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入兵營

字數:4077   加入書籤

A+A-


    第363章入兵營
    在原林的設想中,大批饑民拿著偽造路引入城,無外乎兩種結果。
    一種就是偽造路引全部失效,被上層發現出現大量路引,懷疑是有人偷排印刷的,所以暫時宣布路引全部失效,重新印刻新的圖案。
    另一種則是按照四方典規製,路引就是路引,偽造路引和真實路引無法區分,那麽就得當成正式路引來用。
    這麽一來,大量拿著路引的饑民入城,城裏多了數萬需要吃喝拉撒的饑民,將會十分混亂,縣兵有限的人手根本沒法維持城內的秩序。
    但現在,原林看到的情況是,持有路引的人進城了,但城內依然保持著井然有序,這自然是有高人針對這一突發情況提前做了適當的安排。
    也有可能是早就對各種不同的情況提出了應對方案。
    若是這樣,城裏的智囊還真是不簡單。
    隻見入城的持路引者,大部分直接被城裏三股勢力瓜分掉了。
    老弱者,進城後根本不用迷茫,許多和他們一樣衣衫襤褸,麵容蒼蒼的人都聚集在一起,還有人組織吆喝,想要在城裏不愁吃穿不愁喝,直接加入我們。
    或是打出江湖互助的旗號,親切宛如他鄉遇故知。
    這一夥人,顯然就是城裏的江湖人士,原林簡單分類觀察了一下,大抵是千門,要門,榮門為首,其餘一下內外八門,大多要求較高,不像這三門,幾乎有人的地方都有他們活躍的身影。
    那些失去勞動能力的老弱者,基本隻能投靠這些江湖組織。
    至於那些年輕力壯的,或是正值年華的,則另有去處。
    這第二大勢力,就是城內的各個富戶了。
    他們大多是家中管家帶著一些家仆,不少富戶為表誠意,還直接拉來了糧車,或是包子饅頭肉餡兒餅,他們要能打工幹活的,能看家護院的,甚至也有需要填房的。
    願意來,經過挑選,直接就發糧發餐。
    不少青壯或略有姿色的青年人已經在那些富戶的餐桌長凳上大快朵頤起來。
    若是既不想沿街乞討,也不想去大戶人家幫工做妾,那麽還有最後一個去處。
    這個去處還分為兩個勢力,一個是縣兵兵營,一個是縣衙衙役,兩邊都設了問跡驗體台,隻要你來源清晰,體能合格,就可以去當兵或作為府吏幫閑。
    相當於可以吃公家飯了。
    想去這兩個地方的人也是最多。
    因為撇去乞討不說,去富戶幫工的話,養活自己是沒問題,但如果還有家人在外沒能進城,或是父母妻小需要自己照料,去富人家就做不到了。
    你是賣身給大戶人家,管飯吃就不錯了,還想照顧家人,賣身為奴的那一刻,你就沒有家人了。
    但幫閑和當兵,都是公家要發糧餉的,這樣隻要省吃儉用,一家人說不定都能活下去。
    原林觀察了半晌,基本確定了幾點,四方典的規製是必須遵守的,但規則下一些人為因素,還是有許多可操作空間的。
    江湖內外八門在這亂世,已經抬頭,起碼在一定的規製下,它們已經敢明著和官府搶人了。
    估計富戶就像牆頭草,兩頭都投資,誰也不得罪唄。
    隻是官府文武分家,內外八門恐怕也是各自為政,所以整個鶴縣才亂做一團。
    官府已經看到了這種亂象,所以開始在規製下開始加強自身的實力。
    大窊國兵製原本就有浮動,諸如縣營,因為一個縣下轄的鄉鎮可能隻有兩三個,也可能有八九個,那麽一營兵力,從一兩千,到四五千不等。
    縣衙可以根據自身的糧儲,匪患,疆域等諸多因素合理申報兵源,朝廷除了定時提選征召府士郡衛,基本會按人頭發餉,府衙的核查員打點好關係就行了,而郡署的巡查通常五年才清點一次,隻要空餉數額不大,都無傷大雅。
    現在則是名正言順的征兵,縣營都統閔伏可是卯足了勁要讓自己兵力再擴充一倍。
    至於縣衙府吏,捕快這些,雖然名額有限,但每個府吏捕快還可以向下發展幫閑,所謂幫閑,不歸官製,但可領一定薪水。
    縣營都征兵了,那麽縣衙肯定也要相應發展,總之不能讓閔伏獨占了鼇頭去。
    所以衙役捕快的幫閑,獄卒,就連仵作,師爺,盤算都要增加人手。
    嗯……事情這樣發展,倒是正巧了。
    原林思索了一番,結合自己打探到的信息,雖然縣衙和兵營都勾心鬥角的,但相較之下,自己還是更傾向於兵營一點。
    就這麽辦。
    原林換了身裝束,找到說書人說有要事,強行將小昭拉走了。
    原林將自己的新計劃和小昭一說,小昭也覺得可行。
    這樣一來,兩人就算在鶴縣有跟腳了,再也不是兩個無根無萍的外來人了。
    原林出城後再用路引進城,走的是饑民排隊的通道。
    他那一身看似並不高壯的體型,卻顯得十分精悍,很快就引起了縣衙和兵營那邊的注意。
    原林也沒有猶豫,直接去兵營報道的隊伍裏排上了。
    用了一個比貝縣更遠的身份,也是從饑民口裏打探出來的。
    反正輝,楚兩州,在流匪和饑荒的雙重壓迫下,許多村落早就空無一人,根本不怕查。
    然後本是來鶴縣雲鎮投奔親戚的,結果發現親戚早就死了,沒有辦法才帶著妹妹一起到鶴縣看看能不能討口生活。
    不管縣衙還是兵營,都最喜歡帶家眷的青壯,因為有家眷意味著有牽掛,聽話,好控製,不像那些孑然一身的獨行客,鬼知道是不是流匪的臥底。
    原林的身體素質自然是沒的說,體格檢測一次就過,被分到了新二屯。
    原林還假意詢問能不能幫小妹找個活兒幹,自然被拒絕,兵營又不是善堂。
    小昭工具人角色扮演完成之後,原林就讓她回去了,以後在章五同身邊幹活,也算有了個身份來源,省得還要被人查來查去。
    鶴縣北麵有一座山,人稱鶴壁,山勢極為陡峭,縣城牆是就沿著山脊修建的。
    兵營就在山上,隻不過新兵營和老兵營被一道山澗溝壑隔開,隔山相望卻不相通。
    縣製兵營滿招十屯,原本隻有五個屯,還有五個屯的空缺,閔伏這次是下了決心,要一口氣招滿,隻是饑民人數有限,層層篩選後也隻夠三個屯。
    原林到新二屯時,那些新兵都在狼吞虎咽的吃著軍營提供的糧食,清粥饅頭管夠,原林也沒客氣,肚子敞開了吃。
    人群裏混著老兵和軍官,在偷偷觀察哪些人不像饑民,比如粥裏是有泥沙的,而饅頭又幹又硬,若不是真正的饑民,肯定難以下咽。
    在食物充足的情況下,原林盡可能的吃飽好補充體力。
    他的食量何其驚人,很快就引起了觀察者的注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