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謀劃瓊州
字數:3495 加入書籤
‘黃皮猴子’這個稱謂讓馮錫範勃然大怒,怒聲罵道“一群毛都沒褪幹淨的猢猻也敢沐猴而冠,臣倒要看看哪個不長眼的東西敢這麽說,臣扒了他的皮。”
“希範!憤怒是弱者的表現,人家瞧不起我們是有理由的,我們上萬人圍攻人家千人左右的城堡都打不下來,憑什麽讓人家尊敬我們?”
“這”馮錫範被問住了,確實是如此,無論是老藩主,還是現在,若是兵力相當鄭氏之兵真的打不過這些西夷。
“別看我們將他們打敗了,人家心裏並不服氣,在他們的心裏一定在想,你們不過是仗著在自己的家門口,占據人數優勢,以人海戰術贏得了勝利。
若是他們人足夠多,他們絕對不會向我們投降,這些白皮驕傲著呢!”
“那就打到讓他們臣服,有生之年,臣一定帶著兵船,打到這些西夷的家門口,一把火燒了這西夷的鳥國都,不然難消臣心中這口惡氣。”
“好!有這個誌氣就行,寡人等著這一天的到來,你若能扶風萬裏揚漢旗,寡人不吝公侯賞賜。”
“那臣就提前將這個爵位預定了,總有一天臣會實現這一目標的。”
“在實現這個目標之前,你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那就是甄別這些俘虜中的工匠,無論是什麽工匠都必須要把人留下來。
我們既然已經落後於西夷,那就要放下身段認真學習人家,師夷長技以製夷,不丟人。”
給馮錫範交代下任務之後,鄭經率領船隊返回安平王城,在路過南澳的時候,將張煌言的人馬暫時安置在南澳島上,攻打瓊州需要一個周密的計劃,這麽遠的距離跨海遠征可不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回到王城,鄭經稍微休整了一下,將方以智一家人安頓好之後,立刻召集文武群臣商議打瓊州府。
“王上!臣反對,瓊州府是大明出了名的邊鄙之地,而且離得承天府又那麽遠,打下來對我們有什麽好處?”掌管著鄭氏錢袋子的戶官鄭省英第一個出來反對。
“臣也反對,我們現在出兵要打也應該打福建、浙江這樣的膏腴之地,打瓊州府太不值得。”兵官洪旭也出來反對。
“你們呢?也是反對的觀點嗎?”
“臣等請延平王三思!”
這話一出,鄭經就明白了,所有人都是一個論點,那就是瓊州沒有任何的價值。若不是鄭經是穿越者他也會反對打瓊州,距離太遠,又太窮,實在不值得耗費太大的精力分兵把守。
好在穿越者的優勢就在於先知,鄭經揮手壓下眾文武的聲音,沉聲說道“諸位臣工反對的都有道理,可是你們卻忽略了一個我鄭氏的最大問題,我鄭氏嚴重的缺鐵,沒有鐵別說打仗了,我們連種地都會無比的艱難。”
“可是王上,瓊州也沒有鐵啊!”鄭省英質疑道。
“若是寡人說瓊州有鐵,而且有我們幾百年都用不完的鐵,你們覺得這瓊州該不該打?”
鐵有多重要,自古都是官營就可見一斑,自古以來都是鹽鐵官營,正是因為這兩樣東西太重要,各個當權者都要將這兩樣抓在手裏。
“王上所言當真?”洪旭急切地問道。
“千真萬確,寡人也是無意中聽有懂苗語的朋友說起,苗人進山隨便撿塊石頭,用火燒紅捶打,就能得到一把不錯的柴刀。
寡人由此推斷瓊州不但有鐵,而且還是好鐵,這樣一座大鐵礦,就憑著我們現在的用鐵量,幾百年能用完都是快的。”
“王上,您拿我們這些臣下當傻子嗎?憑著這麽一句話就相信瓊州有大鐵礦,您就算是編瞎話也編的認真一些。”洪旭語氣沉痛地說道。
鄭經臉上一點兒尷尬的意思都沒有,幹笑兩聲說道“諸位!如何得到的這個消息,寡人不能向諸位透露,不過寡人所說絕對是千真萬確。
大家有消息靈通者應該已經知道,寡人已經將在四明山堅持抗清的張蒼水部接到了南澳島,未來張蒼水部將會駐守瓊州,與我鄭氏一同協防瓊州。
瓊州有鐵的消息,寡人也告訴了蒼水先生,諸位覺得這麽大的事寡人會與張蒼水開玩笑嗎?”
“王上!臣等絕對相信王上所言!”文臣武將這回的聲音整齊了很多。
“既然大家都相信寡人,那麽大家支持打瓊州嗎?而且寡人還要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那就是瓊州府有一塊地方,常年炎熱幹旱,非常適合曬鹽,若是能夠在那裏修建起曬鹽廠,那可是一個躺著都能數錢的生意。”
這下子這個時代最掙錢的兩項產業都有了,一眾文武官員,瞬間變成了好戰分子,紛紛鼓噪要求盡快出兵拿下瓊州府。
做通了文武的工作,再談出兵的問題,鄭經就不著急了,打瓊州府非常容易,隻要將艦隊把雷州府與瓊州府隔離開,剩下的就是將陸師派到陸上接受城池。
更重要的是如何防備滿清的反撲,滿清做為一個大一統的政權,被人偷了一府之地不可能沒有任何的報複手段。
不同於承天府隔著寬闊的海峽,想要與鄭氏決戰就必須要打造強大的水師,隻有戰勝了鄭氏的水師,才能登陸承天府。
而瓊州府與雷州府之間的瓊州海峽最窄的地方隻有不到四十裏,劃著小木船在風平浪靜的時候都能渡過海峽。
這就給瓊州府的防禦增加了難度,完全依靠水師也不現實,老虎還有打盹的時候,萬一什麽時候,滿清就偷渡成功了。
這就要要求瓊州府的守軍必須能夠頂住第一波攻擊,隻要頂住這一波攻擊,水師截斷滿清的援兵通道,那登上瓊州府的滿清兵馬那就是甕中之鱉。
那麽要派誰去守瓊州海峽,又安排誰幫著張蒼水協防瓊州府,防禦滿清可能的登陸作戰。
一時間鄭經也沒有一個好的人選,隻是吩咐工官何斌挑選懂采礦、冶煉的工匠,戶官鄭省英挑選前去挖礦的苦力,以及負責鹽田開發的勞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