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八國公

字數:4473   加入書籤

A+A-


                      吳國公的位置,隻是個開始。

    劉穆之的功勞確實大,但沒有硬撐到劉宋建國是硬傷。

    劉穆之追封了,那徐羨之、傅亮要不要加封?

    徐羨之、傅亮加封了,那那些軍方的大佬要不要加封?

    這個口子一開,幾乎是帝國頂級勳貴的盛宴。

    事實上,朝會一結束,禮部確實已經開始著手為冊封幾名功勳能達到“國公”之位的大臣。

    徐羨之,作為劉穆之的繼承者,為劉宋政權的建立和國度都立下汗馬功勞。即便他已經不在中樞,還在南方養老,這目前劉宋活著的第一大功臣還是他。

    傅亮,性質和徐羨之差不多。唯一不同的就是徐羨之已經徹底退居幕後,傅亮卻還在朝堂上當背景板。

    謝晦,雖然年輕,但功勳可是自己實打實幹出來的,沒有借用陳郡謝氏的光輝就達到如此成就,怎麽也得有他一個。

    王鎮惡,不用說了,他要是不封為國公,那整個軍方都要裂開。

    朱齡石,有著攻滅譙蜀,保全關中的戰功,給一個國公之位絲毫不過分。

    沈田子,功勞甚偉,雖然犯過一些錯誤,但光憑其攻破統萬,徹底覆滅胡夏這一功績,給個國公也是實至名歸。

    但還有一些人卻十分有爭議,不光是禮部大臣拿不準,就連王修、王買德這些人都拿不準,最終還是寫了個名單交給劉義真。

    其中最難抉擇的一個是王弘,一個是檀道濟。

    王弘雖然是琅琊王氏的話事人,在劉宋政權的穩固中,劉裕、劉義真都曾借用過他手中的政治力量,他本人也曾擔任過劉宋的丞相,但是……

    成也琅琊王氏,敗也琅琊王氏。

    這身份放在這,深知此次冊封國公風波之凶險的官員實在不敢輕易給王弘下定論。

    另一位檀道濟……

    資質老,但軍功方麵始終差那麽一點點。

    若此次拿下統萬城的是他,一個國公之位絕對沒跑了,但現在……

    和檀道濟相似的還有王仲德。

    同樣是年齡資曆都很猛,但卻沒有那種一拿出來就讓人心服口服的戰績。

    這些個難題都被一股腦推到劉義真麵前,王修一副“你天子自己搞出來的爛攤子那你自己去解決”的架勢,看得劉義真是欲哭無淚。

    “徐羨之、傅亮、謝晦、王鎮惡、朱齡石、沈田子,這六人的國公之位是穩的。”

    “王弘和檀道濟……”

    其實論功勳,這兩位還是能添進去的。

    但封國公也好,授爵位也罷,一切都要看看其背後的影響的。

    封了王弘,再加上琅琊王氏的資源,在未來會造成多大的風波誰也不知道。

    和王弘不同,謝家現在的力量其實很分散。

    謝玄一脈的正統是謝靈運而非謝晦。

    同時謝晦也不算是謝安的嫡係,這種幾座山頭的出現讓劉義真對陳郡謝氏很放心。

    但琅琊王氏可不同,人家王弘是現在琅琊王氏正兒八經的集大成者,東晉丞相王導的嫡係。這樣的身份讓琅琊王氏完全可以把勁往一塊使,不會在內部互相消耗、牽製。

    要是真給琅琊王氏一個國公,未來會發生什麽,那就真的隻能交給天意了。

    王弘的問題不光是這些官員頭疼,就連劉義真也頭疼不已。

    至於檀道濟……

    這位屬實有些悲催了,但凡運氣好一點都能穩拿國公之位,現在高不成低不就的讓劉義真亦是很為難。

    好在檀道濟的問題沒有王弘那麽複雜,看在檀氏三兄弟都為劉宋出生入死的戰功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給一個國公也不是不可以。也省的未來史書上來一句“劉義真對檀加刻薄寡恩”。

    回過頭來,在王弘的處置上,劉義真還是決定賭一把。

    “王弘可封!”

    如此,劉宋的國公之位都定了下來。

    “徐羨之,東海郯縣人,封郯國公,一等國公。”

    “傅亮,北地郡靈州縣人,封雍國公,一等國公。”

    “謝晦,陳郡陽夏縣人,封陳國公,一等國公。”

    “王鎮惡,北海郡劇縣人,封秦國公,一等國公。”

    “朱齡石,沛郡沛縣人,封徐國公,一等國公。”

    “沈田子,吳興武康人,封越國公,一等國公。”

    “王弘,琅玡臨沂人,封齊國公,一等國公。”

    “檀道濟,高平郡金鄉縣人,封莒國公,一等國公。”

    劉宋八國公!

    四文四武,其中的組成有世家,有軍方、有南人、有北人,劉宋各方位的矛盾似乎都在這八人身上展現了出來,形成一個小圈。

    其實除了這幾人,還有些人其實一隻腳也算踏入了“國公”的行列。

    就比如王修。

    他唯一欠缺的就是資曆罷了(和其他人相比),剩下的王買德、高允這些天子嫡係未來也都是妥妥的國公。

    隻不過出於對禮法的追求,這幾位的冊封都要稍稍往後放一放。

    當名單被“泄露”出來後,自然是有人歡喜有人憂。

    有質疑檀道濟是怎麽混進去的,有為王仲德打抱不平的,還有為一些劉裕創業前期就戰死老死的功臣討追封的……

    但無論如何,這份名單還算稱得上公允,至少沒有一麵世就被完全噴回來。

    之前一些反對追封劉穆之為吳國公的大臣也閉上嘴巴。

    一方麵,國公多了,自然也就不值錢了。

    另一方麵……

    劉穆之畢竟死了,他們可以玩命欺負。

    但現在活著的這八個人,他們敢欺負誰?

    便是看上去最無威脅的傅亮,隻要他想,都還能跳出來摁死一大片人。

    好在劉義真並沒有發布這些國公的具體封地,這可是劉義真相當重要的砝碼。隻要劉義真一天不頒布詔書,他們就一天不是實權國公,和“九公之首”的吳國公還差的離譜。

    “傳朕旨意,邀王鎮惡、朱齡石、謝晦、傅亮、沈田子、檀道濟進宮赴宴。”

    劉義真向王弘和徐羨之保證過讓他們安享晚年,所以也沒有麻煩他們。

    再說,劉義真的真實目的也並非這兩位。

    那幾個依舊手握重兵的將軍,才是這次國公之宴的正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