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正式遷都

字數:5678   加入書籤

A+A-


                      關中買賣白瓷的生意,已經是遍布神州各地。

    相應的,關中商號中的人也就遍布各地。

    將他們當做天子耳目無疑是最劃算的一筆買賣,成本最小,收益極大!

    劉義真甚至連這份成本都不想出,而是把世家的棺材本撈出來給當成機構啟動的本金……

    如此,意味著這個機構自誕生起便是沾滿鮮血的暴力存在。

    “朕在玄武門外留了一個位置。那裏就當做你們日後的衙門總部好了。”

    玄武門是皇宮和城外的通道,&nbp;將機構放置在這裏也是代表了未來這個機構的重要性與隱秘性。

    “如今值守宮門的士卒是朕調來的關中府軍。不易輕動,守衛值宿的任務還不需要你們現在做。”

    “朕如今要的是什麽,杜主簿應該清楚。”

    “臣明白!”

    劉義真掏出自己的一塊裝飾華麗的純金腰牌交給杜驥。

    “去做吧,其他地方暫時都可以放一放。唯有建康,要給朕盯緊了。”

    天子腰牌!

    雖然劉義真沒有騷包的在上麵留下“天子親臨”四個大字,但毫無疑問這代表的是天子威嚴。

    杜驥此刻早已激動的不能自已,&nbp;用最後的理智向天子提問“還請天子賜名。”

    既為天子爪牙……

    劉義真會心一笑“那便喚作錦衣衛吧。”

    “喏!”

    ————————

    ————————

    大業二年,正月。

    天子於長安太極宮舉辦大朝會。

    一年前的大朝會,天子派係大獲全勝,秉持了劉宋中樞大權。

    這一次的大朝會,勢必也不會普通。

    “匈奴單於送公主前來和親,想要化解之前的誤會。諸位以為如何?”

    “……”

    這是天子在給結束“北伐”找理由了。

    雖然大家都知道這次“北伐”就是個掛羊頭賣狗肉的東西,但還是要給它留幾分體麵。

    當即便有禮部官員上前解圍道“既然我大軍未至赫連勃勃便畏於天威,嫁女與陛下,之前必然都是誤會。”

    不管這嫁女背後是有怎樣的角力,在朝堂上,必須要統一口徑。

    那就是聖天子天威!讓赫連勃勃一介蠻夷之主納頭便拜,主動送女!

    誰要是將真實意圖給朝堂上說出來,那便是自己給自己找不痛快。

    不利於朝堂的話,&nbp;不要說。

    不利於天子的話,&nbp;更不要說!

    說了,那就變性質了!

    所以大家沒辦法對這點進行攻擊,&nbp;隻能是從迎娶胡女的事上抨擊天子,希望能阻止和親。

    “陛下!蠻夷之女怎可納入後宮!”

    一個胡子花白的老儒生從百官隊伍中站出來。

    他那張一看就很正派的臉此刻漲的通紅,彷佛天子娶胡女是什麽彌天大恥。

    “天子乃萬民君父!如今娶赫連勃勃之女豈不是成了匈奴單於的“半子”?這之於朝廷,之於天下,顏麵何存?”

    還是那套儒家推崇的親戚血緣的理論……

    這要是在兩漢,說不定劉義真還會考慮考慮民間的反應。

    但問題是……

    現在民間流行的可是玄學!

    儒家在民間,存在感是有。但已無法對朝堂形成什麽影響。

    果不其然,禮部尚書鄭獻之此刻毫無畏懼的上前對線

    “此言差矣!”

    “天子本為萬民君父,自然也是匈奴君父!”

    “匈奴之民早在先漢時期就認大漢天子為其君父,如今自然還是大宋天子的臣子。既為天子臣民,納女娶妃之事又有何不可?”

    鄭獻之很聰明的偷換了一把概念。

    胡人?

    什麽胡人?

    那不和我們一樣,都是天子的百姓嗎?

    天子是漢人的爸爸,不也是匈奴的爸爸嗎?

    從這種邏輯順下來,那天子娶胡女有問題嗎?沒有問題!

    至於“半子”之說……

    那王弘和謝晦也是天子的老丈人,你有本事去把這兩個“大逆不道”,做了天子爸爸的人給砍了去!

    “況且!”

    鄭獻之要放大招了!

    “《春秋》中記載,晉國國君和趙國國君都曾娶胡女為妻妾。那些古老的國君都不介意娶胡女,怎麽如今還有人阻攔呢?”

    “……”

    不說了,不能說了!

    華夏最大的武器……曆史。

    隨便翻一翻,就會發現先人們玩的花活多的離譜。

    別說娶胡女,連共和執政的事老祖宗們都玩過。隻要史書讀的夠多,那真的是天下雖大,&nbp;卻沒什麽新鮮事。

    再加上儒家教義“崇古貶今”的特殊性,凡是涉及到曆史,&nbp;尤其是孔聖人之前的曆史,&nbp;大家都不好再談。

    談了,那可就不是朝堂上打嘴炮這麽簡單了。

    老儒生張張嘴巴,沒有再死纏爛打。

    他又不是來和天子爭辯曆史的,既然目的沒有達到那算了就是。

    雖然對於天子找的這個蹩腳的理由有些不滿,但大家還是捏著鼻子認了。

    因為重頭戲還在後麵。

    劉義真語重心長的對百官說道“朕知道諸位都是智謀遠慮之輩,對非我族類的匈奴始終有提防之心。”

    “其實啊……”

    “朕也這麽覺得!”

    “……”

    有的官員已經默默捂住自己的臉,不忍直視上麵的天子。

    你也這麽認為?你認為個鬼哦!

    剛才還說匈奴之民也是天子的臣民百姓咧!

    現在就成了“非我族類”?

    合著是非都靠您的一張嘴是吧?

    對於天子的無賴和底線,百官再次往下調了一個檔次。

    “但建康離北方甚遠。哪怕是全速進軍也要一月時間才能從建康趕來關中。如此,很容易便耽擱了戰機……”

    “諸位可有什麽辦法解決此事嗎?”

    這話都到嗓子眼了,卻硬生生被天子咽了回去。

    這便是政治規則。

    天子知道自己想做什麽。

    百官知道天子想做什麽。

    天子知道百官想做什麽。

    但是這事,卻不能由天子開口。

    即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話,很容易讓一些人失去信心。進而,造成朝堂力量的失衡。

    但這並不能阻止天子的目的。

    後將軍王鎮惡此刻站了出來!

    他,這是要將孤臣給做到底!

    因為隻有越得罪世家,他才能更被天子所信任,這是他自己的生存之道。

    隻見王鎮惡睥睨的掃視了周圍一圈眼冒怒火的世家官員,才澹澹的說出天子想聽到的那個答桉——

    “建康與關中相隔千裏。若每次都要從建康調兵,不但會延誤戰機嗎,還會耗費大量人力物力。”

    “故此。臣提議,陛下遷都長安!”

    ————————————

    下午那章我會把群號發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