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揚州瘦馬 到達蓬萊
字數:6722 加入書籤
“敵襲...敵襲...!”
朱榑的聲音在甲板上飄蕩,這個時候,站在更高一層甲板上的朱朗則是露出了無語的表情:“這個小子怎麽這麽蠢,咱們十艘寶船,兩邊還有福船護衛,對方也就一條小舢板,這也是敵襲,真的應該將他送去新兵營訓練訓練。”
“嗬嗬...!”夢瑤看著朱朗笑著道:“他還小,有點咋呼也是應該的,你以後好好的教他不就好了。”
“教吧...不知道要教到什麽時候。”說著,朱朗下令道:“讓朱榑別喊了,周龐去看看到底什麽情況,是不是誤闖...要是誤闖審訊一下就算了。”
“是...!”趙淩躬身離開。
這個時候,朱朗還不知道這個小舢板之上,站在一個對自己至關重要的人。
“早上吃什麽...?”朱朗看著夢瑤問道。
“有麵條,餃子,牛奶和炊餅,要看你想要吃什麽?”夢瑤微笑回答。
“就吃餃子吧...對了,多放些豆芽...也對那些不喜歡吃豆芽的士兵們說,這是必須要的...不吃就滾下船。”朱朗叮囑道。
“知道了...豆芽很好吃的,都喜歡吃。”夢瑤微微一笑,去下餃子去了。
這裏朱朗強調吃豆芽,是為了預防壞血病,大家也知道,海上航行沒有什麽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吃的都是肉幹,魚幹,這些食物。
這樣一來,長時間吃這些肉類的船員,體內就會缺少維生素c,隨之就會產生牙齦出血、牙齒鬆動的症狀。嚴重一點的還會發燒、肌肉骨骼腫痛,這就是患上壞血病的征兆。
吃些蔬菜可以在身體中補充維生素,朱朗這樣做,可是幫助大明減少了很多的損失。
要知道此時的海外那些國家的航海人,並不知道這些,他們隻是以為是船艙裏空氣汙濁和平時處理海鮮的血腥氣導致了壞血病,隻要呼吸新鮮空氣即可。還有的人采取了放血療法,這都隻會讓病情更加嚴重。
就在餃子要端上來的時候,夏五跑了過來躬身道:“公子...周龐說,剛剛抓上來的三個人是登州府的移民,他們三人想要向你伸冤。”
“伸冤?”朱朗一愣:“怎麽會知道我的?”
“額...好像是劉伯溫大人讓他們來攔您的。”夏五看著朱朗道。
“劉伯溫?”聽到這個名字,朱朗也是知道問題可能有一些了,所以沒有來得及吃桌子上的餃子,就對夏五道:“將人帶過來,我倒要問問登州府有什麽冤要伸。”
不一會的時候,樂三斤,趙強,蕭勝三人被帶到了朱朗的麵前,看著三人襤褸的樣子,朱朗坐在椅子上微微的問道:“你們是哪裏人?”
樂三斤帶著趙強和蕭勝跪在了朱朗的麵前道:“小人三人是江西人,洪武七年,響應陛下號召,從江西遷徙到了登州...現在我是登州蓬來東來村人。”
bqgxsydm
“是劉伯溫讓你們來找本王的?”朱朗再次問道。
“是的...我們去找了劉大人,但是劉大人說,對方是他鬥不過的人,在這個登州府的地界,想要鬥得過那位,也隻有您了。”樂三斤抬起頭看著朱朗道。
“哈哈...!”朱朗笑了起來:“這是嫉惡如仇的劉伯溫說的,他也有鬥不過的人,這真的讓本王有些好奇了,所以...那位你們伸冤的人是誰?”
“一共有兩人,第一位是登州府陸程...因為身寬體胖,又被人叫做陸胖,第二位就是登州巡撫邵文華...!”
“哦...那可是挺厲害的,你們狀告他們什麽?”朱朗微微皺眉。
“小民三人要狀告,登州府商人陸程和登州府巡撫邵文華狼狽為奸,克扣陛下給我們的冬衣,糧食,種子,農具...更是讓我們一年之後上繳賦稅,如果不同意,就殘害我們這些江西移民。
更是勾結倭寇,棒子...對我們實施搶奪,經常洗劫我們蓬來縣稍微富裕一點的村莊,三年來,我所知道的,蓬來縣周邊被搶了十八個村莊,被殺至少三百多人。
陸程和邵文華將我們當成豬狗,想殺就殺,想圈就圈,我全家三口,包括十歲的小妹,全部被陸程和邵文華給殺了。”
“還有我一家五口?”
“大王,我的一家三口。”
趙強和蕭勝眼眶紅了起來,跪在了朱朗的麵前。
“膽大妄為...。”朱朗微微的站起身道:“去年歲末,登州邵文華想朝廷上表,說登州良田無人耕種,要求希望朝廷可以再從山西及正定府移民至登州墾荒。
我爹同意,遷徙一萬人前往登州,因為是冬天,朝廷發給移民過冬的棉衣,棉被,棉鞋,並且許諾三年沒有賦稅,本王和太子一起捐銀十萬兩,安置江西和正定府的移民,每人五兩,另有五萬兩,給你們前期的移民,每人一兩。
你們可拿到了?”
“啊...沒有呀...我們一兩都沒有拿到,而且那些新移民,也根本沒有五兩,就是棉衣,棉被,棉鞋也在到達登州府之後,就被收走。”
“收走...?”朱朗一驚,看著樂三斤問道:“為什麽收走,那是朝廷發給移民的呀。”
“大王...邵文華說,那是朝廷給移民路上穿的,到了之後就要收走,收走的那晚,一晚就凍死了幾十人,這些被收走的棉衣,棉被,棉鞋全部都送到了陸胖那裏,跟著被賣完了倭島和朝鮮。”
趙強說完,朱朗一拳砸在了桌子上罵道:“無法無天。”
“那你們不知道反抗...他們脫你們的衣服,你們就忍了?”一邊的夏五沒有好氣的道。
“這位大人...他們是兵,有刀,有劍,有弓弩,有鎧甲,我們是民,還有江西移民,人生地不熟,當天晚上,這群收繳了我們棉衣,棉被,棉鞋的人就在我們中,挑選了一百名姑娘離開,第二天才被送了回來。”說著,樂三斤的眼睛裏也是流出了傷心的眼淚。
接著就聽樂三斤道:“我們能怎麽辦,我們什麽也辦不了。”
“好了...。”朱朗握了握拳頭道:“事情本王知道了,本王會去查的,隻要你們說的是真的,那麽本王一定會給你們一個公道。
因為來的時候,本王的爹爹就說了,大明是百姓的大明,隻要有一個貪官敢欺辱大明的百姓,大明朱家兒郎絕對會與這些大明的貪官一戰到底。”
“多謝太平郡王。”樂三斤,趙強,蕭勝那是大喜過望,紛紛的跪了下來。
“都起來吧...一定沒有吃飯吧,來...先吃本王的。”朱朗將自己沒有動的餃子給推了出來,不敢,但是朱朗卻說:“吃吧,你們受苦了...真的受苦了!”
.........................
蓬來縣碼頭...和一般的碼頭相比,比如寧夏,包頭一帶的那種運送糧油、皮毛、鹽堿、藥材等“水旱碼頭”相比,蓬來縣的海上碼頭,真的是雄偉太多來了。
一般的內陸的“水旱碼頭”。
每天大約有200多隻船筏在這裏靠岸停泊,每天又有2000多頭駱駝從這裏出發,僅專職碼頭工人就有400多人。還有就是比如磧口街上經營禾油生意的商鋪就有二三十家,民諺說:“磧口街上盡是油,三天不馱滿街流。”
江麵的船隻大體有三類:一是南河船,船身較大,頭寬稍平,二是千千船,船身較小,兩頭削尖,三是扒灣船,船身小,尾齊。此外,還有竹木筏(以竹木並排紮牢,上置梢撓)。
往來運翰的貸物,除樂山、成都、重慶等地的鹽、百貨、土特產等外,本地的土特產也很多。
如牧山地瓜,紮成二點五公斤一小捆,在中秋節前運往樂山、宜賓等地,供八月十五祭月亮用,紅甘蔗,紮成二十根一捆,外裹葉子,運往重慶等地;還有海椒、花生、柴捆等等。
而這蓬來縣的海碼頭,那可真的是要雄偉的太多了,至少是那些“水旱碼頭”的十倍之大。
首先順著石板路走過一幢幢古樸精致的民居,視線在叢叢綠蔭下逐漸開朗。行至盡頭,碧海藍天之下,一座古代渡口映入眼簾。
花崗岩砌成的哨亭宛若士兵般佇立,亭子前,一條筆直的棧橋延伸入海,連接著遠處的巨大礁石。
這裏就是洪武七年之後,劉伯溫親自在這裏修築礁石為渡口...故此這裏也別叫做伯溫渡。
隨後,劉伯溫更是按照朱朗的要求,在原有基礎上搭建通濟棧橋,蓬來碼頭逐漸完善,成為蓬來港的重要碼頭之一。
走在棧橋上,迎麵吹拂的海風帶來海洋的獨特氣味。
環顧四周,兩岸礁石錯落嶙峋,頗有原始之美。而在不遠處,三兩漁船結伴,拖著轟鳴的號子聲,在海麵上劃出一道道雪白的浪花。
據悉,蓬來碼頭還是當地著名的日落觀賞點,最熱鬧的時候在傍晚,不少百姓專程前來欣賞夕陽,感受落日餘暉、海天一色的美景。
本來的這裏客商雲集,貨物如山,來往的船舶停靠於碼頭,商人們在哨亭前排起長隊,水手們吆喝著搬運貨品,四周的商鋪熱鬧非凡,叫賣聲此起彼伏,但是今天一切都歸於平靜。
港口直接被登州府的官兵封鎖,巡撫邵文華頂著烈日恭敬的站在碼頭之上等待大人物的到來,在邵文華的身邊還有一名滿頭大汗的陸程,就是那位叫做陸胖的家夥。
劉伯溫在兒子的劉璉的攙扶下,也是來到了蓬來碼頭,不過,劉伯溫卻並沒有到那群官員中間,而是和自己的兒子來到了一個大碗茶的茶館之中。
現在在大明,大碗茶很是普通,這些茶都是朱朗家供應的,適合那些賣苦力的人喝,一碗涼透的大碗茶好喝又解渴,價格也不貴。
“小二,來兩碗茶水。”
坐好之後,劉璉喊了兩碗茶水,就在此時,一台轎子被抬了過去,劉璉一個驚訝:“爹爹...這次陸胖可是下了血本了,居然將自己最喜歡的瘦馬也給拿出來了。”
瘦馬...她不是真的馬,而是美麗的女孩,那為什麽被叫做瘦馬?
原因有二:一是迎合富貴人士以瘦為美的審美情趣,“瘦馬”,也就是指代那些窈窈弱態的女子,隻有這樣,才能滿足他們肆意淩辱和摧殘女性的心理,如同役使淩虐弱小的馬匹一般。
二者是從事“瘦馬”買賣生意的牙公和牙婆,先是用低價從那些窮苦人家買來麗質天生的瘦弱幼女,然後養成長大成人後再重新賣出,以此賺取差價,這種買賣交易方式,和商人低價買來瘦馬,養肥後再高價賣出的經營方式一樣,所以人們就這類女性為“瘦馬”。
“瘦馬”的買賣是如何產生的呢?
原來在明時期,揚州以水陸交通的便利,成為了鹽商的聚集地,鹽商在當時可是富甲一方的生意人,他們是社會上豪富的一群,生活極其奢侈,所謂錢多作怪,厭倦了豐乳肥臀,漸漸地他們喜歡上了瘦弱且有才華氣質的女子,由此催生了“養瘦馬”這一變態的行業。
套用一句廣告詞來說: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但是旺盛的市場需求,也就使得社會上湧現了有一大批專門從事此項職業的人。
這些人先出資,將那些貧苦家庭中麵貌姣好的女孩買下來,然後教導她們琴棋書畫等各項本領,有了資本之後,然後再高價賣出。
要知道這期間存在著巨大的利潤空間,最初買回女子時,不過需要十幾貫錢,可是最後賣出時,往往可以賣到一千多兩的價錢,可謂是一項暴利。由此人們爭相效彷,以至於蔚然成風。
所以說“養瘦馬”,重在一個養字上,在這些女孩長大期間,必須接受一係列嚴格的訓練,無論是舉止投足,還是一顰一笑,都必須嚴格符合豪商巨富們的審美趣味。
比如在走路的時候,要輕輕的,不許發出響聲;而眼神,看人的時候要會含情脈脈地看。最為重要的是,這些“瘦馬”的小腳必須符合標準,也就是“瘦、小、尖、彎、香、軟、正”等七條標準。這樣一番訓練下來,使她們具備成為一個小妾的條件。
因此在那個時代,那些大腹便便的鹽商身邊,往往圍繞著一堆惡心的蒼蠅,這就是專門從事這些行業的牙公和牙婆們,他們隻要看到富商們稍稍有了納妾的意思,就會一擁而上,紛紛介紹手中條件不錯的“瘦馬”。
劉璉說完,劉伯溫嗤笑一聲:“真的是蠢到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