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善玉書的顧忌

字數:3458   加入書籤

A+A-


    術藝死後,天空中,那覆蓋了十幾萬裏的土屬性光團,或因變成了無主之物,又或許是其它原因,正在逐漸消退,就要隱藏於天地間。

    正所謂萬物有靈,天地之靈就是天道在人間的化身,否則術藝也不可能憑借武王九級的實力,就能隨意調動大地的力量!

    術藝本該是武王巔峰境界中的絕頂強者,實力之強尤勝過當初的樊正龍、奪命等人,掌握了土屬性之靈的他,甚至可能連江懷這種天之驕子,也有所不及。

    他本該無敵於一個時代,若是能從禁地出去,必定是能攪亂大陸風雲的絕頂天才。

    但可惜的是,扭曲的人格與醜陋的心靈,讓他步入了歧途!

    更可惜的是,他遇上了善玉書,遇上了天彥!

    不是他不夠強,而是天彥太過於妖孽!

    武脈十二級七品,神級靈泉。

    領悟出武王天道境,又領悟了絕對自我靈火,並自創數種傳說級武技!

    就連同樣妖孽的善玉書,在天彥麵前也會感受到巨大的壓力,擔心某天自己再也跟不上她的步伐,被她遠遠甩開!

    事實上,善玉書的初始天賦並沒有天彥高,善玉書的初始天賦本是十二級六品武脈,神級靈泉!

    是因巧合下獲得了混沌之海,在混沌之海的洗禮下,才重新提升了一品!

    不過善玉書也有天彥不具備的條件,不但同樣感悟出了武王天道境,自創了天道智慧領域,還掌握有混沌之氣,混沌戰體,血魔神經等超傳說手段!

    隻是境界太低,修煉時間太短,與十成化晶的絕頂天才對上,實在是心力不足,難以支架!

    畢竟以天彥的天賦,也是修煉了三十多年,才到如今的修為境界!

    而善玉書僅僅二十之齡,與天彥相差了十個年頭!

    當然,這也要看和誰比!

    天彥三十歲的武齡很大嗎?

    如果是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了。

    列舉翡翠大陸古今天才,魔帝善木檸用了差不多一百年的時間,才修煉到天彥如今的境界!

    又舉天刀皇天之刃,亦是用了百年時間才到武王巔峰。

    再舉天子皇碧燕城,用了一百五十年才到十成化晶,兩百年之時才破武王壁壘,成為武皇強者!

    不過作為三皇之一,引領一個大時代的絕頂人物,碧燕城、天之刃、善木檸,其實都是在你追我趕中提升的,各自都有各自的機緣,有各自的成長快速期。

    相較於前兩位而言,碧燕城可謂是大器晚成,直到破入了武皇境界,才開始展露出絕頂天資,最後被列為三皇之一。

    再說今朝天才,姬霸兩百年成就武王巔峰,兩百五十年成就十成化晶。

    六箭之一風輕語,用了兩百年還未到十成化晶,但是卻是威震一方的絕頂天才強者!

    飛禽堡江懷、大幽王國太子冪瘟、百年方達十成化晶。

    這二人的天賦可都是能趕上三皇突破武皇之前的修煉速度的,當然三皇若僅僅隻是修煉速度快,那麽是無法做到威震大陸的,一切都是因為實力太強。

    同境界幾乎沒有對手,同一個時期的天才修士,在他們麵前暗淡無光!

    甚至在三皇的時代,還流出一個傳說!

    因三皇的恐怖實力,達到了整個大陸同境界修士,都膽寒到無以企及的地步,同級別之下,若是能接住三皇三招而不死,一招而不敗,那麽則可以稱之為三皇之下!

    “三皇之下”是一個天賦境界。

    就是說,若是誰能在三皇手中一招不敗,三招不死,那麽此人的實力與天賦,就算是達到了億萬人之上,三人之下的一個狀態。

    這三個人指的自然就是三皇,因為在三皇的時代,想要在他們手底下撐過一招不死的,都已經是天才級別!

    為什麽沒有四皇、五皇、六皇之說?

    就是因為天下億萬人,都達不到他們那樣的水平。

    因此,三皇素然成為了,每個境界天賦與實力的天花板象征,隻要三皇達到了某個境界,那麽這個境界所能修煉到的極限戰力,就是以三皇的實力為標準,絕對不可能有超過三皇的說法!

    因為你說出來,也不會有人相信,反而會被人所恥笑!

    “什麽?想超過三皇?”

    “你確定你不是在想屁吃?”

    “鐵公雞長出了鴨翅膀!什麽東西!”

    三皇在武道一途中,與無數人交手過,廝殺過,因此但凡能在三皇手底下撐過三招不死的,如今大部分都已經修煉到了武皇境界!

    所謂三皇之下,隨著三時代那一批人的淡出,也逐漸銷聲匿跡。

    天彥的三十年成就武王巔峰十成化晶,算久嗎?

    這修煉速度,已經是比三皇還要恐怖好幾倍的存在了!

    三皇這個神話,在幾百年後,在天彥這個小輩手中被打破了!

    現在還覺得善玉書二十之齡,達到武王四級算慢嗎?

    多少武者,究其一生,用了幾百年時間才堪堪突破武王這個壁壘。

    甚至有很多武王,與三皇曾是同時代的人物,但三皇都已經武皇巔峰了,甚至善木檸都已經稱帝了,而有這麽一部分人,仍然還停留在武王境界!

    ……

    行了行了,扯遠了,言歸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