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二章 南北恩科

字數:4192   加入書籤

A+A-


                      “休縣不大一個十三個鎮子,是德慶侯廖永忠的封地!”

    曾牛說完,一邊的朱二虎連忙補充道“德慶侯廖永忠英勇善戰,跟隨湯和共討方國珍,平定浙東;後俘陳友定,平定福建;與朱亮祖攻克廣州,平定廣東;攻克象州,&nbp;&nbp;平定廣西;明滅夏之戰中,作為南路軍右副將,贏得夔州之戰,為最終消滅夏政權鋪平道路。

    參加鄱陽湖之戰,戰功卓著,得到陛下“功超群將,智邁雄師”賞賜!

    特別是鄱陽湖之戰敵將張定邊直衝朱元璋坐船,常遇春將其射跑。

    廖永忠駕快船邊追邊射,張定邊身中百餘箭,&nbp;&nbp;漢兵死傷很多。第二天,廖永忠又與俞通海等駕著七艘滿載蘆荻的船,乘風縱火,焚燒了敵軍樓船數百艘。

    又率六艘戰船深入敵陣搏擊,然後迅速繞出,敵軍大驚,以為遇到了神兵。

    又在涇江口攔截陳友諒,陳友諒死去後,廖永忠隨軍征討陳友諒之子陳理,分兵在四門設立柵欄,又在江中將船隻連成長寨,斷絕其出入之路,陳理隻得投降,升湖廣行省左丞。

    廖永忠回京後,陛下將寫有“功超群將,&nbp;&nbp;智邁雄師”八字的漆牌賜給他,懸於家門外。”

    “那是一名忠臣呀休縣的縣令是誰?”朱朗再次問道。

    “縣令名叫周段奕是洪武三年的新科進士,那一年本來沒有他的,&nbp;&nbp;他是北方的學子,最後加了恩科,他才榜上有名!”朱二虎微微的道。

    “他居然首次恩科的進士。”朱朗微微得露出笑容。

    這首次明朝的恩科就是洪武三年,那一次恩科李善長,宋濂,差點都被砍了,為什麽因為開國第一次恩科考試36個學子全都是南方人,北方一個都沒有,大家懷疑主考官徇私舞弊。

    請求朱元璋派人嚴查,朱元璋道當務之急是朝廷如何善後!

    洪武三年楊憲還沒有死,這個楊憲就是李善長的死敵,他二話不說,直接上表“許多學子群聚在那蜚短流長議恩科取士不公,為維護朝廷尊嚴,臣建議立刻將他們逮捕關押,以免事態擴大!”

    這是要將主考官李善長一網打盡。

    好在這個時候,宋濂見狀,立刻勸道萬萬不可!如果首次恩科就激起血案,&nbp;&nbp;那有損朝廷的尊嚴。臣建議迅速派人進行撫慰,&nbp;&nbp;並將他們封閉在客棧中。暫不準歸鄉,也不使之與百姓接觸,以免謬言誤傳!

    楊憲怎麽會讓這個機會逃走,連忙恭敬的再次上表說此次大試全國舉員共有278人,皆為各省才俊,為何偏是這36人入士而不是另外的36人,為何入士者全是江南學子,這其中定有弊端,請皇上明察。

    意思就是幹掉李善長,不得不說,楊憲太銳意進取了,也太想當然了。

    跟著胡惟庸急忙辯解稟皇上,臣相信主考官李相國,宋大人的品德操守,絕不會徇私舞弊。此外,有兩位柱國大臣主持首屆恩科,乃是皇上欽定,更是兩大人絕大的榮譽,兩大人豈敢瀆職。

    再者,兩大人皆為眾臣的前輩,早就功成名就,沉穩厚重,他們怎麽可能愚蠢到了借恩科謀私的地步。果真如此的話,那不僅是朝廷的醜聞,更是天下笑談了

    後麵楊憲不服跟胡惟庸吵了起來,見二人爭吵不休,朱元璋沒辦法隻好道取仕風波不光要明斷,而且還要速決。因為那些學子們正在外麵蜚短流長,百姓們也都翹首觀望著呢!

    說完,看著殿下官員,說道六部三院的大臣們今兒都在這兒,你們可都是讀書人的尖子,這些考卷是不可給那些學子們看,但是你們可以看。

    聽旨這些考卷依然要遮住姓名,年齡,還有籍貫,全都給拿到奉天殿來,你們全都輪流閱看。倒要看看你們所選的上乘卷子,到底是哪些,和主考官他們所選的到底有多大的差別。這樣,大致可以判斷出取仕是否公道!

    於是,眾大臣在大殿公開重新閱覽考生試卷。

    朱元璋殿外遇見朱標,問你怎麽看?

    朱標是老好人,他當然要維護自己的老師,所以連忙說道相信李善長與宋濂不會徇私舞弊。

    兒臣認為,造成今日的窘境有三個原因一,宋元以來北方戰亂頻繁,而南方相對安定,江蘇,安徽,浙江三省曆來是物華天寶之地,才子輩出。

    因此科舉入仕者大多來自南方,實為正常聽到這,朱元璋問山東呢?孔孟的故鄉,難道山東都出不來一個進士

    朱標接著說道山東二賢剛剛被滅族,風聲所及,仕子之心無不顫抖。

    估計,山東學子恐怕大部分會以各種理由拒絕進京應試,即便來了幾個,也未必是傑出學子。

    所以,他們落榜在情理之中。再者,此次恩科北方考生須千裏跋涉而來,而南方考生可以就近赴考,因此南北考生比例失調,也是正常的;三者,黃河以北剛剛平定,那裏的部分仕子,恐怕仍然恪守昔日的君臣之道,對大明新潮心存觀望。

    朱標的話倒是讓朱元璋微微滿意。

    半天過去,閱覽考卷結果出來了除楊憲等兩人之外,所有臣工都認為取仕妥當,無偽弊!

    這事鬧的沸沸揚揚,馬皇後也很著急,見到朱元璋就問搞清楚了嗎?

    朱元璋說清楚了!李善長,宋濂取仕公道讓他倆虛驚了一場。

    雖然取仕公道,但是問題一點沒解決,反而更糟。這取仕雖然公道,但是全國來看,還是不公道啊!

    如果隻是南方人入仕,這大明江山不就成了半邊天下了,而這皇上不就成了半拉皇上了嗎?又不能宣布此次大試做廢。又不好隻承認這36進士,接下來還要親自主持殿試,還要欽點狀元,榜眼,探花,你說這怎麽點啊?

    好在馬皇後建議道“這36個進士都得承認。要是否了,朝廷就是掌自個兒嘴巴,北方也許不鬧了,南方學子又鬧起來了。接著,你把北方學子都召進京城,再辦一場大試,現在這場叫恩科南場,下一場就叫恩科北場。

    這麽一來,就可以把恩典賞給北方人啦!最後,朝廷詔告天下,本次恩科皆因北方初定,驛道未開,致使眾多學子被山川江河所阻,未能及時趕赴京城。

    首場考試北方諸省仍有眾多學子源源而來,應禮部所請特增設恩科北場,以應天下學子之望。等北場應試罷了再把南北學子攏到一塊同場舉行殿試,欽點狀元!”

    這位周段奕就是當時北方的學子,也算是撿了一個便宜,事實其實就是南邊的學子要比北邊的學子強一些,沒辦法因為明朝前期以應天為都城,應天地處南方。

    南方士子靠近京畿重地,地理、政治、教育、經濟、文化等方麵的優勢,得天獨厚。當時的科考試題,並非如後世所言,僅僅背書即可,內容涉及麵甚廣。

    出題人無論是大臣,還是皇帝本人,都難免受到當地環境的影響。

    相比之下,北方士子麵對明顯帶有南方特色的考題時,難免發揮不利。

    以後這南北恩科還有的腦,明年就要開科取士了又是一個大麻煩等著大明朝。

    7017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