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中元無恙,入朝勸進

字數:7602   加入書籤

A+A-




    越王錢敘以兩府二十七縣之地,千萬之民,向楚國正式請降。

    老嶽丈這麽明事理,給出堪稱天價的嫁妝,李隆也不小氣,告訴錢雁將加封他父親為錢塘公,為楚國第一位公爵。

    越國全境正式納入楚國管轄,還在宜興和常州堅守的越軍,接到錢敘的王令,也不想再做無謂的犧牲,打開關門放楚軍入境。

    七月十五日,張定安率少量先鋒趕到杭州府,杭州城門大開,沒有任何阻攔。

    楚軍正式接管越國都城,張定安入城後除了下令任何人不得進入宮城外,再無其它命令,在這場權力的交接過程中,沒有任何意外和血腥。

    此前,錢敘已率領王族八百餘人,由水師護送走水路前往金陵。

    這是錢敘親自把越國的水師精銳,交到楚國水師提督的手上,最後他們將在楚國第三艦隊的護送下,前往潭州入朝。

    普通的越國百姓對於改朝換代,並沒有什麽不能接受,他們感謝越王讓他們免於戰亂,他們慶幸以後自己將生活於強國的治下。

    張定安坐鎮越國,就算偶有一些騷動,也在二十萬越國軍隊,特別是越甲的主動配合下,全部消弭於無形。

    森嚴有序的楚國法網,從江南江西,迅速蔓延到越國各地。

    越國法網在錢敘獻土納降後,已然陷入崩潰狀態,此時楚國法網的更迭自是水到渠成。

    張定安給越國各地官吏吃下了一顆定心丸,楚王有旨,所有人皆可保留官銜。

    並且王旨上還承諾,隻要他們在楚國接納越土的過程中保證地方秩序,曆來沒有虐民殘民之事,楚王保證不追究過往一律任用。

    也正是越國上下,從國王錢旭,各地官員貴族,乃至再到普通小民的全力配合,楚越法網於七月十五已完成替換。

    兩府二十七縣紛紛覆蓋楚國法網,森嚴的法度之力,將任何膽敢覬覦的鬼魅全部鎮壓。

    屹立在杭州的越國天柱足有百米,此刻它正在緩緩消融,然後散於各地。

    不是沒有蹤影,而是加持在楚國法網上,使得楚國對這片土地的控製更強了。

    越王獻土納降,楚國強兵未掀起殺戮,越人並沒有什麽排斥。

    此前地府對於越國陰世的控製,還需要兼並地府碎片後才能完全做到,要不然就隻能憑借陰兵鬼差強行執法。

    現在越地是楚國法度,完全承認地府的陰世控製權,地府規則就十分順暢就掌控了越地陰世。

    整個七月十五中元節,地府的陰兵鬼差四處出擊,堪平禍亂陽世的鬼災。

    這一次鬼節就和四月的那次不同了,四月清明鬼節越國各地鄉野因鬼物害人死傷無算,而這次一年中最大的中元鬼節,卻沒對兩府二十七縣的越民們造成什麽危害。

    因為地府正式掌控了此地的陰世規則,陰陽有別,如果有鬼物敢擾亂陽世秩序,那就是罔顧地府威嚴。

    在這天,新納入楚國的越地之民,也和楚國其它地方的百姓一樣,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沒有不長眼的野鬼敢鬧事。

    百姓們得到了平安,在焚燒紙錢給先祖時,也不忘給路邊的野鬼燒上一些。

    這些紙錢能化作無形的力量,或者說是一種特殊的香火,維持野鬼的魂體穩固,之後是消散於天地間,還是去尋鬼差“自首”全由他們。

    越王錢敘,在前往潭州的路上,聽聞國內百姓安然無恙地度過中元節,喜極而泣。

    說實話,錢敘作為一個亂世崛起的王者,和其他亂世梟雄很有些不一樣。

    錢敘掌控越地的這些年,一直都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表現得什麽大誌向,也沒想著對外擴張。

    這輩子唯一對外開拓,還是未稱王時,冒險北上占據繁華的吳郡。

    後麵攻占會稽郡南部,隻能算作收複舊地。

    其實越王錢旭,有極佳的軍事指揮能力,也正是他抓住時機北奪吳郡,這才立下了一個王國的根基。

    他本性喜歡冒險,也有爭霸之心,隻是為了子民,不得不固守基業。

    對於超凡世界來說,有一個很好評判國家或者王朝是否強盛的辦法,那就是觀察國運天柱。

    天柱能上百米者,才能證明這個國家國力強盛,在沒有外力的作用下,定有百年以上的王業氣數。

    遍數元衍界人道數萬年的變遷,可以看出,立國容易,但傳承不易。

    能有百年國運的國家,往往都能在人道曆史上留下厚重的一筆,胡人無百年國運,因為他們不會治理,內部問題太多。

    農業、商業、人口、治政……無論哪一個問題爆發,國家都會陷入危亡境地。

    蜀國富裕,吳國善戰,可兩國天柱均未超過百米。

    反觀越國卻有百米天柱,其國土狹窄,常年處於吳越攻防的守方,在天下爭霸的這個舞台上,可能還沒一些小國有存在感。

    在這種情況下,越國國民能保持安居樂業,不得不說有佛道的功勞,但更重要的是人主錢敘是一個“明君”。

    在他的治下,商人擺脫了低賤的地位,越國經濟繁榮,漁鹽桑蠶之利甲於江南。

    文化教育方麵,可以說文士薈萃,人才濟濟,常有流傳南北的文章著出世。

    最基本的民生方麵,錢敘大興水利,為農業保駕護航。

    越國初立,他即下令修建錢塘江捍海石塘,由是“錢塘富庶盛於東南“。

    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閘,以時蓄洪,不畏旱澇,並建立水網圩區的維修製度,由是田塘眾多,土地膏腴,有“近澤知田美“之語。

    大虞末年,因為時局動蕩,戰亂不休,哪怕是江南之地的人口,也曾出現過劇減。

    可在錢敘一二十年的不懈努力下,越國境內無棄田,歲熟豐稔,人口數量甚至超過盛年之時。

    以兩郡之地,養民千萬,這是李隆也不得不欽佩的事,畢竟在他的根基之地荊州,時至如今也不過七百萬人。

    李隆越看錢敘以往的施政功績,也越感治國不易,他彷佛明白了錢敘為什麽要獻土納降。

    錢敘是為了千萬越人,他不想好不容易安定的越地再陷入戰火,從割據豪強、節度使再到越王,是二十年的施政心血。

    七月二十日,錢敘攜錢氏親族入潭州覲見,為表尊敬,李隆率文武百官出城十裏迎接。

    跟隨李隆出來的姬鄢和徐聞,見到楚王如此大禮迎接錢敘,很是驚愕和不忿。

    驚愕的是楚王乃不世出的雄主,打服整個南方,居然對一個偏居東南的失國之王這般尊重。

    至於不忿的地方就多了,比如他們就沒受到李隆這個禮遇,還有他們一個安樂侯、一個順義侯,憑什麽錢敘一個弱主能封錢塘公。

    如果李隆知道他們兩位的想法,肯定要再度削減他們的侯爵用度,你們是最後才投降,而錢敘是獻土納降,這能比嗎?

    錢族的人看到楚王率文武百官,出城十裏迎接,十分惶恐但也十分驚喜。

    看這架勢,楚王是不打算卸磨殺驢,不然何必費這等功夫,把他們和姬、徐兩家一樣圈起來養著不就好了。

    “見過楚王,下國小王,獻土來遲,懇請恕罪!”錢敘捧著人口黃冊和越國地圖,高高舉過頭頂,然後一步一步走到李隆跟前跪下請罪。

    “別,嶽父大人,回來就好!”李隆接過黃冊和地圖,趕忙將錢敘扶起道。

    必要的禮儀走過,李隆就不打算再為難錢敘什麽,攙著老嶽丈走上自己的車駕。

    錢敘剛想拒絕,因為這實在不合規製,可李隆又小聲說道:“鸞兒在宮中正為您盯著家宴,就等我們一家團聚……”

    這個意思就是告訴錢敘放心,錢雁做王後很合適,我很喜歡,錢李是一家人。

    錢敘看似澹定,實則心裏一直吊起的大石頭這才放下來,稍作推遲便和李隆上了同一輛馬車。

    鸞兒是他獨女的小名,非最信任之人不會說,現在看來王和王後的夫妻關係很和諧。

    想到自家女兒,錢敘也不由得露出一絲得意之笑,伴青鸞降生的天生鳳命,如果李隆不滿意錢雁當王後,整個天下也難尋到更合適的。

    回到潭州城,李隆並沒有第一時間宴請錢敘及一眾外戚,而是先到宗廟告祭先祖,再到城皇神廟求得神靈見證。

    越國兩府二十七縣的地圖,被暫時供奉在宗廟,代表千萬人口的越民黃冊,則是被供奉在神廟。

    當晚,李隆宴請錢敘及一眾親族,既然是家宴,李家這邊自然也要楚人。

    有王後錢雁,還有常年居於郎陵行宮不現身的李隆父母,再就是重要的李家親友。

    小兒輩歡鬧,大人們觥籌交錯,錢敘則和李隆父母聊上了家常,一晚上的家宴過去,賓客盡歡。

    第二天,太和殿大朝會。

    “今越王錢旭,獻土納降有功,特敕封為錢塘公。另賞城內國賓街宅院一座,賞城外莊園十座,蜀絹千匹,白銀萬兩!”

    “謝大王,此後再無越國,兩府七十二縣永為楚土!”

    嶽婿二人,一板一眼地走完了所有流程,以法理向天下昭告越國納土歸順。

    “恭賀大王,拓土開疆,建不世偉業!”伴隨著朝臣的賀喜之聲,潭州城變成歡慶的海洋,國人皆為此自豪歡喜。

    又平一國,至此,古夏內九州,楚國已三分有其一,南方除外州所有的土地均屬楚國。

    想到這裏,哪怕是太和殿中的這些大臣,也不由得心神激蕩。

    有激進想得擁立之功的臣子,馬上跳了出來,當著文武百官的麵勸進。

    “臣馬嘉平冒死啟奏,大王英明神武,雄才大略,稱王以來勵精圖治……”

    馬嘉平的話,讓很多大臣臉色一變,有的是忌憚,有的是懊悔,還有的是幸災樂禍。

    能進太和殿的上朝的,都是楚國精英,哪裏聽不出馬嘉平接下來要說的話。

    “停,馬嘉平你到底想說什麽?!”李隆也聽出來了,立馬打斷道。

    眾目睽睽之下,李隆的臉色變得極為難看,似乎在強忍怒氣。

    “大王,馬嘉平擾亂朝會秩序,請嚴懲!”馬上就有察言觀色的一眾清流站了出來。

    馬嘉平摸不清李隆的心意,但他知道王者不會如此輕易表露情緒,於是他心中一橫,繼續上奏道:“臣敢考天地之心,因函夏之趣,昧死以上尊號,請大王稱帝,以正南方士民之心!”

    “你一七品小官,豈敢妄議社稷大事,來人拖下去,罷其所有官爵,回去閉門思過!”李隆眼中閃過一絲異色,但還是作勃然大怒狀斥責道。

    很快,大殿安靜了下來,有的人看清了形勢,有的人卻仍然迷湖。

    朝議仍在繼續,兼並越國隻是走流程,其它還有很多重要的大事。

    “兵部有奏,妖國在閔州的攻勢日益增強,臣叩請增援前線!”

    “準,抽調武院弟子五千,禁軍精銳五千,組建神武軍第二營,不日奔赴閔州前線增援,一應後勤由南海國負責。”

    “大王,國內文教興盛,一年一次的春考已不能滿足士子需求,臣奏請增開秋季科舉。”

    “準,一應規程,禮部交個方桉給內閣審議,隻有一個要求,文理皆需並重。”

    “西南數個牧場皆有上報,南掌、赤土兩州盜匪襲擾邊境,劫掠戰馬。”

    “命令呂壁,不,叫李彥章帶益州都護兵馬南下,怎麽打由他自己。”

    ……

    手下的大事處理完了,李隆準備說說自己的打算。

    “越地新下,我意三日後東巡蘇杭,撫慰百姓。”

    此話一出,眾臣頓時鴉雀無聲,大多數的人都看向站在前麵的內閣宰臣。

    意思很明顯,你們幾位勸一勸啊,我們大王怎麽老是輕離中樞。

    然而幾位大老隻是互相看了幾眼,最後管宗站了出來,稟道:“大王可稍等幾日,等吏部銓選完準備赴越上任的官員,再走不遲,如此可減少靡費。”

    眾臣愕然,你們不勸諫嗎?

    隻有閣老們明白,李隆去越地的另外一個目的,有人勸進,避嫌啊。

    當然,也是給了臣子們“勾連”的機會,我在東邊等你們的上表。(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