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篡位四步,百國並列!

字數:3727   加入書籤

A+A-




    元衍界的人道發展已經非常成熟,王朝更迭輪回不斷,許多傳承千年的世家數不勝數。

    所以他們對應鴻羽玩的這套流程十分清楚,乃是標準的篡位流程,而有大誌的梟雄們當然也有所了解。

    第一步,位極人臣,總覽朝政。

    論位置應鴻羽已經坐到了丞相,並且是獨攬大權的丞相,幼帝和太後在如今的朝堂之上也就是一個吉祥物。

    早在當上丞相之時,百官上報的大小奏折就已經要從丞相府過一遍,等應鴻羽批了“建議”之後才送入宮城。

    小皇帝和太後能看到的,都是應鴻羽願意讓他們看到的,基本上朱批隻會照著“建議”來。

    第二步,晉升爵位,先公後王。

    初時,應鴻羽還隻是一個孟津候,縱使以執金吾之尊封侯有些不合規矩,但他為國朝立下平叛大功,也無人可以指摘什麽。

    後麵應鴻羽被幼帝冊封為燕國公,這就有些暴露本性了,很多大臣都知道這不是皇帝想封,而是他想要。

    托孤大臣不說苦心孤詣輔佐幼主,也不能碰觸名爵敕封之權吧,這不是赤裸裸的權臣嗎?

    再到如今受封的一字親王秦王,可謂野心昭然,他應鴻羽就是要竊國!

    第三步,加以殊禮,形同帝王。

    這個殊禮最直白明顯的自然就是應鴻羽已經得到的那三項,入朝不趨,讚拜不名,劍履上殿。

    “入朝不趨”,在朝廷上以快走為禮節,但接受了這項殊禮的臣子卻可以不慌不忙地慢慢行走;“讚拜不名”,皇帝和朝儀官對大臣一般都是直呼其名,對獲此殊禮的臣子卻特別允許不稱呼名字,隻稱呼官職和姓氏;“劍履上殿”,即可以帶著武器、不脫鞋子進入宮廷,享受與皇帝同等的待遇。

    這三項殊禮自出現以來,因為太過重大特殊,輕易不授予臣子。

    就算皇帝真尊重這位大臣,往往也隻會在大臣年老體衰臨近告老還鄉時才會給,還隻會給前兩項其中的一項。

    最後一項,比較敏感,非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大將不能賜。

    三項得一項都不得了,代表這位大臣於朝堂上的獨特、尊貴的地位,三項殊禮集於一身,皇帝和權臣在朝堂上就幾平沒有區別了。

    這也是為什麽當初三朝老臣,禦史大夫盧文石強烈反對,甚至不惜撞柱而亡也要揭露應鴻羽的真麵目。

    可惜的是沒有武力,文臣的名望再高也沒用,反而害死了不少忠於王事的臣子,應鴻羽也得此徹底清理了一遍朝廷。

    但話說回來,這三項殊禮,在曆史上也曾有少數忠臣得過,並不能以此來斷定應鴻羽一定是篡位之臣。

    如果隻是這樣就算了,某些軟弱卻又不敢反抗應鴻羽的臣子還懷有一線希望。

    可隨後的兩項殊禮,卻是湮滅了這最後的希望,應鴻羽他確確實實是個竊國巨賊!

    加九錫、出警入蹕,非人臣能受,凡受此禮的大臣,無不篡位,沒有例外。

    但凡有一點忠心的重臣,就算皇帝要賜,也不可能接受。

    而這一步,終究也讓應鴻羽做了。

    興平七年十月,距離應鴻羽受封秦王才一月,幼帝接著下旨給勞苦功高的丞相加九錫、出警入蹕等兩項殊禮。

    九錫:即所賜與的車馬、衣服、樂器、朱戶、納陛、虎賁、弓矢、秬鬯等九種物品。

    出警入蹕:“警蹕,所以戒行徒也,謂出軍者皆警戒,入國者蹕止也,故雲出警入蹕也。”

    就是說他應鴻羽出入任何地方,都可以禁止行人往來,如同帝王出行警戒要道。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人臣可以得的,應鴻羽得了個遍。

    能到到這些,應鴻羽對於朝廷的掌控力度肯定到了一個巔峰,他現在能隨時廢了興平帝,轉而自己做皇帝。

    但這樣做太過粗糙,不是逼不得已應鴻羽不會這麽做,不然就是他向左,而人心向右。

    第四步,封邦建國,宗廟追封。

    這些殊禮什麽的都是虛的,算不上什麽,接著應鴻羽宣布建國,這才是真的篡位。

    十月中旬,秦王應鴻羽上奏,應古禮請許開國。

    帝許,並以雍州關中之地為秦王封地,允開國立廟。

    也就說除了鎬京這一座都城,金城千裏之地都是應鴻羽的合法封地了,關中他說了算。

    從新莽開始,凡誌在篡位的權臣,其改朝換代工作的最後一步,都是封邦建國、宗廟追封。

    所謂“封邦建國”,即大臣被皇帝冊封為“王公侯伯子男”等貴爵後,根據製度建立起一個半獨立的國家,並創設相應的權力機構。

    如應鴻羽就在鎬京的秦王府,立六部封百官,實質上秦王府已經代替行使了朝廷的職能。

    可以說,現在的大虞名存實亡,一切就看什麽應鴻羽什麽時候入主大內,行禪讓之禮了。

    秦國一立,秦國的宗廟也就立了起來,追封祖宗冊封先人,應鴻羽自然不會忘。

    宗廟是供奉曆代祖先牌位、舉行祭祀的地方,按照古禮的規定是“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

    建立宗廟之後,也就代表秦國真正意義上獨立,應家的祖先從此受秦國百姓供奉,再無魂飛魄散之憂。

    其實早在應鴻羽受封孟津侯之後,應家祖祠就誕生了福地,開始福地還很小,能容納的祖靈之位比祖祠靈域多不了太多。

    後麵應鴻羽封公,福地就很大了,起碼應家嫡係近支死後都能進入福地避難,甚至可以說享福。

    現在建國立廟,有實際封地,其福地規模迎來了一次空前擴張。

    不僅應家所有血脈後人可以享受福地庇佑,就連得到應鴻羽敕封的大臣也能進入秦國宗廟福地。

    一般的縣豪家族就能在祖祠誕生靈域,但能供奉的祖靈極少,最多幾位。

    郡望世家看起來遠超縣豪家族的規模,可一般情況下祖祠誕生的也是靈域,隻要是靈域,能供奉的祖靈數量就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