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見縣令

字數:4462   加入書籤

A+A-


    

    那冰人見狀也不好說什麽"沒事,老太太這婚姻是兩姓之好,隻怪沒緣分。"

    王氏也是一臉不好意思道"是啊!是啊!麻煩您白跑一趟,王氏說著拿出一兩銀子給她。"

    冰人看著手裏的錢,也挺高興,總歸沒白來。

    "那老太太,如果到時候李舉人成婚也可以找我。"周錢氏說著上了馬車。

    李文山看著她奶奶怎麽知道,他即將有老師了?連看了好幾眼他奶奶,不是說要給他說門親事,怎麽這時候又給拒絕了?

    王氏看著孫子的眼神,也有點受不住"你趕緊去吧!等回來再跟你說。"

    宴席開始了,趙家村很是熱鬧,村民們都吃的特別高興。

    散席之後,李家幾個姐姐看著家裏挺忙的,跟爹娘說好過兩天再來,也各自回家了!

    李老頭喝的酩酊大醉,嘴裏一直念叨著"爹娘","家裏祖墳冒青煙了","你曾孫考上舉人了"等等這類話語。

    "你爺爺這是想老家了!畢竟爹娘安葬在那,這都有四五十年沒回去過了……"王氏說著,眼神微微失去焦距,看著遠方,仿佛看到了家鄉。

    李文山聽著王氏講古,這老家條件比這趙家村差多了,一年到頭努力點能吃個五分飽。

    出現旱災,饑荒年他們都是活不下去,也隻是為了生活艱難求生。這也是為什麽他們寧願在趙家村這裏落戶,災荒結束了也不願意回原籍的原因。

    "‘樹挪死,人挪活’,這也是你祖爺爺和祖奶奶他們說的,他們倆為了不連累子女逃荒,選擇餓死自己,都有七十高齡了,說他們活夠了!"王氏說著說著想起以前,渾濁的眼睛裏留下了老淚。

    李文山看著流淚的奶奶,趕緊拿過帕子幫著擦眼淚,"那奶奶,不如我們回老家,祭祖一次,順便看看能不能遷移墳墓?"

    "遷墳?"王氏看著孫子。

    "是啊,遷墳了,再把李家祖宗排位供進宗祠,這樣他們也在這裏了!"李文山回答道。

    "遷墳……遷墳……等明兒你爺爺醒來,你自己問問他。"王氏看了看孫子,接過帕子繼續擦了擦眼角。

    "哎,這人老了就是熬不住夜了!今兒晚了,我這老太婆要去睡著了!"王氏捶了捶酸疼的腰道。

    李文山趕緊起身扶著老太太站起來,送她回房。

    第二天一家人都起晚了!李文山這麽年來第一次賴床,他也是堅持這麽多年的學習,為了出人頭地,可不容易了!

    考上了舉人,他要去考春闈,那也是要等三年後,這幾年他可以稍微放鬆下自己。

    "什麽遷墳?"李老頭驚的手裏的煙杆都掉地上了!

    李老頭一早醒來,被這個李文山想得震驚到了!看著掉落地上的煙杆,心疼地撿了起來,看了看沒壞。

    "算了,入土為安,祖墳不能動!"李老頭緩了口氣後歎了一聲道。

    想了想又道"當初窮後麵有點錢,也經不住回鄉的折騰,現在也沒必要了,我也七十一了,經不住路上的顛簸了,老家也沒什麽親人,和你二爺爺是親兄弟,其他人都是出五服的遠親了!。"

    李文山想了想道"那就不回去了,等忙完,我就去溪山書院讀書了。"

    李鐵柱對於老家記憶不深,他那時太多年幼,對於家鄉除了李老頭得描述,他並無太深印象。

    三天後李文山在江陵縣碼頭送別劉青謹

    "劉兄,在此祝福你前程似錦,馬到成功!"在江陵縣碼頭李文山送別劉青謹。

    "多謝!至此你我分道揚鑣,也不知何時能再見,隻望各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告辭!"

    船行了瞬間,劉青謹站在甲板上喊道"李兄我在京城等你……"

    李文山聽到了,對著劉青謹揮了揮手。

    一路走來考到如今的舉人,李文山每每想起,當初要不是冒險進了一趟深山,就算靠他自己抄書也是過得緊巴巴的,而且其他學子可沒他和劉青謹記憶力那麽好。

    就像現在村子裏的村民一樣,每家每戶咬緊牙關,也隻能供到啟蒙兩年,三年……買書的花費,讓農家子承受不起。

    就如劉青謹的母親雖然繡藝精湛,為了供劉青謹讀書也透支雙眼,視力差了許多。

    各家多是學趙裏長長輩強壓著不分家,舉全家之力供養一個讀書人,各自都是過得苦哈哈的。所以多數人家念個一兩年,也就放棄了!

    看著村裏這幾年他就發現穿打補丁的衣服多了不少,因此才答應讓他們‘獻田’。

    "李舉人,走吧!"趙裏長今天就跟著他去縣衙辦理過戶手續。

    "嗯,走吧!"

    一行人來到縣衙,文書看到憑證,李文山是舉人,那有這麽多過田畝,覺得很正常。畢竟每隔三年都有幾次人家這麽做。

    文書還隻有個秀才功名,科舉無望,拖了許久的關係在縣衙謀了一件差事,對於這些舉人,進士那是羨慕非凡。

    文書麻利的把這些給辦完了,道"好了,李舉人,您需要交點稅費。"

    趙裏長問道"請問需要多少?"

    文書看了看趙裏長道"四十兩銀子。"

    趙裏長聽到後舒了口氣,他錢帶足了,麻利地掏出銀兩遞給文書,道"請您點點。"

    文書接過銀子確認無誤"好了。"

    幾人出了縣衙,準備往回走。這時突然來了一個衙役在後頭呼喊"李舉人,等等,我家大人說見見您。"

    "哦?縣尊,要見我,行,我本想過上門遞拜貼,就怕縣尊公務繁忙打擾了縣尊正事。"李文山知道建石牌坊後,縣令就托人又給他送了一筆二十兩銀子的賞賜,想著也要去跟縣令道謝,便對著衙門的方向拱手行李道。

    "縣尊正好忙完,閑暇功夫知道您來了,所以派過來請您。李舉人,請……"那衙役做了個手勢,讓李文山先走。

    盛夏時節走進滕州古縣衙,處處青磚灰瓦、飛簷翹角的建築,一道道門檻,一進進院落,層層疊疊,高低錯落。

    縣令住在縣衙後院,前部分辦公是地方,李文山進了回廊,轉角進了宅門,往西邊拐,來到一個花廳,這地方看著應該是縣官會客的地方。他看到花廳西頭,有一個套間,叫簽押房,是縣官辦公的地方。

    李文山進來時看到一四十歲左右,身高七尺的男子,想來就是縣尊了!

    "縣尊好,學生李文山"李文山不用跪拜,行了一禮道。

    "李舉人,能在鄉試取得經魁好才華,沒想到你這麽年輕。"縣尊一臉笑意的誇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