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講武堂中,何來寒門

字數:6284   加入書籤

A+A-




    太安坊位於外城東側,出了南門胡同,再過一條十字街,往右走。
    靠著東五城兵馬司衙門的那座官邸,便是講武堂了。
    這一路行來,紀淵大快朵頤。
    從尚德酒樓的板鴨、糟鵝掌、虎皮肉,再到街邊鋪子的龍須麵、鴨血粉絲湯。
    足足吃了幾人份的飯食,這才填飽肚子,平息內煉行功之後的強烈饑餓感。
    “外煉強身,內煉壯氣,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係,體魄越堅固,呼吸法的效用就越好。”
    紀淵啃完最後一口胡麻餅,順便要了一碗清水漱口。
    他抹幹淨嘴巴,站在小販支起的吃食攤子旁邊。
    這裏正對著講武堂的大門,外麵車駕絡繹不絕,插著不同將門世家的旗子。
    半年一次的武舉大考,又要開始了。
    各個山頭的將種勳貴,自然不會忽視。
    武舉人的功名,是一道足夠合適的起點。
    以後不管從軍九邊,或者下放州府。
    天然就比別人高上一頭。
    “許久不見啊,九哥,今兒個怎的有閑心吃喝?”
    紀淵靠著遮風擋雨的大棚木梁,心思浮動之際,忽然有一道聲音從旁邊傳來。
    他身子沒動,隻用眼睛餘光瞥了一下。
    是個二十幾歲,長得乖巧機靈的圓臉少年。
    上身著粗布短打,下身是長褲草鞋。
    “平小六,你不在永定河碼頭做事,跑到東城兵馬司幹甚?”
    紀淵粗略搜尋了一下,方才想起這人是誰。
    外城三教九流眾多,南門胡同裏的幾座宅院住著各色人物。
    這個平小六,他爹是私鹽販子,在鹽幫手底下討生活。
    小小年紀,早早輟學,跟著一起做買賣。
    他人很伶俐,說話討喜,若無意外應該能接手他爹的家業,做大做強。
    “九哥你是不知道,這陣子外城幾座坊邪門得很,無端端的,每天都在死人。”
    平小六也不隱瞞,坦言相告。
    “一個多月,死了三個更夫,兩個暗娼。
    前日,我爹請鹽幫的一位管事吃酒,沒成想喝到一半,快二更天的時候,居然找不見人了。
    等到天亮才在馬廄裏發現屍體,半張臉都被啃了,丟了一條腿和兩隻胳膊,那個慘啊,我一天都沒吃下飯。
    九哥你也知道,出了人命,這就是大事,這不趕緊陪我爹過來報案。”
    紀淵雖是緹騎,官麵上的人物。
    因他從不勒索商販,盤剝百姓。
    在街坊鄰裏那兒,很有口碑。
    故而,平小六這樣的私鹽販子,也沒有避諱什麽。
    “死在馬廄,屍身分離,麵龐損毀……這是遇到猛獸了?”
    紀淵挑了挑眉,覺得古怪。
    上輩子的職業習慣,讓他下意識就開始分析死因,尋找動機。
    “九哥,最離奇的是,你知道那位管事沒了的腿和胳膊,最後在哪兒找到的?
    腿在安民坊,胳膊跑長壽坊去了,這兩座坊隔著七八條街呢!真他娘見鬼了!”
    平小六似是心有餘悸,臉色有幾分難看,搖頭說道。
    “所以說,天黑了,入夜了,就少出門。
    別老是鑽外城宵禁不嚴的空子,小命隻有一條,沒了就沒了。”
    紀淵眸光閃了一下,輕聲囑咐道。
    看來這方世界,可能真有難以用常理解釋的邪異詭怪。
    不出意外,這樁案子最後應該會移交給北鎮撫司。
    “九哥,你是了解我的,我從來都不去勾欄聽曲,隻等著存夠銀子,娶老王家的閨女呢。”
    平小六撓了撓頭,嘿嘿一笑,轉而問道:
    “對了,九哥你不是北鎮撫司的人麽?到五城兵馬司幹嘛?串門啊?”
    紀淵抬了抬下巴,嘴角勾起一抹弧度,淡淡道:
    “看到對麵的講武堂沒?我奔著那裏去的。”
    平小六瞪大眼睛,上下來回打量了紀淵好幾遍,然後豎起大拇指道:
    “不愧是九哥!太安坊大大小小的武館、幫派,這幾年敢往講武堂裏走的,一個也沒有!
    無論成與不成,你都是這個!頭一號的人物!”
    紀淵笑了笑,沒在意這種誇讚。
    武館的師傅,幫派的供奉,說到底隻是討生活的江湖人。
    哪裏比得了從小就調養身體,練習槍棒。
    甚至每年都辦秋冬圍獵,親身搏殺虎豹的將種勳貴?
    從古至今,江湖格局都是正魔對抗。
    眾多道統,無數門派,催生出一代又一代,風姿絕世的頂尖之輩。
    直到聖人橫空出世,一舉掀翻了如日中天的百蠻王朝。
    將那群化外之民驅逐至十萬大山,並且設立九邊軍鎮,以為堅固屏障。
    立國之後,景朝鐵蹄馬踏江湖。
    連帶著把什麽正道宗門,魔道教派,一股腦兒都鏟除幹淨。
    自此,景朝子民想要攀登武道,砥礪自身。
    隻有一條路。
    那就是入講武堂!
    因為天底下最上乘的武功,最上等的大丹,皆在朝廷手裏。
    “除了及早對朝廷低頭的六大真統,哪還有什麽人,敢說自己是江湖高手。”
    紀淵收斂心思,今時不同往日。
    朝廷鷹犬這四個字,乃是代表聖人意誌,景朝律例。
    屬於合理合法的暴力機關。
    比什麽宗派門庭的內門弟子、真傳弟子有前途多了。
    “所以說嘛,自古以來,考公才是唯一的出路。”
    紀淵這麽想著,朝平小六擺了擺手,昂首闊步往講武堂走去。
    大門口左右各擺著足足兩人高的狴犴石雕,朱紅大門,閃亮銅釘,充滿威嚴。
    紀淵跨過門檻,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方黃泥壓就,青磚鋪成,足有幾十丈寬廣的練武場。
    兩旁陳列著刀槍劍戟,十八般兵器。
    十幾個勁裝打扮,氣血強盛的年輕人,或捉對比武,或獨自練習。
    呼喝之聲,不絕於耳。
    “北鎮撫司的?所為何事?”
    一個留著兩撇小胡子的典吏衝著紀淵問道。
    講武堂既不是清水衙門,也不是肥缺美差。
    它屬於六部之下的特殊機構。
    由戶部撥調銀子,吏部核查考生,兵部和刑部挖牆腳。
    至於工部?
    天工院、開物院的那幫匠人,壓根不關心外物。
    除了半年一次的武舉大比,會熱鬧一些。
    通常是門可羅雀,冷清得很。
    “北鎮撫司紀淵,欲入講武堂。”
    紀淵拱了拱手,回答道。
    “雲鷹袍……是個緹騎。
    姓紀?你是越國公家的那支偏房?還是陽武侯那邊的?”
    典吏捧著冊子準備給人登記。
    他心裏有些奇怪,沒見過哪個將種勳貴會去北鎮撫司當緹騎。
    攢資曆鍍金,也不是這麽個弄法。
    黑龍台轄下南北兩座衙門,直屬那位手段通天,深得聖人信賴的應督主。
    不管是監國的太子,亦或者幾位國公。
    向來都避而遠之,生怕過於親近,引起猜忌誤會。
    “都不是。我乃遼東紀氏,籍籍無名一小輩,並非將種勳貴之家。”
    紀淵不卑不亢,微笑以對。
    “遼東……年輕人,聽我一句勸,趁早打消靠武舉出人頭地的心思。
    天京三十六坊,哪年出的武舉人不是名門子弟?
    自聖人不再臨朝後,十九年沒有出過寒門武狀元了,更別提……唉,走吧。”
    那典吏先是雙眼圓睜,驚奇不已,而後不住地搖頭。
    他待在太安坊這座講武堂,已有十年之久。
    見過不少毫無出身的泥腿子滿腔熱血,參加武舉大比。
    初時,都是想著揚名立萬,冠蓋天京。
    可最後,沒幾個有好下場。
    要麽給將種子弟挑中,看家護院做個親衛;
    要麽因為一時不慎得罪勳貴,致使練武場上斷手斷腳,乃至於丟掉性命。
    “即便是那位平蠻有功,號稱東南柱石的宗大將軍,當年入講武堂考武舉也是受到諸多打壓,若非蒙得內閣貴人賞識,未必能有今日之地位。”
    典吏誠心地勸告。
    “你別看太安坊在外城,將種勳貴照樣多,瞧見門外麵的馬車沒?奉國將軍的二公子,宣威將軍家的偏房,驍騎尉家的侄子王三郎,這裏頭最次的……父輩也是個禁軍教頭出身。”
    言下之意很明顯,講武堂門檻不高,出頭的難度卻不小。
    沒幾分家世,別湊這個熱鬧。
    “先生好言相告,我心中甚是感激。”
    紀淵腰身挺得筆直,像一杆大槍,輕聲道:
    “可來都來了,我想試上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