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前方漢境,胡兒禁行!

字數:5596   加入書籤

A+A-


    

    望著李儒呈上的呂布,徐庶二人送至長安的信函,張策沒有將之接過,而是示意李儒將之交給諸葛亮,鍾繇,鍾繇,張繡四人閱覽。

    不多時。

    當四人看完信函上所書的內容之後,張策對著他們問道“針對袁紹出兵幽州之事,嶽丈和元直等人是如何看法?”

    麵對張策的詢問,手中拿著一份信函的諸葛亮,看了一眼眾人後開口說道“主公,坐鎮河內的元直建議我等暫勿輕舉妄動。”

    “需要小心防備西麵涼州的馬騰和韓遂部,以及東麵的曹操。”

    諸葛亮首先闡述了徐庶的意見,聽完他的話,張策對著諸葛亮問道“孔明,你的意見呢?”

    “主公!”

    “時下正值春耕之時,亮的建議和元直一樣……”

    “不應輕舉刀兵,應當與防備曹操和馬騰,韓遂為主!”

    “如果要動兵,應當等到秋收之後!”

    “屆時。”

    “秋糧已收,主公當可傾盡大軍,力爭一戰而定涼州。”

    對於諸葛亮的提議,張策聽完後點了點頭。

    隨即,他看向了手中握持著嶽丈呂布書信的張繡,“彥錦,並州我那嶽丈,文和等人的意見呢!”

    “回稟主公!”張繡連忙出聲答道。

    “君侯的意思是……”

    “隻要您一聲令下,並州可出十萬大軍,進而東出壺關,克張郃,高覽所部,揮軍直取冀州鄴城。”

    張繡話語說到一半,卻是語氣一頓道“與君侯的態度不同,文和卻有並不同的意見。”

    說著,張繡將信函的最後一頁交給了張策。

    張策接過信函,映入張策眼簾的赫然是一句話。

    “趙雍擊胡,秦軍擊趙,緣何半道而止?”

    一十六個字。

    卻是牽扯出了一個昔年的曆史故事。

    而好巧不巧的。

    這段曆史張策正好聽聞過。

    戰國中期,秦昭襄王欲起十萬大軍征伐趙國。

    適時,匈奴入侵趙國邊境,趙武靈王趙雍欲要領趙國十五萬大軍北上迎戰匈奴。

    然而。

    秦軍在側,就在其遲疑著是否要領軍迎戰異族的時候……

    秦昭襄王聽聞之後,連忙命令已經集結的十萬秦軍停止東進,全部向秦國的北方集結。

    甚至。

    秦昭襄王讓秦軍大將去信趙軍,若有需要,十萬秦軍可以北上與趙軍共擊匈奴。

    趙武靈王趙雍知曉了秦軍使者的來意之後,當即再無顧慮,領著一十五萬趙國大軍北進草原,強擊匈奴。

    一戰之下,徹底打響了趙邊騎之名。

    當趙國後來憑借趙邊騎而躋身當世強國之時,有人曾問秦昭襄王嬴稷可曾後悔當日沒讓秦軍東進,趁機滅了趙國。

    可秦昭襄王的回答便是……

    “秦趙同源,諸夏一體!”

    “塞外諸胡與我炎黃諸夏勢不兩立!”

    “趙軍若敗,我秦國大軍便會頂上去,隻要秦軍還有一個尚在,匈奴就休想越過長城!”

    凝視著一十六個字良久之後,張策忽然發出了一聲大笑。

    “哈哈哈哈!”

    “知我者,賈文和也!”

    笑罷,張策對著在場的眾人說道“諸位,我欲起五萬大軍駐馬長城,列陣在北,迎戰鮮卑,烏桓各部!”

    “我漢家軍隊內部爭霸征戰,幾時輪得到外族染指!”

    “公孫瓚即便要敗,也該堂堂正正的敗在冀州軍隊的手下,而非亡於鮮卑,烏桓等族之手。”

    “嗬嗬!”

    “袁紹想要借助外族人之手牽扯住公孫瓚的軍力,那也得看我張策同不同意。”

    張策話語說的擲地有聲。

    聽的在場的諸葛亮,鍾繇,卻是微微皺眉。

    李儒,張繡二人則是愣愣的看著說出這番話的張策,眼神微微晃動,心中一片震撼。

    半晌之後,諸葛亮的臉上泛起一抹苦笑。

    “主公,盡起五萬大軍值當嗎?”

    “值!”

    張策的回答鏗鏘有力。

    而後,他對著諸葛亮解釋道“孔明,大漢境內,各方諸侯爭霸當有底線!”

    “在袁本初踐踏了這個底線的時候,如果沒有人出來製止,那麽,大漢距離覆亡也就不遠了。”

    “所以!”

    “無論如何,我都必須出兵!”

    見此。

    知道了答案的諸葛亮,苦笑著說道“如此,亮謹遵我主之命。”

    ……

    四月初。

    並州北部。

    雁門郡和幽州代郡的交界地帶。

    當張策抵達的時候。

    入目所及,赫然是一片黑壓壓的大軍。

    在大軍的前方。

    呂布,張遼二人正策馬而立。

    “子謀,你的意思我已經知道了!”

    “你做的很對,公孫瓚這等英雄人物,的確是不該敗亡在袁紹那小人和異族的聯手攻伐之下。”

    來到近前,張策還未開口,呂布就已經拍了拍他的肩膀表示對他的支持。

    說完,呂布指著身後的五萬並州軍說道“五萬並州軍士,皆願隨你而戰。”

    “不為公孫瓚,隻為捍衛大漢的威嚴。”

    目光從麵前的五萬並州軍士掃過之後,張策看向了一旁的張遼。

    注意到張策投來的目光,張遼笑著說道“主公,我等雖為並州軍,但……”

    “亦是漢軍!”

    “漢軍尚在,豈容外族猖狂。”

    “所以!”

    “主公您盡管下令吧!一聲令下,我等即刻開赴邊塞,於鮮卑,烏桓等部決一死戰。”

    聞聽著張遼的話語,張策微微頷首。

    下一刻。

    張策甩動馬鞭,狠狠的在胯下戰馬的屁股上一抽,策馬來到了五萬並州大軍的前方。

    “來之前……”

    “曾有人勸我,並州新得,司隸新定,正是積蓄力量的最佳時期,不宜對外征戰!”

    “但是。”

    “我想問你們一句……”

    “胡虜犯境,叩擊我大漢邊關,幽州邊軍覆滅在即,我等……該不該出關一戰?”

    張策聲音洪亮,說出的話語響徹在五萬大軍的耳中。

    其話語剛落,一陣山呼海嘯般的聲音響起。

    “戰戰戰!”

    “戰戰戰!”

    “……”

    張策麵前,五萬並州軍士騎在馬背之上舉著手中的長槍,長矛,震耳欲聾的呐喊,身上散發出濃濃的戰意。

    見此,張策大笑著出聲道;“那好!”

    “所有兒郎聽令!”

    “北上長城,與胡虜一戰!讓那些膽敢犯境知曉一句話……”

    說著,張策的聲音一頓。

    “前方漢境!”

    “胡兒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