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九章 時間的重要

字數:6560   加入書籤

A+A-


    “更香”,是用那些能夠長時間均勻燃燒的香來計時的。在六朝時,我國就出現了用香來計時的做法,如南朝梁庾肩吾《奉和春夜應令》雲:“燒香知夜漏,刻燭驗更籌。”唐宋時期,用香計時的辦法更加精密準確,出現了百刻香。
    宋人洪芻《香譜》雲:“百刻香,近世尚奇者作香篆,其文準十二辰,分一百刻,凡燃一晝夜己。”所謂
    “燃料”相同,蠟燭燃燒的時間也不會相同,用來計時便不準確了。定時燈,主要是古代礦工在礦井中使用的計時工具。
    所有本來大家還是談笑風生,但是朱標的這一句直接將剛剛的談笑風生全部變得鴉雀無聲。
    礦工在下井時,為了計算時間,便在礦燈中加入一定數量的油,待其快要燃燒完畢時,便也是他們工作結束之時了。
    火鬧鍾,是一種依靠燒香來計時的儀器,是香漏的一種。香漏,又被稱為
    朱標的一句做海盜們的副手,說真的這一句話,是真的有些嚇海盜們一跳,這叫什麽話呀,對方可是大明太子,做自己的副手,你倒是敢做,可是誰敢用呀。
    這種
    “火鬧鍾”因為是放置在龍形的架子上,所以它有一個非常文藝的名字,稱作
    “龍舟香漏”。還有以日影計時,這是最基礎的!太陽每日東升西落,人們很早便發現了
    “立竿見影”的道理,並將其應用於計時。依照此原理發明出來的計時工具有圭表和日晷。
    圭表,在公元前7世紀就被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了,它是根據日影長度來測量時間的,是我國最為原始古老的計時工具。
    圭表,由圭和表兩部分組成。圭是平臥的尺,表是直立的標竿。表放在圭的南端,兩者互相垂直。
    圭,又被稱為
    “土圭”,在《周禮》中就記載了土圭的製造方法和用途,以土圭測影的方法在周代很常見的。
    用於製造圭表的材料有木和銅兩種,其中的銅製圭表將圭和表在連接處固定起來,增強了圭表的穩定性,隻要能準確地將圭麵水平安置在南北方向上就可以正常工作了。
    古代遺留的銅製圭表在現如今的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還能看到,它其實是清代重修的明代銅圭表。
    其實,圭表的功能不僅是計時,還有定方向、定節氣、定地域的作用。
    但是圭表的局限性是很強的,夜晚和陰天下雨就不能使用了。日晷,由晷針、晷麵和晷座組成,晷麵的上下兩麵均刻有子、醜、寅、卯、辰、己、午、未、申、酉、戌、亥12個時辰,刻度均勻。
    晷針投在晷麵上的影子就能指出一天中的各個時辰。據曾敏行《獨醒雜誌》記載,春分以後,取影計時需看晷麵正麵的影,秋分以後需看晷麵背麵的影。
    用日晷測定時間不是根據日影的長度,而是根據日影的方向。日晷作為一種計時方法,在古代世界也很流行。
    古埃及、古雅典都有類似的建築。羅馬皇帝奧古斯特曾在練兵場上豎起一根34米高的尖形柱子作為日晷的指針。
    與圭表相同的是,日晷也擺脫不了夜晚和陰天不能使用的命運。元朝的時候,有一位科技界的器材發明的
    “大明殿燈漏”。這位奇人不但是元朝時著名的數學家,水利工程專家,天文學家,更是一個大發明家,他就是郭守敬,而他發明的
    “大明殿燈漏”,非常的牛。
    “大明殿燈漏”是在漏刻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加工改造而製成的,由於該儀器整體形狀類似於宮燈,又一直擺放在大明殿內,因而得名。
    該儀器在造型上十分奢華精巧,器物整體融合了東西方科技的精粹,其中包含日月星辰等各個星位,並結合了當時我國許多圖騰的形象,如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宿,各司其職,來區分整點方位進行自動確定。
    不僅如此,該儀器的
    “自動報時”功能,更是讓人瞠目結舌。燈漏的各個位置,都有形態各異的木人在
    “工作”,有的手執鍾、鼓、鉦、鐃響器,有的捧著12時辰的牌子,有的用手指指著不斷變化的刻度。
    到了整點時刻,鍾、鼓、鉦、鐃響器齊鳴,對應的捧牌子小木人相繼出現,四神獸也跟著上下跳動,一派熱鬧的景象,令觀賞之人驚詫不已。
    這應該是曆史上第一台
    “自鳴鍾”,但是遺憾的時候,朱元章成為了皇帝之後,對這些不太感冒,他還是更注重農業,但是一個社會的發展,是離不開精確的時間,特別是現代社會。
    比如說,如果沒有統一的時間,那學校就不可能有秩序上課,最可怕的就是像火車飛機這樣的確定時間登錄的交通工具也不能正常的運行。
    我們上班如果沒有確定的時間,那公司管理也會雜亂無章。所以我們的科技越發展事情越多,就越離不開精確的時間,確定時間變得越來越重要。
    朱榔知道時間的重要,所以他要率先製作出自鳴鍾,將一天的十二個時辰,重新劃分為二十四個小時,更加的精確時間的分算。
    ..............................
    “秦王殿下...。”朱榔走進了包廂之後,七大海盜王都立即起身。朱標則是露出一絲尷尬的笑容:“你怎麽這麽早就來了,不是說還有一會的時間嗎?”
    “嗬嗬...。”朱榔笑了笑:“我怕我不來呀,我的太子大哥就跟著別人出海了,成為了副手。”這話讓朱標嗬嗬一笑:“怎麽可能,我就是和大家開個玩笑,來,來,你來了,大家都站了起來,沒有關係,都坐呀。”朱標很是熟悉的招呼著大家坐下,不過,朱榔沒有說話,其他的海盜王們也是不敢坐下來的,還是朱榔微微的點頭:“坐吧!”海盜王們才一個一個的坐了下來。
    等大家坐好之後,朱榔也是坐了下來看著眾人道:“這次大家願意想著朱榔,來到登州,朱榔表示非常的感謝。”
    “不敢,不敢。”海盜王們連連的拱手稱不敢。朱榔點點頭:“其實這次找大家來,也不是什麽壞事情,我知道雖然你們都自立為王,但是心中卻依舊有著大明故鄉,你們並沒有對大明的商船趕盡殺絕,這就說明,你們心中的那一份鄉愁。不像陳祖義,那種敗類,本王會直接消除,但是你們這些有良心的大明人,本王並不會過多的阻礙,相反,本王還會給你們提供一些便利。”
    “便利?”林道乾看著朱榔問道:“秦王殿下,您說的便利是什麽?”不單單是林道乾,其他的海盜王也是看著朱榔有些期待。
    海盜是很多人的夢想,乘風破浪,到處冒險。別開玩笑了,海盜的真實生活其實並沒有你想象中那麽風光。
    首先是吃的,海盜的主食之一是醃肉,一般不是野牛肉就是野豬肉,但這可不像現在的牛肉幹,實際上,你肯定沒吃過皮鞋差不多的肉幹。
    在那時候,你可沒法子來口柔軟柔軟又飽滿多汁的肉腸,這些東西都是當時的奢侈品,那時的口號是:“嘬上幾分鍾肉腸,磨上一陣牙口,用齁麻了的嘴巴,泡軟這坨爛肉,把它懟進喉嚨,最好別戳出個窟窿”。
    另一種主食硬麵包。這東西基本上是麵粉和水烤出來的麵磚,沒什麽味道也就算了,關鍵還特別硬,毫不誇張地說,硬到吃之前要來上這麽幾拳,因為不拍成塊你是咬不下來的。
    這東西隻要還幹著,就壞不了,雖然它經常會招一堆米蟲子,但還好米蟲不帶病,對味道也沒什麽影響,所以船員一般都閉著眼吃,這樣有沒有蟲就無所謂了。
    還有就是生活空間,海盜船上往往塞滿了人,因為人多力量大,登敵船幹架時人手才多。
    當然缺點也很明顯就是擠得和長毛的沙丁魚似的。你可以想象一下,一個美妙的夜晚,甲板下的你躺在溫潤又毛茸茸的實木地板上,在黑暗中思索人生,貪婪地呼吸著恒河上空一樣的神聖空氣,突然,你的左手濕了,你以為是被有生命的海水淨化了?
    非也,有可能是船友尿了。最可怕的當然還是疾病,單調的飲食和逼仄的條件,讓疾病成了海盜船上的大問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
    “壞血病”,即維生素c缺乏症。一開始你隻是老覺得累,這都不是事,然後身上長出奇怪的斑點,牙齦開始出血,繼續下去,你牙會掉光,然後身體粘膜開始飆血、流膿,然後你就死了。
    這就是海盜真正的生活,刀口舔血,他們生活的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好。
    看著期待的海盜王們,朱榔微微一笑道:“本王首先可以給你們提供補給站,倭島,寶島,馬尼拉...隻要有我大明海龍軍的地方,你們隻要願意花錢,澹水,食物,水果,藥品,都可以買到,而且都是我們海龍軍級別的。你們的海盜船不成規模,我會給你們一人提供一艘福船作為主艦,飛剪船也可以給你們,甚至於我們最大的戰艦,當然了,這些需要你們花銀子來購買。還有佛郎機火炮,也可以提供給你們,價格好商量。最後就是我可以給你們一人一張大明的豁免令,你們要是遇到別的國家對你們的清剿,你們可以第一時間到達大明帝國的領土,誰敢清剿你們,就是與整個大明帝國為敵,海龍軍將會和你們一起血戰到底。”
    “嘶...!”朱榔的話說完,海盜王們直接露出了欣喜的表情。
    “那我們需要付出什麽?”林鳳看著朱榔有些驚喜的問道。
    “很簡單,乘風破浪,到處冒險,給我將海路給丈量出來,氣候,危險,財物可以隨便搶,但是你們要上交一成給大明帝國,這是你們對我們的承諾。不知道你們願不願意,隻要你們願意,那麽我們就可以直接給你們頒發大明豁免令,有了大明豁免令,你們的孩子,子女,親人也都可以去大明任何一個地方讀書,遊玩,甚至可以長住...!”
    “我等願意...!”朱榔話一說完,所有的海盜王們全部跪了下來,表示了自己的臣服。
    ...............................。
    “喜”等,其上再標有時間刻度。據說,最長的香漏能夠連續使用十幾天而不滅,有時還能燃燒長達一月。
    為了減少專人看管的麻煩,方便知曉時間,人們會在香漏的特定位置用細線掛一些金屬小球,在下方再放置一金屬盤子,等香盡線斷之時,金屬球落到盤子上,便會發出
    “砰”的響聲,這與今日鬧鍾有異曲同工之妙,因而被稱為
    明清時期,這種使用香漏計時的辦法在社會上很常見。因為香漏的需求量很大,所以民間有大量的製香藝人,到北宋時期已經出現了專門製作更香的香模。
    明代周嘉胃在其作品《香乘》中則收錄了13種更香印模,還附有製香的工序和配方。
    通常來說,香漏的長度很長,並被製成各種圖桉,如
    “福”
    “壽”
    “百刻香”指的是將香料做成篆文形狀後,又細分為100個刻度。香燃完後正好是一晝夜,以此用作計時器。
    “香篆”
    “火鬧鍾”。《長安十二時辰》中出現的
    “火鬧鍾”便是上述工作原理,因為它是僅僅用來計算1個時辰,所以其刻度會更為精確。
    定時蠟、定時燈和火鬧鍾便產生了。定時蠟,顧名思義,是一種用燃燒的蠟燭來計時的方法。
    定時蠟最早出現於何時已不可考,但其使用方法在《歲時廣記》中有所記載,其雲:“燒燭知夜,刻燭驗更。”事先在蠟燭上刻上相應經過校正的五更記號,也就可以用來計量時間了。
    好在這個時候,朱榔微笑著出聲道:“你們都誤會了,我家大哥是在開玩笑。”朱榔此時姍姍來遲,因為朱榔正在科研院研究一個可以掌握時間的東西,就是鍾表,沒有鍾表是真的很麻煩,雖然古代有很多自己計時的方法。
    比如以火計時人們發現,相同數量的同一種燃料,隻要周圍環境變化不大,燃燒的時間大致相同,受此影響,人們就開始用火的燃燒來計時。
    蠟燭方便攜帶、保存,又可以照明,一舉兩得,價格也不算太貴,所以使用麵還是比較廣的。
    不過,這種計時方法也有弊端。一旦風速發生變化,哪怕蠟燭本身的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