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教育問題
字數:5214 加入書籤
張煌言無法回答鄭經的問題,儒家最大的問題就是漂亮話說一大堆,卻解決不了實際問題,他很想說那就讓工匠也造大船,可是他知道這樣說會被延平王笑掉大牙。
若是能夠造的出來,看到西夷的大艦還會如此震撼嗎?可能對於華夏工匠來說,他們能夠將這艘船拆解一遍, 然後照貓畫虎的模仿出一艘來。
然而船為什麽要這麽造,桅杆為什麽要這麽立,帆為什麽要設計成這樣,卻是一無所知。
張煌言發現自己每次與延平王辯論,到最後輸的那個人一定是自己,延平王總是能夠拿出詳實的證據將自己的一位說辭都反擊回去。
“王上為何如此厭惡儒學?難道儒學就沒有可取之處嗎?”
鄭經一聽張煌言問這話,心裏就有些煩躁, 這種問題就跟後世漂亮國的邏輯差不多。
你們要學習我們的製度。
我們學了啊!
那你們為什麽不按著我的規矩來?
我們想走出一條不一樣的道路。
你不完全按著我的來, 你就異端,你就是邪惡的。
我們希望與你們共存。
這個世界隻有我們是最正確的,你不守我們的規矩就是錯誤的。
套用到儒家這邊也是如此,是一個完整的邏輯閉環。
你們都應該讀書。
我們讀了啊!
那你們怎麽還讀那些雜書?
我們希望兼容並蓄,多學一些知識。
你們不學我們,就是旁門左道,就是奇技淫巧。
我們希望所有學問都能共同發展。
你排斥我們,覺得我們無用。
若是換了別人這樣問,鄭經都懶得搭理他,可是麵對這個說是華夏脊梁的男人,鄭經還是狠不下心。
“蒼水先生!寡人從來沒有厭惡儒學,也認為儒學對於凝聚華夏人心,保證華夏千年版圖不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寡人反對的是儒家搞一言堂,凡是不同於儒學的思想學說,都被你們斥為異端邪說,大肆抹黑。連對天下有著至關重要的實學都能被你們抹黑為奇技淫巧。
你們一直講君子要有雅量,難道就不能與其他學說並存嗎?在寡人看來,儒學有儒學的用處, 法家有法家的好處,墨家有墨家的優勢。
兼容並蓄才是一個民族發展的動力,一味的排斥隻會故步自封,終有一天我們會被那些西夷打上門來,我們會被他們踩在腳下,徹底淪為奴隸。”
張煌言能夠聽得出來,鄭經說的這些話是發自肺腑之言,讓他不明白的是延平王明顯對西夷的敵意比滿清還要高。
他當然知道鄭經所說的兼容並蓄對於國家來說是好事,可是對於儒生來說,官位名位就那麽多,多一個人來競爭,儒生就少一個。
事關儒生權力名位,儒生怎能不拚命阻擋,即使是張煌言也不能免俗,當有人動了這塊集體的利益,他第一時間想到的還是維護集體的利益。
“王上!不是臣沒有雅量,就算臣支持也擋不住天下讀書人的反對,一旦天下的讀書人都知道王上推動的是從讀書人口中奪食的政策,王上反攻大陸之時必然會受到層層阻力。
所有的士紳都會站在王上的對立麵,這將會給王上的大業帶來巨大的困難啊!”
穀銆
“反對吧!寡人不怕,既然滿清能夠將刀狠狠地揮下去, 寡人也一樣能,這些士紳要麽改變,要麽毀滅,正好能夠將大明的基礎社會推到重新規劃,將國家的權力影響到每一個百姓。”
“王上!滿清是殺了很多人,可是滿清並沒有動士紳的根本,士紳雖然剃發易服,但是依然是鄉村的根基。
有功名的讀書人,滿清依然沒有向他們征發賦役,科舉依然考的是四書五經,八股文章。
讀書人明白,讓他們剃發易服是讓他們聽話,該給他們的好處一樣都不會少,這才是滿清能坐穩中原的真正原因啊!”
鄭經一愣,隨即釋然,怪不得後人說隻有祖龍與太祖才能配得上千古一帝的稱號,其他人無論是誰都配不上呢。
祖龍一天下,郡縣製影響華夏兩千年,到現在也依然是沿用著祖龍的基本製度,而太祖則是打破了皇權不下鄉的藩籬,徹底的清除了士紳、宗族、官吏對百姓的盤剝。
想到這裏,鄭經哈哈大笑:“他們想要反對,想要當老爺,那寡人就砸碎他們,讓他們徹底的成為過街的老鼠。
用不當官威脅寡人嗎?他們不當,寡人就自己培養,明太祖的辦法太落伍了,竟然做強迫他們當官這種好事。
他們可以選擇不當我鄭氏之官,敢於鬧事者,寡人的大軍會讓他們知道什麽叫做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張煌言心中一片冰涼,他在鄭氏的時間越久,就越是能夠感受到鄭氏擁有無限的潛力。鄭氏現在並不缺地,需要土地南洋有的是,唯一製約鄭氏發展的是人口,是漢人百姓。
一旦鄭氏兩府之地的免費教育全麵推開,人才一定會不斷湧現出來,以張煌言的閱曆絕對不會相信那些讀不起書的百姓中沒有適合讀書的種子。
士紳子弟多出人才,那是因為士紳有培養子弟的條件。張煌言若是從後世而來就會知道一個詞叫做‘階層固化’,隨著社會的發展,階層固化就會越來越嚴重,窮人越來越難出頭。
對於無法改變的事實,張煌言雖然心中同情儒生,認為儒生的務虛是能夠通過引導變得務實的,但是張煌言知道推進全民教育是一個國家走向強盛的必由之路。
華夏百姓自古就知道教育的重要性,任何一個有能力的家族都會全力支持子弟讀書,隻不過在官本位的思想下,讀書的目的在華夏發生了扭曲。
嘴裏喊著讀書明理,心裏卻想著榮華富貴,高官厚祿。要想改變百姓對讀書的看法,不再一心讀書就是為了當官,就必須要擴展讀書的應用。
“王上!自古讀書人為了都是高官厚祿,所有人都讀書,難道所有人都去當官嗎?那些讀了書不能當官的人,他們會不會心存不滿?”
“蒼水先生!即使不推行全民教育,讀書人都能當官嗎?全民教育是為了開啟民智,使得百姓不再愚昧無知。
這也是我們為什麽要讓我華夏子弟多學一些其他知識的原因,即使當不了官,也能憑借學堂裏學到的知識,謀求一份足以養家糊口的職業。
數術學得好的可以繼續深造,研究更高深的數術,就算不能繼續研究下去,也能去找一份賬房的職業,養家糊口不是問題。
格物學得好的可以繼續深造,研究天地之間一切運行的規律,破解宇宙的奧秘,就算不能繼續研究下去,也可以進入工廠做一名技術員,說不定哪一天就能研究出一項可以改變人類發展的技術。
其他的科目也是一樣,我們就是要通過這些基礎知識的篩選,選出各行各業需要的人才,並不是隻有當官這一條路。
總之,我們不能總是認為隻有當官才最有出息,在承天府一個工匠若是做到超級大匠,他享受的待遇比工官還要高。
超級大匠雖然不是官,卻享受官員的待遇,這樣的待遇難道還不能吸引年輕人投身於實學之中嗎?”
張煌言沒想到鄭經現在就已經將工匠的地位拔的如此之高,將工匠地位拔高那就意味著未來工匠代表的實學必然會在鄭氏的地位會水漲船高,未來儒生的麵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工匠所代表的的實學。
實學的成績是看得見摸的著的,而儒學卻是虛幻的,將來儒學不進行改變,必然會被實學所取代。
張煌言此刻的心是無比慌亂的,他很想懇求延平王能夠給儒學一條生路,可是他卻知道延平王沒有做錯,是儒學自己太不爭氣,在自己最強大的時候,竟然能夠被關外一個蠻夷部落掀翻。
懷著這樣沮喪的心情,跟著鄭經來到了崖州,工官衙門下屬的工匠正在安遠河上指揮著招募來的苗黎勞工築壩修建水車,這些水車提供的動力將會帶動紡織機械運轉。
如今的崖州城外的安遠河邊就是一座大工地,除了在建的棉紡工廠之外,還有一座大型的商品交易市場也在緊鑼密鼓的建設當中。
一旦建成之後,崖州將成為華夏對外貿易的窗口,所有的國家隻要是繳納了入關關稅,都可以到崖州進行交易。
當然華夏商人也可以將貨物運到舊港、爪哇等地區交易,華夏商圈之內的貿易可以自由流通,隻要照章納稅,官府不會橫加幹涉。
由於距離的原因,鄭經等一行人抵達崖州的時候,從滿剌加起航的第三艦隊還沒有到達崖州,趁著這個難得的閑暇時間,鄭經帶著老婆孩子,好好地崖州的沙灘上享受了一回天倫之樂。
快兩歲的閨女,在崖州潔白的沙灘上來回撒歡,玩兒的不亦樂乎。唐婉兒腿腳不便利,隻能看著鄭經與閨女還有錦瑟在沙灘上瘋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