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我成了皇帝的一把刀
字數:4160 加入書籤
四天後,九月初九。
今日賈芸休沐。
幾年來,賈芸一直都在堅持練刀練弓箭,武藝上的事兒沒懈怠,練習武藝已經成了他今生的一種生活習慣了。
今日也是重陽節,下午,賈芸在正房大院的院子裏練刀。
他先練了三元刀,然後練了一等侍衛刀,最後又練起了繡春刀。
他的一等侍衛服已經歸還朝廷,既然沒做皇宮侍衛,侍衛服就留不得了,但一等侍衛刀可以留著。
也就是說,他如今已經有三把刀了,三把都是好刀!
三把好刀也象征著他的三個人生階段。
三元刀象征著他的武舉階段,他第一天擁有這杆刀的時候,就帶著這杆刀參與了皇宮之戰,成為了頭等功臣。
一等侍衛刀象征著他的皇宮侍衛階段,這把刀曾兩次陪他南下,一次是捉拿龐太監,一次是整治淮南私煤之事。
而現在他隨身攜帶的是繡春刀,象征著他作為錦衣府指揮使的階段。
雖說眼下賈芸是自己一個人在練著繡春刀,卻展現出了一種仿佛跟人廝殺的氣勢……
刀口鋒利,刀光凜冽,刀影重重……
練完了繡春刀,賈芸停了下來。
周圍圍觀的一群丫鬟紛紛喝彩,有晴雯、香菱、柳五兒和好幾個粗使丫鬟、小丫鬟。
當賈芸在府上練刀的時候,經常會引來府上的丫鬟們圍觀,哪怕這些丫鬟都圍觀了多次了,總也看不膩似的。
不過,香菱出於保守,以前幾乎不來旁觀,自從賈芸找來封氏,讓香菱得以母女相聚,香菱便跟賈芸親近起來,有時會特意來正房大院看賈芸練刀了。
襲人、紫鵑自然也在,隻是兩人眼下顧不得喝彩,走上前服侍起了賈芸,襲人替賈芸擦汗,紫鵑端茶。
賈芸一邊喝著茶,一邊看向屋簷下的幾盆金黃色的菊花。
他想到了《不第後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此詩是唐末農民起義首領黃巢所作,借詠菊花抒寫自己的抱負,設喻新穎,想象奇特,意境不凡,氣魄雄偉。
所謂的九月八,是為了押韻,其實指的是九月九日重陽節。
而今日便是重陽節。
賈芸心裏默默感歎著:“黃巢作為農民起義的首領,才會有這樣的氣魄,而我,說是被天治帝賞識,如今不過是成了天治帝的一把刀而已,而且天治帝迫不及待要讓我這把刀開刀了!”
他有三把刀,他自己卻成了皇帝的一把刀!
唉!
……
……
對於賈芸而言,這是一個很忙碌的九月。
這個九月,他除了組建錦衣府,還根據天治帝的命令,搜集一個人的罪證,要求搜集到的罪證足以讓此人抄家。
這當然不會是一個簡單的人。
此人叫丁馳,乃是武勤侯丁嶽之孫,現襲三等侯,現任從二品巡捕五營副將!
慶朝開國時封的武勳不少,除了四王八公,還封了其他一些武勳,侯爵就有十幾個,其中功勞最大的便是武勤侯丁嶽。
丁嶽的長子叫丁峙,丁峙也在軍中立過大功,正常襲爵為二等侯。
丁峙的長子便是丁馳,丁馳雖沒在軍中立過大功,卻考中了武進士,因此也正常襲爵為三等侯。
由此可見,這丁家實在厲害。
當年的四王八公,如今已經有幾家被丁家比下去了。
哪怕是鎮國府牛家,如今的爵位也隻是一等伯,這點也被丁家比下去了。
不過鎮國府牛家如今依然繼承著黑龍江節度使職位,這點就很牛了,有這點的加持,丁家是比不過的。
而此次天治帝要抄家丁家,要讓賈芸這把刀拿丁家開刀!
原因便是,丁家素來跟北靜郡王關係密切,丁馳是水楨的親信!
賈芸對此是憂愁的。
他一旦率領錦衣府抄了丁家,便意味著他惹到了北靜郡王,惹到了抱團的四王,惹到了開國武勳這個強大的利益團體……
而且賈芸知道,丁家和賈府也是世交……
原著沒寫到武勤侯府丁家。
在賈芸看來,哪怕沒有他這個穿越者的出現,武勤侯府丁家多半也會在紅樓十年被抄家,原著自然也就沒寫到了。
而現在抄家武勤侯府丁家這件事,落到了賈芸身上。
賈芸能怎樣?難不成還能拒絕?
唉!
……
……
武勤侯府,位於神京城西城,距離寧榮二府不遠也不近。
十月初二,這天是武勤侯府老太太的壽辰。
這天中午,武勤侯府很熱鬧,來了不少貴賓,寧榮二府的賈赦、邢夫人、賈珍、尤氏都來了,就連水溶都親自來了!
此時一群爺們正在大廳裏吃筵席,丁馳跟水溶坐一桌,同桌的還有幾個貴人,而賈赦、賈珍沒資格跟這幾個貴人坐一桌。
就在這時,大管家高良突然神色倉惶地走進大廳,來到丁馳身邊回了句:“老爺,不好了,錦衣府指揮使突然帶了很多司官番役來了。”
本來笑臉盈盈的丁馳,聞言臉色頓時變得難看起來。
錦衣府已經設立一個多月了,這一個多月,朝廷很多官員勳貴都在關注著錦衣府,有害怕的,有好奇的,也有既害怕又好奇的。
眼下得知賈芸突然帶著很多司官番役上門,丁馳便立刻意識到來者不善了。
下意識的,丁馳看向坐在自己身邊的水溶:“王爺,你看此事?”
水溶道:“先別慌,我陪你一同出去,問問錦衣府的來意再說。”
丁馳點了點頭,當即跟著水溶一起走出大廳,朝著府門走去,一些賓客紛紛好奇,跟了上去,包括了賈赦、賈珍。
眾人來到府門口,發現府外站著穿飛魚服配繡春刀的賈芸,而賈芸周圍密密麻麻站著二百多人,這些人都穿著錦衣勁裝,都是錦衣府的司官番役,一副嚴整的架勢,其中包括了指揮僉事兼署北鎮撫使趙修遠,千戶曹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