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大艦隊
字數:4946 加入書籤
鄭氏的這一次海軍會議,可以說是一次裏程碑式的會議,會議的重要性並不在於將水師換成海軍的稱呼。
而是在於海軍作用發生的改變,從一個輔助軍種,成了一個真正獨立的軍種,從思想上摒棄了陸戰思維。
海軍從誕生的那天起,就是一個技術性的兵種, 隨著海軍的發展專業性隻會越來越強,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沒有紅毛夷士兵的幫助,鄭氏的士兵都無法將‘巴達維亞’號開動起來,更別說進行有效的作戰。
這是一次轉變思想的會議,讓鄭氏海軍正式摒棄了原本的海盜思想, 之前的鄭氏海軍從來就沒有統一過思想,隻有一些有理想的將領還有一點皇漢思想, 想著興複大明。
海軍的正規化就是要大家摒棄海盜思維, 要有軍人的榮譽感,在思想上認為自己是華夏的守護者,而不是攔路打劫的海盜。
這樣的思想正是鄭軍所欠缺的,鄭經一直都想將鄭氏軍隊的思想建設抓起來,可是以前是忙於自保,不敢進行大的動作。
一旦操作不好,不但思想工作沒有做好,就連人都給做沒了,如今一場爪哇之戰,既贏得了勝利,也讓鄭軍上下看到了差距。
鄭軍已經從滅亡的邊緣走了出來,當大家不再為生死擔心的時候,就有了新的追求。鄭經挾大勝之威,正是威望最高的時候,這個時候正是思想建軍的好時候。
鄭軍在海軍會議被劃分為三大艦隊,第一艦隊為本土艦隊, 作戰範圍包括整個大陸東部海域,以及朝鮮、倭國和呂宋。
第二艦隊為瓊州艦隊,作戰範圍包括整個大陸南部海域,以及安南、占城、婆羅洲等華夏南海區域內所有作戰任務。
第三艦隊為滿剌加艦隊,作戰範圍包括整個滿剌加海峽區域,以及整個南洋群島,包括應對滿剌加以西海域的威脅。
第三艦隊目前作戰任務最重,也是最有可能發生軍事衝突的戰區,加強滿剌加艦隊就成了華夏海軍的首要任務。
提督第一艦隊軍事長官林陛,洪暄副之。
提督第二艦隊軍事長官陳輝,陳澤副之。
提督第三艦隊軍事長官林鳳,老將蔡翼副之。
林陛主持海軍日常工作,第一艦隊的訓練由副將洪暄主抓,這樣的任命,便將林陛的地位與其他將領拉開,成為鄭氏海軍第一人。
鄭經一直想做的事,就是將林陛這個能夠理解自己思想的年輕將領提拔起來,怎奈資曆一直不夠,這一次的爪哇之戰, 成就了三個人。
這三個人理所當然的成了華夏海軍三大艦隊的當家人,成了海軍將領裏的最大贏家。
海軍會議結束後,鄭經便在林陛的陪同下來到船廠,‘巴達維亞’號從回到承天府就被拖到船廠被工匠們反複研究。
船廠總管大匠洪九公將鄭經與林陛一行人迎進船廠,洪九公知道鄭經不喜歡虛禮,直接將一行人帶到‘巴達維亞’號上。
洪九公介紹道:“王上!臣等現在正在對整個大艦進行反向測繪,等到反向測繪完成,臣等打算將這艘大艦進行拆解。隻有全部拆解之後,工匠們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掌握這艘大艦的精髓。”
鄭經點點頭道:“寡人允許你們拆解,不過你們要將所有的拆解過程進行編號,保證拆解完成之後能夠以最快的速度組裝起來。”
“王上放心,船廠接下來的時間裏,將會主抓大艦的建造,剩餘的力量保證夾板船的建造。”
“不!福船的研究也不能停止,我們的福船用做貨船還是非常不錯的一款運載船,當然以後那些一號福船以下的小船就不要生產了,那是在浪費寶貴的船廠力量。
寡人給你們提供一個思路,那就是嚐試我們的硬帆與西洋軟帆進行組合。這樣的搭配是不是既能保留西洋船帆受風麵積更大的優點,也能兼顧我福船硬帆操作靈活的特點。”
洪九公沒想到延平王會提出這樣的觀點,軟硬帆相結合能夠達成什麽樣的效果,需要通過不斷的試驗才能總結出數據。
不過延平王的這個想法確實打開了他的思路,洪九公雖然沒有文化,也沒有學過物理,不懂造船設計的理論知識,但是他卻是一個有著豐富的實操經驗的造船大匠。
一艘大艦你讓他說出個所以然來,他可能說不出,可是他卻能明白船上每一處設計的用處,而且能夠憑借經驗做到最優化的處理。
穀茗
缺點就是這個時代的大匠對技術的傳承是依靠著口口相傳,由於不識字,很難留下文字的記錄,而那些讀書人又不屑於從事造船這種賤業。
這就導致了華夏的造船,很難進行係統的發展,這也是華夏造船漸漸落後於西方的一個重要原因。
頂層的精英根本就不注重這些技藝的整理與傳承,這也是鄭經不顧鄭氏上下反對也要開啟全民義務教育的原因。
短期內還能憑借著自己後世記憶裏的那點兒淺薄的知識拉近與西方的距離,可是在長遠的發展上來看,一套係統的學術傳承理論才是一個國家的命脈。
套用一句後世說爛了的話,那就是教育是最低成本的國防。
這個時代東西方基本上都是一樣的采用精英教育模式培養人才,隻不過東方的教育更偏重於哲學理論和道德修養的教育。
而西方在文藝複興、思想解放後,開始了類似於華夏春秋時代的百家爭鳴,各種學術思想層出不窮,人文、科技也是在這個時代開始漸漸形成了係統性的理論知識。
這是東西方後來拉開差距的最大原因,東方人智慧太高,太早的打開了智慧之門,百家爭鳴之後,智慧點全部點在了權謀上,實用之學隻能淪為權謀的工具,成了等而下之的雜學。
鄭經從後世穿越而來,他非常清楚這些基礎學科的發展才是社會進步的基石,義務教育不但能夠流水線一般地提供各個行業最基礎的人才,同時也能從最優秀的人才中選拔出各個行業的頂尖人才。
在造船廠,所有的工匠現在都要利用休息的時間識字,識字率是各個崗位晉升的一個標準,尤其是剛剛進入船廠的年輕人更是重點關注的對象。
所有青年進入船廠,每天都要進行識字培訓,三個月後的考核如果不能達標,將會被安置最邊緣的崗位,拿最低的薪水。
在承天府能夠拿到高薪,受到百姓羨慕的幾個工廠分別是造船廠、槍炮廠、火藥廠、鋼鐵廠。
這幾家工廠被稱為鄭氏四大廠,都是延平王府的公有產業,隻要能夠進入這些工廠工作,就等於端上了鐵飯碗。
不但薪水高,待遇好,而且還是官身,在安平城消費的主力就是這些工廠職工以及他們的家屬。
誰家的小子要是能進這幾個工廠,馬上就會有媒婆前來提親,這意味著隻要小夥子認真工作,一年之後就能拿到一級工的職稱。
這個職稱是正式工的標準待遇,月薪二兩,還管一日三餐,每年還會發兩身新衣服。這樣的待遇可以說二兩銀子一文錢都不用花,都能留給家裏過日子。
更關鍵的是,隻要是進入四大廠的職工,其家屬工廠都會給安排工作。
都是普通百姓移民來到承天府,早就打破了宗族體係。男女大防在鄭氏工業化的推動下,也漸漸的出現了鬆動。
四大廠都辦有托兒所和幼稚園,兩口子都上班的工人早上上班的時候將孩子送到托兒所,晚上下班的時候再接回家。
托兒所裏還負責教孩子認字,這樣的新鮮的模式很快便在四大廠風靡起來,雙職工家庭可以放心地將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雖然讓女人進工廠遭到了不少守舊者的抨擊,認為這是禮崩樂壞,婦人不守婦道,但是在巨大的利益麵前,這些衛道士的指責就像是臭屁一樣,除了能夠帶來一股惡臭之外,根本就阻止不了婦人進入工廠的熱情。
同時四大廠還製定了職業技能等級工製度,每年都會按照規定的要求對全部職工進行職業技能考核。
一旦有職工通過考核升上一級,所帶來的不僅僅是薪水的上漲,待遇的提高,更關鍵的是社會地位的提高。
隻要升為二級工,就能擔任班組長,成為工廠最基層的管理者,若是能夠達到三級工的標準,那恭喜你,你已經成功躋身為官身,工官衙門會給你發放從九品衣冠,你一躍就成為了官身。
職業技能最高等級是八級,這個級別被稱為超級大匠,考核要求是超級大匠能夠獨立開發出新的產品,包括從繪圖到製造的整個流程要全部掌握。
這個級別已經不是普通工匠所能夠達到的境界,必須要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同時還要具備超越同行動手能力。
一旦達到這個級別,就會被授予榮譽工官職位,享受超過工官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