要……

    否則,他是不介意撕下幾張拿來擦屁股的。

    作為一個穿越者,張策是受夠了用廁籌來刮屁股。

    唉,說多了都是淚。

    在張策這般想著的時候,翻開係統贈送的玉米說明手冊的諸葛亮和李儒二人,看著其上記載的關於玉米的文字和插畫,眼中驚異連連。

    以至於半個時辰之後……

    看完全部內容的諸葛亮和李儒二人,全都沉默了。

    許久之後,諸葛亮不可思議的說道“主公,這種喚作玉米的作物當真能畝產二十石?”

    漢朝一石約為後世的六十斤,諸葛亮口中的二十石便是一千二百斤。

    “應當是可以的!”

    張策沒有打保票。

    畢竟,後世的玉米動輒上千斤在那是在有化肥的情況下,而在漢末雖然可能有所欠產,但想來畝產千斤還是有的。

    即便是玉米畝產僅有千斤,也比時下北方大規模種植的粟米強的太多了。

    漢末三國時代,北方種植的一年兩熟的粟米在沒有幹旱,蝗災的情況下,平均畝產也才不過三石左右。

    兩相比較之下,諸葛亮有此表現也就不足為怪了。

    “嘶!”

    聽到張策的答複,諸葛亮和李儒對視了一眼。

    他們立時明白了這種作物的重要性。

    倘若這種作物推廣普及開來,各地的百姓何須為了糧食而發愁!

    雖然主公張策給他們看的說明手冊中提及玉米不建議連續種植,但即便那樣……

    玉米的作用也無可估量啊。

    因為司隸,並州,以及還未拿下的涼州等地,各處多的是沒人種植的土地。

    “主公,此貨倉中有多少玉米種子?”

    “三千石!”張策肯定的說道。

    “哈哈哈!主公,有如此之多的玉米種子在手,隻需三年亮便可將之推廣開來!”

    “三年之後,主公麾下大軍縱然是連年征戰,也當無後顧之憂矣。”

    諸葛亮很少向外人說出信誓旦旦的保證之言。

    但這一刻,諸葛亮卻是激動之下,情難自禁的講了出來。

    “孔明的話,我自是信的!”

    “孔明,現在高興的還太早了,等會再高興也不遲!”

    張策調侃了諸葛亮一句,而後領著諸葛亮走向了盛放棉花種子的另外一個貨倉。

    先於二人進入貨倉的張策,在二人沒有看到的時候,從係統空間中把棉花製造成的棉襖和棉花說明手冊取了出來。

    不用說,這兩樣東西自然是係統獎勵給他三千石棉花種子時附送的。

    “孔明,穿上試試看看!”

    張策將藍色粗布織就成棉襖遞給了諸葛亮,將棉花說明手冊遞給了李儒。

    ……

    一炷香的功夫後。

    穿著藍色粗布棉襖如同村夫,沒有了一絲文士飄逸的諸葛亮,一臉懷疑人生的從放著棉花種子的貨倉中走了出來。

    “奇物!”

    “奇物啊!”

    “有此奇物在手,吃穿無憂,何愁天下不定!”

    諸葛亮一側。

    李儒望著張策的背影,越發的堅定了心中的那個想法。

    他們的主公張策……

    真的是神。

    前有並州變幻出三千驍果軍,後有今日拿出玉米,棉花這等重要的戰略奇物。

    如果不是神,就真的沒法解釋了。

    “對了!主公!”

    “因何亮發現這本講述棉花種植的書冊末尾少了幾頁?”

    “您可知道他們去了哪裏?”

    “莫不是被您撕了去記載些東西!”

    臨離開前。

    諸葛亮喊住了張策,舉著手裏的棉花說明手冊不解的對著張策問道。

    張策“……”

    “孔明莫要胡說,我撕它們幹嘛!”

    “它們又不能……”

    “嗯,沒錯,我就是拿去記述些東西了!”

    “……”

    張策足下加快,嘴裏發出一陣令諸葛亮沒聽清的嘟囔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