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盤活十國死局左右天下大勢
字數:4434 加入書籤
徐家軍、梁國大軍和吳國大軍,攻入楚國後,三路齊發。
憑借著絕對的兵力優勢,一路向東。
三路兵馬全都打瘋了,竟一口氣連下楚國二十城,震動整個楚國!
項莊和周殷到這時才完成各地兵馬集結,拉開了陣勢大戰。
結果周殷被太史慈斬殺。
近十八萬大軍折損了七萬……
項莊不敢再戰,亦無法再撤。
因為再像之前那麽撤的話,楚國都城都有可能被攻下。
他一邊整頓人馬堅壁不出,一邊派兵向項羽求援。
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徐世勣在留下六七萬兵馬守城後,便突然率領大軍北上,進入魏國境內了。
這來去一陣風的打法,讓他有點摸不著頭腦。
他也動了趁機奪回城池的機會。
可首次奪城非但沒有成功,反而被徐世勣率領輕騎殺了個回馬槍,損失慘重,他不得不打消了這個念頭。
眼下不再丟城,不再折損兵馬是關鍵。
其他的等到楚王率領大軍回來再說。
三路大軍進入魏國後,並沒有去攻曹彰大軍,而是直接撲向許昌。
這種仗著兵力優勢的狂野打法,無疑也震動了魏國朝野。
曹操聚集文臣武將道:“李韜這是要連吞魏、清、楚?他也不怕撐死!以諸位愛卿之見,本王當如何?”
荀彧捋了捋胡須道:“蕭綜不計前嫌,突然派出二十萬大軍幫助李韜,當真匪夷所思。”
賈詡很讚同:“這等同於歃血為盟。在梁國南方有秦、漢、隋等強盛帝國盤踞的情況下,他如此賣力地支持李韜,有違常理。”
十國鼎立多年,宛如死局。
李韜這一年多來橫衝直撞後,已經盤活了這盤死局。
諸國也開始做出選擇。
按理說像大梁這種夾在大唐和秦、漢、隋中間的帝國,最好的辦法是想方設法置身事外,然後坐山觀虎鬥,坐收漁翁之利。
而自從大唐和大宋爭鬥不休後,大梁屢屢偷襲大宋並奪得城池,也證明蕭綜絕非稚嫩之輩。
怎麽看,派兵二十萬助唐都很古怪。
“咳咳!”
郭嘉重重地咳嗽了數聲道:“如果臣猜的沒錯的話,我們可能又被李韜給蒙騙了。蕭衍雖是被李韜氣死,梁國也被大唐奪去了江南道,但這並不意味著李韜和蕭綜就是死敵。”
曹操大驚道:“奉孝的意思是?”
郭嘉不疾不緩道:“蕭衍再怎麽著也是一代梟雄,那般落幕本就蹊蹺。不知主公是否還記得蕭衍剛登基稱帝時,袁天罡和李淳風便說‘東南紫微帝星式微,將有新君取而代之’?”
曹操連忙道:“確有此事。你的意思是蕭綜能夠取代蕭衍登上帝位,皆因李韜在暗中相助?而之後唐梁之間的一些齟齬,隻是他們做給天下人看的?”
“正是!”
郭嘉點了點頭道:“除了這層緣由外,臣以為蕭綜在這個時候選擇鼎立支持李韜,還跟天下大勢有關。”
他並沒有繼續說下去。
在座的都是聰明人。
有些事隻需要點一下即可。
曹操細品之後,恍然大悟:“與其說蕭綜主動派兵助李韜,不如說眼下的天下大勢逼得蕭綜不得不這麽做。”
稍微有點眼力勁的都能夠看出來,此番大清必亡。
目前唯一的懸念是李韜能否獨吞大清。
大清滅亡後,大唐將空前強盛。
以魏、楚、宋,甚至大明的實力,恐怕很難遏製。
在這種情況下,大秦、大漢和大隋很有可能會暫停互相攻伐,聯手削唐。
大漢可以通過劉備伐唐。
大隋可和大宋進一步結盟。
大秦很有可能會通過十萬大山和大唐較勁。
但劉備有他在製約,大隋和大宋結盟那麽久了,既沒平定梁山泊之亂,也沒有擊敗飛龍軍和白袍軍。
秦帝的野心又絕對不會被那十萬大山給束縛。
這就決定他們會另辟蹊徑。
大梁無疑是個極好的選擇,也注定會成為三國和大唐的角鬥場。
倘若三國聯手,隻是逼蕭綜允許大軍過境並且和他們一起攻打大唐的話,蕭綜還有選擇。
若是三國想要一勞永逸,先瓜分大梁再伐唐呢?
看起來,秦帝、漢帝和隋帝選擇結盟過境的可能更大些。
但因借道大宋,他們已分分合合,而且耗時費力,效果有限了。
相同的情況,他們估計不會讓再次重演。
另外,這些僅是考慮了秦漢隋而已。
李韜並非善茬。
以他目前的實力,挑動三國先攻梁,再伐唐,並不是什麽難事。
大梁如果不想成為第二個被滅的帝國,那麽隻有把大唐當靠山了。
這看似以身飼虎。
可隨著天下大勢的急速演變,接下來越來越多的帝國恐怕必須得作出這樣的選擇。
想到這,曹操長歎數聲道:“十國鼎立已因那李韜而變成獨木難支了,我大魏宜早點做好合縱連橫的準備。”
這說的都很委婉了。
大魏已一分為三。
如今劉備背後是大漢,孫權背後是大唐。
他想要以一己之力對抗他們太難了。
當下三十多萬大軍直搗許昌就是明證。
賈詡冷聲道:“吳國突然和大唐聯手,想必是被李韜給擺了一道,又無法拒絕攻城略地的誘惑。”
“不過無論是借助梁國大軍,還是結盟吳國,李韜都是為了阻止他國進入大清。這麽一看,徐世勣率領大軍直接攻許昌而來,很有可能是虛張聲勢,他真正的目標應該是我們那正在收服失土的魏國大軍。”
郭嘉附和道:“看來我們所見略同,這個時候無論如何也不可讓他們回兵馳援許昌。”
曹操怒聲道:“他們也太目中無人了,妄想以那點兵馬直取我大魏王城,本王這次就讓他們有來無回!典韋、許褚聽令,本王命你們率領二十萬大軍前去抗敵,一定要斬了徐世勣的狗頭!”
典韋和許褚連忙道:“末將領命!”
兩人剛離開沒多久,一斥候來報道:“大王,不好了,孫權盡起吳地兵馬北上。而徐世勣率領的三路兵馬已經停止東來,也沒有北上,不知是何企圖。”
曹操狐疑道:“他這是要和李韜一樣,駐軍震懾?”
李韜已經在距離紫禁城百裏的地方駐軍良久。
康熙也沒有輕舉妄動。
不過他可不是康熙。
大魏也沒到大清那般田地。
這一招對他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