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四章 登州一日遊

字數:6428   加入書籤

A+A-


    西方的四輪車前兩個輪子裝在一個車架上,後兩個輪子裝在另一個車架上,後麵的車架架在前麵個車架上有一根立軸連接。實際上是兩個兩輪車的組合。
    這就是著名的四輪車轉向問題,這是個曠世的問題,可惜中國人幾千年也沒解決。直到西方人來到之前,中國人一直使用兩輪車。
    當然了,我們的四輪馬車並沒有比國外的好,因為我們的四輪馬車轉向是有問題的,中國人的四輪車是簡單地將四個輪子安裝在一個固定的車架上,因此無法轉向,這種馬車雖然有四個輪子,但卻無實用價值。
    古代的交通工具,基本都是兩輪馬車,兩輪馬車,承載了5000年的文明,不僅僅是用來載人也是行軍打仗必要的工具,有人斷章取義說我們中國5000年的文明連個四輪車都造不出來,那是不對的。
    清明上河圖中出現的四輪車,雖然有四個輪子,但卻是典型的不能轉向的四輪車,這種車一直使用到建國後的五十年代初。
    四個窄窄的鐵箍木輪裝在車架上,由三到四頭牛拉著,轉向問題是靠四頭牛憑力氣大生拉硬拽解決。(確切的說是靠車轍解決轉向問題,車輪子把路麵壓了很深兩道溝,車輪就在溝裏滾動,秦始皇搞車同軌得目的就是為了這個方便。)40年代出生的北方農村人都見過。
    四輪馬車是登州剛剛研製出來的,以前在應天也有四輪馬車,但是卻沒有登州的這個四輪馬車舒適和靈活。
    這說明有別的小綹看不過去,給塞進去的。而那個偷病人前的小綹,雙手被砍下,一輩子不能吃這碗飯。為嘛,因為你壞了規矩。
    第三種,孤寡不偷。孤寡本來生活艱難,你再偷了人家的錢,還讓人家怎麽活呢?因為,大明的小偷相對來說,比較講規矩。現在的小偷早就不管這些,管你是幹什麽的,偷了再說。
    當然了,這些小綹最好不要得罪,那是因為他們如乞丐“鍋夥”一樣,也拉幫結派,你得罪了其中一個,保證你全家被偷空。
    另外還有一點,小偷組織有規矩,不論偷了什麽,三天之內絕對不能出貨,為的就是有人來尋。比如偷了某個達官貴人的傳家寶,這位達官貴人想尋回此物,找到“高買”一提。
    放心,保證三天之內原封不動歸還本宅。又比如偷錯了人家,對方是個“袍帶混混兒”,人家想要回這件東西。放心,保證在你看不見的時候,這件被偷的東西物歸原主。
    剛剛那個小偷就是偷了孤寡,所以被人追打,這個時候大強看著二子道:“二子,好好的看看,給大哥記住了,做人做什麽職業都可以,但是你要有骨氣,還必須要有義氣。
    孤寡都偷,這種人多可恨。”
    “嗯...!”二子連連的點頭,表示自己一定不會成為那樣的人。
    就這樣兩兄弟開始準備進城,此時的登州城已經今時不同往日,等登州城現在分為三部分,由外城,內城和王城三部分組成,城內百業興旺,最多時人口超過45萬。
    這可真的是一個超級大都市呀。
    白米行、大米行、粳米行、屠行、肉行、油行、果子行、椒筍行、炭行、生鐵行、磨行、布行、絹行、彩帛行、襆頭行、靴行、雜貨行、新貨行等31種行業,經濟十分的發達。
    除了這些,還有夜市,這登州夜市也是十分的熱鬧,進了這登州城,這裏是外郭城,從這外郭城一直到風停喬那邊,自州橋南去,當街,水飯、爊肉,幹脯;王樓前,獾兒、野狐、肉脯、雞;梅家、鹿家,鵝、鴨、雞、兔、肚肺、鱔魚包子、雞皮、腰腎、雞碎,每個不過十五文。
    跟著還有自助餐,還有盒飯,什麽旋煎羊、白腸...一直要營業到夜裏的三點多鍾。
    這說明登州城已經沒有宵禁了。
    隻要到了入夜時分,登州城的商業活動更為活躍,大部分店鋪都是到了三更,五更才歇業,之後甚至還出現了從五更營業到天亮的店鋪。
    登州的小吃一條街裏,可以吃到煎魚,鴨子,炒雞兔,梅汁血羹,粉羹之類等等。
    登州人夜市菜單還有灶爐內烤熟的炕羊,炭烤的炙子骨頭羊脅排),煎熬的酒煎羊,慢燉的鼎煮羊羔,用外皮包餡卷成條狀的羊頭簽、羊舌簽等。
    更重要的是價格實惠,這些小吃每份不過十五錢。茶坊每五更點燈博易,買賣衣服、圖畫、花環、領抹等等。
    娛樂項目也十分豐富,人們可以在酒樓笙歌宴飲,找酒樓茶坊的歌姬作陪,更重要的是,這些娛樂不限階層、行業、性別,極盡風流。
    隻要你有錢,你付錢,那你就可以享受。
    特別是到了每年的中秋夜,登州全城更是通宵達旦地狂歡。那場麵,恐怕是連現代人看了都要嘖嘖稱讚。
    現在是白天,不過,白天也是十分的熱鬧,二子跟在自己大哥大強的身後,走過了一條美食小街,那全是好吃的東西呀。
    有二子喜歡的黃燜魚、餛飩、火燒夾羊肉、油茶、豆沫、胡辣湯,也有孩子們喜愛的杏仁茶、八寶粥、冰糖紅梨、花生糕等。
    這裏的涼粉攤很多,登州人吃涼粉頗有講究,紅薯粉、綠豆粉做成的涼粉,切成薄片,加入豆醬和辣椒,必得炒得又黃又焦。
    還有這裏小籠包子也是二子特別鍾愛的美食,它灌湯流油、甜而不膩,味道絲毫其他任何一家的包子。
    “大哥...!”這二子看到了小籠包子之後就有些走不動道了,怯生生的喊了一聲自己的大哥。
    大強嗬嗬的笑了起來道:“餓了...想吃了?”
    二子連連點頭,這邊大強也是笑著道:“可以給你買一籠,你吃六個,娘親吃四個,可以嗎...?”
    “嗯...!”二子開心的點頭。
    隨後大強來到小籠包子的攤位前笑著問道:“老板,來一籠,多少錢呀?”
    “十個大子。”老板微微一笑,拿起牛皮紙熟練的包了一籠小籠包子,二子看到那些胖都都的小籠包子,口水都已經溢出來了。
    因為登州算是一個移民大城,所以各地美食都有,什麽尚記烘燜羊肉、二嫂羊肉炕饃、潮汕小哥手捶牛肉丸、牛骨頭湯……各種小吃的旗幡飄起來,吆喝聲此起彼伏,這裏的街道整潔,管理有序。小推車整齊排列懸掛相關證件,攤販統一著裝,食材的擺放和搭配也都很講究。
    有人一定會問,這還需要證件?
    別人的城要不要咱不知道,但是登州城的管理是最現代化的,你想要買東西,就必須要辦理各種證件,沒有就屬於違規,那是要被抓的,如果不想被抓,那麽就去城外,這城外隨便你擺。
    再往前走,就是一個二手街道,裏麵的賣的東西都是二手的,而且全部都是擺地攤,價服裝、生活雜貨、菩提手串,甚至二手書……隻有你想不到,沒有買不到。
    在這裏你會看到流動攤販,這些人或頭頂盤子,或肩挑擔子沿街叫賣,有點才藝的還會唱歌來吸引顧客。一年四季,天天如此,使得登州的市場在整個大明都頗負盛名。
    元朝時,因進行鎖國海禁,宵禁製度重新實行,直至明朝才又重新恢複夜市的經營。
    此時在登州更是終於被發揚光大了,跟著往前就是登州的東市了,這個東市和長安的東市可不一樣,登州一共有十二個市,這十二個市都是逐漸發展形成的季節性市場,有柴市、藥市、蠶市還有七寶市,從餐飲到日用百貨、花器銅器、玩具洋貨、書籍古董一應俱全。
    “大哥...就是這裏,就是這裏。”二子帶著大強來到了一家書局,跟著二子說出了自己要買書的名字。
    掌櫃的立即將書給包了起來問道:“是學堂的學生嗎?”
    二子點頭。
    掌櫃再問:“那模擬考第幾呀?”
    “前三...!”二子驕傲的回答。
    “好,好...不錯...既然是前三,那麽價格就是一半,本來五十文,現在二十五文就可以了。”
    “哎幼,這怎麽好意思。”大強憨厚著想要拒絕。
    不過,這邊的掌櫃卻笑道:“不用拒絕,這是秦王給的福利,好好的拿著,繼續的多考好一點,以後長大了,做一個對大明,對秦王有用的人。”
    “是...!”二子欣喜的點點頭,這邊大強也是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
    “讓你跑...!”
    忽然,前麵傳出一陣騷亂的聲音,大強和二子看到一群人追向一個人,前麵被追的那個人一看就是賊眉鼠眼不是好人,果然,大強和二子一問才知道,那個被追的人就是個小綹,而且是個不要臉的小綹。
    為什麽不要臉,因為在明朝的時候,做小綹有規矩,有幾種人絕不偷,第一種,學生不偷,生怕偷了那個學生的錢,耽誤人家念書,做不成國家棟梁。從這一點上看,小綹敬重知識分子。
    好在這個時空有朱榔,朱榔已經提前了很長的時間,將這些都給發明了出來,有了這些,大明的科技領先了西方國家幾百年。
    ................................
    “叮鈴鈴...叮鈴鈴...登州城到了,可以下車了...!”
    四輪馬車停了下來,前麵的架車的人搖響了鈴鐺,提醒車上的乘客下車,大強和二子第三個下了車,這一下車,就可以看到很多的小攤子,這裏是登州城外的一個集市,賣的都是百姓家中產出的東西,打到豬羊,小到蔥蒜,這裏都可以買到。
    不過,這裏不是大強和二子要待的地方,他們是要買書,書店都是在登州城中的。
    最簡單的機械技術都是西方人發明的,比如螺絲釘、螺栓、螺母、齒輪、齒條、彈黃、軸承、風車、水泵等等,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東西,卻在整個工業生產製造領域卻起著重要的作用。
    要想製造出四輪馬車,就必須先製造出轉向差速器,解決四輪轉向問題,西方發明了轉向架,四輪車就可轉向自如了。
    第二種,病人不偷,因為你偷了人家的錢,人家有可能因為沒錢看病而丟了性命。
    有個廊坊的婦女抱著孩子來登州治病,沒想到在讓人偷了錢。她一哭一鬧,驚動了大夥,但不知道什麽時候,口袋裏突然有出現一遝錢,而且比丟的還多。
    但是為何自殷商以來一直到近代清朝時期用的交通工具,基本上都是兩輪的馬車,四輪的馬車幾乎見不著,這到底是為什麽呢?
    其實中國古代是有四輪的馬車的,並不是沒有,隻不過兩人的馬車特別常見的馬車幾乎不常見,所以說它會導致我們現在覺得中國古代就沒有四輪車,並且在一些影視劇當中我們也沒有見過四輪的馬車,隻見過兩輪的,這也給了我們一個誤導,那就是中國古代沒有四輪的馬車,其實中國古代是有四輪馬車的,隻不過由於不太方便,所以說被淘汰了。
    並不是造不出來,根據我們國家的考古,最早的馬車是從殷商的廢墟當中挖掘出來的,也就是說在商代我們國家就已經有馬車拉著領先了世界上因為在殷商時期,世界上還有很多國家都沒有建立起來。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國家有著悠久的文化,並不是沒有作用的馬車,在殷商的廢墟當中挖掘出來,可以說是我們國家最早的馬車了,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們國家的交通工具其實在古代領先於世界很多年。
    在古代,兩輪的馬車是行軍打仗必備的交通工具,四輪的馬車在行軍打仗的時候就非常不方便,兩輪的馬車轉向,或者說機動性能比較高,所以說在這樣的情況下,由於我們國家古代戰士經常發生祖國不同意的情況下兩輪的馬車就逐漸的成為了主要的交通工具。
    而四輪的馬車由於行動不太方便,逐漸的也就被淘汰了,雖然說也還有人在使用,但是使用的很少,所以說到現在我們覺得中國隻有兩輪馬車上麵的四輪馬車,其實並不是這樣,四輪馬車也是有的,不是說不造四輪馬車,而是說四輪馬車很少見,現在大家一定要明白這個意思,不要有所誤解。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