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天子三問

字數:5166   加入書籤

A+A-


        這個冬天的建康格外的寒冷。

    庾氏,滿門兩千七百一十四人以謀逆罪被誅九族。

    光祿大夫範泰,被貶去南方做了廣州太守。

    吳郡太守徐佩之,則從一個實權太守遷為太子冼馬,明升暗降。

    畢竟劉義真連太子都沒有,東宮班子更是連影子都沒有,能有什麽權柄?

    除此之外, 還有受到波及的百餘名官員都卷入其中,一時間建康官場人人自危。

    但這隻是表象。

    真正的官場巨頭此刻都集中在建康宮中準備即將到來的盛事——

    大朝會!

    《周禮·春官·大宗伯》載“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

    這, 便是天子受諸侯朝會的解釋。

    現在沒了西周八百諸侯,大朝會則是施行漢代叔孫通製定的那套,由天子接受百官朝見。

    後來在漢武帝改易正朔後,正月初一的大朝會更是成為了曆代王朝最重要的政治舞台,沒有之一。

    真正的大佬並沒有關注現在建康宮外那沸沸揚揚的雜事,一個庾氏,丟出去殺了就殺了。

    這建康宮內,才是正菜。

    劉義真此刻也不在隱藏,將自己的一種班底都帶了過來。

    攜帶誅庾之威的劉義真,在這大朝會開始前終於是露出自己的獠牙。

    以前劉裕在世的時候,徐羨之、謝晦、傅亮,這三人都是坐在前列。

    但這次,卻加了兩個人。

    王修、王鎮惡。

    在其後方也是多了一些即熟悉又陌生的麵孔。

    王買德、高允、殷景仁、鄭獻之、劉湛、蔡廓……

    這些人,都被打上了劉義真的標簽,從現在起, 這些人也將正式踏足帝國的中樞, 接手帝國最重要的權柄。

    “過去這一年正是多事之秋, 太祖、孝宗駕崩。北方剛剛平定, 又有逆黨作亂。朕希望諸位能借著這大朝會,撥亂反正, 平定局勢。”

    劉義真率先給這次大朝會之前的會晤定下基調。

    就是要穩。

    亂,朕現在已經平定了。

    對內,朕剛砍了庾氏這個逆黨。

    對外,朕接替了太祖、孝宗兩代人的大旗完成了北伐。

    現在你們誰都別想在給朕找亂子,朕不想折騰了,就是要把這國家先安定下來!

    眾人一聽劉義真的話就懂了。

    所有人都鬆開心中那根弦。

    劉宋可再折騰不起了。

    現在翻開劉宋的內政一看,哪哪都是問題。

    在座的雖然很多人都有兩重身份。

    世家、官員。

    而這兩重身份其實都希望能在一個舒適的環境中生存,想掀起風浪為非作歹的還是少數。

    見劉義真似乎不想再動武力,願意坐下來和和氣氣的和眾人商量著來,這些官員也是鬆了口氣。

    徐羨之似乎有投桃報李的意思,在朝會前率先提起人員變動一事。

    這讓其他官員都冷眼看著徐羨之,恨不得上去罵一句舔狗。

    誰不知道現在劉義真就是急著將自己人往位置上推,現在徐羨之給這麽個台階,誰看不出來這是在方便劉義真做事?

    更何況大家都知道了前吏部尚書乞骸骨的消息。

    這明顯是徐羨之向天子妥協,不知達成了什麽屁肉交易的結果。

    “不急。”

    穀瑏

    誰知劉義真現在居然也裝起來了!

    明明大家都知道他的意圖,但劉義真現在就是蹭蹭不進去,著實讓這些官員難受。

    劉義真淡淡看了眼徐羨之, 心中也是感慨徐羨之似乎自己想清楚了一些事情,對自己是相當配合。

    這就夠了, 大家以後還有的打交道。

    劉宋,現在還需要徐羨之。

    之所以沒有立即順著徐羨之給的坡往下走,是因為劉義真還有些前戲沒有施展出來。

    如果一開始就將入,這大朝會,屬實就無聊了些。

    劉義真將幾張奏折挨個擺放在桌子上,才緩緩說道

    “即是大朝會,諸卿還是先商議國事。”

    此話一出,眾人都看向劉義真桌案上的幾個折子。

    “這裏第一封,是亳州刺史何尚之一年前呈報上來的折子。他那時觀測淮水水位下降,推測會有旱災。今天秋收已過,果真如他所料,江南的收成甚至不到去年的五成。”

    “糧食乃社稷之本,諸卿以為何解?”

    眾人都不由挺直身體。

    這是劉義真交給眾人的第一份試卷,同時也將是奠定劉義真朝最核心的幾個大政策之一。

    不給這些大臣回答的時間,劉義真繼續拿起第二封奏折說道

    “這第二封是雍州刺史王修上書關於治理關中漢胡之問的心得。”

    “如今朕雖光複河北,但河北淪喪已經百年,漢胡雜居,如何治理,還望諸卿想個法子。”

    此為劉義真第二問,漢胡問題。

    “第三封是護軍將軍王鎮惡的。”

    “……”

    下麵的大臣頓時滿腹牢騷。

    這還真是一點掩飾都不帶啊!

    除了第一封,那封不是劉義真自導自演的?

    算了,你就把我們當聾子瞎子好了,反正你是天子……

    “護軍將軍上書言道今多數官員碌碌無為,本身並無德行,全憑先祖恩澤身居高位。對上欺瞞天子,對下愚弄百姓,敗壞朝廷,此類何解?”

    天子第三問,吏治問題。

    到此,劉義真朝的三大問題將牢牢駐紮在未來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政治綱領中。

    就和劉裕的《北伐檄文》一樣,這三問也將融入劉宋一朝的大方向當中。

    糧食、漢胡、吏治。

    不出意外的話,劉義真極其麾下官吏要終其一生都要去解答這三個問題,完成這幾項自己給自己,同時也是萬民給自己的使命。

    聽完三問,眾官員沒了聲音。

    這三問,都是劉宋現在最棘手的問題。

    偏偏這三問還都沒有答案。

    糧食……

    這份靠天吃飯的功課很難交出令人信服的答卷。

    漢胡……

    自永嘉之亂以來,漢人與胡人的關係隻有兩種——你殺我,我殺你。除了王修在關中調解過這個問題外,其他人都是兩眼一抹黑。

    吏治……

    眾人苦笑。

    這哪是問吏治啊。

    明明就是問世家。

    世家,就是官。

    官,就是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