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4章 都是能量符號的一種
字數:7128 加入書籤
魏冉把朱懷中翻譯好的5本書冊拿了出來,父女倆各拿了一本瀏覽。
果然如魏冉想的,5本書都是巫醫方麵的,其中有治病的,也有害人的,這也是所有巫醫共有的特點。
當然,中醫也是一樣,有治病救人的藥,也有害人性命的毒。
巫醫中的藥材,比中醫還要豐富得多,不過,也隻是物質品類更多,譬如土石礦物入藥,中醫就很少見,但是,單就植物入藥,中醫的藥材種類,遠比任何一種民族醫藥豐富。
而巫醫中的咒語,從性質上來說,類似靈力、精神力,都是一種輔助的治療手段,其作用,更像是中醫的藥引,目的是放大藥效,或者鎖定病灶精準治療。
沒過一會,朱懷中就氣喘籲籲地跑了回來,手裏拿著一本泛黃的醫書,雙手遞給了魏武。
魏武接過去,就見封麵上用隸書寫了三個大字:
“祝由要術”
下麵還有幾個小字:
“破頭老祖著”
看到“破頭老祖”四個字,魏武的心劇烈地跳動起來。
他後來為了研究祝由術,特意請洪老給他找了很多這方麵的書籍,知道破頭老祖就是祝由術的祖師爺。
傳說,破頭老祖是北宋時期的一位神奇的術師,能夠用祝由術治療各種受外傷致死的人,甚至能夠把人的頭接上複生。
他曾經被宋太祖召入宮中,但因為救活了一個被冤殺的小官,惹怒了皇帝,被砍掉了腦袋,還被扔掉了腦子。
卻不想,他的徒弟們又用祝由術把他救活了,從此他就隱居山中,專心研究祝由術,不再出現在世人麵前,祝由術也因此很少出現。
魏武小心翼翼地翻開書頁,魏冉也湊了過去,跟爸爸一起瀏覽起來。
裏麵一樣是隸書,字跡端正,很小但很清晰。
第一頁第一行的標題是“祝由概述”,其內容如下:
“祝,咒同,由,病所從生也……
祝由者,即符咒禁禳之法,用符咒以治病,以祝禁祓除邪魅之為癘者……
巫祝之用,雖先王大聖未始或廢,蓋借以宣誠悃,通鬼神而消災害,實亦先巫祝由之意也。
故其法至今流傳,如……邪祟、神誌等疾,間或有效。”
看完整篇“祝由概述”,魏武對祝由術有了更深的了解。
照書上記載,祝由術其實就是一種借符咒禁禳來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包括禁法、咒法、祝法、符法等,並非僅僅祝其病由而愈其病。
祝由術要求祝由師平日飲食以清淡素食為主,祝由之前要求清淨齋戒,目的是使內心平靜,心無雜念,意念專一,以達到祝由場純正,沒有邪念濁氣幹擾,以提高療效。
祝由術也要求祝由師精於中醫醫術,細究患者的病因,並且能夠利用自己的意念、符咒產生的能量場,來治療各種疾病。
書上說,祝由術最初出現在遠古時期,幾乎是和神農嚐百
草同一時期,是一種遠古時代最受歡迎的治療手段。
那時候,疾病被當做是得罪或褻瀆了神靈,上天降下的罪罰,所以祭祀祈禱,便成了當時治病的最主要手段。
慢慢的,就出現了專門從事祈禱祭天的職業,算是方士、巫師、道家的源頭。
破頭老祖其實並不能算是開創祝由的第一人,他隻是把民間流傳的各派祝由方法,給歸納總結,編纂成冊,便傳承後世而已。
祝由術雖然有很多無法用現代科學,或傳統中醫理論解釋的過程和原理,但它卻有明顯的效果,或許,這種方法就是心理療法或氣功訓練的源頭。
從某種角度來說,祝由所用的禁法、咒法、祝法、符法等,其實就是各種人與宇宙相溝通的能量符號,當這些能量符號,通過念力或願力施放出來的時候,就會出現一定的能量場,從而達到祛病驅邪的效果。
魏冉看完這篇“祝由概述”,默默體會了一番,若有所思地說:
“爸,看完這些,若果按我的理解,祝由其實就是各種巫術的起源。
全天下所有的巫術符咒,其實都是各種不同的能量符號,包括陣法、咒語和祝由,甚至佛教的佛法、道家的法術,也無出其右。
而讓這些能量符號發揮作用的,使之形成能量場的,其實也就是精神力的一種,也就是您說的願力或念力。
有了這些願力的加持,那些能量符號才能結合並相互作用,從而產生能量。”
魏武沒想到女兒會總結得如此精辟,細細品味一番,還真是如此,不由得微微頷首。
魏冉見爸爸點頭讚成,又接著說:
“這也就是我能把陣法和咒語融合的原因了,因為,它們本就是同一類的東西,都是遠古老祖先們偶然發現的,可以溝通天地、汲取天地能量和日月精華的符號。
而精神力,還有我們修煉的靈力,則是人們使用這些符號的能力和工具,一種是意念上的能力,也就是精神力,另一中是身體上的能力,也就是靈力。”
說到這,魏冉頓了頓,又接著說:
“所以,如果精神力和靈力足夠強大,完全可以把所有這些都糅合到一起,發揮其最大的能量場,讓人不可想象的超能量場。
甚至我在想,神話中的通天法術,也許就是此類的超能量場。”
李普生被魏冉說的熱血沸騰,無限神往,禁不住道:
“師妹說得沒錯,也許那些妖魔和神仙,根本就是掌握了這些能力和符號的凡人。
若是我們堅持修煉下去,也能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魏冉笑道:
“話也許沒錯,但現在,我們可沒時間,也沒能力成為神仙或妖魔。
現在我們要做的,是如何利用陣法、咒語這些符號,結合精神力和靈力等能力,製造出足夠且適當的能量場,驅除這些病人身上的輻射。”
三人相視點頭,隨後便不再說話,各自捧起一本書,細細品讀起來。魏冉把朱懷中翻譯好的5本書冊拿了出來,父女倆各拿了一本瀏覽。
果然如魏冉想的,5本書都是巫醫方麵的,其中有治病的,也有害人的,這也是所有巫醫共有的特點。
當然,中醫也是一樣,有治病救人的藥,也有害人性命的毒。
巫醫中的藥材,比中醫還要豐富得多,不過,也隻是物質品類更多,譬如土石礦物入藥,中醫就很少見,但是,單就植物入藥,中醫的藥材種類,遠比任何一種民族醫藥豐富。
而巫醫中的咒語,從性質上來說,類似靈力、精神力,都是一種輔助的治療手段,其作用,更像是中醫的藥引,目的是放大藥效,或者鎖定病灶精準治療。
沒過一會,朱懷中就氣喘籲籲地跑了回來,手裏拿著一本泛黃的醫書,雙手遞給了魏武。
魏武接過去,就見封麵上用隸書寫了三個大字:
“祝由要術” ??
下麵還有幾個小字:
“破頭老祖著”
看到“破頭老祖”四個字,魏武的心劇烈地跳動起來。
他後來為了研究祝由術,特意請洪老給他找了很多這方麵的書籍,知道破頭老祖就是祝由術的祖師爺。
傳說,破頭老祖是北宋時期的一位神奇的術師,能夠用祝由術治療各種受外傷致死的人,甚至能夠把人的頭接上複生。
他曾經被宋太祖召入宮中,但因為救活了一個被冤殺的小官,惹怒了皇帝,被砍掉了腦袋,還被扔掉了腦子。
卻不想,他的徒弟們又用祝由術把他救活了,從此他就隱居山中,專心研究祝由術,不再出現在世人麵前,祝由術也因此很少出現。
魏武小心翼翼地翻開書頁,魏冉也湊了過去,跟爸爸一起瀏覽起來。
裏麵一樣是隸書,字跡端正,很小但很清晰。
第一頁第一行的標題是“祝由概述”,其內容如下:
“祝,咒同,由,病所從生也……
祝由者,即符咒禁禳之法,用符咒以治病,以祝禁祓除邪魅之為癘者……
巫祝之用,雖先王大聖未始或廢,蓋借以宣誠悃,通鬼神而消災害,實亦先巫祝由之意也。
故其法至今流傳,如……邪祟、神誌等疾,間或有效。”
看完整篇“祝由概述”,魏武對祝由術有了更深的了解。
照書上記載,祝由術其實就是一種借符咒禁禳來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包括禁法、咒法、祝法、符法等,並非僅僅祝其病由而愈其病。
祝由術要求祝由師平日飲食以清淡素食為主,祝由之前要求清淨齋戒,目的是使內心平靜,心無雜念,意念專一,以達到祝由場純正,沒有邪念濁氣幹擾,以提高療效。
祝由術也要求祝由師精於中醫醫術,細究患者的病因,並且能夠利用自己的意念、符咒產生的能量場,來治療各種疾病。
書上說,祝由術最初出現在遠古時期,幾乎是和神農嚐百
草同一時期,是一種遠古時代最受歡迎的治療手段。
那時候,疾病被當做是得罪或褻瀆了神靈,上天降下的罪罰,所以祭祀祈禱,便成了當時治病的最主要手段。
慢慢的,就出現了專門從事祈禱祭天的職業,算是方士、巫師、道家的源頭。
破頭老祖其實並不能算是開創祝由的第一人,他隻是把民間流傳的各派祝由方法,給歸納總結,編纂成冊,便傳承後世而已。
祝由術雖然有很多無法用現代科學,或傳統中醫理論解釋的過程和原理,但它卻有明顯的效果,或許,這種方法就是心理療法或氣功訓練的源頭。
從某種角度來說,祝由所用的禁法、咒法、祝法、符法等,其實就是各種人與宇宙相溝通的能量符號,當這些能量符號,通過念力或願力施放出來的時候,就會出現一定的能量場,從而達到祛病驅邪的效果。
魏冉看完這篇“祝由概述”,默默體會了一番,若有所思地說:
“爸,看完這些,若果按我的理解,祝由其實就是各種巫術的起源。
全天下所有的巫術符咒,其實都是各種不同的能量符號,包括陣法、咒語和祝由,甚至佛教的佛法、道家的法術,也無出其右。
而讓這些能量符號發揮作用的,使之形成能量場的,其實也就是精神力的一種,也就是您說的願力或念力。
有了這些願力的加持,那些能量符號才能結合並相互作用,從而產生能量。”
魏武沒想到女兒會總結得如此精辟,細細品味一番,還真是如此,不由得微微頷首。
魏冉見爸爸點頭讚成,又接著說:
“這也就是我能把陣法和咒語融合的原因了,因為,它們本就是同一類的東西,都是遠古老祖先們偶然發現的,可以溝通天地、汲取天地能量和日月精華的符號。
而精神力,還有我們修煉的靈力,則是人們使用這些符號的能力和工具,一種是意念上的能力,也就是精神力,另一中是身體上的能力,也就是靈力。”
說到這,魏冉頓了頓,又接著說:
“所以,如果精神力和靈力足夠強大,完全可以把所有這些都糅合到一起,發揮其最大的能量場,讓人不可想象的超能量場。
甚至我在想,神話中的通天法術,也許就是此類的超能量場。”
李普生被魏冉說的熱血沸騰,無限神往,禁不住道:
“師妹說得沒錯,也許那些妖魔和神仙,根本就是掌握了這些能力和符號的凡人。
若是我們堅持修煉下去,也能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魏冉笑道:
“話也許沒錯,但現在,我們可沒時間,也沒能力成為神仙或妖魔。
現在我們要做的,是如何利用陣法、咒語這些符號,結合精神力和靈力等能力,製造出足夠且適當的能量場,驅除這些病人身上的輻射。”
三人相視點頭,隨後便不再說話,各自捧起一本書,細細品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