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 你想幹什麽

字數:5072   加入書籤

A+A-




    李世明覺得,這李預太不像話了。

    居然學會了先斬後奏了。

    “我得到陛下的首肯了。”

    “什麽時候?”

    “陛下不是給了在吐蕃便宜行事的權利嗎?”

    “你……”

    “難道不是嗎?陛下都說了,吐蕃的事情,讓我全權處理,我在拿下吐蕃之後,覺得是一個改造吐蕃的大好時機。

    吐蕃貴族的權利在吐蕃的內亂中被削弱。

    吐蕃人口的流動頻繁。

    各部的勢力難以整合。

    在這個時候,是最好的改變吐蕃的時機。

    再加上,我把有可能會搗亂的吐蕃貴族,全都給帶回了長安。

    吐蕃那邊,就可以放手去幹了。

    沒有了吐蕃貴族帶頭,難道那些吐蕃人,還能夠主動地站出來,造自己的反不成。”

    李預笑著說道。

    “你到底幹了什麽?”

    老李問道。

    “沒有什麽大事兒,就是跟大唐這邊一樣,把吐蕃的那些貴族的奴隸全都放了,把他們的土地都給回收了。

    然後按照人頭,把吐蕃的土地,全都分給了吐蕃人。”

    “難怪……難怪上次長歌回來,就帶走一批人,說是要去吐蕃幫忙,我還以為她又在胡鬧呢!”

    作為大唐的皇帝,李世明一天到晚有很多的事情需要處理。

    對於跟李長歌有關的事情,雖然說下麵有匯報。

    但是他沒有太去注意。

    反正在他心裏,李長歌就是一個喜歡玩鬧的,不靠譜的公主而已。

    既然李長歌喜歡玩兒,就讓她去玩兒就成了。

    隻要不出太大的亂子,就沒有任何的問題。

    沒想到……

    一切都是李預在搞鬼。

    “這怎麽能算是胡鬧呢?你們看啊,我們要是真的趁著這次的機會,一口氣把吐蕃的人口問題和土地問題都解決了,那麽以後,吐蕃還能夠有亂的機會嗎?

    還能亂得起來嗎?”

    李預笑著說道。

    “那你不怕,這麽做把吐蕃的貴族階層全都得罪了嗎?”

    李世明問道。

    “我不怕。反正又不是我得罪的他們,在主持這件事情的人,是他們吐蕃的讚普論科耳和吐蕃大相尚囊。

    跟我李預又有什麽關係呢?

    我不是早就離開吐蕃嗎?

    我人都沒有在吐蕃,難道還要為吐蕃發生的事情負責不成?”

    李預一臉奸詐地笑著說道。

    “尚囊?論科耳?”

    李世明想了想說道:“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當初在長安的時候,你不是一直承諾,要幫助尚囊當上吐蕃讚普嗎?

    怎麽突然冒出來了一個論科耳呢?”

    “這個論科耳,你們可能不太熟悉,他在吐蕃的地位,其實跟尚囊之前在吐蕃的地位差不多。

    論科耳和尚囊,可以說是吐蕃讚普的左膀右臂。

    一個是武,一個是文。

    尚囊是吐蕃的大相,是主政的。

    論科耳就是吐蕃的兵馬都元帥,是統兵的。

    隻不過呢,這個論科耳跟尚囊比起來,可能沒有尚囊那麽聰明,比較蠢……”

    “那我就更好奇了,這個論科耳既然沒有尚囊聰明,在權利的爭奪中,他肯定是爭不過尚囊的。

    既然這樣,那麽為什麽最後是論科耳這個比較蠢的人當了吐蕃讚普。

    反到時候聰明的尚囊,卻失敗了呢?”

    “這沒有什麽好奇怪的,論科耳在吐蕃更加得人心,所以他當吐蕃讚普算是眾望所歸。”

    “不會又是你在搞鬼吧?”

    “怎麽可能?這裏我是給了他們兩個公平競爭的機會,讓他們自己去拉選票,誰要是獲得的支持越多,誰就當吐蕃讚普。

    結果我也沒有想到,吐蕃的那些貴族,全都選擇了論科耳。

    這能怪我嗎?”

    李預攤了攤手,一臉的無奈。

    “好了,別裝了。就你這點兒小心思,誰不知道呢!”

    李世明道:“既然吐蕃都已經歸順了大唐了,誰當這個吐蕃讚普,對於我們大唐來說,其實沒有多大的威脅。

    不過呢……

    你做得不錯。

    我們寧願讓一個蠢貨來當吐蕃讚普,也不要讓一個聰明的人來當吐蕃讚普。

    並不是因為,我們大唐害怕聰明的吐蕃讚普,會對我們大唐構成多大的威脅。

    我是擔心,有些人會自作聰明,給吐蕃帶來災難,給我們大唐製造麻煩。”

    “嗯,不錯。老李你不虧是皇室的人,這政治嗅覺的靈敏度,不是一般的高。”

    李預伸出大拇指。

    “行了,吐蕃的事情,咱們就按照你說的去辦吧。”

    李世明想了想,覺得李預說得有道理,趁機把吐蕃的頑疾根除了。

    把吐蕃的人口問題和土地問題一口氣解決。

    那麽以後的吐蕃,就能夠更好管理,更加有發展前景了。

    不過,吐蕃的問題是暫時解決了,可李預從吐蕃帶回來的這些人呢?

    “你帶回來的吐蕃貴族,準備如何處置?”

    李世明問李預。

    “回來的時候,我去找了蘇文淵,向他詢問了一下,關於長安到邏些城的公路的進度問題……

    情況不容樂觀啊。

    好像比我想象的還有難度。

    據他們的保守估計的話,想要修通指條路,至少還需要五年。”

    “五年?一萬多裏的路,還有那麽多的山裏,五年修好,其實已經夠快了。”

    杜如晦忍不住說道。

    “我知道,五年已經夠快了,但是呢……這可能隻是他們拿出來搪塞我們的數字,按照我的估計,可能再給他們五年時間,一共十年時間,他們都未必能夠把路修通。”

    李預說道。

    “這……怎麽可能?十年?幾大世家為了加快修路的進度,已經增派了數十萬人手去修路了!”

    不單單是杜如晦不認同李預的這個論斷,即便是在場的其他人,也覺得李預這話有些誇張了。

    “你們不要覺得我誇大,其實修路除了有錢有人之外,環境因素還是很重要的,吐蕃的環境,根本就無法以常理度之。

    吐蕃的道路有多險,你們沒有去過,可能不知道。

    我就單單說一說氣候的問題。

    吐蕃的冬季寒冷幹燥,時間跨度很長。

    一年至少有四個月時間,是無法在長期在室外工作的。

    你們有沒有考慮過,一年四個月無法工作。

    那麽一年就變成了八個月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