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六章 大移民計劃
字數:3576 加入書籤
A+A-
大明皇宮之中,朱元璋此時正在和劉伯溫,李善長,胡惟庸,宋濂,太子朱標等人一起商議一件大事,這件大事就是移民。
往那裏移民,就是鳳陽,朱元璋的家鄉,我們說過了,朱元璋是真的想要將自己的家鄉給弄好的,他是一個很念舊的人。
此時朱元璋的家鄉還叫濠州,鳳陽是洪武七年時候,朱元璋改的。
都知道濠州原本就不是富裕之地,元末天下大亂,多年的戰亂讓濠州遭到嚴重的破壞,百姓大量死難,背井離鄉,濠州基本就沒有多少人了,一派荒涼。
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回了一次故鄉濠州,祭拜先人的墳墓,宴請家鄉父老。當時他還沒有登基做皇帝,在與大家交往時,還能保持一種平易的姿態,也了解到故鄉的嚴酷現狀。
五月,朱元璋回到南京,與中書省的官員談起自己在家鄉的見聞,說“見百姓稀少,田野荒蕪。由兵興以來,人民死亡或流徙他郡,不得以歸鄉裏,骨肉離散,生業蕩盡。此輩寧無怨嗟?怨嗟之起,皆足以傷和氣爾。”
所以朱元璋要求官員們下去仔細查訪,勸那些流離失所的百姓回歸各自的故鄉。
《國初事跡》中也提到,朱元璋曾經這樣對丞相李善長說“濠州是吾鄉裏,兵革之後,人民稀少,田土荒蕪。天下無田耕種村民盡多,於富處起取數十萬,散與濠州鄉村居住,給與耕牛穀種,使之開墾荒田,永為己業。數年之後,豈不富庶!”
李善長是定遠人,距離濠州很近,當然認同朱元璋的想法,以後就派一位名叫周謀的監丞負責此事。
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打敗張士誠、占領蘇州之後,馬上把蘇州的一些富裕人家遷往了濠州府。一方麵,是要按照原來的設想,補充臨濠流失的人口,繁榮當地的經濟。
另一方麵,這些富裕人家大多是張士誠的忠實臣民,朱元璋要借此懲罰他們。
同年十二月,方國珍歸附,他任命的許多高官也都被遷往濠州居住,包括左右丞相、元帥等等,目的也是一樣。
朱元璋本意是好的,但是我們說了,他將這些有錢人,官員都給弄到了濠州,其實無形中反而增加了濠州百姓的負擔,很多百姓都怨聲載道,因為濠州人手不足了,本來的濠州百姓每天都有做不完的苦工、
這些事情也是反應到了朱元璋的耳中,朱元璋想了想,既然人不夠,那麽就再移民,這次是移貧民,洪武三年六月,從蘇州、鬆江、嘉興、湖州、杭州五地遷移四千餘戶無地的貧民,前往臨濠,發給他們荒棄的田地和耕牛、糧種,並免除他們三年的稅賦。同年,朱元璋把濠州府改名為中立府,定為中都,在那裏建築新城。
本來人已經夠了,但是這一築新城,人又不夠了,現在朱元璋等人商討的就是再次往濠州移民,劉伯溫提議,從山西弘州、蔚州等地移民到中立府。
並且這一次移民的數量很大,一共八千二百三十八戶,人口三萬九千三百四十九。
移民的理由也被李善長想好了,就說當地容易受到胡虜的侵擾,胡惟庸則是提議,官府對移民給予補償,包括驢牛車輛、現金和鹽、布、衣服等等。
隨後朱標表示,中立府的人口大增,為了保持安定,可以從浙江的杭州、金華等地抽調了精兵,調往中立府,加強守衛。
此時的大明處理政事很快,幾乎都是幹吏,一個幾萬人的大移民,在此時大明臣子不到一個時辰的商議下,就已經被羅列的條條清晰。
朱元璋哈哈的笑了一下,看到所有的東西都商討結束,並且很順利,朱元璋也是開心的,此時的朱元璋從椅子上站了起來笑道“事情都說完了,那咱就請大夥吃個飯吧,不過,四菜一湯可別嫌棄呀。”
皇帝請吃飯,你說誰敢嫌棄,都笑著表示不會,但是就在準備吃飯的時候,忽然,一名侍衛從外麵風風火火的闖了進來。
那著急的勁,讓朱元璋罵了一聲“風風火火,你是被火燒了屁股了?”
被皇帝這麽一罵,侍衛連忙跪了下來道“陛下,是大事,有人拿了朱千戶的令牌回來了,此時那人就在宮門之外。”
“二虎叔的令牌?”朱標向前一步問道。
“是。”侍衛點頭。
朱元璋臉色一變道“立即將來人帶到咱的寢殿,標兒,你過來,其他人今天咱不留你們吃飯了,咱今天有事。”
“諾!”劉伯溫,李善長,胡惟庸等人也是行禮離開。
很快,鄧狩被宮中侍衛帶到了朱元璋的寢殿,來到了朱元璋的寢殿,鄧狩看到了朱元璋,連忙跪下喊道“千戶鄧狩拜見陛下。”
“平身,告訴咱二虎發生什麽事情了,你的手中怎麽會拿著二虎的令牌?”朱元璋有些著急的問道,要知道朱二虎可是朱元璋的三弟,是朱元璋最關心的人之一。
看著朱元璋著急的模樣,鄧狩心中卻是微微一喜,因為鄧狩知道這次他終於抱到大腿了,這樣鄧狩感覺到了安心,所以鄧狩帶著一絲微笑起身道“陛下,朱千戶沒發生什麽事情,並且朱千戶還母子相逢。”
“母子相逢?”朱元璋一個晃神。
朱標一個驚喜向前一步問道“你說什麽?”
鄧狩再次露出微笑躬身道“卑職說朱千戶母子相逢,並且汪大春老夫人讓卑職帶信給陛下,她在當塗青山腳下等著陛下到來。”
朱元璋聽到汪大春這個名字之後,眼睛居然濕潤了,他連忙的背過身,擦了擦自己的眼淚道“標兒,立即備馬,我們去當塗青山腳下要備快馬,你和咱同去。”
“父皇,要去通知一下母後嗎?”朱標激動的看著朱元璋問道。
“先不用,我們兩人先去,跟著將咱的娘接回來,那個時候,秀英也可以看到,帶著秀英路上不太方便,而且宮中還需要有人留守。”
“兒臣知道了,兒臣立即就去備馬。”朱標連忙的拋出了寢殿。
這個時候,朱元璋看著一邊的鄧狩“鄧千戶,等一下還要幸苦你再往當塗青山跑一趟!”
“願為陛下效死。”鄧狩猛的跪了下來,這一聲口號直接讓朱元璋記住了這位鄧狩,後來這位鄧狩也因為今天的事情而得了善終。
往那裏移民,就是鳳陽,朱元璋的家鄉,我們說過了,朱元璋是真的想要將自己的家鄉給弄好的,他是一個很念舊的人。
此時朱元璋的家鄉還叫濠州,鳳陽是洪武七年時候,朱元璋改的。
都知道濠州原本就不是富裕之地,元末天下大亂,多年的戰亂讓濠州遭到嚴重的破壞,百姓大量死難,背井離鄉,濠州基本就沒有多少人了,一派荒涼。
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回了一次故鄉濠州,祭拜先人的墳墓,宴請家鄉父老。當時他還沒有登基做皇帝,在與大家交往時,還能保持一種平易的姿態,也了解到故鄉的嚴酷現狀。
五月,朱元璋回到南京,與中書省的官員談起自己在家鄉的見聞,說“見百姓稀少,田野荒蕪。由兵興以來,人民死亡或流徙他郡,不得以歸鄉裏,骨肉離散,生業蕩盡。此輩寧無怨嗟?怨嗟之起,皆足以傷和氣爾。”
所以朱元璋要求官員們下去仔細查訪,勸那些流離失所的百姓回歸各自的故鄉。
《國初事跡》中也提到,朱元璋曾經這樣對丞相李善長說“濠州是吾鄉裏,兵革之後,人民稀少,田土荒蕪。天下無田耕種村民盡多,於富處起取數十萬,散與濠州鄉村居住,給與耕牛穀種,使之開墾荒田,永為己業。數年之後,豈不富庶!”
李善長是定遠人,距離濠州很近,當然認同朱元璋的想法,以後就派一位名叫周謀的監丞負責此事。
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打敗張士誠、占領蘇州之後,馬上把蘇州的一些富裕人家遷往了濠州府。一方麵,是要按照原來的設想,補充臨濠流失的人口,繁榮當地的經濟。
另一方麵,這些富裕人家大多是張士誠的忠實臣民,朱元璋要借此懲罰他們。
同年十二月,方國珍歸附,他任命的許多高官也都被遷往濠州居住,包括左右丞相、元帥等等,目的也是一樣。
朱元璋本意是好的,但是我們說了,他將這些有錢人,官員都給弄到了濠州,其實無形中反而增加了濠州百姓的負擔,很多百姓都怨聲載道,因為濠州人手不足了,本來的濠州百姓每天都有做不完的苦工、
這些事情也是反應到了朱元璋的耳中,朱元璋想了想,既然人不夠,那麽就再移民,這次是移貧民,洪武三年六月,從蘇州、鬆江、嘉興、湖州、杭州五地遷移四千餘戶無地的貧民,前往臨濠,發給他們荒棄的田地和耕牛、糧種,並免除他們三年的稅賦。同年,朱元璋把濠州府改名為中立府,定為中都,在那裏建築新城。
本來人已經夠了,但是這一築新城,人又不夠了,現在朱元璋等人商討的就是再次往濠州移民,劉伯溫提議,從山西弘州、蔚州等地移民到中立府。
並且這一次移民的數量很大,一共八千二百三十八戶,人口三萬九千三百四十九。
移民的理由也被李善長想好了,就說當地容易受到胡虜的侵擾,胡惟庸則是提議,官府對移民給予補償,包括驢牛車輛、現金和鹽、布、衣服等等。
隨後朱標表示,中立府的人口大增,為了保持安定,可以從浙江的杭州、金華等地抽調了精兵,調往中立府,加強守衛。
此時的大明處理政事很快,幾乎都是幹吏,一個幾萬人的大移民,在此時大明臣子不到一個時辰的商議下,就已經被羅列的條條清晰。
朱元璋哈哈的笑了一下,看到所有的東西都商討結束,並且很順利,朱元璋也是開心的,此時的朱元璋從椅子上站了起來笑道“事情都說完了,那咱就請大夥吃個飯吧,不過,四菜一湯可別嫌棄呀。”
皇帝請吃飯,你說誰敢嫌棄,都笑著表示不會,但是就在準備吃飯的時候,忽然,一名侍衛從外麵風風火火的闖了進來。
那著急的勁,讓朱元璋罵了一聲“風風火火,你是被火燒了屁股了?”
被皇帝這麽一罵,侍衛連忙跪了下來道“陛下,是大事,有人拿了朱千戶的令牌回來了,此時那人就在宮門之外。”
“二虎叔的令牌?”朱標向前一步問道。
“是。”侍衛點頭。
朱元璋臉色一變道“立即將來人帶到咱的寢殿,標兒,你過來,其他人今天咱不留你們吃飯了,咱今天有事。”
“諾!”劉伯溫,李善長,胡惟庸等人也是行禮離開。
很快,鄧狩被宮中侍衛帶到了朱元璋的寢殿,來到了朱元璋的寢殿,鄧狩看到了朱元璋,連忙跪下喊道“千戶鄧狩拜見陛下。”
“平身,告訴咱二虎發生什麽事情了,你的手中怎麽會拿著二虎的令牌?”朱元璋有些著急的問道,要知道朱二虎可是朱元璋的三弟,是朱元璋最關心的人之一。
看著朱元璋著急的模樣,鄧狩心中卻是微微一喜,因為鄧狩知道這次他終於抱到大腿了,這樣鄧狩感覺到了安心,所以鄧狩帶著一絲微笑起身道“陛下,朱千戶沒發生什麽事情,並且朱千戶還母子相逢。”
“母子相逢?”朱元璋一個晃神。
朱標一個驚喜向前一步問道“你說什麽?”
鄧狩再次露出微笑躬身道“卑職說朱千戶母子相逢,並且汪大春老夫人讓卑職帶信給陛下,她在當塗青山腳下等著陛下到來。”
朱元璋聽到汪大春這個名字之後,眼睛居然濕潤了,他連忙的背過身,擦了擦自己的眼淚道“標兒,立即備馬,我們去當塗青山腳下要備快馬,你和咱同去。”
“父皇,要去通知一下母後嗎?”朱標激動的看著朱元璋問道。
“先不用,我們兩人先去,跟著將咱的娘接回來,那個時候,秀英也可以看到,帶著秀英路上不太方便,而且宮中還需要有人留守。”
“兒臣知道了,兒臣立即就去備馬。”朱標連忙的拋出了寢殿。
這個時候,朱元璋看著一邊的鄧狩“鄧千戶,等一下還要幸苦你再往當塗青山跑一趟!”
“願為陛下效死。”鄧狩猛的跪了下來,這一聲口號直接讓朱元璋記住了這位鄧狩,後來這位鄧狩也因為今天的事情而得了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