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病急亂投醫
字數:8462 加入書籤
半個月後。
天啟城內的三家“大唐錢莊”同時開業。
李韜給它們的定位是官辦,跟後世官辦的銀行差不多。
等到時機成熟,他再以自己驚人的財力搞私營,和其互補。
當下錢莊的職責也比較明確。
主要是唐元的兌換和推廣,銀票的使用等,暫時麵向商賈。
說白了,這三家錢莊屬於試點。
他已經令內閣在長安成立“大唐寶鈔監”,隸屬戶部,專司唐元的印製和發放。
另外,盡快推出有關唐元的律法,也是他們的重中之重。
而稍後長安、洛陽也會各有三家錢莊開業。
他的目標是利用天啟、長安和洛陽這“大唐三極”,迅速將唐元普及。
與此同時,他還給戶部下達了大量囤積金銀的密令。
如今金銀是諸國貿易往來的硬通貨。
他有一種強烈的預感。
因為紙幣相較金銀的天然優勢,接下來各國一定會效仿,相繼推出寶鈔。
在貿易限製和唐元還不足夠強勢的情況下,各國寶鈔勢必會錨定金銀,也就是“金本位”。
這種情況下,大唐若想成為金融霸主,繼續大幅提升貿易便利和商業繁榮是一方麵。
另外一方麵自然是要有雄厚的金銀儲備作為支撐。
一直以來,大唐國庫裏的金銀都太少了。
自他登基以後,雖然隨著金銀礦的大規模開采,國庫裏的金銀儲備有了質的提升,但在他眼裏還是太少了。
他估摸著都未必趕得上秦、漢、隋、明等國。
還有一件事,他必須得考慮。
如果諸國聯起手來封禁大唐的所有商品,試圖將大唐給孤立起來的話,僅靠沈萬三的走私渠道和三王的黑市帝國恐怕還不行。
走私渠道是已打造完成,可黑市帝國剛啟動,需要時間構建。
明軍二十萬精銳全軍覆沒,朱元璋身死無疑會進一步刺激諸國帝王的危機感。
他們估計很快就會動手。
正這麽想著呢,雨化田帶著裴明禮一起出現在他麵前。
他頓時以手扶額道:“這還真是怕什麽來什麽,看來接下來朕沒法像現在這樣愉快地對諸國進行收割了!”
裴明禮怔了一下道:“陛下都知道了?”
“你在這個時候突然來了,本身就說明了一些問題。”
李韜坐到大椅上,抽了下鼻子道:“說說吧,他們是不是開始禁絕我大唐商品了?”
裴明禮忙不迭地點頭道:“是!趙禎挑了這個頭後,秦、漢、隋、宋、魏、明、楚、蜀等立即結盟,先禁絕精鹽,再禁絕其他一應物品。”
“目前大宋和大隋的聖旨已下,其他帝國的聖旨肯定也在半月之內。原先與我們有往來的商賈,現在都變得極為謹慎,我們手裏囤積的貨已不好出手。”
“商人逐利。”
李韜勾起嘴角道:“這可是一塊天大的肥肉,哪怕頭頂懸著尚方寶劍,也會有商賈想方設法地鋌而走險,我們可適當讓利,給他們拿命去搏的動力。”
如今大賣的商品皆是出自他之手。
他比誰都清楚它們的競爭力有多大。
諸國又鮮有替代品。
他們已經嚐到了甜頭,又豈是一道聖旨就能夠完全禁絕的?
“陛下所言極是。”
裴明禮默記於心道:“那精鹽?”
精鹽位列眾商品之首。
一直被他們重點布局。
如今也是被諸國死盯的對象。
得想辦法破局。
不然恐怕很難像之前那樣大賺特賺了。
李韜以手指敲了幾下身側的案幾,若有所思道:“在他們眼裏,大清被倒打一耙,因精鹽而亡國,大明因精鹽而生亂,他們勢必會視精鹽為洪水猛獸,這也是朕從一開始就讓你們打造走私渠道的原因所在。”
“現在精鹽已在天下打出了名頭,可受製於諸國朝廷的打壓和限製,名號還不夠。接下來你們可投入重金,利用一切辦法宣傳和炒作。”
“你莫要忘了,朕給精鹽的定位可不僅是賺錢,還有動搖他國帝王統治的根基。朕給你提供一個思路,醫道聖院的名醫們在諸國都很有名望,如果連他們都說長期服用精鹽可增強體魄和延年益壽的話……”
這又不是什麽偽命題。
精鹽對於百姓身體健康而言,肯定不是粗鹽能夠相比的。
加碘還能讓內陸的百姓避免得大脖子病。
醫道聖院的名醫們又不用說謊。
由他們來給精鹽背書的話,必然事半功倍。
裴明禮聞言,醍醐灌頂道:“臣怎麽把他們給忘了,陛下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呐!”
李韜笑道:“切記,方法總比困難多。天大的困難,也有法子解決。你和沈愛卿可以大膽去想,也可以大膽去試錯。朕現在家底那麽厚實,足以支持你們放手去幹!”
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
諸國都想要封死大唐了,那便沒什麽好顧忌的。<..
隻要炒作到位了,又有黑市在,他哪怕調低點價格,也能賺得更多。
而且連他自己都忍不住想要感慨一句,醫道聖院這塊招牌真是太好用了。
不枉他當初花了那麽大的心思將那些名醫留在大唐。
他們對大唐的貢獻太大了。
裴明禮躬身道:“臣謹記陛下教誨,絕不會讓陛下失望。”
雨化田見狀,連忙道:“陛下,也不知那趙禎是不是預感到您要對他動手了,最近動作不斷。”
“挑動諸國聯手禁絕大唐所有商貨隻是之一,他還讓人編寫了一本名為《蕩寇誌》的小說……”
李韜罕見震驚道:“《蕩寇誌》?”
好家夥。
這不會是大宋也冒出來一個穿越者,把這本反《水滸》的小說,也給搞出來了吧?
腦海裏直觀閃現出這個念頭後,便被李韜自己給否決了。
不太可能。
這應該是那趙禎和大宋的滿朝文武舉一反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呢。
他伸手道:“帶來了嗎?”
雨化田趕緊呈上。
李韜隨手翻了翻,然後忍俊不禁地大笑了起來。
他們還真是參考《水滸傳》,從朝廷的角度寫出了一本平叛梁山泊之亂的小說。
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在這本書中被貶得麵目全非。
大宋的將士則是被吹上天了。
李韜合上小說,棄之如敝履道:“不得不說,趙禎很會變通,也頗有想法,但現實很骨感。”
“梁山泊的好漢們已徹底起勢,也在大宋深入人心,在宋軍屢戰屢敗的情況下,他還妄想用這種方式抹黑梁山伯的好漢們,不僅癡人說夢,而且貽笑大方。”
雨化田道:“不止隻有一本,還有很多雷同的,想來大宋翰林院的不少文臣都被他派去寫小說了。”
李韜哈哈大笑道:“病急亂投醫罷了。除了這些,大宋是否還有其他動靜?”
雨化田道:“在梁山泊兵馬打通通道,江南道的糧草得以運往梁山泊之後,趙禎對引入秦漢隋兵馬圍剿他們之事,似乎出現了鬆動。”
“據探子所報,大隋右光祿大夫、左武衛將軍周法尚出現在圍剿梁山泊的宋軍之中。隋軍應該很快就會參與圍剿。”
“周法尚。”
李韜托著下巴道:“此人少果勁,有風概,好讀兵書,倒算是一良將。看來必須加快壯大梁山泊兵馬的速度了。”
“你親自去一趟江南道,代朕督促此事,同時派人告訴蕭綜,準備好分食大宋!”
以他對蕭綜的了解,這家夥無利不起早。
像這等大事,提前告訴他一聲。
他一定會調動兵馬往大宋邊境集結。
這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對趙禎形成壓力。
反正大梁邊境有他的李皇叔坐鎮,隋軍想要攻入大梁也很難。
他估計樂得伐宋。
裴明禮和雨化田離開後,穿著一身紅色宮裙的孫尚香飄然而至。
她抽了抽瓊鼻道:“陛下,臣好像嗅到了大戰的味道。”
“你這是什麽鼻子?”
李韜捏了一下她的鼻子道:“不出意外的話,朕很快又要禦駕親征了。”
“打大宋?”
孫尚香搓了搓手道:“那臣妾這就去準備。”
“朕何時說帶你一同前往了?”
“陛下!”
孫尚香嘟了嘟嘴,抱著他的胳膊使勁磨蹭道:“您舍得把人家留在這或者趕回長安嗎?這段時間人家沒仗可打,都快發黴了!”
“發黴了?”
李韜幹咳一聲道:“難怪你每次侍寢的話,朕都聞到……”
“哎呀!”
孫尚香臉色一紅,慌忙捂住他的嘴道:“臣妾身上哪有黴味?陛下不能吃的時候喊美味,吃完之後又嫌棄,關鍵還是子虛烏有的嫌棄!”
李韜微微一笑道:“朕何時說是黴味了?”
“那你的意思是?”
“是急不可耐,衝鋒陷陣的味道。”
聽著這一語雙關的話,孫尚香立即把俏臉埋到他的胸膛裏,然後舉起粉拳一通亂錘道:“陛下,你你你……你又……”
“朕怎麽了?”
李韜順勢摟住她道:“難道你不想?”
“臣妾……”
“默認就是承認!走吧,與朕大戰三百回合,讓朕看看你最近有沒有長進。不然小喬那樣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弱女子’恐怕都要勝你一籌了!”
“……”
滿臉桃紅的美人兒發現自己又被套進去了,而且還有自投羅網之嫌,瞬時覺得不是小喬要勝他一籌了,而是她馬上要變成小喬第二了。
無論怎麽樣,都會被變著花樣地“欺負”。
這樣的日子,看不到頭啊!
不過話又說回來,她也不想看到頭……
江南道。
一支支押送糧草的隊伍,從梁山泊兵馬打出的缺口處進入大宋。
這些押送隊伍人數眾多,而且訓練有素。
除了他們外,還有很多人相繼在夜幕的掩蓋下,進入大宋。
他們共同到達的地點並非梁山泊,而是大宋北方重鎮焦城。
此城自從被梁山泊兵馬拿下後,一直在被加固加高。
也是宋軍不停攻打的城池。
畢竟它所處之地南北狹窄,又扼守東西,堪稱梁山泊和大梁連通的命脈所在。
當初拿下的時候,可是投入重兵,連攻了十天。
現在無論如何,也不能讓它被奪了去。
“智多星”龐統和“入雲龍”戲誌才,已於數日前來到此城查看。
雨化田隨同押運糧草的隊伍抵達後,和他們見了麵。
龐統看著城中多出來的數萬將士道:“他們都是樊將軍所部?”
雨化田點頭道:“他們先在滅清之戰中追隨樊將軍在大清南部征戰,隨後又和戚家軍一起滅了大明的二十萬精銳,個個驍勇善戰。”
“接下來還會有數萬將士到來,到時梁山泊的兵馬會空前強盛。陛下的意思想必兩位軍師都明白。”
“隻是根據本督主掌握的情報,趙禎很有可能會讓隋軍參與圍殺,不知兩位軍師打算如何應對?”
龐統笑了笑道:“大隋在大梁邊境已是自身難保,隋帝近來也沒有再往大宋增兵。倘若隻是大宋邊境的隋軍分兵而來的話,不足為慮。”
戲誌才輕咳數聲,眉頭微皺道:“不知龐兄想過沒有,趙禎先前一直是竭力讓宋軍圍殺我們,不願讓秦漢隋兵馬插手。”
“現在突然鬆動,恐怕跟明帝身亡,宋軍又遲遲拿不下我們無關。我也聽說大隋的周法尚出現在宋軍之中,宋隋兵馬聯手圍殺我們似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可他們這做得太明顯了,好像唯恐我們不知道隋軍要插手……”
龐統恍然大悟道:“你的意思是,他們也有可能是故布疑陣,想要瞞天過海?”
戲誌才走了幾步,神情愈發凝重:“眼下大宋邊境的戰事也很焦灼,說是牽一發而動全身也不為過。”
“趙禎想讓大隋插手,那麽大隋必須要增兵。可大隋一旦增兵,又會打破秦漢隋這三國兵馬的平衡。”
“趙禎一直在竭力維持這種局麵,誰也不想得罪。如果他讓大隋增兵了,那麽必會讓秦漢增兵,隻怕……”
他話音剛落,一個斥候急匆匆來報道:“報,大事不好了,四路兵馬突然朝焦城攻來!”
“從戰旗來看,從南方攻來的是大秦兵馬,從北方攻來的是大宋兵馬,從東西兩麵包抄而來的是大漢兵馬和大隋兵馬!”
戲誌才猛地攥起拳頭道:“他們有多少兵馬?”
斥候緊張得都快站不住了:“至少十五萬!”
……