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堤壩明器
字數:4029 加入書籤
“你們其他人可還有事?”丁侍郎說完自己手裏的事問道。
謝郎中這時起身道:“大人,我們部聽了李大人的建議,試了不同的材料後。用蜃灰、糯米石灰漿、黃沾土,粘性效果非常好,做了了好幾個建築明器,按比例的水量衝擊,堅固程度絕對可以抗住衝擊力。”
丁侍郎看了一眼李文山,有幾分好奇,“李郎中,你倒是對興修水利挺感興趣的?”
李文山聽出幾分丁侍郎對他的不滿,隻好起身道:“大人,下官去那裏就是為了看看有沒有適合的材料可以做個新的高爐。後麵看謝大人在研究如何讓堤壩更加堅固。”
帶著幾分不好意思說道:“下官還是小兒時,受寵的很,家裏雖然窮但比較調皮,把家裏的糯米和黃沾土混一起硬如石頭,比石頭都硬,看到謝郎中在煩惱此事,便把此事告知了謝郎中。”
謝郎中這時也反應過來,向丁侍郎道:“大人,李郎中那時的話,對我們啟發很大,所以我們試用一番,記錄了下來用量,後麵做了建築明器。”
丁侍郎臉色緩和了不少,道:“建築明器在哪,拿來再試一次。”
謝郎中聽了就道:“大人,我們已經把整個堪輿都搬了過來,現在就可以一試。”
丁侍郎點了點頭道:“既然這樣,大家都去一觀,看看具體到底如何,謝蘊開始吧。”
“是,各位大人請跟我來,你們稍等一會兒。”
謝郎中出去讓人把堪輿圖搬了上來。
眾人看著那精巧的模型,有從那條大河調任到工部的官員,看到了這個都連連稱奇。
“這可真是一模一樣,我可是在這裏待了五年了,我們工部真是厲害,能工巧匠不少呢。”
眾人聽了那位官員的說法,更是好奇了,“謝大人,這是誰做的,和真實的一模一樣。”
謝郎中聽了眾人的讚歎,臉上也很光榮,嘴角上揚,“這是我們一個主事的傑作,按照李大人提議的,真實比例縮小一萬倍做出來的。”
又一人忍不住問道:“那謝大人,這水怎麽測試?你們如何知道洪水量有多少?”
謝大人自信的回答道:“廖大人,這往年洪水量,這些數都是我們推測出來的,另外還準備了更大的衝擊。”
“眼見為實,我們來試一下就知道了。”
謝蘊也不再廢話,直接讓屬下開始。
看著謝蘊不斷地加量,利用水車的原理,水流一直不停,衝擊著兩岸,力度越來越大,水量越來越多。
親自參與治理過著渤河,就知道這堪輿做的非常真實。
丁侍郎緊盯著堪輿,道:“再加大水量。”
“是,大人。”
堪輿中的水快滿時,謝郎中抽了一旁的一小個甲板,水居然流入另一條小河裏,另一條河裏的水量稍微上漲了一點。
“不錯,這種成本需要多少,可有計算?”丁侍郎直接問道。
“大人,糯米很是珍貴,因此造價比普通的高出一倍。”謝蘊回道。
其他人聽了這價格紛紛搖頭,“這太貴了,這天渤河可是每次維修都需要一百萬兩,這重新修築那更是昂貴,不現實。”
“就是,而且米糧珍貴,糯米難得,許多百姓可都是半饑半飽的。”一大人也接著道。
謝郎中見這樣隻得道:“各位大人,這沿河周邊可都是良田,每年這條河的良田都會被衝毀一部分,如果這樣所以下官還是建議改成這種堤壩,還能節省不少維修費用。”
丁侍郎伸手捏了捏堤壩石塊連接之處,確實非常堅硬,“拿斧頭來。”
“是,大人。”文書聽到這話,立馬跑去取了一把大斧頭。
“大人,斧頭來了。”
丁侍郎接過之後,對著堪輿的堤壩的連接處砍了下去。
“居然沒穿透。”丁侍郎看著他用力斧頭刀口,陷入了一點。
丁侍郎看了看一旁身強體壯的護衛,“你們誰力氣最大,來試試看能不能把它砍斷。能砍斷它,本官賞銀十兩。”
“大人,卑職來,卑職力量公認的大。”身高八尺的壯漢,立馬站了出來。
“行,那你就試試看。”丁侍郎看著是他同意了。
那漢子把斧頭拔了出來,按丁侍郎的要求,砍了下去,連砍了三下斧頭才把連接的地方砍斷。
“大人,已經好了,這可比采石都難。”那護衛微微喘著氣道。
丁侍郎給了他十兩信息,揮了揮手讓他下去。
蹲下身仔細看了看,確實非常硬,這砍斷的還是類似石頭的部分。
“謝郎中這事,本官會上報朝廷,到時候由陛下決定。”丁侍郎嚴肅地說道。
謝郎中正心疼的看著被砍怪的堪輿,心疼的很,但沒辦法已經成這樣了。聽到丁侍郎也很看好的樣子,心裏也安慰了不少。
謝郎中點頭笑道:“好的,多謝大人,這是我們部的全體的功勞。”
丁侍郎看著這樣,咳了一聲道:“你們這個堪輿圖,可以多做幾個。”
其他官員也很喜歡這個,想著他們多做點到時候也能說不定有機會收藏。
於是紛紛表示,願意出材料,隻要做好了到時候能賣給他們一個。
謝郎中聽了直搖頭,“各位大人,這堪輿可是做了八天,我們沒法做那麽多。隻能再重新做一個,到時候讓陛下看看洪水阻攔的情況。”
“你原先把旁邊的一個板抽掉,這是你的泄洪?”丁侍郎問道。
“是的,在對接小河的地方,設置一個可以靈活板,完全可以避免發洪水,衝毀堤壩。”謝郎中點頭說道。
丁侍郎點了點頭,“你可以再做一個比這個大很點的堪輿圖,到時候再試一下。”
“好的,大人。”
丁侍郎看了看李文山直道:“李大人,你可真是我們工部的福將,如今你來此還沒多久,如今就想出這麽多點子,真的厲害。”
“大人,過獎了,都是碰巧。”李文山拱手道。
“這巧可真是妙,李大人。”丁侍郎深深地看了他一眼。
李文山也不說什麽,身上透著一副坦蕩地氣質。
【作者題外話】:誇大了點功效。古代糧食產量特別低,糯米產量更是稀少,造價成本非常高,明知道很好,但很少很少用到,除了皇宮和一些特別重要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