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巡視(四)
字數:4248 加入書籤
張煌言陪著鄭經順著已經壓實的路基一路來到昌化縣,昌化如今已經成了一座鋼鐵之城,就連昌化縣縣衙都是圍繞著鋼鐵廠服務,隻為方便鋼鐵廠的運營。
整個鋼鐵廠包括石碌采礦的礦工,已經擁有一萬多名工人,包括這些工人的家屬,使得昌化的人口出現了爆炸性的增長, 達到了十多萬人,成了僅次於瓊山的與崖州的瓊州府第三大人口大縣。
工業的發展讓這個原本鳥不拉屎的偏僻之地,成了瓊州府的膏腴之地,連帶著昌化縣的地價都翻著倍地增長。
人口的增長給昌化縣帶來的既有好處,也有難處,好處是人口的增加,帶來了大量商鋪入駐, 這給了昌化縣充足的稅收,讓昌化縣獲得了不小的溢出效益。
壞處是人口多了之後,昌化縣的治安壓力變大,昌化縣衙與提刑司不止一次提出擴大提刑司的規模,都被張煌言駁回。
張煌言的理由也很充分,工廠的人員治安問題就找工廠,反正工廠也不歸地方管轄,憑什麽讓地方上增加壓力。
鄭經是第一次聽到這種工廠與地方上的矛盾,這些事一般不出大的問題,地方與工廠都會形成默契,能不上報就不上報。
對於這種地方與工廠的矛盾本質上還是國家與地方的矛盾,畢竟工廠所代表的是國家利益,而縣衙代表的是地方利益。
不過人口的增加確實給地方上帶來很大的治安壓力,這是實實在在的壓力,工廠不能一點都不承擔。
鄭經將工廠廠長與昌化知縣叫到一起,做出一個決定,從今年開始, 鋼鐵廠每出售十斤鐵就拿出一文錢用做昌化縣的治安經費。
鋼鐵廠現在每年的產值每年至少都在萬萬斤以上, 十斤一文錢那一年至少就是一萬兩,這筆錢用做治安經費,用於擴大昌化縣的提刑司規模。
一萬兩銀幣對於一個縣的治安來說已經是一筆巨額的收入,對於如今鄭氏領地普通工作者用收入二兩銀幣來說,這筆錢能夠養幾百人的治安人員。
昌化縣上下沒有想到延平王一來就把困擾他多時的問題解決了,這幸福簡直來得太突然,有了這筆經費,提刑司至少能夠增加上百衙役。
而這一萬兩銀幣對於鋼鐵廠來說就是九牛一毛,鋼鐵廠廠長沒有任何的討價還價便答應下來。
在廠長的陪同下,鄭經逐一視察了鋼鐵廠如今的運轉情況,昌化鋼鐵廠生產的鋼鐵大部分都用於農具的生產,包括鋤鐮耒耜,以及鐵犁、鐵鏟。
這些鐵質農具不但在鄭氏領地暢銷,包括安南、占城、暹羅等南洋各個以種植為主的國家都是鄭氏農具的大客戶。
就連吳軍也采購了大量的農具向滿清的地盤販賣,鄭氏生產的農具質優價廉,深受各地客戶的喜歡。
廠長耐心地介紹著廠區內的各個車間,每一個高爐都對應著一個生產車間,每個車間隻生產單一的產品。
還有一部分高爐專門生產用於出售的鐵錠,這些鐵錠最大的買家就是吳軍,吳軍買回鐵錠之後,就會快速的將鐵錠轉化為武器。
尤其是鄭軍不賣給吳軍武器,吳軍上下的火炮都要自己通過工匠進行鑄造, 好在吳軍在與南明征戰的過程中,俘獲了不少南明的工匠,這些工匠成了吳軍手裏的工匠營。
即使每年昌化鋼鐵廠的產能達到了萬萬斤,可是依然是供不應求,一萬萬斤聽起來不少,實際上後世一個最落後產能的三高鋼鐵廠的產能都是昌化鋼鐵廠的好幾十倍。
這點產能對於發展工業來說就是杯水車薪,鋼鐵行業還是需要進行大力的發展,鄭經在視察完鋼鐵廠之後,給鋼鐵廠的要求就是繼續擴大產能,這鋼鐵有多少都不嫌多。
等到一旦反攻大陸,大陸對於鐵質農具的需求那更是一個天文數字,即使再擴大十倍的產能也無法滿足整個華夏的需要。
當然進入大陸之後,鄭軍肯定要建設新的鋼鐵廠,單靠一個昌化鋼鐵廠想要滿足整個華夏的需要那是癡人說夢。
————————
離開鋼鐵廠之後,鄭經沒有繼續南下鶯歌海,而是乘船橫渡大海去了鴻基港鄭氏煤炭基地。剛剛踏上港口,鄭經就被鴻基港灰蒙蒙的天空震撼住了。
這才幾年的工夫,這鴻基怎麽就成了這個樣子,這土法煉焦汙染竟然如此嚴重,還好沒有將這樣高汙染的行業放到瓊州府或者承天府。
不然光是這空氣環境治理,就得花費多少錢,不過這樣高汙染的生產,時間一長肯定會與當地人發生矛盾,在給夠當地好處的同時,也要對焦炭的生產方式進行改進,至少煤灰要控製一下,不能大街上隨風飄落的到處都是煤灰。
鄭經剛登上港口,主持鴻基港安全工作的海軍第二艦隊副長官,第二分艦隊長官陳澤已經迎候在港口。
陳澤與鄭經並不熟悉,雙方幾乎就沒有什麽私交,對於延平王能夠將他這個邊緣的人物提拔到海軍六大主官的位置上,陳澤是發自內心的感激。
“臣海軍第二艦隊副都督陳澤拜見延平王,王上千秋!”陳澤的語氣有些激動。
鄭經選擇陳澤做為第二艦隊的副長官是林陛的推薦,在經過簡單的麵試之後便安排到了瓊州府任職。
按照規則,海軍副職負責鴻基港的安全,所以陳澤上任之後便長期駐守鴻基港,對於不熟悉的官員,鄭經都會保持比較寬容的態度。
伸手拉起陳澤笑道:“希望寡人到來沒有打擾到你們?”
“王上說的哪裏話,海軍官兵上下,哪個不是將王上看的跟神明一樣,我鄭氏這些年的光景,就屬王上繼位這幾年好。
弟兄們心裏都提著勁兒呢,就是天天訓練沒有仗打,弟兄都覺得有些不過癮,啥時候咱第二艦隊也能當成主力去跟蠻夷拚上一場!”
“有的是仗給你們打,那些西夷可是在滿剌加海峽以西一直蠢蠢欲動,若不是他們內部之間互相爭鬥,早就組成聯軍來征討我們了。
畢竟我們先後與紅毛夷和鬥牛國開戰,這兩個國家在西夷那裏可都是數一數二的強國,真要舉國來攻,我們還真的很難抵擋。
好在西夷之間矛盾不斷,加之我們拉攏了西夷中的約翰牛,隻要約翰牛還想從我們這裏獲取大量的貿易利益就不會與其他西夷聯合。
不過我們不能寄希望於西夷愚蠢,總有一天他們會摒棄前嫌,組成聯軍共同對付我們,因為我們是西夷各國最大的貿易對象。
若是有一天西夷覺得與其與我們交易獲得我們生產的商品,不如把采購商品的錢武裝成軍隊直接將我們打敗,到時候不用花錢就能得到我們的商品,你覺得西夷會怎麽做?”
鄭氏文武在鄭經的要求下必須了解世界局勢,尤其是大航海之後的西夷局勢更是鄭氏文武的必修課。
不同於死守著大陸的政權,鄭氏本身就是起於海上,對於新事物的接受程度要比大陸政權大的多。
大家都知道延平王的要求沒有錯,隨著海船越造越大,越來越先進,這個世界已經變得越來越小,以前遙遠的西夷,現在幾乎成了天天都能看到的鄰居。
在這種情況下還不睜眼看世界,那就真的是愚蠢了,鄭氏有了鄭經這個當家人,當然不會愚蠢下去,自然要認真的了解當前西夷各個國家的局勢。
陳澤做為高級將領,了解世界這門功課當然不會不做,延平王所說的東西他當然能夠聽得懂,知道延平王所說非虛。
越是了解西夷越多,就對西夷這種野蠻人越發的不恥,同時又對這些西夷新生警惕之心,這些西夷這些年做過的壞事簡直是盡南山之竹難書其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