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強硬(求票票和訂閱)

字數:5519   加入書籤

A+A-


                      王弘再次沉默。

    身為頂級世家琅琊王氏,自然是家大業大,門生故吏遍布四海。莫說幾個太守,就是刺史也有好幾個。

    但一些小家族卻沒有這個實力。

    能將一個族人推到郡守的位置,不知要耗費多少人力物力。

    至於貪……

    誰不貪?

    大家去遊山玩水,就你不去?

    大家都不理俗事,就你勤政?

    大家都貪,&nbp;就你不貪?

    風氣,就是這樣的風氣。

    想要融入上層圈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從大人物的屎尿屁入手。

    蓮花也要先從泥濘中掙紮出來,才有機會出淤泥而不染。

    這些官員,同樣也沒有選擇。

    “王公,不是我等非要與陛下,&nbp;與朝廷作對。”

    “實在是我們也沒了退路啊!”

    資源都堆在那些人身上,劉義真輕飄飄一句話就要將這些人扔出去。

    誰舍得?

    王弘歎了口氣。

    怪誰?

    怪天子?

    怪這些世家?

    怪那些官員?

    還是怪這種兩晉以來的風氣?

    王弘決定還是再去麵見一次天子。

    他希望劉義真還能再退一步。

    隻是……

    可能嗎?

    “笑話!”

    劉義真聽完王弘轉達的話語隻是冷笑。

    “朕不去殺人,不去追究,&nbp;他們反倒是蹬鼻子上臉了?”

    王弘俯首垂眉,還是辯解了一句“還望陛下體量這些官吏的苦衷……”

    “朕體量他們,誰來體量朕?”

    劉義真最煩的就是這些達官貴族的“苦衷”。

    他們的一句“苦衷”後麵,隱藏的往往是無數例家破人亡。

    “那些民脂民膏,在他們眼中或許隻是賬目上的一些數字。他們的幾壺美酒,或者幾盤珍饈,也隻是茶餘飯後的一點消遣。”

    “可他們有沒有想過,那些錢財都是從哪來的?”

    “王尚書,你也在江州做過官。朕問你,江州每年的稅收是多少?每年的那些稅收是怎麽來的?最後又用到哪裏去了?”

    劉義真拍案而起“這些世家的官位是官位,那些百姓的性命就不是性命了?”

    “王尚書,朕都不用去南方的那些郡縣,朕就能說出那裏百姓過的日子你信不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複有貧婦人,&nbp;抱子在其傍。右手秉遺穗,&nbp;左臂懸敝筐。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這些,都不如你眼中幾個官位重要,是嗎?”

    劉義真沒有絲毫讓步,態度強硬的怒懟回去。

    天子,就是百姓和世家中的第三方力量。

    當天子屁股往百姓那邊移一移,百姓的日子就會好過一些。

    當天子屁股往世家這邊移一移,百姓的日子就會過的貧苦一些。

    想要讓天子的屁股一直在百姓這邊不容易。

    因為百姓不會舞文弄墨的幫天子歌功頌德,也沒有金銀財寶送給天子去享受。

    但是!

    何為天子?

    穀驂

    認天為父,聽天命者為天子?

    非也。

    集萬民之氣運者方為天子。

    成萬民之願望者方為天子。

    佑萬民之安危者方為天子。

    天子,從來都是從百姓中走出來的。

    當天子拋棄百姓的那一刻,百姓也必將拋棄天子。

    所以,劉義真的屁股不想歪,也不可能歪。

    “他們既然向朕發了戰帖,朕不接的話,豈不是成了軟弱之君?”

    王弘聞言想勸,卻又勸不出口。

    此刻他夾在其中,隻覺的快要窒息。

    “傳朕口諭,缺席三日者,&nbp;皆剝去官身,永世不得啟用!”

    “這天下想當官的,不缺!”

    不來?那就永遠別來?

    接盤俠,&nbp;在這個世界多的是。

    王弘知道劉義真這次似乎是真的動了肝火。

    隻是為了世家和朝廷不徹底撕破臉皮,王弘還是向劉義真跪求一道詔書——

    《求賢詔》

    求賢詔最早源於漢太祖高宗皇帝劉邦。

    當時西漢剛剛定鼎天下,劉邦此詔一出頓時讓關東無數士子趨之若鶩的前往關中。

    但細翻史書,劉邦在世時壓根沒重用過任何一名士子。

    何況劉邦這麽一個“平時輕慢學士大夫,至取儒冠溺之”的老流芒,你指望他突然轉性?

    那劉邦為什麽要發布《求賢詔》?

    真相是為了大漢王朝的後世著想。

    西漢建國之初的那幫勳貴,說不好聽點就是些販繒屠狗之徒。

    讓他們打天下行,坐天下……還是算了吧。

    但這些人的勢力當時已經足以和皇權分庭抗禮,劉邦也已經老了,不見得再能和這些老部下打一場,於是便巧妙的放關東士子集團出來製衡這些開國勳貴,維持平衡,穩定皇權。

    所以太祖才說過,劉邦是曆代皇帝中最厲害的一個。

    這種手段,哪怕是最精明的政客也不見得能使出來。

    後來兩漢曆次的《求賢詔》,包括魏武帝曹操那著名的《求賢令》。

    這些詔書壓根和求賢求才沒關係,背後都是政治。

    曹操坐擁北方真的就無人可用?那劉備算什麽?

    曹操不是沒有人才可用,是沒有出身寒門,背後沒那麽多利益牽扯的人才可用。

    比如司馬懿,比如楊修,再比如荀彧……

    這些人的才華在那放著都快把人的眼睛亮瞎,問題是曹操敢毫無保留的相信這些人嗎?

    若非如此,他對於郭嘉也不至於一直念念不忘。

    現在王弘幫世家們求的《求賢詔》當然也不是為了求賢納士,而是為了再次給世家敲響警鍾。

    《求賢詔》的威力大不大,能不能召來人才先不說,至少能讓那些世家知道劉義真的態度,同時也能讓他們醒悟過來,他們並非無可替代。

    這也算王弘為世家做的最後一點努力。

    要是他們還不能幡然醒悟……

    算了,劉義真該殺就殺吧。

    這種蠢貨留在自家陣營中,還要時刻擔心著被他們拖下水,不值得!

    當劉義真的一道口諭和一道詔書發出去後,世家果然也是出現了驚慌。

    世家們沒想到劉義真如此強硬。

    他就不能安慰安慰我們受傷的心靈嗎?

    他知道我們為了對付他有多擔驚受怕嗎?

    現在這麽硬,大家以後還怎麽相處?

    一時間,原本強硬的世家頓時陷入糾結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