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船廠

字數:3328   加入書籤

A+A-




                      這是鄭經兩世為人第一次見到大明朝這種古老的船廠,在未穿越之前,鄭經做為一個紈絝子,怎麽可能會關心造船這種工匠操心的下賤事。

    而未穿越時的賈政經不過是一個農學院畢業的普通大學生,畢業後進入農技站成了一名朝九晚五的社畜,更沒有機會見識這種高檔的行業。

    整個船廠非常龐大,在船廠工頭引領下,鄭經挨個的視察了整個船廠。整個船廠分為木料坊、鐵釘坊、船帆坊、纜繩坊、造船坊、還有一個鑄炮坊。

    各個作坊的大匠都是鄭氏多年招攬的工匠,雖然說地位不高,沒有什麽話語權,主家讓造什麽就造什麽,但是鄭氏給予的待遇卻很不錯,比起在大明做匠戶要好上許多,這些匠人都對鄭氏忠心耿耿。

    船廠工頭挨個介紹各個工坊的作用,首先這木料坊是處理所有砍伐來木料,這些木料需要反複晾曬,保證絕對幹透才行。

    同時這些木料需要用特殊方式處置,保證在晾曬的過程中不變形扭曲,不然一根木料就廢了。鄭經明白,這是在木料幹燥的過程中會產生應力,就算是後世去除應力也是一個必要的步驟。

    鐵釘坊專門打造造船所用的船釘,俗話說‘破船還有幾斤釘’,可見造船是非常消耗船釘的,鐵釘坊裏幾十個鐵匠每天的工作就是揮舞著鐵錘打造船釘。

    船帆坊顧名思義就是製造帆船的地方,鄭氏的船帆分為兩種,一種是中式福船采用的硬帆,硬帆的材料使用竹竿為骨,竹篾編織,相當於有骨的竹簾。

    另一種是西式夾板船的軟帆,軟帆需要很厚重的帆布,這些帆布需要的特製加粗的棉紗進行紡織,這樣紡織出來的帆布厚重結實。

    纜繩坊負責製作戰船上的纜繩,製作繩索的材料是麻,麻在華夏文明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僅次於桑的存在。

    當然製作繩索最好的麻是劍麻,不過這種麻現在主要分布在新大陸,大明並沒有這個品種的麻種植。

    造船坊中,鄭經第一次看到了造船的船樣,工匠們大多都沒有文化,他們在造大船之前,先要按照比例,製作出一個縮小比例的船模,這個船模就是船樣。

    根據船樣在模擬的各種風浪中的表現,找到不足之處,進行修改,最後定型。而西方的造船是采用圖紙的方式,運用各種計算公式,進行船隻的設計。

    這就是東西方造船的最大區別,也是東方造船漸漸落後於西方的一個根本原因,本質上東方的造船是經驗傳承,好多工匠你問他這麽做是為什麽,他說不上來,但是他卻知道必須這麽做。

    經驗傳承需要更多的天賦,這就導致了很多的經驗會在曆史的長河中慢慢消失,這一點上鄭經非常的清醒。

    造成這樣的結果是因為華夏土地上沒有基礎學科的土壤,官本位的思想下,讀書的目的是做官,而做官隻考經學,大家都學經學,誰會費力不討好的研究基礎學科。

    不但得不到理解,而且還會被人認為是不務正業,整個社會氛圍如此,基礎學科得不到發展就成了必然之事。

    鄭經的穿越最大的作用,不是他懂什麽先進技術,會造玻璃、會造肥皂,而是他明白什麽學問才是未來發展的主要潮流,他能保證整個鄭氏一直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這才是最大的金手指。

    在鑄炮坊中,鄭經看到了最古老的泥模鑄炮,這種鑄炮方式成品率非常的低,製作泥模的過程中無法徹底的排除空氣,不能有效排除空氣,在鐵水灌入泥模的時候就會出現沙眼,沙眼過大火炮就容易炸膛。

    這樣的一門火炮也就廢了,隻能重新融化再次澆築。廢品率的居高不下造成了火炮的成本居高不下,一門千斤紅衣大炮的成本需要一千多兩白銀的成本。

    對於這樣的鑄炮效率與成本,鄭經正好有很好的解決辦法,不但可以保證成品率,還能提高火炮的質量。

    想要提高火炮的質量,首先要提高煉鐵的技術,如今全世界的煉鐵技術都不怎麽樣,鐵料中的含碳量太高,導致鐵料脆硬,在火炮發射的時候就容易炸膛。

    為了避免炸膛,工匠們鑄造火炮的時候,就隻能將火炮的管壁加厚,這就造成了火炮無比笨重。

    這就是明清鼎革之際,對長身管火炮的普遍認知就是火炮笨重,隻適用於攻城守城,不適用野戰。

    其次就是要解決鑄炮過程中泥模出現的氣泡問題,這個問題使用鐵範鑄炮法就能完美的解決。可惜的是曆史上鐵範鑄炮法出現之後,沒有多長時間,火炮的製造就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大型水壓機和大型鏜床的出現,讓火炮的製造方法出現了本質的改變,水壓機像揉麵團一般將鋼鐵揉捏成不同規則的圓柱體,再使用鏜床進行打孔。

    由於鋼鐵材料在經過擠壓之後,組織排列更加的緊密,使得火炮管壁抗壓性更強,火炮的管壁就能製造的更加輕薄。同等口徑的火炮重量就會大大的減輕,給後世的超口徑火炮製造提供了可能。

    在船廠視察了一圈,鄭經對鄭氏的實力有了很深的了解,另一個時空,這些工匠都成了滿清的囊中之物,更進一步的削弱了鄭氏的實力。

    這一個時空,鄭經絕對不會讓這些工匠落到滿清的手中,他非常清楚,這些工匠才是鄭氏能否崛起的根基。

    鄭經非常的慶幸,銅山還沒有被滿清攻陷,這些人才還在鄭氏的掌握之中。

    鄭經一聲令下,船廠即刻開始搬遷,搬遷的順序,依次為人員、設備,最後才是原材料。

    這麽大的一個船廠,想要徹底的搬遷完畢,沒有十天半個月,根本無法完成,搬遷的過程中肯定會驚動滿清的眼線,滿清在漳州的守將很快就會知道鄭氏在銅山的反常動作。

    鄭經下令林陛帶領水師嚴密監視滿清的一舉一動,不給滿清任何機會,若是滿清敢在這個時候進攻銅山,一定要迎頭痛擊,將滿清伸出來的爪子剁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