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二章 多災多難的大明
字數:3752 加入書籤
謹身殿中,朱元璋,朱標,胡惟庸,徐達,劉伯溫,李善長,&nbp;&nbp;宋濂等大臣都在其中,隻見朱元璋坐在椅子上有些擔心的問道“災情怎麽樣?”
“很嚴重!寧夏那邊的報告是,東北城垣崩塌“三丈五尺”,“女牆崩一十九丈”在寧夏周圍等地也同時發生地震,城牆倒塌了一百來丈。
三個省份,五十個州縣,&nbp;&nbp;都有震感。建築物頓時盡毀,到處是裂縫,其中甚至湧出了魚物、船板。距離較近的渭南縣城因此下陷一丈多。
當時山中的山鳴不止,很多湖水因此澄清了數天。”
“死亡的數字出來了沒有?”朱元璋皺眉的問道。
“屋宇萬一千八百餘區,壓死男婦萬二千餘口,這是初步的估計,不過,死亡人數應該還會更多,死亡人數應該會達到一萬餘人!”
說完,胡惟庸一個躬身,退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父皇賑災刻不容緩呀。”朱標立即走了出來,但是這個時候的朱元璋卻有了一種無力的感覺,因為自從這大明建國以來,災害就沒有停過。
真的是邪了門了。
隻是朱元璋做夢都不會想到,他此時經曆的自然災害,其實是明朝最為輕微的,據科學統計,明朝在二百一六年裏一共發生了一千一百五十九次地震。
其中特別是天啟六年,&nbp;&nbp;這一年就和著了魔一樣,天啟六年的閏六月辛亥,&nbp;&nbp;靈丘縣從六月初五醜時,&nbp;&nbp;即淩晨一點至三點開始,一個月地震不止,日夜搖晃數十次,城牆和房舍早已經全部倒塌,因此而壓死的居民達五千二百餘人,往來的商人死亡更是不計其數。
你以為這就結束了,這還剛剛開始,天啟六年這一年,大明朝諸事不順,就在地震前的一個月,北京城西南的王恭廠火藥庫附近,發生了一場威力極強的離奇大爆炸。此次爆炸範圍半徑幾乎達到一公裏,死亡人數高達兩萬餘人。
至於爆炸的原因,有的說是地震引起的,有的說是火藥爆炸,甚至還有人說是隕石災難,原因光怪陸離,一直到現在都沒有明確。
除了自然災害,&nbp;&nbp;這一年,&nbp;&nbp;清太祖努爾哈赤率領十三萬清軍攻打寧遠城,最後因為明軍拚死抵抗,才未破城池,但是陝西的流民已經開始民變,自古以來最富庶的魚米之鄉常州、蘇州,因為風災水災的侵害,當地百姓無以為食,隻能剝樹皮活命。
所謂“號泣而訴者數千人,廬舍漂覆者十且九,老稚死傷甚多。禾黍糜爛,民令艱難,盡剝榆皮而食,榆皮盡及野菜,野菜盡及麥葉。有丐於四方者,有赴溝壑死者,有闔戶自經死者,有斬木揭竿而起者,但撫按官漠不以聞。”天啟六年,百姓之苦,前所未有!
明代前期則是地震活動的一個相對平靜期。
明朝中後期地震平均發生概率都在百分之三百五以上,這是一個相當高的指標。相當於每年發生的地震超過三次之多。
尤其是明朝末期,地震頻率最高,短短五十年共發生地震三百四十三次之多。
平均概率達到驚人的百分之六百八十六,相當於每年發生地震近七次之多。
頻發程度可見一斑!而當時的大明朝又進入了末期,內政墮落,外患不停侵擾,老百姓流離失所,無以為食,吃草根、吞觀音土、甚至人吃人都成為普遍現象,王朝已經到了滅亡的臨界點。
自然災害一旦來臨,朝廷根本沒有能力應對,不想餓死的農民,紛紛揭竿而起,加入反抗朝廷的起義軍,大明朝就在這種“裏應外合”之下,成為“曆史周期律”中的犧牲品,而那些麵黃肌瘦、饑腸轆轆的百姓,則成為新一個王朝,新一輪的壓榨對象。
大明亡,真的有天怒的原因。
“著戶部撥銀一百萬兩,馳援寧夏。”朱元璋直接下旨。
可是旨意剛剛下達,戶部尚書李儼往前一步跪了下來道“陛下戶部隻有銀五十萬兩沒有一百萬兩。”
“什麽?”朱元璋一個激動“為什麽隻有五十萬兩,大明的賦稅至少三百萬兩,咱的銀子呢?”
“陛下賦稅雖然有三百萬兩,但是大明一年的花費也有很多,其中軍餉去年一年就花去了三百萬兩白銀,一年的賦稅全部沒有了。
這五十萬兩白銀,還是因為太平郡王才積攢起來的,如果沒有太平郡王,戶部真的一分銀子都沒有。”
李儼直接將腦袋給埋了下去,一邊的朱元璋則是吼道“那咱還要你這個戶部尚書做什麽,咱讓自己的兒子來當戶部尚書就好了。”
“父皇,這事情也不能怪李尚書,主要是去年的耗費了太多的軍費,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你讓李尚書怎麽辦東宮還有三十萬兩白銀,也都是朗弟給的,這次我也全部拿出來,一共八十萬兩,我等一下再去朗弟那裏拿二十萬兩,想來朗弟是願意的。”朱標看著朱元璋道。
“你弟弟的銀子也緊張,他要建海船,還要訓練新兵咱一直都是白拿你弟弟的銀子,現在還要去要,真的咱有些不知道該說什麽了。”朱元璋一聲歎息。
“父皇,您就放心好了,朗弟一定會願意的,因為他也是我們朱家的人,也是大明的主人,他的子民受苦了,他一定會伸手的。”
“是呀。”徐達起身道“太平郡王不會不願意的,陛下就放心好了。”
隻聽朱元璋再次一聲歎息“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那就這樣好了。”就在朱元璋點頭的時候,外麵的小內侍突然喊了一聲“陛下太平郡王求見。”
眾人一愣,朱標連忙回道“快請太平郡王進來。”
大約過了幾分鍾,朱朗抱著一個木盒走進了謹身殿,一看裏麵這麽多人,朱朗一愣,胡惟庸很有眼力見,連忙起身來到了朱朗的身邊道“郡王殿下,我來幫你抬著。”
“胡相謝謝了。”朱朗笑著看向了朱元璋道“爹今天人好齊呀,不會是商量什麽大事情,我來是不是有些唐突。”
“傻兒子你是大明的皇子,大明的事情你都可以知道,有什麽唐突的,對了你此刻進宮是不是有事情?”朱元璋露出了溫柔的笑容。
朱朗嗬嗬一笑“有一個不算太大的事情,我不知道朝廷現在缺不缺銀子,要是缺銀子的話,我倒是有個快速掙給百萬兩銀子的好事。”
“噗。”全場震驚。
7017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