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一波流帶走

字數:7635   加入書籤

A+A-


    歐陽修神情凝重。
    這三重境界論當真振聾發聵,讓人折服。
    但這樣下去可不行。
    大宋執天下文壇牛耳。
    他們這些文臣更是中流砥柱。
    饒是李韜幕後藏著一個“才子陣營”,那也必須要滅了他們的風頭。
    不然李韜這個文抄公背負罵名不假,那些才子也會順勢在文壇崛起,讓天下文人頂禮膜拜。
    從這方麵來看,他有點明白李韜為何如此自汙了。
    簡直跟他售賣瓷器如出一轍!
    天下人無不鄙夷。
    瓷器卻越賣越火。
    雷同的手段。
    不同的是,李韜在前方衝鋒陷陣,背負所有罵名,然後由大唐執掌文壇牛耳,讓天下文人歸心大唐。
    而現在無疑是在當眾造勢。
    “好狠辣的皇帝!”
    想通了這一點,歐陽修向前一步,聲音如洪鍾大呂:“詞和境界都不錯。不過我也有一首上元詞作,名為《生查子·元夕》,請陛下和諸位品鑒!”
    開始了!
    開始了!
    終於到了針尖對麥芒的時候。
    現場的文人無不豎起耳朵,屏息凝聽。
    哪怕大字不識一個的普通百姓也看出來大宋的文臣,是要和大唐的皇帝杠上了。
    詩詞又是他們最擅長之物。
    他們若是聯手出擊,不知皇帝背後的那些才子們能否應對。
    雖然李韜這剽竊又自封的荒誕行為,他們也看不下去。
    但他們還是希望大唐能贏。
    “可!”
    李韜微微一笑,波瀾不驚。
    歐陽修負著手,一邊踱步,一邊聲情並茂道:“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眾人一片驚歎:“這並不遜色於剛才的那首啊!”
    他們恍然有種文曲星鬥文曲星的錯覺。
    這個段位的大才較量,當真是文壇的一大盛宴。
    他們都還在細嚼慢咽呢,柳永道:“柳某不才,也有一首上元詞作,可帶諸位一觀汴京的盛世美景,感受大宋的絕世風華!”
    蘇軾笑道:“巧了,蘇某這也有一首!”
    範仲淹不願缺席:“範某這裏也有!二位先請吧。”
    柳永道:“你們先來。”
    蘇軾道:“還是借柳大人之詞,讓他們先領略一下汴京之姿吧!”
    看到他們全都懷有詞作,還互相謙讓起來,大唐的百官和百姓無不以手扶額,微微側頭。
    看不下去。
    卻又不得不服。
    這就是實打實,沒有半點摻假的才華。
    他們這種文壇老詩機,無論到哪國都城,都是可以橫著走的。
    本來他們以為皇帝背後有才子陣容,開局又那麽驚豔,今天最起碼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現在看來,他們還是想多了。
    大家就是大家!
    當世的文壇大家就那麽多!
    隱藏在幕後的才子們再有才華,又能有幾人呢?
    別說他們,連李韜都看不下去了。
    他重重地咳嗽了一聲道:“你們這就有點欺負人了!”
    “陛下這說的是哪裏話?”
    柳永胸有成竹道:“您幕後的大才子已經拋磚引玉,我們若是不每人應襯一首,天下文人該罵我們倚老賣老了!”
    這就是恃才傲物,文人的嘴臉。
    可你若是沒有真才實學,隻能幹受氣。
    李韜悠哉遊哉地抿了一口茶,淡若清風道:“朕忽然覺得上元節還有些時日,現在吟誦有點早了。不如讓各國使臣點一物,我們現場賦詩填詞如何?”
    這是肚子裏沒有那麽多存貨,知難而退了?
    “庫庫庫!”
    歐陽修、蘇軾、柳永和範仲淹愣是沒忍住,笑出了豬聲。
    他的臉皮好厚哦!
    都可以糊城牆了!
    堂堂一國之君跟潑皮無賴差不多……
    “這……”
    大唐的文人們也是看得羞恥心爆表。
    他還有廉恥嗎?
    連掙紮都不掙紮一下,就這樣換了?
    可以他們的段位,換了以後依然不是對手啊!
    不出他們所料,柳永笑道:“我們無妨,陛下請便。”
    “幾位不枉為人臣,甚好!”
    李韜朝他們豎起大拇指,然後看向諸國使臣道:“你們有誰願意點一物?”
    方孝儒很有表現欲,向前一步道:“這寒冬臘月,當以詠梅最佳!”
    李韜當即看向大宋的四位老詩機:“你們以為如何?”
    四人的鬥誌早就飆上來了,模仿他剛才的語氣道:“可!”
    明明就一個字,但這種居高臨下的姿態讓在場的大唐文人,都感覺到臉上火辣辣的疼,卻又一點兒脾氣都沒有。
    在詩詞領域,他們便是詩詞之皇啊!
    無論詠什麽,他們都可以輕鬆取勝!
    粗鄙又剽竊的皇帝哪怕再邀秦王府的那些學士相助,恐怕都要被一直壓著。
    這就是絕對的實力!
    “唉,又要開始枯燥無味的抄襲之旅了!”
    李韜揉了揉眉心,大聲道:“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此詩一出,萬籟俱寂,隻剩下粗重的呼吸聲。
    數息之後,又似乎大壩決堤,萬丈狂瀾席卷而來,將人掀得七葷八素。
    他們都震驚了。
    不過,並非震驚這首詠梅詩有多好,而是震驚於李韜登峰造極般的厚顏無恥。
    稍微讀過書的人誰不知道,此乃大宋已故隱士林逋的名詩?
    此人隱居孤山,終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養鶴,自謂“以梅為妻,以鶴為子”,人稱“梅妻鶴子”。
    這首《山園小梅》把梅花的氣質風姿寫絕了,尤其是“疏影”和“暗香”二詞用得極好,既寫出了梅花不同於牡丹的獨特形成,又寫出了它異於桃李的獨有芬芳。
    世人稱此詩為“千古詠梅絕唱”。
    而場間的範仲淹曾跟林逋有詩詞唱和,了解文壇韻事的人基本上都知道。
    這位大唐天子卻當著範仲淹的麵,當著文武百官和各國使臣的麵,剽竊了林逋的名詩。
    他心裏還有那麽一丁點禮義廉恥嗎?
    李淵又一次想原地遁走了。
    他尷尬得都不好意思抬頭了,低聲道:“求你放過自己,放過老李家吧,這是大宋隱士林逋的名詩。”
    接著,他對李韜的名言進行了深加工:“你不尷尬,朕都要尷尬死了!”
    看到眾人都炸毛了,不分敵我地將他視為文壇敗類,李韜的嘴角勾起了些許弧度,輕咳道:“背錯詩詞了,這確實是林逋所作,朕很喜歡!朕稍微醞釀一下,咱們重新來過。”
    嘴上說著醞釀,但他張口就來。
    “《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
    吟誦完,他特意問了一句:“這首還是大宋之作嗎?”
    眾人默然的同時,無不沉浸在這首詞中。
    李韜笑罵道:“他姥姥的,不對,這首還是大宋文人之作!你們大宋的文人簡直無孔不入,真是煩死了!”
    歐陽修、蘇軾等人麵麵相覷,很是尷尬。
    他這是在嘲諷吧?
    大宋何時出了這樣一首詠梅之作?
    他們從未聽說。
    而以他們在大宋文壇的地位,這麽好的詩詞一經問世,他們肯定會第一時間知曉的。
    他們不知道的是,這首詞的作者叫陸遊,貨真價實的大宋文人。
    不過陸遊乃宋朝,而且是南宋詩人,跟這個時代的大宋趙禎一朝可不沾邊。
    可以說他公然幫了他們一把。
    奈何他們接不住。
    這就不能怪他了。
    他趁熱打鐵,繼續翻動腦海中的《詩詞歌賦大全》,繼續吟誦。
    誓要把前世背過或者沒背過的詩都給背出來。
    如此才配得上文抄公之名。
    “《墨梅》: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隻留清氣滿乾坤。”
    “《卜算子·詠梅》: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隻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
    李韜一口氣篩選了十首膾炙人口的詠梅詩,瞧見歐陽修、蘇軾、柳永和範仲淹四位老詩機像石雕一樣站著,眼睛都不帶眨的,頓時覺得自己做得還是不夠好。
    他喝了一口茶,潤了潤嗓子道:“反正就是抄,反正也不用動腦子,你們大老遠跑長安一趟不容易,朕就再來十首吧!若是有剽竊的,你們可一定要及時指出來!”
    “《雪梅》: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梅花絕句》: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早梅》: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
    又來了十首,發現四人已經雙眼空洞,囈語不斷了,李韜又忍不住皮一把,連忙道:“還有一首,叫《梅花》,牆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這是不是也是你們大宋文人所作?朕沒記錯吧?”
    嗯,這首詩出自王安石。
    但王安石現在還是個文壇小萌新。
    想來還沒寫出這首詩。
    不趁機以彼之矛,攻彼之盾,李韜這心裏總是癢癢的。
    歐陽修、蘇軾等人先是目光呆滯地點了點頭,隨後又慌忙搖頭。
    沒有就是沒有!
    他們還是要臉麵的!
    隻是這也太毫無人性了……
    一會兒的功夫,二十一首詠梅詩詞,而且首首朗朗上口,皆是上上之作。
    這種鋪天蓋地的碾壓讓他們籠罩在巨大的陰影之中,這輩子都不想詠梅了。
    “啪噠!”
    曹植手中的畫扇不由地掉在了地上。
    他哭笑不得地看向賈詡:“他背後藏著的是文曲星吧?”
    賈詡尚處在深深的震撼之中,無法自拔。
    他扭頭看向了李斯和東方朔,想聽聽他們的意見。
    東方朔捋了捋短須道:“此帝高深莫測。”
    李斯頷首。
    這不相當於沒說嘛!
    賈詡捏了捏眉心,一臉同情地看向杵在高台上的大宋使臣……
    他不知道的是,李韜又在醞釀新一輪攻勢了,準備將他們一波流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