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啊,東林
字數:2352 加入書籤
朱振簡單吃了一點,就放下筷子,拿起茶杯,喝了口茶,而後擦了擦嘴,看著三人,笑著道:“目前來說,情況還是好的。戶部,先拿五十萬應付一陣子,等朕登基大典之後,朕再來想辦法。吏部那邊,除了自身,對六部九寺的官員,再做一個悄悄的考察。都察院那邊,也要挑選精兵強將充入,將來,都察院要做很多事情,要扛起責任來……”
曹於汴仿佛從朱振的‘做很多事情’、‘扛起責任’中聽出了什麽,神色一正,沉聲道:“臣明白。”
朱振眉頭暗動,知道曹於汴誤會了,但他沒有糾正,剛要說話,一個內監從外麵進來,遞給曹化淳一道奏本,又恭敬的退了出去。
曹化淳看了一眼,見朱振看過來,便走上前,遞給朱振,道:“皇爺,閣臣楊景辰的奏本。”
“楊景辰?”
朱振有些意外,伸手拿過來,一邊打開一邊笑著道:“這位楊閣老昨天在內閣還是幫了朕的忙的,看看他給朕寫了什麽?”
朱振翻開看去,笑容漸漸斂去,有了一絲古怪,想了想,將奏本遞給曹於汴,不由又笑著道:“這位楊閣老,覺得德不配位,想要請辭,並舉薦韓癀入閣。”
曹於汴接過來看去,在奏本裏,敏銳的看到了‘東林’二字,臉色繃了繃。
曹於汴不是東林人,但對東林一些人的氣節十分佩服,看完遞給身旁的畢自嚴,沒有說話。
畢自嚴看了眼,神色如常,轉給王永光。
王永光倒是與東林黨沾邊,卻又不是那種十分明顯的東林黨人,看著‘東林韓癀’四個字,他有些猶豫,看向朱振,道:“陛下,這位楊閣老的這道奏本,有些奇怪。”
朱振心裏也在思索,點頭道:“確實有些奇怪,像是自保,又像是篤定朕會複起東林黨人,以此邀功?”
王永光將奏本放到朱振身前,道:“陛下,臣建議留中。”
朱振頓時笑了,道:“不留。曹化淳,過一陣子,將這道奏本,轉去內閣。”
曹於汴登時道:“陛下高明!這道奏本一出,或許有些人就坐不住了。”
什麽人坐不住,自然是最忌憚東林黨的人閹黨。
‘牛鬼蛇神,就要忍不住跳出來了!’曹於汴心裏冷笑,他已經磨刀霍霍,準備好撒網了。
王永光卻是欲言又止。
朱振注意到了,道:“王卿家,有什麽話想說?”
王永光遲疑了一下,還是道:“臣不敢隱瞞,東林人,不乏大才,更不乏忠貞之士。顧公當年因厭惡黨爭,斷然退隱,立東林書院,著書立說,本是高風亮節。但後來的東林人,反而成了最大的朋黨,盤踞朝廷,排斥異己,行事霸道,大壞朝綱,唯我獨尊,甚至於強闖宮闈……臣……擔心若是東林複來,怕是……”
王永光話未盡,朱振也聽懂了,微微點頭,若有所思一陣,見曹於汴,畢自嚴也盯著他看,稍稍頓了頓,道:“既然卿家與朕說實話,朕也不藏著。朕厭惡黨爭,自古以來,黨爭禍國,黨爭亡國。閹黨禍國,東林黨也好不到哪裏去。朕不會允許東林黨再次盤踞朝廷,對於東林黨人,會區別任用。”
朱振話音落下,在他的目光中,可以清晰的看到,王永光,曹於汴,畢自嚴三人的神情有著微微的緩和。
這一點,讓朱振有些意外,他原本以為,這三人,會期盼著東林黨人複歸。‘眾正盈朝’。
‘有趣了。’
朱振發現了新的華點,暗自道:‘看來,東林黨人,並不是那麽的得人心。’
……
在朱振與曹於汴三人對談的時候,王承恩在潛邸接到了信王妃周氏。
信王妃十分低調,坐在馬車裏,在東廠的護衛下,慢慢駛入皇宮。
周王妃今年不過十六歲,哪怕經過一夜,仍舊有些忐忑不安,坐在馬車裏,極力的端正坐姿,神色緊張又嚴肅。
王承恩坐在馬車前,親自駕著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