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給將士們發點股票
字數:1872 加入書籤
接到聖旨之後,表麵上吳三桂接受撤藩,然而即使是他的王下藩兵也有兩萬多人,算上家口怕是近十萬人了,這麽多人自然也不是說撤就能撤的,安置這麽多人,這準備工作康熙也不可能吹個氣兒就完成,倒是也給吳三桂一個拖延時間的絕好理由。
然而許多人卻還不太明白事怎麽回事兒,還以為吳三桂當真是要奉旨撤藩,比如康熙現在就很高興,見吳三桂奉旨了,樂的北都找不著了,除了安排吏部兵部戶部做好任務交接工作之外居然愣是沒做什麽大規模調兵之事防著點他,也當真是茶杯裏泡胖大海,膨脹的有點厲害了。
天地會這頭也有許多人頗感憂慮,畢竟吳三桂如果不反的話,他們這頭怕是就要一直當這滿清的忠臣孝子了。
也多虧了大家對劉大炮的信任已經完全不講道理了,見劉大炮一點都不慌,反而這手上的動作也越來越大,做事越來越少了避諱,越發的放肆了起來,這才一個個的都把心放在了肚子裏,澄海城的建設也在一天比一天來得高壯。
與此同時,第一批外貿產品也已經成功的銷售了出去,絲綢賣了十萬多匹,棉布賣了三十多萬,茶葉賣了四十萬箱,波特和羅東尼也比較痛快,直接以荷蘭盾現金結賬,見這潮州的商人百姓對荷蘭盾並不排斥,甚至還想在潮州這裏建設一個鑄幣廠。
不過普通商人是沒有海貿之權的,這匹貨物,是由諸商人先賣給劉大炮的西太平洋公司,再由西太平洋公司統一售賣的,直賣歐洲,獲利換算下來差不多七百多萬兩白銀!
要知道,整個清廷的歲入也才六百多萬白銀啊!(滿清前期中央財稅極少,地方上如三藩四鎮都是直接截留的,偏遠地區的掌控也很鬆散,不繳稅的人也比較多,這也是康熙非得撤藩的主要原因)
中歐航線,利潤率居然高達800!
這還是第一次,沒經驗,否則的話至少能維持在2000以上,其實已經遠超當年鄭芝龍當年了荷蘭東印度公司最理想狀態下的利潤率是環球一圈4000)。
這個由荷蘭人親自進行的貿易,卻是把潮州本地的這些商人們都給嚇著了,畢竟在他們想來能有個三倍五倍的利潤,那做夢都可以笑醒了,結果中堂大人一出手就是八倍,還保證日後會更高,搶錢都沒有這麽快啊,鄭芝龍跟大人一比,那簡直就是一坨屎啊!
然而讓他們比較鬧心的是,這個錢呢,卻不是由他們這些商人直接來賺的,而是由西太平洋公司統購統銷的,這其中利潤的大頭還是人家紅毛番,其中小頭才是他們,而且還需要憑股票來領取分紅。
何著這股票,是特麽這個意思啊!怪不得賣貨之前中堂大人非逼著大家強製購買呢,他們每家商會都掏了幾十萬兩銀子來購買股票,原本以為這就是類似於經營許可一樣的東西,買的都是不情不願的,心想著能少買點就少買點,現在看來,這都是錢啊!
中堂大人哪裏是在薅他們的錢,分明是在給他們送錢啊,隻可恨自己不懂啊!辜負了中堂大人的一片心意,這銀子,都讓那群紅毛番給賺走了啊!
這些紅毛番簡直就是強盜啊!
什麽?大人要成立一個什麽……證券交易所?要公開發行股票?最低一手股票一百兩銀子一張,任何人都有資格購買?
叫什麽……增發?
買啊!
砸鍋賣鐵也得買啊!買得越多賺的越多,而且大人說了,如果哪家商會最終總共持有的股票占比可以超過5,還可以選出一個代表作為股東代表加入股東大會,參與整個西太平洋公司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