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赫連勃勃親至
字數:5590 加入書籤
劉義真一臉茫然的被杜驥從府中拽到長安縣衙,和剛剛才道別的王修、毛德祖再次見麵。
“什麽情況?”
毛德祖作為將領大概猜到了是怎麽一回事“桂陽公,可能是胡夏的先鋒赫連璝趁著王司馬前去劉回堡的空隙從渭河北岸繞了過來。”
劉義真頭皮一陣發麻,剛才的困意消失的一幹二淨。
“赫連璝如此做就不怕他的後路被抄嗎?”
現在赫連璝麵臨的問題和後世一個很經典的古代軍事問題類似——
為什麽要去攻打城池呢?繞過去它不香嗎?
其實任何軍事行動,最關鍵的不是率領士卒勇猛不勇猛的問題,而是補給。
尤其是在平原作戰,想要繞過一個城池很輕鬆,但是繞過去後該怎麽辦?
人吃馬嚼的糧草從哪來?
搶嗎?
不好意思,糧草都在城裏。
所以繞過城池直取敵人大後方是一件非常冒險的事情,稍有不慎就是滿盤皆輸,本部兵馬被活活餓死。
所以當劉義真聽到赫連璝居然敢繞過王鎮惡,繞過鹹陽乃至繞過渭水直取長安的行為都有些迷茫。
打仗是這麽打的嗎?
你這完全不講武德啊!
根本就是千裏送人頭啊!
但劉義真看著毛德祖和王修二人緊皺的眉頭意識到問題不簡單。
“桂陽公,王司馬以防萬一,去接受沈田子部時將長安兵馬帶走大半,如今長安守軍隻有不到兩千人。”
???
兩千人?
王鎮惡就留這麽點人在關中中樞?
劉義真不知道的是。
王鎮惡之所以帶走那麽多兵馬,就是想整合沈田子部後一舉消滅赫連璝。
但可惜,有時候打敗王者的不一定是王者。
而是青銅
打死王鎮惡他都想不到赫連璝居然犯下兵法大忌,孤軍深入,這才導致現在長安被兵圍的後果。
劉義真用希翼的目光看著毛德祖。
“毛將軍,長安兵馬全交由你指揮,可以防到王司馬來援嗎?”
毛德祖絕對是防守天花板級的戰將。
在曆史上劉裕死後,北魏乘機攻打劉宋,而當時關中已經被胡夏赫連勃勃占據,所以劉宋西北疆域已經被放棄。
而毛德祖當時就駐紮在虎牢關,已經是一枚棄子。
他當時麵對的,是北魏舉國之力!
但毛德祖絲毫不慫,反而從虎牢下麵挖地道,從後方派兵將魏軍殺的措手不及。
後來毛德祖利用離間計,讓北魏統帥奚斤殺了另一名大將公孫表。
這引得北魏皇帝拓跋嗣親自領兵前來攻打虎牢,毛德祖便修建了三麵城牆抵禦拓跋嗣。
第一麵牆破,退到第二麵。
第二麵牆破,退到第三麵。
等到第三麵牆退無可退時,毛德祖就親自站在牆頭督戰。
為了不放鬆警惕,毛德祖和手下士卒日夜怒瞪雙目,這讓不少士卒都得了眼病。
可饒是如此。
饒是身邊士卒越來越少。
毛德祖和城內宋軍還是寧死不降!
後來拓跋嗣被逼的沒轍,便截斷了虎牢暗河水源,想要渴死虎牢內的毛德祖。
至此,虎牢關內隻有一口修築於山上,深達四十丈的水井,宋軍全靠這口井存活。
但拓跋嗣更狠,直接讓人挖斷山脈,鑿開山體,堵住井道。
在這種絕望之時拓跋嗣再次攻打虎牢,而毛德祖還是不降。
當時宋軍缺水到什麽程度?
到了士卒們受傷都沒有血液可以流出來的地步!
就在這種狀態下,毛德祖依舊堅守,無奈生理已經達到了極限,最終還是被北魏俘虜。
值得一提的是,在當時那種絕境下,宋軍還有二百人突圍出來,回歸南方。
這說明如果毛德祖當時想逃,不是沒有機會。
但他還是據守虎牢,給手下士卒爭取突圍的機會,自己則被俘獲。
可即便被俘獲,毛德祖還是寧死不屈,最終於元嘉六年,客死他鄉。
這種忠貞,感天動地。
所以之前劉義真願意相信王鎮惡也和毛德祖有關。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有這種下屬,王鎮惡這麽看都不像會造反的樣子。
可毛德祖並不這麽想。
他有些糾結。
“桂陽公,長安太大了!”
長安城,牆高米,牆基寬米。東城牆長千米,南牆長千米,西牆長千米,北牆長千米,共有計千米。
這麽長的城牆,兩千人
站都站不滿啊!
還談什麽防守?
而根據情報,赫連璝足有三萬人,這麽多人,跑死城牆上的守軍也防守不過來。
“那還不趕緊給王司馬傳令讓他早點回援?”
“已經派出斥候,王司馬現在大概也已經收到情報。”
毛德祖反應很迅速。
“王司馬從劉回堡到長安不過半天路程,應該不會出什麽問題吧?”
應該吧
————————
劉回堡。
王鎮惡聽到赫連璝領兵繞過劉回堡時,便第一時間想起長安安危。
當即他便開始整頓兵馬,打算第二天將大軍全部帶回,拱衛長安。
“轟隆隆。”
王鎮惡在收複沈田子部後本打算休養精蓄銳,卻被道道驚雷聲驚醒。
等他來到劉回堡的哨樓,注目望去,才發現外麵站滿了大軍。
一麵迎風飄揚的大棋上寫著這支軍隊的主人——赫連。
但王鎮惡敢肯定的是。
這些絕對不是赫連璝的那些先鋒軍隊。
有如此規模軍隊的在胡夏隻有一個,那便是胡夏皇帝,大夏天王,匈奴大單於——赫連勃勃。
王鎮惡臉色極為難看。
他被堵了!
但最糟糕的還不止如此。
沈田子舊部也得知了赫連勃勃大軍兵進的消息。
一幫人在沈敬仁的帶領下,全都身穿重甲手拿劍盾找到王鎮惡。
沈敬仁不複之前的溫順,而是握著寶劍怒視王鎮惡。
“王司馬,某隻問你一件事!”
“沈將軍和桂陽公是否還活著?”
王鎮惡皺眉“你們什麽意思?”
沈敬仁當著王鎮惡的麵拔出利刃。
“王司馬那金印到底是如何來的?”
“為何王司馬一離開長安,就有一支胡夏先鋒東進?”
“為何司馬一來,胡夏單於赫連勃勃就親至?”
“為何司馬算了。”
沈敬仁已經做好舍身成仁的準備。
“王司馬,若不給個說法。吾等今日。”
“為天下誅賊!”
晉軍還是開始了內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