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劉安莊

字數:4300   加入書籤

A+A-


    之前的逃荒者,由於之前被靈主教一股子全部抓了去,這就導致了如今方瑜他們就連最基礎的地理信息都無法獲取。

    之前這些陳陽,東義,西川都是從天南地北的逃荒者口中得知的各個地區。

    方三多前半輩子就沒出過蕉嶺,對他來說,能知道西川和西涼就已經是不錯了。

    而方瑜就更不用多說了。

    所以,此時的他們麵臨的不僅是前路不通的問題,還有接下去要往哪走的問題。

    三人協商了半天後,最後由方瑜拍板做出了最後的抉擇。

    往回走顯然是不可能的,他們隻能往前走。

    但東義縣又不能冒然而入,要是真的遇到兵禍的話,方瑜倒有把握幸免於難,但方三多兩人就說不準了。

    所以,最終方瑜決定,繞著西川和東義縣的邊緣,嚐試著能不能走到東義縣的下個地區。

    假如下個地區還有兵禍,那方瑜等人也就不用逃了。

    連東義縣都沒能攔住這些大宛族人,那就說明,這大宛擺明了是在向楚國宣戰。

    如此的話,方瑜也就隻能找個山林先將方三多兩人安頓下來,然後他再下山為後續的生活做準備。

    方瑜之前看小說的時候,也曾料想過,假如自己穿越到古代,還是亂世的話,那必定要選擇加入一方勢力,然後沙場曆練,成為一代軍神,最後或是清君側做國柱,或是清君做個皇帝。

    總之,那時候,宅男的思想總是比較簡單且美好。

    但真來到這亂世之後。

    經過這段時間的經曆,他才真正明白,原來到頭來,最終還隻是為了一口飯在奔波。

    雖然這樣的情況,也有幾分是自己時運不濟而導致的。

    又是旱災,又是饑荒的。

    但恰恰是因為這樣,方瑜才真正了解到,生活在這個年代,這些普通平民百姓,為了活下去,為了吃口飯,他們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生兒育女僅僅隻是為了讓自己的血脈可以流傳而不因為這操蛋的時代而斷絕。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這才是這個年代平民最真實的寫照。

    這個地方到底是誰做主,對於方三多來說並不重要。

    王朝的更替對他們來說隻是換個身份而已。

    楚民,魏民,唐民,僅此而已。

    可能也隻有首都的人才有幾分王朝的歸屬感吧。

    在這一刻,方瑜內心真正升起了一個想法。

    這樣的世界,需要改變。

    這個世界需要改變的,並不是什麽王朝,也不是什麽勢力或者是什麽局勢。

    它需要的,是從底層開始改變,要改變的是這個時代百姓的生活方式,乃至生活目標。

    最最重要的,就是一個字:吃!

    吃飽!喝足!睡好!

    勢力的更替是無法避免的。

    集中統治也是必然的。

    人類作為一個群居物種,為了生活,必然的都會分出三六九等,這是生物的必然規律,無法避免,也無法改變。

    哪怕再怎麽粉飾,也不過是由明轉暗罷了。

    統治者的必須的。

    沒有統治者,人人各自為主,那人類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所以,更換王朝,更換時代,其實並不重要。

    隻要讓下麵的人可以活的更好,那麽,時代或者王朝的壽命才會一直長久。

    否則興軍起義,也不過就是一個循環而已。

    假如方瑜不曾經曆過這些,為了樂趣,為了好玩,或許他會成為這個王朝的弄潮兒,有係統的幫助,他的確有很大的可能成為這個國家,乃至這個世界的主人。

    但這樣一來,方瑜就和其他逐鹿中原的霸主別無二致了。

    甚至,方瑜的心態還會更叛經離道一些。

    因為他本身就是為了體驗而做這個事,他對這個世界的百姓,並沒有太多的認同感。

    他當上皇帝後,自然也會頒布很多的發令,讓國內的百姓過的更好。

    但無疑,他更多的為的是自己的。

    屁股決定腦袋。

    一旦方瑜真的嚐試過至高皇權的滋味,在沒有堅定信念的情況下,就連方瑜都不確定他能否抵抗的住這種腐蝕。

    這點方瑜並不清楚,但至少他心裏明白,他是不願意成為這樣的人的。

    不幸卻也是幸運的是,方瑜經曆了這一切。

    陪著方三多和黃梅,以及更多的逃荒者,他經曆了底層百姓辛酸而又無奈的生活。

    哪怕僅僅隻是幾個月的時間,但這幾個月以來,這些經曆,卻讓方瑜的心中萌生出了一個最為樸素而又真摯的想法。

    他想讓這些人,活的更輕鬆點,活的更開心。

    這個想法雖然很微弱,但卻牢牢的種在了方瑜的心中,無法動搖。

    隨著體會越來越多,這個想法也像是一顆樹苗一般,不斷的在他心中,生根發芽

    就在方瑜心生感悟之際。

    另一邊,楚國戶部尚書梁毅梁司徒,在經過了一個星期的舟車勞頓之後,終於趕到了壽元州,培源縣,劉安莊這麽一個小村莊內。

    自從上次朝議,梁毅在生出了回去探望老師的想法之後,本想立刻前往劉安莊的,卻因為賑災事宜的交接而耽擱了下來。

    而這一耽擱,就是足足兩三個月的時間。

    這段時間內,他不僅要配合隆成太子的旨意,將自己手上的相關奏本紀要交接給東宮,還要配合開撥銀兩和糧食提供給太子和昌王府以供賑災和軍備儲糧。

    這期間,他忙的是團團轉,連續在府邸連軸轉了有一個多月這才有空回家和妻兒小聚一下,然後又再次投入政務之中無法自拔。

    更別提後麵聽到西涼線報說,大宛居然真的入侵了成懷東義縣!

    這個信息讓楚皇大發雷霆!

    當場下達急令,讓戶部提供兵馬糧草送往西川,讓昌王府即刻出兵,將入侵的大宛人趕盡殺絕!

    本來就是饑荒之際,早就撥出了一大部分的糧食用於賑災,如今又要支出用作戰時糧草,糧庫中哪有那麽多糧食?!!

    當時梁司徒就差點要直接在朝陽殿上告老還鄉了。

    這t。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