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微服

字數:4323   加入書籤

A+A-




    鄭經當然清楚楊來嘉的壓力,不過做為侍衛親軍,不能成為溫室裏的花朵,更何況是侍衛親軍還有一個聽風衛的暗線任務。

    這種特殊部隊最考驗部隊的快速反應能力,安保工作能夠極大鍛煉的侍衛親軍的快反能力。

    明麵上鄭經一行人隻有五人,除了洪磊與楊來嘉之外,還有兩人扮作跟班護衛相隨, 給人印象就是一個富家公子出行。

    進入澗裏鎮,鎮上已經看不出任何戰爭的痕跡,小鎮是典型的十字形布局,南北、東西兩條大街在鎮子中心交匯。

    十字街上酒樓、商鋪,客棧一應俱全,街上也是人來人往, 很是熱鬧, 對於鄭經一行外鄉人也不會投來異樣的眼光,似乎小鎮上的外鄉人並不稀奇。

    這與華夏大陸傳統的鄉土社會有著明顯的區別,大陸的鄉村是以宗族為紐帶,建立起的宗族社會,任何外鄉人到鄉村都會受到關注。

    整個鄭氏的領地,除了瓊州府還有一些村寨還是宗族社會,大多數地方已經被工業化進程打破了宗族社會。

    尤其是承天府、呂宋府這樣的移民社會,更是徹底的打破了宗族,一個村子裏百戶人家,有個七八十個姓都很正常。

    村子的日常管理,都是由上官指派的村正與村民自己推舉出的村老共同管理,這樣的鄉村管理使得鄭氏的政令能夠直達鄉村。

    每一道事關鄉村的政令都要在各個村莊進行宣讀,然後張貼在村子中心的議事亭中的明白牆上。

    盡管大部分百姓都不識字,可是他們能夠準確地說出藩府關於百姓的每一道政令,尤其是事關自己的賦役政策,更是非常清楚。

    看著人來人往的人流,鄭經知道有時候看表麵是無法看到一個地方百姓的真實生活水平,隻有親自到百姓家中查訪,或者到百姓的田間地頭看一看, 才能知道百姓的真正生活水準。

    比澗裏鎮繁華的多的街道鄭經見得多了,這些繁華隻代表了澗裏的商業繁華,在街上走馬觀花地看了一會兒,覺得沒有任何價值的鄭經一頭紮進了一條小巷子。

    巷子口立著一個牌樓,牌樓上寫著三個大字‘澗一村’,鄭經有些失笑,這澗裏的百姓起名也夠省事的,想必有澗一村就有澗二村。

    進村之後,鄭經開始觀察村子裏的建築,南洋不缺木材,村子裏的房子普遍都是木製結構的房子。

    由於南洋比較潮濕,百姓通常都是用大木做支架,建成二層的住宅,底下一層用於圈養家畜,樓上的木屋才是百姓的住宅。

    這種類型的住宅,華夏南方也隨處可見,不過華夏的樹木價格比較貴,貧苦百姓可用不起大木,多是用竹子建起的竹樓。

    在呂宋官府鼓勵百姓砍伐樹木, 這些樹木隻有被砍伐掉, 百姓才有更多的土地用於農耕, 而且減少森林的麵積也能有效壓縮土人的生存空間。

    這些土人一旦鑽入密林之中,鄭軍就隻能望林生歎。別看在平原上鄭軍打土人跟虐菜差不多,可是進入叢林,鄭軍就成了菜。

    一方麵叢林危險重重,另一方麵在叢林中土人在暗處,鄭軍在明處,想要對付土人,就要付出更大的傷亡。

    更別說叢林中蚊蟲、螞蟥,各種危險無處不在,因此鄭經下過一道嚴令,任何軍民不得深入叢林,這條鐵律被所有的軍民遵守。

    當然百姓沿著叢林邊緣進行砍伐並不受限製,不過這種砍伐也必須要有一定的安全措施。

    鄭經四麵看著村子裏幾乎是差不多長相的村居,想要憑著房子判斷家庭生活的好壞不太容易,不過想要了解一個村子的治理如何,隻要到議事亭看一看就能一目了然。

    這些移民村落的建設都是一個模式,十字大街,一排排的民居橫豎成行。十字街中間就是議事亭,鄭經一行人很快便找到了議事亭。

    明白牆上貼著幾張告示,鄭經上前看了一下,發現第一張上寫的是關於今年秋稅的征收內容。雖然呂宋可以一年三熟,但是一年三熟太過消耗地力,百姓們都是選擇將自家的土地分成兩部分。

    一部分種一季早稻,然後就讓土地休息,接著在另一部分的土地上種植晚稻,晚稻即將成熟的時候,便會抓緊時間進行棉花育苗。

    晚稻收割之後,開始在早稻的土地上種植棉花,第二年收獲棉花的時候又開始在晚稻的土地上種植早稻。

    這就是華夏老祖宗留下的輪耕技術,非常適合這種熱帶地區的種植,這樣的輪種等於每一塊土地一年都能種植兩次,還能有休息養地的時間。

    不過官府收稅還是按照華夏的征稅傳統,隻征收兩季賦稅,也就是夏稅與秋稅。鄭經現在看到的就是官府關於秋稅征收的說明。

    仔細看了一下,鄭經發現呂宋的田稅征收與承天府和瓊州府沒有什麽區別,至少告示上所寫的內容並沒有偏離了藩府製定的稅收政策。

    具體是如何執行的,鄭經還要通過與當地百姓聊過之後才能清楚,鄭經一行人很快就引起了村民的注意,村正帶著十幾個青壯將鄭經一行人圍了起來。

    正愁不知該怎麽找人問話,這些村民倒是主動送上門來了,洪磊與楊來嘉擔心鄭經的安全,趕緊將鄭經擋在身後。

    洪磊上前說道:“各位鄉親,我等是做棉花生意的生意人,來到貴寶地是想調查一下,貴地的棉花種植情況。”

    “外鄉人!我們村子的棉花是由官府進行收購,你要想買棉花,得去鎮公所詢問。”村正說道。

    鄭經露出一副奸商的嘴臉巴拉開洪磊說道:“鄉親們!咱是買賣人,咱願意出比官府更高的價錢收你們手裏的棉花,隻要你們願意將棉花賣給咱,咱保證讓你們比賣給官府得利。”

    那村正聽完鄭經的話,冷笑一聲說道:“你這奸商,別以為我們不知道你是怎麽想的,咱們若是真的將這棉花賣給你們,來年你們就敢把這價錢壓低一半。

    我們看似今年得利了,可是吃虧的都在後頭呢,官府收我們的棉花雖然給的錢並不高,但是官府給了我們保證,哪怕棉花價格再低的年景,官府都不會低於約定的價錢收購。”

    鄭經故意耍壞道:“看樣子你這個村子的村正吧?”

    “正是!承蒙鄉親們信任,推舉我當了‘澗一村’的村正,你這奸商想說什麽?”

    鄭經突然大聲說道:“鄉親們!這村正與官府是一夥的,他們不想讓你們把棉花賣給我們商人就是想從你們身上撈取好處。

    你們辛苦種出來的棉花,隻能掙個辛苦錢,他們一轉手就能賣翻倍的價錢,若是咱沒有猜錯的話,你們的棉花一斤不會超過五文錢。”

    楊來嘉一聽鄭經這話心裏咯噔一下,壞了,今天恐怕要出事,不禁暗自埋怨延平王這是在以身犯險。

    果然老百姓不但沒有理會鄭經的煽動,而且迅速在村正的指揮下將鄭經等人包圍起來。村正冷笑道:“我不管你們是什麽人,村子裏也無權審問你們,不過你們最好乖乖地別出什麽壞主意。

    不然我們可沒法保證你們能活著走出村子,都他娘的給老子抱頭蹲下,誰要是敢亂動,我們手裏的刀槍可不是吃素的。”

    說完村正便吩咐一名村民去鎮公所報信,這種抓到可疑人員的事情,已經超出了他這個村正的權力範圍。

    鄭經帶著楊來嘉洪磊幾人非常識趣地蹲了下來,蹲下之後鄭經還不忘多嘴:“老鄉!這蹲著太難受了,能不能咱們坐著?”

    “閉嘴!再多嘴,將你的嘴堵上!”

    楊來嘉惱怒地想要站起來跟村民對抗,卻被鄭經瞪眼製止了,鄭經被村正訓斥了,也不生氣。反而笑著說道:“咱沒想到這呂宋的官府這麽有威望,你們這些百姓還挺信任官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